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8196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尤其是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小型断路器作为一种常见电器保护装置被广泛利用在低压领域,其主要结构包括操作机构、动触头、静触头、灭弧室、电磁脱扣器以及接线端子。现有产品的动触头在与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过高容易导致其他部件受到损害,尤其是动触头主体受到电弧损害,使得小型断路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具有一种使用寿命更长、安全性更好的小型断路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操作机构、动触头、静触头、灭弧室、电磁脱扣器、接线端子和双金属片,其中动触头包括主体部分与动触点,主体部分以动触点为起点沿动触头架方向上形成一个向内凹的第一弧面,并在主体部分右侧的对应位置形成第二弧面。
[0005]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动触头的补强力,并缩短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防止小型断路器断开时产生过高的电弧使得动触头以及小型断路器内的其他配件受损。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动触头上的的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互平行。
[0007]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弧面的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触头的主视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触头的侧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触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2、3、4所示,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操作机构、动触头
2、静触头3、灭弧室4、电磁脱扣器5、接线端子6和双金属片7,其中操作机构包括手柄8、跳扣9,锁扣10和动触头架11。手柄8通过连杆12与跳扣9相连,锁扣10与跳扣9铰接,动触头架11与跳扣9卡接,灭弧室4位设于壳体1底部,静触头3位于灭弧室4的入口侧,并固定在磁轭51上与动触头2相对应。特别的是,动触头的主体部分21以动触点22为起点沿动触头架11方向上形成一个向内凹的第一弧面23,并在主体部分21右侧的对应位置形成第二弧面24。第一弧面23与第二弧面24相互平行。
[0013]动触头2与静触头3闭合,接线?而子6、动触头2、静触头3、磁辄51、线圈52与双金属片7形成回路,当回路里的电流过大时,小型断路器内部温度升高,双金属片7因过热变形,拉动拉杆13使锁扣10带动动触头架11,实现电路的断开。当电路发生漏电时,线圈会产生较大磁场力52,并推动铁芯53,使铁芯53 —端的顶杆54将动触头2与静触头3分离。动触头2主体部分上形成的弧面能够有效防止动触头2与静触头3分离时产生的电弧伤害到动触头2。
【主权项】
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操作机构、动触头、静触头、灭弧室、电磁脱扣器、接线端子和双金属片,其中动触头包括主体部分与动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部分以动触点为起点沿动触头架方向上形成一个向内凹的第一弧面,并在主体部分右侧的对应位置形成第二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头上的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互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操作机构、动触头、静触头、灭弧室、电磁脱扣器、接线端子和双金属片,其中动触头包括主体部分与动触点,主体部分以动触点为起点沿动触头架方向上形成一个向内凹的第一弧面,并在主体部分右侧的对应位置形成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缩短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并防止小型断路器断开时产生过高的电弧使得动触头以及小型断路器内的其他配件受损,提高小型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H01H73/04, H01H71/40
【公开号】CN205092206
【申请号】CN201520894833
【发明人】张攀武, 王旭川, 张泰铭
【申请人】常安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