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卡座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4883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Sim卡卡座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M卡卡座以及具有该SIM卡卡座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平板及消费电子产品等。
[0003]普遍使用的SM卡有两种厚度,分别是厚度为0.67mm的SM卡和厚度为O.82mm的S頂卡。已有的S頂卡卡座只能安装其对应厚度的S頂卡,即同一厚度的S頂卡对应着一种SM卡卡座,例如,因为插卡空间不够,安装厚度为O . 67mm的SIM卡的卡座插入不了厚度为0.82mm的S頂卡;相反地,因为插卡空间过大,安装厚度为0.82_的S頂卡的卡座也兼容不了厚度为0.67mm的SIM卡。同时市场上的卡座焊脚通常设置于外表面,增加了卡座占用电子设备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S頂卡卡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S頂卡卡座不能兼容厚度不同的SIM卡的问题,以使SIM卡卡座能够安装不同厚度的SIM卡。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SIM卡卡座,用于插放SIM卡,所述SIM卡卡座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以与所述SIM卡触点相接触的端子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所述SIM卡的收容空间,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本体部以及沿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设置的预压弹片,所述预压弹片弹性抵持于不同厚度的所述SIM卡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预压弹片包括抵接于所述SM卡表面上的抵持部以及沿所述抵持部两端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本体部上的支撑部,所述抵持部相对两侧与所述本体部形成镂空区。
[0007]优选地,所述预压弹片还包括沿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的接触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端子以及连接于相邻另所述端子之间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端子设有与所述S頂卡触点接触的接触端。
[0009]优选地,各所述端子包括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脚和一对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位于靠近所述接触端的一侧并于所述S頂卡插卡方向伸出至所述底座外,所述第二焊接脚位于远离所述接触端的一侧并沿所述底座内下陷至所述电路板上。
[0010]优选地,各所述端子包括埋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固定部以及沿所述固定部两侧并于所述SIM卡插卡方向分布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设有与所述SIM卡弹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焊脚沿所述第一基体末端朝向所述底座外延伸;所述第二基体设有与所述SIM卡弹性接触的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二焊脚位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两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包括沿所述本体部两侧弯折延伸并与所述底座两侧相配合的侧壁,各所述侧壁上设有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收拢的夹持部;所述底座于其两侧设有与所述夹持部相配合的凹陷部。
[0012]优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沿所述侧壁边缘朝向所述本体部一侧弯折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所述侧壁及所述本体部形成与所述底座两侧滑动配合的导向空间;所述底座于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面并靠近所述侧壁的两侧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空间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包括沿所述本体部前端弯折延伸的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均抵持于所述底座之靠近所述SIM卡插卡方向前端的侧面上,所述底座于靠近所述S頂卡插入起始端的两侧设有用于挡止所述盖板的止推块。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插放SM卡的卡座,所述卡座为上述的SIM卡卡座。
[00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SIM卡卡座通过将底座与盖板固定连接并于两者之间形成插放SIM卡的收容空间,底座内设有与SIM卡触点相接触的端子件,以实现端子件与S頂卡之间电力或信号传输,盖板具有朝向收容空间的预压弹片,预压弹片抵持于SIM卡的表面并利用其弹性特性以将不同厚度的SIM卡压紧于收容空间内。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S頂卡与S頂卡卡座组合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有S頂卡的S頂卡卡座爆炸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件和底座组合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件和底座组合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件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为A的S頂卡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为B的S頂卡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I沿A—A剖视图;
[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9安装图7的S頂卡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9安装图8的S頂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0]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31]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IM卡卡座用于插放SIM卡4或4’,所述S頂卡卡座包括底座2、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的盖板I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2内以与所述SIM卡4或4’触点相接触的端子件3,所述底座2与所述盖板I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所述SIM卡4或4’的收容空间6,所述盖板I包括与所述底座2相对设置的本体部111以及沿所述本体部111朝向所述收容空间6内突出设置的预压弹片112,所述预压弹片112弹性抵持于不同厚度的所述SIM卡4或4’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IM卡卡座通过将底座2与盖板I固定连接并于两者之间形成插放SIM卡4或4’的收容空间6,底座2内设有与SIM卡4或4’触点相接触的端子件3,以实现端子件3与SIM卡4或4 ’之间电力或信号传输,并通过在盖板I上设置朝向收容空间的预压弹片112,该预压弹片112抵持于SIM卡4或4’表面上并利用该预压弹片112的弹性特性以将不同厚度的SIM卡4或4’压紧于收容空间6,从而使得该SIM卡卡座可以完全兼容不同厚度的SIM卡4或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32]在该实施例中,盖板I和端子件3均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铜、铁及其合金等;底座2采用绝缘材料,例如塑料。
[0033]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当插入厚度为A的较薄的SIM卡4时,只需厚度A大于预压弹片112和端子件3之间的距离(D — C一E,D为盖板I与底座2之间的最大距离,C为端子件3高度,E为预压弹片112高度),预压弹片112和端子件3就能压紧SIM卡4。
[0034]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当插入厚度为B(B>A)的较厚的SIM卡4’时,只需厚度B小于盖板I与底座2之间的最大距离(D),S頂卡4’就能插入预压弹片112和端子件3之间。
[003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预压弹片112沿所述SIM卡4或4’的插卡方向设置,可以设置于所述SM卡4或4 ’的中心线上或者关于S頂卡4或4 ’中心线对称的两侧,以保证对S頂卡4或4 ’所作用的压力均衡分布。所述预压弹片112的数量可以是单个设置,也可以是多个并列呈直线设置。
[0036]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预压弹片112包括抵接于所述SM卡4或4’表面上的抵持部1121以及沿所述抵持部1121两端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本体部111上的支撑部1122,所述抵持部1121相对两侧与所述本体部111形成镂空区113。当所述S頂卡4或4’插入所述收容空间6时,所述抵持部1121抵持于不同厚度的SIM卡4或4’表面上并通过该所述抵持部1121的弹性施加所述SIM卡4或4,压力,从而将不同厚度的SIM卡4或4 ’牢固可靠地插放于所述收容空间6内。
[0037]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镂空区113,使得预压弹片112具有弹性,镂空区113可采用较薄的实体替代,同样能够使得预压弹片112具有弹性。
[0038]如图3和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预压弹片112还包括沿所述抵持部1121朝向所述收容空间6内突出的接触部1123。通过设置接触部1123以使得抵持部1121能够更好地抵持于SIM卡4或4’上。
[003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1、所述抵持部1121、所述支撑部1122和所述接触部1123由一体成型而制成。
[0040]如图4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件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座2上的端子31以及连接于相邻另所述端子31之间的第一连接臂32,所述端子31设有与所述SIM卡4或4 ’触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