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插头、信号切换电路及usb数据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46453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46。其中,该壳体本体41大致为长方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41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壳体本体411与第二壳体本体412,该第一壳体本体411与该第二壳体本体412相对电路板I呈对称结构。
[0?00]该安装槽42开设在壳体本体41上,安装槽42与电路板I上设置有正面引脚11的一端的外形相适配,电路板I设置有正面引脚11的一端安装在该安装槽42内。该插接孔43用于使得正面引脚11与反面引脚12能够外露于壳体4的两侧面,插接孔43贯穿开设在壳体本体41的两侧面上。插接孔43设置有多个,多个插接孔43的孔径均相同,正面引脚11与反面引脚12分别对应插接在多个插接孔43中。本实施例中,插接孔43设置有四个,正面引脚11与反面引脚12中的接地引脚、数据正极功能引脚、数据负极功能引脚和电源引脚分别对应位于四个插接孔43中。优选地,正面引脚11、反面引脚12与插接孔43的开口齐平,也即正面引脚11和反面引脚12的接触部的高度与插接孔43的深度相等。
[0101]该滑接部44凸设在壳体本体41的两侧边,采用该滑接部44的结构,便于将壳体4插装在支架5中。该卡接部45凸设在壳体本体41的插接方向的前端,采用该卡接部45的结构,能够使得壳体4稳固地插装在支架5中。该限位部46凸设在壳体本体41的插接方向的末端,采用该限位部46的结构,能够限制壳体4在支架5中的安装位置。
[0102]参见图4以及图7,支架5用于提高USB插头的插接端的结构强度。该支架5包括插接部51与容纳部52。该支架5上开设有通槽511,壳体4抵持在该通槽511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槽511由容纳部52远离插接部51的端面延伸至插接部51。该通槽511的两侧壁开设有与滑接部44相适配的滑接槽512,滑接部44与滑接槽512相互抵持。采用上述滑接槽512与滑接部44的结构,组装时,将壳体4中的滑接部44对准支架5中的滑接槽512,即可便于将壳体4插装在支架5中。该实施例中,插接部51的两侧边缘凸设有延伸部515,壳体本体41两侧边分别与延伸部515相互抵持。壳体4与支架5组装时形成一平整表面。
[0103]该实施例中,通槽51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卡接部45相适配的卡接槽513,卡接部45与卡接槽513相互抵持。采用上述卡接槽513与卡接部45的结构,使得壳体4与支架5能够稳固地进行卡接。优选地,通槽511位于容纳部52的一侧内壁跨设有限位件514,限位件514与限位部46相互抵持。采用上述限位件514与限位部46的结构,组装壳体4与支架5时,限位件514与限位部46相互抵持时能够限制壳体4在支架5中的安装位置。
[0104]外壳6套装在支架5远离正面引脚11的一端,该指示灯7连接在电路板I上。外壳6上开设有供指示灯7的光线射出的灯孔61。采用上述结构,当USB插头与母座连接时,能够用于指示连接状态。
[0105]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USB插头,由于采用设置在电路板I两侧面的正面引脚11与反面引脚12的结构,能够便于使用者以正插或反插的方式将所述正反插USB插头插接于母座中,且连接可靠紧密;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SB插头采用壳体4插装在支架5上的结构,能够提高插接端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断裂,其使用寿命较长。
[0106]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切换模块的电路结构,以实现当插头正插或反插时的信号转换。在此不再赘述其电路结构。
[01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SB插头在插入母座时,正插和反插均可,无需区分正反面,方便用户的使用。
[0108]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USB数据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USB插头。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SB数据线,在插入母座时,正插和反插均可,无需区分正反面,方便用户的使用。
[010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主权项】
1.一种USB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模块和插头引脚;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电源切换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 所述插头引脚包括结构相同的正面引脚和反面引脚; 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导通所述正面引脚或所述反面引脚的功率信号传输通路; 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用于导通所述正面引脚或所述反面引脚的数据信号传输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头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正面引脚与所述反面引脚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的一端的两侧面; 所述切换模块设置于电路板上远离所述正面引脚和所述反面引脚的一端; 所述正面引脚与反面引脚的结构相同并关于所述电路板呈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引和所述反面引脚均包含电源引脚、数据正极功能引脚、数据负极功能引脚以及接地引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MOS管Ql、三极管Q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M0S管Q3、三极管Q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 ; 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包括:高速切换开关SWl和电阻R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切换开关SWl包括: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第三输入引脚、第四输入引脚、选择输入引脚、输出使能引脚、第一总线数据引脚和第二总线数据引脚; 所述正面引脚的电源引脚与所述MOS管Ql的漏极连接;所述正面引脚的数据正极功能引脚与所述高速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引脚连接;所述正面引脚的数据负极功能引脚与高速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入引脚连接; 所述反面引脚的电源引脚与所述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反面引脚的数据正极功能引脚与高速切换开关的第三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反面引脚的数据负极功能引脚与高速切换开关的第四输入引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头还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传输接口 ; 所述传输接口包括电源引脚、第一数据引脚、第二数据引脚和接地引脚; 所述高速切换开关的选择输入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高速切换开关的输出使能引脚通过电阻Rl接地; 所述MOS管Ql的源极与所述传输接口的电源引脚连接; 所述MOS管Ql的源极还经电阻R4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以及经电阻R3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正面引脚的电源引脚连接; 所述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传输接口的电源引脚连接; 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还经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以及经电阻R6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面引脚的电源引脚连接; 所述高速切换开关的第一总线数据引脚与所述传输接口的第一数据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总线数据引脚与所述传输接口的第二数据引脚连接;所述传输接口的接地引脚与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头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电路板一端的壳体,以及支架; 所述壳体插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正面引脚与所述反面引脚分别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两侧面;所述支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壳体卡持在所述通槽中。8.一种USB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USB插头。9.一种信号切换电路,应用于包括插头引脚的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源切换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 所述插头引脚包括结构相同的正面引脚和反面引脚; 当所述插头引脚与母座连接时,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导通所述正面引脚或所述反面引脚的功率信号传输通路; 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用于导通所述正面引脚或所述反面引脚的数据信号传输通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头引脚正插入母座时,电源切换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导通所述正面引脚与传输接口间的通路,以实现功率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当所述插头引脚反插入母座时,电源切换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导通所述反面引脚与传输接口间的通路,以实现功率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插头、信号切换电路及USB数据线,所述USB插头包括:切换模块和插头引脚;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电源切换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所述插头引脚包括结构相同的正面引脚和反面引脚;当所述插头引脚与母座连接时,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导通所述正面引脚或所述反面引脚的功率信号传输通路;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用于导通所述正面引脚或所述反面引脚的数据信号传输通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插入母座时,正插和反插均可,无需区分正反面,方便用户的使用;可避免出现误接触带来的短路问题。
【IPC分类】H01R13/66, H01R13/46, H01R31/06
【公开号】CN205376925
【申请号】CN201521141643
【发明人】顾凯, 尚岸奇, 姚耀钦, 李彦娥
【申请人】深圳市鑫桐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