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罩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620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的罩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用以包容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便于实现自动线装配,而且可以直接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有效增加这两者的电气距离。
【专利说明】
接触器的罩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接触器是指工业用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0003]现有技术的接触器通常包括有基座和罩盖,对于40安以上的交流接触器,主电路基座与罩盖之间都是采用螺钉连接,特别是基座采用热固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产品时,往往容易出现连接失效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而且拆卸或返修时容易使基座报废。现有技术的接触器产品,辅助触头一般直接设计在主电路的基座上,如果辅助触头设计在产品的侧面,则会增加产品占用卡轨(接触器安装时所用的卡轨)的长度,而且需要在侧面使用端子罩,如果辅助触头设计在产品的顶部,则需要更大的其他措施来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这样,零件数量会更多,也会增加材料成本和装配人工成本,比如现有技术的一种接触器,就需要6个小隔离板,分别从6个主触头顶部位置隔离辅助触头与主触头灭弧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通过对接触器的罩盖结构改进,不但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便于实现自动线装配,而且可以直接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有效增加这两者的电气距离。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
[0006]所述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
[0007]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二块第一凸筋,所述台阶形状设在第一凸筋处。
[0008]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该第二凸筋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共同构成第一腔室中的辅助触点与第一内腔的主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
[0009]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二凸筋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
[0010]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个用来定位主静触头的插销,所述插销的侧边一体设有至少一插片,所述插销及其侧边插片隔离在第二腔室与主接线端子室之间。
[0011]所述主接线端子室中还设有若干个隔离筋,以使安装在主接线端子室中的相邻的接线端子相隔离。
[0012]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两侧壁还设为端子防护壁,该端子防护壁上还设有能够让外部接线插入的第一通孔,在端子防护壁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
[0013]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两侧壁还设有用来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的卡扣或卡孑L。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罩盖本体设置成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用以容纳接触器的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在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且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把辅助触头的基座和主电路基座的罩盖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可以减少现有技术接线端子边上2个端子罩,使罩盖整体易于导向,便于自动线装配。
[0016]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采用了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该第二凸筋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共同构成第一腔室中的辅助触点与第一内腔的主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简单有效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
[0017]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二凸筋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主电路接线端相间的隔离。
[0018]4、本实用新型因为功能需要,罩盖的上下面有纵横交错的结构筋(包括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的第一挡壁,安装部的第一凸筋,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第二凸筋,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第二挡壁,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插销及插片、接线端子室的隔离筋等),即使大的产品盖,也不容易变形。
[0019]5、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端子防护壁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使主接线端子外部防护板不易断裂。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的固定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不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翻转一个角度)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底部朝前)示意图;
[0024]图4是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的基座的构造不意图;
[0025]图5是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的动触头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基座相配合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基座相配合的剖视图;
[0028]图8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未装配到位)的构造示意图;
[0029]图9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完成)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
[0031]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包括罩盖本体I,该罩盖本体I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U,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2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2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I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3,该凸出部3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31,凸出部3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31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31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32(本实施例共有四个第一腔室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仅表示相对的方位而言,罩盖本体的凸出部3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侧边是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定义的两侧边,也就是左边和右边,这样每侧边的安装部4都是四个,刚好与第一腔室32配对,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的小开口41,以在辅助静触头51装于对应的安装部4时,使辅助静触头51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52相配合,本实施例中,每一侧中对应于一个第一腔室32设有上、下两个小开口41,以便于辅助静触头51可以从上部或下部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中。
[0032]辅助动触头52属于动触头组件的一部分,动触头组件通常包括触头支持53、安装在触头支持53上部的辅助动触头52、安装在触头支持41中部的主动触头(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触头支持53底部的衔铁组件54。
[0033]凸出部3的第二内腔31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311以将所述凸出部3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32(即四个第一腔室)。
[0034]安装部4包括至少二块第一凸筋42(本实施例采用二块第一凸筋),每一个安装部4对应于第一腔室32的一侧,本实施例其有八个安装部4,所述台阶形状设在第一凸筋42处。
[0035]罩盖本体I的第一内腔的顶壁12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31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13,该第二凸筋13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12共同构成第一腔室32中的辅助触点(辅助动触头52的动触点和辅助静触头51的静触点)与第一内腔11的主触点(主动触头的动触点和主静触头55的静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
[0036]罩盖本体I的第一内腔11的顶壁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14,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14与所述第二凸筋13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15。由于中间受到第二内腔31的分割,第二腔室15为两边分布,本实施例中,每边的第二腔室15分别为三个。
[0037]罩盖本体I的第一内腔11的顶壁12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个用来定位主静触头的插销16,所述插销16的侧边一体设有至少一插片17,本实施例采用在插销16的两侧边分别一体设有一插片17,所述插销16及其侧边插片17隔离在第二腔室15与主接线端子室18之间。本实施例的插销16共六个。
[0038]主接线端子室18中还设有若干个隔离筋19,以使安装在主接线端子室18中的相邻的接线端子相隔离,即安装在主接线端子室18中的相邻的两个接线端子被隔离筋19所隔开。本实施例中,主接线端子室18为一边一个,每个主接线端子室18通过隔离筋19再隔离成三个小接线室,分别与三个第二腔室15相对应。
[0039]罩盖本体I的第一内腔11的两侧壁还设为端子防护壁6,该端子防护壁6上还设有能够让外部接线插入的第一通孔61,在端子防护壁6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62。由于第一通孔61是用来供外部接线的插入,每边的第一通孔61各为三个。
[0040]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11的两侧壁6还设有用来与接触器的基座2相连接的卡孔63,本实施例采用卡孔63,基座2需要设有对应的卡扣,罩盖本体也可以设卡扣结构,则基座2就设为对应的卡孔。
[004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采用了将罩盖本体I设置成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11,用以容纳接触器的基座2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在罩盖本体I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3,且该凸出部3具有与第一内腔11相连通的第二内腔31,凸出部3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31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31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32,罩盖本体的凸出部3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4,该安装部4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41,以在辅助静触头51装于对应的安装部4时,使辅助静触头51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把辅助触头的基座和主电路基座的罩盖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可以减少现有技术接线端子边上2个端子罩,使罩盖整体易于导向,便于自动线装配。
[004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采用了在凸出部3的第二内腔31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311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32,采用了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11的顶壁12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31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13,该第二凸筋13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12共同构成第一腔室11中的辅助触点与第一内腔的主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简单有效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
[004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采用了在罩盖本体I的第一内腔的顶壁11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14,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14与所述第二凸筋13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15。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主电路接线端相间的隔离。
[0044]本实用新型因为功能需要,罩盖的上下面有纵横交错的结构筋(包括凸出部3的第二内腔中的第一挡壁311,安装部的第一凸筋42,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第二凸筋13,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第二挡壁14,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插销16及插片17、接线端子室的隔离筋19等),即使大的产品盖,也不容易变形。
[004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采用在端子防护壁6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62,使主接线端子外部防护板6不易断裂。
[0046]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二块第一凸筋,所述台阶形状设在第一凸筋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该第二凸筋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共同构成第一腔室中的辅助触点与第一内腔的主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二凸筋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个用来定位主静触头的插销,所述插销的侧边一体设有至少一插片,所述插销及其侧边插片隔离在第二腔室与主接线端子室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线端子室中还设有若干个隔离筋,以使安装在主接线端子室中的相邻的接线端子相隔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两侧壁还设为端子防护壁,该端子防护壁上还设有能够让外部接线插入的第一通孔,在端子防护壁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两侧壁还设有用来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的卡扣或卡孔。
【文档编号】H01H50/04GK205645694SQ20162040029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黄文星, 杨成锦, 刘长源
【申请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