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620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密码门锁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电子密码门锁所使用的电源通常有三种,一种是通过交流电经变压整流后,通过输电线路供给电子门锁使用,其缺点是停电时,无法实现开门或关门,并且能耗大、体积大、输电线路裸露。另一种是用电池给电子门锁供电,其缺点是,当电压降低后,电子门锁无法工作,并且要经常更换电池。第三种是既可用交流也可用直流给电子门锁供电。其缺点是,这种方法通常是人工进行交、直流转换,而且不能在交流运用的情况下,自动对电池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子密码门锁电源存在的供电方式单一、交直流转换不方便、不能对电池进行自动充电、变压器体积大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直接安装在门扇内的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门磁开关电路、电子变压器、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和电池;门磁开关电路输入端接220伏市电,输出端接电子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端接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接收来自高频磁力发射器发射的的磁力线;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输出电压连接至开关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并连接到负载即电子门锁;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和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和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还连接检测电路A的输出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定时器电路和电池;电池的输出分别连接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接;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即电子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交流和直流两种供电方式;根据门框和门扇无线连接的构造特点,采用了电子变压器和磁力转电力的方法,置于门扇内的电路所需的电源,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从门框对应的地方获得,当门在关闭的时候,利用市电提供稳定的电压给电子门锁电路,并能对电池进行自动充电、自动停止充电;当门打开的时候,由电池向门锁电路供电;可合理分配交流电和电池的供电时间,保证电池安全使用;本装置采用了集成电路技术,用场效应管替代传统的继电器,省电能,可靠性高,负载能力强,输出电压稳定,使用安全,体积小巧,寿命长,适用于任何电子门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门磁开关电路、电子变压器、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路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流电路、恒压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电池的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门磁开关电路、电子变压器、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和电池;门磁开关电路输入端接220伏市电,输出端接电子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端接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接收来自高频磁力发射器发射的的磁力线;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输出电压连接至开关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并连接到负载即电子门锁;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和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和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还连接检测电路A的输出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定时器电路和电池;电池的输出分别连接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接;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即电子门锁。
上述门磁开关电路由可控硅T1、T2、二极管D0、电阻R48、R49、R50、门磁开关K组成;220伏市电的零线经电阻R48与电子变压器的电压输入端连接;220伏市电的火线分别与可控硅T1、T2的门极1连接;220伏市电的火线还连接门磁开关K的一端;门磁开关K的另一端经电阻R50连接二极管D0的正极;二极管D0的负极连接可控硅T1的控制极;可控硅T1的门极2经电阻R49和可控硅T2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T2的阳极与电子变压器的电压输入端连接;上述电子变压器由铁淦氧变压器B1、晶体三极管Q4、Q5、二极管D13~D18、电阻R28、R29、电解电容C14~C17、组成;铁淦氧变压器B1有L1、L2、L3、L4四个绕组,L2绕组和L3绕组相串联,其中间抽头连接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二极管D15~D18构成桥式整流器;电容C16、C17串联后并联在由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两个电压输出端之间;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两个电压输入端分别与门磁开关电路的电阻R48和可控硅T2的门极2连接;铁淦氧变压器B1的L4绕组作为电子变压器的输出与高频磁力发射器相接;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14的正极、L1绕组的一端、由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和二极管D14的负极、电解电容C14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4的负极与L1绕组的另一端相接;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29;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铁淦氧变压器B1的L3绕组与L2绕组串联的中间抽头连接;L3绕组的另一端和电容C16、C17串联后的中间接点相连;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3的正极并接至铁淦氧变压器B1的L3绕组与L2绕组串联的中间抽头;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和二极管D13的负极、电解电容C15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5的正极与L2绕组的另一端相接;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28;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由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负电压输出端连接;上述高频磁力发射器由铁淦氧变压器B3组成;铁淦氧变压器B3的L1绕组和电子变压器中的铁淦氧变压器B1的L4绕组相连;铁淦氧变压器B3的L1绕组产生的磁力线发射到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上述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由铁淦氧变压器B2、二极管D1、D2、D19、发光二极管D29、电解电容C1、电阻R51、组成;铁淦氧变压器B2有带中间接地抽头的L3绕组;L3绕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D2的正极;二极管D1、D2的负极和地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二极管D1、D2的负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发光二极管D29和电阻R51串联后接于电解电容C1的正极和地之间,发光二极管D29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9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19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输出端;电解电容C1两端电压直接输出至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
上述开关电路由集成电路IC1、IC2、晶体三极管Q1、二极管D8~D11、光电耦合器DK1、电阻R13~R18、R20、R21、电解电容C2~C4、电容C5~C7组成;集成电路IC1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2构成四个与非门分别为IC2A、IC2B、IC2C、IC2D;集成电路IC2的第1、2、3、7、14脚构成与非门IC2A;集成电路IC2的第11、12、13脚构成与非门IC2B;集成电路IC2的第4、5、6脚构成与非门IC2C;集成电路IC2的第8、9、10脚构成与非门IC2D;二极管D8~D11构成桥式整流器;集成电路IC1的第1脚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输出端电解电容C1的正极;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1的第3脚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集成电路IC1的第3脚还和晶体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一端、以及集成电路IC2的第14脚相接;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经电阻R20和集成电路IC2的第1脚相接;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还经电阻R21和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两端并联电解电容C3;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接,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还经电阻R21和电阻R14连接晶体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还经电阻R21和定时器电路相连;集成电路IC2的第2脚经电阻R17和电容C5的一端以及电阻R18的一端相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2的第4、8、9脚相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2的3、5、6、12、13脚相接;集成电路IC2的第11脚经电容C6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2的第10脚经电容C7和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2的第7脚接地;二极管D8、D10的负极经电阻R16接至恒流电路;二极管D8、D10的负极还直接与恒流电路相接;二极管D9、D11的正极相连并接至恒流电路;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3接至检测电路B;电阻R15和电解电容C4并联后,接在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和地之间。
上述恒流电路由集成电路IC5、场效应管Q15、二极管D3、D4、电阻R23组成;集成电路IC5是稳压器;二极管D3的正极和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3的的负极和场效应管Q1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5的漏极还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连接,并和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9、D1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4的正极还与恒流恒压转换电路和定时器电路连接;效应管Q15的栅极连接至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8、D10的负极;场效应管Q15的源极还和集成电路IC5的第3脚相接;集成电路IC5的第1脚接至恒流恒压转换电路;集成电路IC5的第2脚经电阻R23也接至恒流恒压转换电路;上述恒压电路由集成电路IC6、电阻R22、可变电阻RW组成;集成电路IC6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6的第3脚连接恒流电路的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和开关电路中的二极管D9、D11的正极;集成电路IC6的第1脚经可变电阻RW接地,集成电路IC6的第1脚还经电阻R22和集成电路IC6的第2脚相接,并连接到恒流恒压转换电路;上述检测电路A由集成电路IC4、IC7、电阻R1、R2、R26、电解电容C8组成;集成电路IC7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4的第5、6、7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4A,第5、6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A的输入端,第7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A的输出端;集成电路IC7的第1脚和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接;集成电路IC7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7的第3脚接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7的第3脚还经电阻R2接在由集成电路IC4的第5、6、7脚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6脚;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6脚经电阻R1接地;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5脚经电阻R26接至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7脚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相接;上述检测电路B由集成电路IC4、电阻R24、R25、R27组成;集成电路IC4的第1、2、3、4、8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4B,第2、3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B的输入端,第1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B的输出端;电阻R27一端和检测电路A的集成电路IC7的第3脚相接;电阻R27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3脚相接;电阻R25接于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3脚和地之间;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2脚经电阻R24和电池的正极相接;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4脚接地;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8脚和检测电路A中的集成电路IC7的第1脚相接;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1脚的输出连接至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输入端;上述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由可控硅DK0、稳压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D7、二极管D30、电阻R3~R6、电解电容C9、继电器J组成;电阻R3一端连接检测电路A的电压比较器IC4A的输出端第7脚,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4和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9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和可控硅DK0的控制极相接;可控硅DK0的阴极和地之间接有继电器J;继电器J的动触片和电池的正极连接;继电器J的两个静触点分别和恒流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5的第2脚和恒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6的第2脚连接;可控硅DK0的阴极和地之间还接有二极管D30,二极管D30的正极接地;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7串联后接于可控硅DK0的阴极和地之间,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和地相接;电阻R5和发光二极管D6串联后接于可控硅DK0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可控硅DK0的阴极相连;可控硅DK0的阳极和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9、D1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DK0的阴极与定时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上述定时器电路由集成电路IC3、晶体三极管Q2、Q3、稳压二极管D12、电阻R7~R12、电解电容C10、C11、电容C12组成;电阻R7的一端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可控硅DK0的阴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输入端;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于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9、D11的正极;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地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10,电解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8和集成电路IC3的第12、13、14脚连接;集成电路IC3的第4、5、6、7、9、10、11脚接地;稳压二极管D12、电阻R10、电解电容C11三者并联后,接于集成电路IC3的第12、13、14脚和地之间,稳压二极管D12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11的正极与集成电路IC3的第12、13、14脚相接;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经电阻R11、电容C12连接至集成电路IC3的第2脚;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经电阻R11、电阻R12连接至集成电路IC3的第3脚;集成电路的第8脚经电阻R9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直接接地;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开关电路中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接。
参见图2、图3。220伏交流电经门磁开关K、电阻R50、二极管D0接于可控硅T1的控制极,使可控硅T1、T2相继导通。交流电经过二极管D15~D18的整流、电容C16、C17的滤波后,直流高压加到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在铁淦氧变压器B1的线圈绕组L1、L2、L3、电容C14、C15、电阻R28、R29、二极管D13、D14的配合下,晶体三极管Q4和晶体三极管Q5交替导通,形成其频率在25K赫兹~30K赫兹之间的振荡。通过变压器线圈的感应,在L4绕组上感应出相同频率的高频电压输出到高频磁力发射器的变压器B3上L1绕组两端,使变压器B3产生高频电磁场。在高频磁力发射器的变压器B3和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变压器B2相距10毫米以内、并且相互平行的情况下,高频磁力发射器的变压器B3产生的磁场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变压器B2中的L3绕组两端中产生高频感应电压,该电压经过高频整流二极管D1、D2的全波整流后,供给开关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使用,并通过它们向其它单元电路供电。
磁力转换成电力的效率和振荡频率以及变压器B2、B3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关。两者平行且相距3毫米时,转换效率是85%;两者平行且相距6毫米时,转换效率是75%;两者平行且相距10毫米时,转换效率是60%。高频磁力发射器中的变压器B3和电子变压器中的变压器B1置于门框处,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变压器B2置于门扇边缘内,使变压器B2、B3两者在门关闭的时候,处于平行位置,并且相距不超过10毫米。两者距离越近越好。为防止在开门时,变压器B2、B3的间距超过10毫米而使磁阻增大、晶体三极管Q4、Q5负载加重,造成晶体管损坏,从而设置一门磁开关K。当门完全打开时,门磁开关K失去安装在门框内的的永久磁钢的磁力而断开,切断电子变压器的输入交流电,使电子变压器停止工作,保证了晶体三极管Q4、Q5的安全。当门闭合后,门磁开关K恢复接通状态,电子变压器又开始工作。
整流二极管D1、D2将变压器B2感应的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经电解电容C1滤波后,分别供给其它电路。第一路通过开关电路的集成电路IC1向开关电路供电。第二路经电阻R51和发光二极管D29,作为有交流电的指示。第三路经二极管D19向负载供电。第四路通过恒流电路的二极管D3向场效应管Q15的漏极供电。第五路给检测电路A的集成电路IC7供电。第六路给检测电路B的电压比较器IC4B供电。第七路给市电有无检测电路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供电。
参见图2、图4、图5。充电部分有下列电路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
恒流电路中的二极管D3作为隔离、防电流倒流。场效应管Q15的导通取决于电池电压的高低。电解电容C1滤波后的电压,经集成电路IC7的稳压后,从第3脚输出稳定电压供给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作为基准电压。其中在检测电路A的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6脚上的是电池充满后的基准电压;在检测电路B的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3脚上的电压是电池下降基准电压。
当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3脚上的基准电压时,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1脚向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使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导通。在开关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1第3脚输出的稳定的电压通过已处于导通状态的晶体三极管Q1,经电阻R14限流后,给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提供电流使其发光,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随之导通。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导通后,一方面,电阻R21和电解电容C3使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自锁并持续发光、硅元件保持导通状态;另一方面,经电阻R20为集成电路IC2的第1脚提供高电平。集成电路IC2构成四个与非门,作为方波发生器。集成电路IC2的第1脚获得高电平后,在集成电路IC2的第10、11脚输出交变方波电压信号。该方波信号经由二极管D8~D11构成的桥式整流器后,整流输出的触发负电压,一路送至恒流电路的场效应管Q15的源极、集成电路IC5的第3脚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中的可控硅DK0的阳极;另一路送至恒压电路的集成电路IC6的第3脚。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8~D11构成的桥式整流器整流输出的触发正电压接至恒流电路中场效应管Q15的栅极。从恒流电路的集成电路IC5的第2脚输出的恒流经电阻R23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中的继电器常闭接点向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此时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发光二极管D6亮,作恒流充电指示。当电池电压充至和检测电路A中的集成电路IC4的第6脚(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6脚)上所设置的基准电压一样时,在集成电路IC4的第7脚(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7脚)上输出高电平,并向恒流恒压转换电路中的电解电容C9充电。当电解电容C9上的电压达到稳压二极管D5的击穿电压时,稳压二极管D5被击穿,触发单向可控硅DK0导通,继电器J动作,其动触片从常闭接点(恒流电路的集成电路IC5的第1脚)断开,转为和常开接点(恒压电路的集成电路IC6的第2脚)接通。这时由恒压电路的集成电路IC6向电池做恒压充电,此时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发光二极管D6熄灭,发光二极管D7亮,作恒压充电指示。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可控硅DK0的导通使晶体三极管Q3饱和导通,来自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电路中电解电容C1两端的电压,经恒流电路的二极管D3和场效应管Q15,以及定时器电路的晶体三极管Q3,给定时器电路的集成电路IC3提供电源。集成电路IC3构成90分钟的定时器。晶体三极管Q3饱和导通,定时器电路进入倒计时。计时完毕后,在集成电路IC3的第8脚输出高电平,使晶体三极管Q2导通。晶体三极管Q2的导通,使开关电路中处于自锁导通状态的光电耦合器DK1解除自锁导通转为截止,开关电路中集成电路IC2的第1脚失去高电平,集成电路IC2停止向二极管D8~D11组成的桥式整流器输出方波,恒流电路中的场效应管Q15断开给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充电的电源、恒流恒压转换电路和定时器电路的电源,定时器电路的集成电路IC3自动清零,充电结束。当电池电压下降到设置的基准电压的时候,上述过程又重复进行。
上述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IC8、IC11、晶体三极管Q6、Q8、Q9、二极管D20、光电耦合器DK2、电阻R33、R35~R38、R46、R47、电解电容C18组成;集成电路IC11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8的第5、6、7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8A;第5、6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8A的输入端,第7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8A的输出端;电阻R47的一端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IC8A的输入端第6脚;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6脚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46;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5脚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7脚和晶体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晶体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6的发射极和光电耦合器DK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器DK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经电阻R38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集成电路IC11的第1脚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集成电路IC11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11的第3脚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晶体三极管Q9的基极经电阻R37和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的一端相接,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的另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C18,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晶体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电阻R33接地;晶体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36和晶体三极管Q8的基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8的发射极经电阻R35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晶体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至电池供电开关电路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上述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由集成电路IC9、IC10、晶体三极管Q10~Q12、场效应管Q13、Q14、二极管D23~D28、电阻R39~R45、熔断器F1组成;集成电路IC10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9构成四个与非门分别为IC9E、IC9F、IC9G、IC9H;集成电路IC9的第1、2、3、7、14脚构成与非门IC9E;集成电路IC9的第4、5、6脚构成与非门IC9F;集成电路IC9的第11、12、13脚构成与非门IC9G;集成电路IC9的第8、9、10脚构成与非门IC9H;二极管D25~D28构成桥式整流器;集成电路IC9的第1、14脚和集成电路IC10的第3脚相接;集成电路IC9的第2脚经电阻R39和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电阻R40的一端相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9的第4、8、9脚相接,电阻R40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9的3、5、6、12、13脚相接;集成电路IC9的第11脚经电容C20和二极管D28的正极、二极管D26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9的第10脚经电容C21和二极管D27的正极、二极管D25的负极相接;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相接;场效应管Q13、Q14的栅极也相接;二极管D27、D28的负极经电阻R41和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相接;二极管D27、D28的负极还直接与场效应管Q13、Q14的栅极相接;二极管D25、D26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相接;二极管D24接在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和漏极之间,二极管D2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4的源极相接;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晶体三极管Q12的发射极相接;场效应管Q14的漏极还经熔断器F1与电池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10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10的第1脚和晶体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晶体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12的基极经电阻R43接于晶体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晶体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经电阻R45和晶体三极管Q10的基极;晶体三极管Q11的基极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42;晶体三极管Q11的基极还经电阻R44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晶体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晶体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35的一端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场效应管Q1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二极管D23,二极管D23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相接;场效应管Q13的漏极接于本电源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上述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IC8、IC12、二极管D20~D22、电阻R30~R32、R34、电解电容C19组成;集成电路IC12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8的第1、2、3、4、8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8B;二极管D20的正极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11的第3脚相接;二极管D20的负极分别和电阻R30、R32的一端、集成电路IC8的第8脚、以及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35、R38的一端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和集成电路IC12的负极、电阻R31的一端以及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8的第5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8的第3脚相接;电阻R3 1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g的第2脚相接;二极管D21、D22同向串联后,二极管D22的正极接于集成电路IC8的第2脚,二极管D21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12的的控制极和集成电路IC12的正极接地;集成电路IC8的第4脚接地;;集成电路IC8的第8脚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的电阻R35的一端;集成电路IC8的第1脚和晶体三极管Q7的基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电阻R44的一端。
参见图2、图6。供电部分有下列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
当有市电的时候,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8的第6脚(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6脚)的电压高于第5脚的电压,这时集成电路IC8的第7脚输出低电平,集成电路IC8的第7脚输出的低电平,使晶体三极管Q6导通、光电耦合器DK2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导通、晶体三极管Q9导通。晶体三极管Q9的导通使晶体三极管Q8得不到低电平而截止。晶体三极管Q8截止,导致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0、Q11、Q12全部截止,接于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0发射极的电池正极中止对外供电,由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两端经整流、滤波的市电向负载输出直流电压。
当市电中断的时候,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两端的直流电压不是瞬间为零。此时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8的第6脚(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6脚)的电压低于第5脚的电压,这时集成电路IC8的第7脚输出高电平,集成电路IC8的第7脚输出的高电平,使晶体三极管Q6截止、光电耦合器DK2的发光二极管截止,停止发光、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截止、晶体三极管Q9截止。晶体三极管Q9的截止,使晶体三极管Q8导通。晶体三极管Q8导通,导致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0、Q11、Q12全部导通,接于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0发射极的电池正极通过晶体三极管Q10发射极、集电极向市电有无检测电路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供电,使电压比较器IC8A、IC8B继续工作。
由于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2的导通,使电池向集成电路IC10供电,集成电路IC10的输出电压提供给集成电路IC9。集成电路IC9构成四个与非门,作为方波发生器。集成电路IC9的第10、11脚输出交变方波电压信号。该方波信号经由二极管D25~28构成的桥式整流器后,整流输出的触发负电压,提供给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整流输出的触发正电压,提供给场效应管Q13、Q14的栅极。此时,电池电压经场效应管Q14的漏极进,源极出,向负载(电子门锁)供电。场效应管Q14相当于是电池向负载供电的开关。场效应管Q13可防止市电供电时,市电通过场效应管Q13向电池充电。
在由电池供电时,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中由集成电路IC8的第1、2、3、4、8脚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8B的工作状态,和由市电供电时的工作状态是一样的。电压比较器IC8B的第3脚电压高于第2脚,电压比较器IC8B的第1脚输出高电平使晶体三极管Q7截止。随着电池向外供电时间的增加,电池电压不断下降,当下降到电压比较器IC8B的第3脚电压低于第2脚的电压时,电压比较器IC8B的第1脚输出低电平使晶体三极管Q7导通、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8截止、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1因失去偏置电压而截止、晶体三极管Q10、Q12、场效应管Q13、Q14均截止,电池停止向外供电,避免了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
上述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LM7805;集成电路IC2的型号为CD4011。
上述集成电路IC5、IC6的型号为LM317;集成电路IC4的型号为LM358;集成电路IC3的型号为MC14541。
上述集成电路IC8的型号为LM358;集成电路IC11的型号为LM7808;集成电路IC9的型号为CD4011;集成电路IC10的型号为LM7805;集成电路IC8的型号为LM358;集成电路IC12的型号为LM431。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门磁开关电路、电子变压器、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和电池;门磁开关电路输入端接220伏市电,输出端接电子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端接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接收来自高频磁力发射器发射的的磁力线;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输出电压连接至开关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并连接到负载即电子门锁;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和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和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恒流电路和恒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还连接检测电路A的输出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定时器电路和电池;电池的输出分别连接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接;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即电子门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开关电路由可控硅T1、T2、二极管D0、电阻R48、R49、R50、门磁开关K组成;220伏市电的零线经电阻R48与电子变压器的电压输入端连接;220伏市电的火线分别与可控硅T1、T2的门极1连接;220伏市电的火线还连接门磁开关K的一端;门磁开关K的另一端经电阻R50连接二极管D0的正极;二极管D0的负极连接可控硅T1的控制极;可控硅T1的门极2经电阻R49和可控硅T2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T2的阳极与电子变压器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变压器由铁淦氧变压器B1、晶体三极管Q4、Q5、二极管D13~D18、电阻R28、R29、电解电容C14~C17、组成;铁淦氧变压器B1有L1、L2、L3、L4四个绕组,L2绕组和L3绕组相串联,其中间抽头连接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二极管D15~D18构成桥式整流器;电容C16、C17串联后并联在由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两个电压输出端之间;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两个电压输入端分别与门磁开关电路的电阻R48和可控硅T2的门极2连接;铁淦氧变压器B1的L4绕组作为电子变压器的输出与高频磁力发射器相接;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14的正极、L1绕组的一端、由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正电压输出端连接;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和二极管D14的负极、电解电容C14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4的负极与L1绕组的另一端相接;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29;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铁淦氧变压器B1的L3绕组与L2绕组串联的中间抽头连接;L3绕组的另一端和电容C16、C17串联后的中间接点相连;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3的正极并接至铁淦氧变压器B1的I3绕组与L2绕组串联的中间抽头;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和二极管D13的负极、电解电容C15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5的正极与L2绕组的另一端相接;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28;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由二极管D15~D18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的负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高频磁力发射器由铁淦氧变压器B3组成;铁淦氧变压器B3的L1绕组和电子变压器中的铁淦氧变压器B1的L4绕组相连;铁淦氧变压器B3的L1绕组产生的磁力线发射到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所述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由铁淦氧变压器B2、二极管D1、D2、D19、发光二极管D29、电解电容C1、电阻R51、组成;铁淦氧变压器B2有带中间接地抽头的L3绕组;L3绕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D2的正极;二极管D1、D2的负极和地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二极管D1、D2的负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发光二极管D29和电阻R51串联后接于电解电容C1的正极和地之间,发光二极管D29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9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19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输出端;电解电容C1两端电压直接输出至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由集成电路IC1、IC2、晶体三极管Q1、二极管D8~D11、光电耦合器DK1、电阻R13~R18、R20、R21、电解电容C2~C4、电容C5~C7组成;集成电路IC1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2构成四个与非门分别为IC2A、IC2B、IC2C、IC2D;集成电路IC2的第1、2、3、7、14脚构成与非门IC2A;集成电路IC2的第11、12、13脚构成与非门IC2B;集成电路IC2的第4、5、6脚构成与非门IC2C;集成电路IC2的第8、9、10脚构成与非门IC2D;二极管D8~D11构成桥式整流器;集成电路IC1的第1脚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的输出端电解电容C1的正极;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1的第3脚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集成电路IC1的第3脚还和晶体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一端、以及集成电路IC2的第14脚相接;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经电阻R20和集成电路IC2的第1脚相接;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还经电阻R21和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两端并联电解电容C3;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接,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还经电阻R21和电阻R14连接晶体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光电耦合器DK1的硅元件的另一端还经电阻R21和定时器电路相连;集成电路IC2的第2脚经电阻R17和电容C5的一端以及电阻R18的一端相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2的第4、8、9脚相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2的3、5、6、12、13脚相接;集成电路IC2的第11脚经电容C6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2的第10脚经电容C7和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2的第7脚接地;二极管D8、D10的负极经电阻R16接至恒流电路;二极管D8、D10的负极还直接与恒流电路相接;二极管D9、D11的正极相连并接至恒流电路;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3接至检测电路B;电阻R15和电解电容C4并联后,接在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和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电路由集成电路IC5、场效应管Q15、二极管D3、D4、电阻R23组成;集成电路IC5是稳压器;二极管D3的正极和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3的的负极和场效应管Q1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5的漏极还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连接,并和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9、D1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4的正极还与恒流恒压转换电路和定时器电路连接;效应管Q15的栅极连接至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8、D10的负极;场效应管Q15的源极还和集成电路IC5的第3脚相接;集成电路IC5的第1脚接至恒流恒压转换电路;集成电路IC5的第2脚经电阻R23也接至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所述恒压电路由集成电路IC6、电阻R22、可变电阻RW组成;集成电路IC6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6的第3脚连接恒流电路的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和开关电路中的二极管D9、D11的正极;集成电路IC6的第1脚经可变电阻RW接地,集成电路IC6的第1脚还经电阻R22和集成电路IC6的第2脚相接,并连接到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所述检测电路A由集成电路IC4、IC7、电阻R1、R2、R26、电解电容C8组成;集成电路IC7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4的第5、6、7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4A,第5、6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A的输入端,第7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A的输出端;集成电路IC7的第1脚和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相接;集成电路IC7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7的第3脚接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7的第3脚还经电阻R2接在由集成电路IC4的第5、6、7脚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6脚;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6脚经电阻R1接地;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5脚经电阻R26接至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电压比较器IC4A的第7脚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相接;所述检测电路B由集成电路IC4、电阻R24、R25、R27组成;集成电路IC4的第1、2、3、4、8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4B,第2、3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B的输入端,第1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4B的输出端;电阻R27一端和检测电路A的集成电路IC7的第3脚相接;电阻R27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3脚相接;电阻R25接于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3脚和地之间;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2脚经电阻R24和电池的正极相接;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4脚接地;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8脚和检测电路A中的集成电路IC7的第1脚相接;电压比较器IC4B的第1脚的输出连接至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输入端;所述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由可控硅DK0、稳压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D7、二极管D30、电阻R3~R6、电解电容C9、继电器J组成;电阻R3一端连接检测电路A的电压比较器IC4A的输出端第7脚,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4和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9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和可控硅DK0的控制极相接;可控硅DK0的阴极和地之间接有继电器J;继电器J的动触片和电池的正极连接;继电器J的两个静触点分别和恒流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5的第2脚和恒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6的第2脚连接;可控硅DK0的阴极和地之间还接有二极管D30,二极管D30的正极接地;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7串联后接于可控硅DK0的阴极和地之间,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和地相接;电阻R5和发光二极管D6串联后接于可控硅DK0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可控硅DK0的阴极相连;可控硅DK0的阳极和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9、D1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DK0的阴极与定时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时器电路由集成电路IC3、晶体三极管Q2、Q3、稳压二极管D12、电阻R7~R12、电解电容C10、C11、电容C12组成;电阻R7的一端和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可控硅DK0的阴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输入端;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于开关电路中二极管D9、D11的正极;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地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10,电解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8和集成电路IC3的第12、13、14脚连接;集成电路IC3的第4、5、6、7、9、10、11脚接地;稳压二极管D12、电阻R10、电解电容C11三者并联后,接于集成电路IC3的第12、13、14脚和地之间,稳压二极管D12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11的正极与集成电路IC3的第12、13、14脚相接;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经电阻R11、电容C12连接至集成电路IC3的第2脚;集成电路IC3的第1脚经电阻R11、电阻R12连接至集成电路IC3的第3脚;集成电路的第8脚经电阻R9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直接接地;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开关电路中光电耦合器DK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IC8、IC11、晶体三极管Q6、Q8、Q9、二极管D20、光电耦合器DK2、电阻R33、R35~R38、R46、R47、电解电容C18组成;集成电路IC11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8的第5、6、7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8A;第5、6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8A的输入端,第7脚作为电压比较器IC8A的输出端;电阻R47的一端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IC8A的输入端第6脚;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6脚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46;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5脚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电压比较器IC8A的第7脚和晶体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晶体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6的发射极和光电耦合器DK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光电耦合器DK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经电阻R38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集成电路IC11的第1脚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集成电路IC11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11的第3脚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晶体三极管Q9的基极经电阻R37和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的一端相接,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的另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DK2的硅元件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C18,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中的电解电容C1的正极;晶体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电阻R33接地;晶体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36和晶体三极管Q8的基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8的发射极经电阻R35接至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晶体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至电池供电开关电路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所述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由集成电路IC9、IC10、晶体三极管Q10~Q12、场效应管Q13、Q14、二极管D23~D28、电阻R39~R45、熔断器F1组成;集成电路IC10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9构成四个与非门分别为IC9E、IC9F、IC9G、IC9H;集成电路IC9的第1、2、3、7、14脚构成与非门IC9E;集成电路IC9的第4、5、6脚构成与非门IC9F;集成电路IC9的第11、12、13脚构成与非门IC9G;集成电路IC9的第8、9、10脚构成与非门IC9H;二极管D25~D28构成桥式整流器;集成电路IC9的第1、14脚和集成电路IC10的第3脚相接;集成电路IC9的第2脚经电阻R39和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电阻R40的一端相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9的第4、8、9脚相接,电阻R40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9的3、5、6、12、13脚相接;集成电路IC9的第11脚经电容C20和二极管D28的正极、二极管D26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9的第10脚经电容C21和二极管D27的正极、二极管D25的负极相接;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相接;场效应管Q13、Q14的栅极也相接;二极管D27、D28的负极经电阻R41和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相接;二极管D27、D28的负极还直接与场效应管Q13、Q14的栅极相接;二极管D25、D26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3、Q14的源极相接;二极管D24接在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和漏极之间,二极管D2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4的源极相接;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晶体三极管Q12的发射极相接;场效应管Q14的漏极还经熔断器F1与电池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10的第2脚接地;集成电路IC10的第1脚和晶体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晶体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12的基极经电阻R43接于晶体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晶体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经电阻R45和晶体三极管Q10的基极;晶体三极管Q11的基极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42;晶体三极管Q11的基极还经电阻R44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晶体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晶体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35的一端和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场效应管Q1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二极管D23,二极管D23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相接;场效应管Q13的漏极接于本电源装置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IC8、IC12、二极管D20~D22、电阻R30~R32、R34、电解电容C19组成;集成电路IC12是稳压器;集成电路IC8的第1、2、3、4、8脚构成电压比较器IC8B;二极管D20的正极和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11的第3脚相接;二极管D20的负极分别和电阻R30、R32的一端、集成电路IC8的第8脚、以及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35、R38的一端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和集成电路IC12的负极、电阻R31的一端以及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IC8的第5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8的第3脚相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8的第2脚相接;二极管D21、D22同向串联后,二极管D22的正极接于集成电路IC8的第2脚,二极管D21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12的的控制极和集成电路IC12的正极接地;集成电路IC8的第4脚接地;;集成电路IC8的第8脚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的电阻R35的一端;集成电路IC8的第1脚和晶体三极管Q7的基极相接;晶体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晶体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接至市电有无检测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池供电开关电路中的电阻R44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LM7805;集成电路IC2的型号为CD40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IC5、IC6的型号为LM317;集成电路IC4的型号为LM358;集成电路IC3的型号为MC1454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IC8的型号为LM358;集成电路IC11的型号为LM7808;集成电路IC9的型号为CD4011;集成电路IC10的型号为LM7805;集成电路IC8的型号为LM358;集成电路IC12的型号为LM431。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门锁的电源装置,它包括门磁开关电路、电子变压器、高频磁力发射器、高频磁力线转电力接收器、开关电路、恒流电路、恒压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检测电路A、检测电路B、定时器电路、市电有无检测电路、电池供电开关电路、电池过放电检测电路和电池。本实用新型具有交流和直流两种供电方式,采用了电子变压器和磁力转电力的方法,置于门扇内的电路所需的电源,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从门框对应的地方获得,当门在关闭的时候,利用市电提供稳定的电压给电子门锁电路;当门打开的时候,由电池向门锁电路供电;本装置采用场效应管替代传统的继电器,省电能,可靠性高,负载能力强,输出电压稳定,使用安全,体积小巧,寿命长,适用于任何电子门锁。
文档编号H02J7/00GK2622901SQ0323406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7日
发明者曾玉福 申请人:曾玉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