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及变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105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及变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随时改变直流电源组的串并联连接关系从而改变直流电源组的输出电压的装置及系统,特别是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及变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直流电源组(主要为电池组)一当连接好后,往往难以随机改变连接关系,即一组直流电源往往只输出一种固定电压,这样为电池组的使用带来了限制。例如,近来电动车得到广泛使用,电动车采用电池组作为动力电源,而电动车在行施中随时需要改变速度,即改变随时需要功率,为达到这一目的,目前主要是通过电子控制器进行电流控制,这样使得电能利用率大大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于2009年申请了一种电动车驱动系统(专利号为ZL200920167074. 9)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有电压调节部件,电压调压部件为刀开关或者组合开关,刀开关或者组合开关的刀数与电池组的组数相匹配;这种电压调节部件,虽然可以调节直流电源组的电压,为电机的变速带来灵活与方便,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用刀开关或组合开关为机械开关,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不好布置在驾驶室内;方面另一方面,需要人用力去推动大开关,很是费时费力,给驾驶员操作不方便,并且用手去推动大开关使得电压变换速度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及变换系统,其可随时改变直流电源组的输出电压,其体积小,操作方便,电压变换速度快。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包括两个并接开关和一个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为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K2 ;正极并接开关K1、串接开关K3和负极并接开关K2依次串接,三个开关串接后的首尾端AB为电源输出端U ;首端A与串接开关K3同负极并接开关K2的连接点C之间形成第一电源DCl输入端AC ;尾端B与正极并接开关Kl同串接开关K3的连接点D之间形成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开关为电控开关,所述的电控开关为三极管,即正极并接开关Kl为正极并接三极管Q1,负极并接开关K2为负极并接三极管Q2,串接开关K3为发射极与集电极交叉连接的两个三极管(Q3、Q4)。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开关为电控开关,所述的电控开关为继电器,即正极并接开关Kl为正极并接继电器KR1,负极并接开关K2为负极并接继电器KR2,串接开关K3为串接继电器KR3。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正极并接继电器KRl和负极并接继电器KR2为一个具有两个触头的继电器CJ。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包括电压变换开关组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Z ;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两个以上(包含两个)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个数记为n4 ;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包括两个并接开关和一个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为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K2,正极并接开关K1、串接开关K3和负极并接开关K2依次串接,三个开关串接后的首尾端AB为电源输出端,首端A与串接开关K3同负极并接开关K2的连接点C之间形成第一电源DCl输入端AC,尾端B与正极并接开关Kl同串接开关K3的连接点D之间形成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 ;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即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开始,每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上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n4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有η个电源输入端,η个电源输入端可连接η个直流电源,其中η =η4+1 ;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最后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的负极构成电源输出端U;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与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相匹配个数的电压变换开关,每个电压变换开关与相应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相连接,即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nl个电压变换开关,nl为η的因数的个数,每个电压变换开关包含π4个以上的触头,其根据对应η的因子值和输出电压的大小,分别通过驱动电路与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Κ2或串接开关Κ3相连接,以保证每一个电压变换开关控制一种输出电压,每一种输出电压U是η的一个因子值与一个基本直流电源电压V的倍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开关为三极管;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的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有六个电源输入端;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Τ5,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 ;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Τ5均为可以自锁并互锁的琴键开关。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倍电压开关Tl为带有六个触头(Τ10、Til、Τ12、Τ13、Τ14、Τ15)的琴键开关,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 Τ4 分别为带有五个触头(Τ21、Τ22、Τ23、Τ24、Τ25、Τ31、Τ33、Τ35、Τ36、Τ37、Τ42、Τ43、Τ44、Τ45、Τ46)的琴键开关;一倍电压开关Tl的第一个触头TlO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Vl相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继电器J2与一倍电压开关Tl的其它触头的输入端及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的输入端相连接;一倍电压开关Tl的其它触头(ΤΙΚ Τ12、Τ13、Τ14、Τ1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二倍电压开关Τ2的四个触头(Τ21、Τ22、ΤΜ、Τ2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4、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二倍电压开关Τ2的另一个触头(Τ23)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D的串接三极管Z3Q3的基极DQ3b ;三倍电压开关T3的三个触头(T31、T33、T3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三、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Z3、Z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三倍电压开关T2的另外两个触头(T32、T34)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2、D4)的串接三极管的基极;六倍电压开关T4的五个触头(T45、T42、T43、T44、T4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Z2、Z3、Z4、Z5)的串接三极管的基极;充电开关T5有三个触头(T51、T52、T53),其两个触头(T51、T52)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充电三极管(Z1Q4、Z2Q4、Z3Q4,Z4Q4、Z5Q4)的基极(ZlQ4b、Z2Q4 b、DQ4b、Z4Q4b、Z5Q4b)。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的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有四个电源输入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开关为继电器,共为五个继电器(以1、(^2、(^3、(^4、(^5),每个继电器有两个触头,第一个继电器CJl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第五个继电器CJ5的第一个触头为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第二个继电器CJ2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第四个继电器CJ4的第二个触头为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第三个继电器CJ3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第五个继电器CJ5的第二个触头为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三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三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四倍电压开关T7 ;—倍电压开关Tl有三个触头(T11、T13、T12),其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包相连接,电阻和三极管为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驱动电路;二倍电压开关Τ2有三个触头(Τ21、Τ22、Τ23),其两个触头(Τ21、Τ2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包相连接,其另外一个触头Τ23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CJ4的控制线包相连接;四倍电压开关Τ7有两个触头(Τ71、Τ72),其两个触头(Τ71、Τ7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充电开关Τ5有三个触头(Τ51、Τ52、Τ53),其两个触头(Τ51、Τ5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CJ4、CJ5 )的控制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Ζ2、Ζ3、Ζ4、Ζ5),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Ζ2、Ζ3、Ζ4、Ζ5)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是指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2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2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4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5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4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有六个电源输入端,六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六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DC5、DC6 );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开关为继电器。[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均为可以自锁并互锁的琴键开关;一倍电压开关Tl为带有六个触头(T10、TlU T12、T13、T14、T15)的琴键开关,二倍电压开关T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分别为带有五个触头(T21、T22、T23、T24、T25、T31、T33、T35、T36、T37、T42、T43、T44、T45、T46)的琴键开关。所述的正极并接开关K1、负极并接开关K2和串接开关K3也可为机械开关,其驱动电路还要包括机械开关驱动部件。所述的继电器也可以是接触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其可随时改变直流电源组的输出电压,其体积小,操作方便,电压变换速度快。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原理图;[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原理图;[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原理图;[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另一种形式电原理图;[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电原理图;[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的电原理图[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电原理图;[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包括两个并接开关和一个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为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K2 ;正极并接开关Kl、串接开关K3和负极并接开关K2依次串接,三个开关串接后的首尾端AB为电源输出端U(图1中示出的A为正端,B为负端,由于该装置的对称性结构,使用时,电源DC1、DC2也可以反过来接,以形成B为正端,A为负端),首端A与串接开关K3同负极并接开关K2的连接点C之间形成第一电源DCl输入端AC,尾端B与正极并接开关Kl同串接开关K3的连接点D之间形成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使用时,将第一直流电源DCl连接在第一电源输入端AC上,第二直流电源DC2连接在第二电源输入端DB上,最好保证第一直流电源DCl与第二直流电源DC2的电压相匹配(即电压相等),其电压为V (例如,通常电瓶车每组电池的电压V=12伏特),同时保证两个直流电源的正极并接在开关Kl的两端,负极并接在开关K2的两端(由于该装置的对称性结构,电源DC1、DC2的极性也可以反过来连接,但最终电源输出端AB输出电压的极性也是反的);当断开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K1、K2)同时接通,这时两个电源(DC1、DC2)为并连关系,输出端AB输出电压U为一倍电源电压,即U=IV;当同时断开两个并接开关(K1、K2),接通串接开关Κ3 (即将串接开关Κ3闭合),这时两个电源(DC1、DC2)为串连关系,电源输出
8端AB输出电压U为二倍电源电压,即U= 2V,这时,也可以用于对两个电源(DC1、DC2)进行充电,即串接开关K3还可以实现串接充电的作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两个电源的串并连的变换,使得两个电源可以灵活快速实现串接与并接的切换,从而灵活实现电源电压输出的变换,以快速实现外接的变压电机的速度变换,例如实现电动车的速度变换。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实现多种电压放电外,还可以实现多种电压充电,充电时,如果采用一倍电压V充电,就切换成并接关系(即断开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K1、K2)同时接通),如果采用二倍电压2V充电就切换成串接关系(即断开两个并接开关(Κ1、Κ2),接通串接开关Κ3)。两个并接开关(Kl、Κ2)总是同步工作,即要么同时打开,要么同时断开,这为统一控制提供了基础,即两个并接开关(κι、Κ2)可以选用带有双触头的开关,即可用一个双触头开关代替两个并接开关(Kl、Κ2)(由于对这个变化的描述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的,所以附图中没有示出这个变化,省略有关示图),这样操作更加能同步。三个开关(Kl、Κ2、Κ3)可为机械开关,其中两个并接开关(Kl、Κ2)可以集成为一个双刀开关,这样可以更好地同步工作。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包括正极并接三极管Q1、负极并接三极管Q2、串接放电三极管Q3和串接充电三极管Q4,即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用四个三极管(Ql、Q2、Q3、Q4)作为实施例1的两个并接开关(Kl、Κ2)和一个串接开关Κ3,采用正极并接三极管Ql作为正极并接开关Κ1,负极并接三极管Q2作为负极并接开关Κ2,发射极与集电极交叉连接的两个三极管(Q3、Q4)作为串接开关Κ3 (由于串接开关Κ3还用于充电,电流必须可以反向流动,所以需要一个反向三极管Q4,发射极与集电极交叉连接的两个三极管(Q3、Q4)可以达到与串接开关Κ3 —样的实现电流正反向流动的目的),三极管Q3与三极管Q4可以是同一类型的PNP型或NPN型三极管,也可以分别是PNP型与NPN型,只要保证其导通时两个三极管电流为反向流动即可,正极并接三极管Ql与负极并接三极管Q2的连接极性也要保证电流方向为同一方向(以图2为例来说,电流方向均为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流向第一电源DCl输入端AC,即三极管Ql导通时的电流方向为D到Α,三极管Q2的电流方向为B到C,B到C为回路电流方向;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对称性,两个三极管Ql、Q2也可以全部反向连接,原理相同,不再赘述);三极管Q3导通时相当于串接开关K3导通时的串接放电作用,三极管Q4导通时相当于串接开关K3导通时的串接充电作用;由于三极管Q1、Q2的单向导通性,这种结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也只能串接充电,不能并接充电;本实施例所述的三极管主要为功率电子开关;其它结构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包括正极并接继电器KR1、负极并接继电器KR2和串接继电器KR3,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用三个继电器(KR1、KR2、KR3)分别作为实施例1的两个并接开关(Kl、K2)和一个串接开关K3,即采用继电器KRl作为正极并接开关K1,继电器KR2作为负极并接开关K2,继电器KR3作为串接开关K3 ;由于正极并接继电器KRl和负极并接继电器KR2为同步工作(即要么同时打开,要么同时断开),所以可以将正极并接继电器KRl和负极并接继电器KR2集成为只有一个控制接口且具有两个触头的继电器CJ (如图4所示),即用一个具有两个触头的继电器CJ作为正极并接继电器KRl和负极并接继电器KR2,继电器CJ相当于正极并接继电器KRl和负极并接继电器KR2 ;三极管相似,继电器也是一种可控开关,其与机械开关相比,其串并联的切换更加方便;其它结构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实施例4如图5-6所示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包括电压变换开关组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Z,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五个实施例2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Z2、Z3、Z4、Z5 )(如图6所示),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Z2、Z3、Z4、Z5 )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即并联连接),依次并接是指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Z2、Z3、Z4、Z5 )有六个电源输入端,六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六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DC5、DC6);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 ;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均为可以自锁并互锁的琴键开关,自锁并互锁是指电压变换开关组中的一个开关打开时,其自身所有触头一直保持连通,同时其它开关的所有触头全部关闭;一倍电压开关Tl为带有六个触头(T10、Τ11、Τ12、Τ13、Τ14、Τ15)的琴键开关,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 分别为带有五个触头(Τ21、Τ22、Τ23、Τ24、Τ25、Τ31、Τ33、Τ35、Τ36、Τ37、Τ42、Τ43、Τ44、Τ45、Τ46)的琴键开关。一倍电压开关Tl的第一个触头TlO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Vl相连接,其输出端过继电器J2与一倍电压开关Tl的其它触头的输入端及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的输入端相连接,为整个电压变换开关组提供工作电源,当触头TlO接通时,继电器J2就会锁定电源,即当TlO再断开时,电源还是可以经过继电器J2为整个电压变换开关组提供工作电源;一倍电压开关Tl的其它触头(Τ11、Τ12、Τ13、Τ14、Τ1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 (三极管驱动器GQ的型号可以为M57917L)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即触头Tll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lQl的基极Zl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1Q2的基极ZlQ2b,触头T1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2Q1的基极Z2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2Q2的基极Z2Q2b,触头T1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正极并接三极管DQl的基极Z3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3Q2的基极DQ2b,触头T1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4Q1的基极Z4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4Q2的基极Z4Q2b,触头T1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5Q1的基极Z5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5Q2的基极Z5Q2b,这样,一倍电压开关Tl的每个触头控制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并接功能,当一倍电压开关Tl的每个触头都闭合时(由于互锁的特性,其它电压开关T2、T3、Τ4会全部自动断开),所有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并接三极管打开,电池组处于并接姿态,全部输出电压U为IV (V代表一个直流电源的电压,例如一般电动车一个电池的电压为V=12伏特)。二倍电压开关T2的四个触头(T21、T22、TM、T2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Z2、Z4、Z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二倍电压开关T2的另一个触头(T23)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三极管DQ3的基极^30313,即触头T2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lQl的基极Zl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1Q2的基极ZlQ2b,触头T2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2Q1的基极Z2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2Q2的基极Z2Q2b,触头TM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4Q1的基极Z4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4Q2的基极Z4Q2b,触头T2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5Q1的基极Z5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5Q2的基极Z5Q2b,触头T2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串接三极管DQ3的基极DQ3b,这样,当二倍电压开关T2的每个触头都闭合时(由于互锁的特性,其它电压开关T1、T3、T4会全部自动断开),第一、第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Ζ2)并联与第四、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4、Ζ5)并联后再通过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3串联,全部输出电压U为2V。三倍电压开关Τ3的三个触头(Τ31、Τ33、Τ3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三、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33、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三倍电压开关T2的另外两个触头(T32、T34)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2、Z34)的串接三极管的基极;即触头T3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lQl的基极Zl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1Q2的基极ZlQ2b,触头T3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正极并接三极管DQl的基极Z3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DQ2的基极DQ2b,触头T3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Z5Q1的基极Z5Qlb和负极并接三极管Z5Q2的基极Z5Q2b,触头T3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串接三极管Z2Q3的基极Z2Q3b,触头T37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串接三极管Z4Q3的基极Z4Q3b,这样,当三倍电压开关T3的每个触头都闭合时(由于互锁的特性,其它电压开关T1、T2、T4会全部自动断开),第一、三、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33、Ζ5)并联后再通过第二、第四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Z4)串联,全部输出电压U为3V。六倍电压开关T4的五个触头(T45、T42、T43、T44、T4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Ζ2、D、Z4、Z5)的串接三极管的基极;即触头Τ4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串接三极管Z1Q3的基极ZlQ3b,触头T4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串接三极管Z2Q3的基极Z2Q3b,触头T4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串接三极管Z3Q3的基极DQ3b,触头T4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串接三极管Z4Q3的基极Z4Q3b,触头T4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串接三极管Z5Q3的基极Z5Q3b,当六倍电压开关T4的每个触头都闭合时(由于互锁的特性,其它电压开关T1、T2、T3会全部自动断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均处于串接状态,全部输出电压U为6V。充电开关15有三个触头(151352、153),其两个触头(151352)分别通过非门卩1和三极管驱动器GQ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充电三极管(Z1Q4、Z2Q4、Z3Q4、Z4Q4、Z5Q4)的基极(ZlQ4b、Z2Q4 b,Z3Q4b,Z4Q4b、Z5Q4b),当充电开关T5的触头(Τ51、Τ52)闭合时,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形成全部反向串联状态,就可以对六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DC5、DC6 )进行充电;充电开关Τ5的还有一个触头Τ53连接在电机位置传感器与工作电源Vl之间,即电机位置传感器可通过充电开关Τ5的触头Τ53和具有两个触头(ΤΖ1、ΤΖ2)并跟继电器Jl构成自锁电路的开关TZ与工作电源Vl相连接,所述具有两个触头(ΤΖ1、ΤΖ2)并跟继电器Jl构成自锁电路是指TZl打开之后,继电器Jl就连通,即使TZl再关闭,继电器Jl还是会导通(如图5的上部线路结构)。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电机与工作电源Vl之间(VI接至外部工作电源,其输出端U连接至电机),电机位置传感器还通过开关TZ和继电器Jl与电源Vl相连接。实施例5如图7所示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包括电压变换开关组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Ζ,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三个实施例3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即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即并联连接),依次并接是指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有四个电源输入端,四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四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 );图7示出了具体线路连接关系,图7示出了五个继电器(CJ1、CJ2、CJ3、CJ4、CJ5 ),每个继电器有两个触头,第一个继电器CJl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即串接在图6的a点与c点之间)和负极并接继电器(即串接在b点与d点之间),第五个继电器CJ5的第一个触头为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即串接在b点与c点之间);第二个继电器CJ2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即串接在c点与e点之间)和负极并接继电器(即串接在d点与f点之间),第四个继电器CJ4的第二个触头为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即串接在d点与e点之间);第三个继电器CJ3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即串接在e点与g点之间)和负极并接继电器(即串接在f点与h点之间),第五个继电器CJ5的第二个触头为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即串接在f点与g点之间)。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三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三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四倍电压开关T7。一倍电压开关Tl有三个触头(T11、T13、T12),其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包相连接(该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均集成为一个双触头的,即一倍电压开关Tl的三个触头Τ11、Τ13、Τ1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继电器CJ1、CJ2、CJ3的控制线包相连接),电阻和三极管为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驱动电路;二倍电压开关T2有三个触头(T21、T22、Τ23),其两个触头(Τ21、Τ2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如图7所示,第一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为具有双触头的继电器CJl,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为具有双触头的继电器CJ3)的控制线包相连接,其另外一个触头Τ23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CJ4的控制线包相连接;四倍电压开关Τ7有两个触头(Τ71、Τ72),其两个触头(Τ71、Τ7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充电开关Τ5有三个触头(Τ51、Τ52、Τ53),其两个触头(Τ51、Τ5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CJ4、CJ5,由于CJ5有两个触头,其相当于两个继电器)的控制端(即控制线包)相连接,当电开关T5的触头闭合时,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形成全部串联状态,就可以对四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进行充电;电机位置传感器可通过充电开关T5的触头T53和具有两个触头(TZ1、TZ2)并跟继电器Jl构成自锁电路的开关TZ与工作电源Vl相连接,所述具有两个触头(TZUTZ2)并跟继电器Jl构成自锁电路是指TZl打开之后,继电器Jl就连通,即使TZl再关闭,继电器Jl还是会导通。电压变换开关组还通过继电器J2与电源Vl相连接。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电机与工作电源Vl之间(VI接工作电源,输出端U连接电机),电机位置传感器通过开关TZ和继电器Jl与电源Vl相连接。实施例6如图8所示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包括电压变换开关组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Z,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五个实施例3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Z2、Z3、Z4、Z5 ),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Z2、Z3、Z4、Z5 )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即并联连接),依次并接是指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Z2、Z3、Z4、Z5)有六个电源输入端,六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六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DC5、DC6);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均为可以自锁并互锁的琴键开关,自锁并互锁是指电压变换开关组中的一个开关打开时,其自身所有触头一直保持连通,同时其它开关的所有触头全部关闭;一倍电压开关Tl为带有六个触头(T10、TlU T12、T13、T14、T15)的琴键开关,二倍电压开关T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分别为带有五个触头(T21、T22、T23、T24、T25、T31、T33、T35、T36、T37、T42、T43、T44、T45、T46)的琴键开关;即其逻辑结构原理与实施例4完全一样,其与实施例4的区别主要是用继电器来替换实施例4的作为串并联开关的三极管,以及继电器与三极管的驱动电路有所差别(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驱动电路与实施例行一样,为电阻与三极管,实施例4的三极管驱动电路为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本实施例的物理结构原理与实施例5完全一样,只是比实施例5多出两个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可以连接六个直流电源,即只仅仅是规模的扩大,工作原理相同;并且其具体线路连接图在附图8中已经清楚地示出,所以其详细连线关系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只要是采用三个开关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连接两个直流电源的装置,其中的开关可以是采用机械开关、电控开关(如三极管、继电器)或其它与开关功能相同的部件,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电压变换开关组的开关个数nl与电池组的直流电源个数η的因数个数η2相同,可以输出的电压值的种数π3为电池组的个数η的因子个数π2相同,可以输出的各电压值为电池组的各因数乘以单个电池的电压值V,采用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Z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个数η4为η-1 ;例如:η=4,其因数为1、2、4,即nl=n2=n3=3, η2=3是说4有三个因数,nl=3是说电压变换开关组为3个开关,n3=3是说可以输出三种电压值,即可输出的各电压值U分别为1V、2V、4V,如果V=12伏特,则分别可以输出12伏特、M伏特、48伏特三种电压值,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个数n4= n-1 = 4-1=3,即4个直流电源时就需要3个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又例如n=6,其因子为1、2、3、6,即nl=n2=n3=4,可输出的各电压值U分别为1V、2V、3 V、6V,如果V=12伏特,则分别可以输出12伏特、M伏特、36伏特、72伏特四种电压值,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个数n4=6-l=5 ;再例如n=24,其因子为1、2、3、6、8、12、24,即nl=n2=n3=7,可输出的各电压值U分别为1V、2V、3 V、6V、8 V、12 V、24 V,如果V=12伏特,则分别可以输出12伏特、M伏特、36伏特、72伏特、96伏特、144伏特、288伏特七种电压值,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个数ri4=24-l=23 ;以此类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得出的η为任意个数的电池组的串并联变换系统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特征是其包括两个并接开关和一个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为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K2);正极并接开关(K1)、串接开关(K3)和负极并接开关(K2)依次串接,三个开关串接后的首尾端(AB)为电源输出端U;首端(A)与串接开关(K3)同负极并接开关(K2)的连接点(C)之间形成第一电源DCl输入端AC ;尾端(B)与正极并接开关(Kl)同串接开关(K3)的连接点(D)之间形成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关为三极管,即正极并接开关(Kl)为正极并接三极管(Q1),负极并接开关(K2)为负极并接三极管(Q2),串接开关(K3)为发射极与集电极交叉连接的两个三极管(Q3、Q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关为电控开关,所述的电控开关为继电器,即正极并接开关(Kl)为正极并接继电器(KR1),负极并接开关(K2)为负极并接继电器(KR2),串接开关(K3)为串接继电器(KR3)。
4.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其包括电压变换开关组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Z);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个数记为n4;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包括两个并接开关和一个串接开关(K3),两个并接开关为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Κ2),正极并接开关(Κ1)、串接开关(Κ3)和负极并接开关(Κ2)依次串接,三个开关串接后的首尾端(AB)为电源输出端,首端(A)与串接开关(Κ3)同负极并接开关(Κ2)的连接点(C)之间形成第一电源(DCl)输入端(AC),尾端(B)与正极并接开关(Kl)同串接开关(Κ3)的连接点(D)之间形成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即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开始,每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上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η4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有η个电源输入端,η个电源输入端可连接η个直流电源,其中η =η4+1 ;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最后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的负极构成电源输出端(U);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与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相匹配个数的电压变换开关,每个电压变换开关与相应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相连接,即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nl个电压变换开关,nl为η的因数的个数,每个电压变换开关包含n4个以上的触头,其根据对应η的因子值和输出电压的大小,分别通过驱动电路与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开关(Kl)和负极并接开关(Κ2)或串接开关(Κ3)相连接,以保证每一个电压变换开关控制一种输出电压,每一种输出电压(U)是η的一个因子值与一个基本直流电源电压(V)的倍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 )包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Ζ2、Ζ3、Ζ4、Ζ5 ),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开关为三极管;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21、22、^3、24、25)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的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有六个电源输入端;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Τ5),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Τ5)均为可以自锁并互锁的琴键开关;一倍电压开关(Tl)为带有六个触头(Τ10、TlU Τ12、Τ13、Τ14、Τ15)的琴键开关,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分别为带有五个触头(T21、T22、T23、T24、T25、T31、T33、T35、T36、T37、T42、T43、T44、T45、T46)的琴键开关;一倍电压开关(Tl)的第一个触头(TlO)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Vl)相连接,其输出端通过继电器(J2)与一倍电压开关(Tl)的其它触头的输入端及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的输入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倍电压开关(Tl)的其它触头(Τ11、Τ12、Τ13、Τ14、Τ1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二倍电压开关Τ2的四个触头(Τ21、Τ22、Τ24、Τ2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4、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二倍电压开关(Τ2)的另一个触头(Τ23 )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3)的串接三极管(Z3Q3)的基极(Z3Q3b);三倍电压开关(Τ3)的三个触头(T31、T33、Τ3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三、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Ζ3、Ζ5)的正极并接三极管和负极并接三极管的基极,三倍电压开关(Τ2)的另外两个触头(Τ32、Τ34)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二、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32、Ζ34)的串接三极管的基极;六倍电压开关(Τ4)的五个触头(Τ45、Τ42、Τ43、Τ44、Τ4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串接三极管的基极;充电开关(Τ5)有三个触头(Τ51、Τ52、丁53),其两个触头(了51、Τ52)分别通过非门(FM)和三极管驱动器(GQ)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Ζ1、Ζ2、Ζ3、Ζ4、Ζ5)的充电三极管(Z1Q4、Z2Q4、Z3Q4、Z4Q4、Z5Q4)的基极(ZlQ4b、Z2Q4b、^3Q4b、Z4Q4b、Z5Q4b)。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的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有四个电源输入端;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开关为继电器,共为五个继电器(CJ1、CJ2、CJ3、CJ4、CJ5),每个继电器有两个触头,第一个继电器(CJl)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第五个继电器(CJ5)的第一个触头为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第二个继电器(CJ2)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第四个继电器(CJ4)的第二个触头为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第三个继电器(CJ3)的两个触头分别为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第五个继电器(CJ5 )的第二个触头为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三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三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四倍电压开关(T7);—倍电压开关(Tl)有三个触头(T11、T13、Τ12),其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包相连接,电阻和三极管为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驱动电路;二倍电压开关(T2)有三个触头(T21、T22、123),其两个触头(了21、T2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正极并接继电器和负极并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包相连接,其另外一个触头(T23)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CJ4)的控制线包相连接;四倍电压开关(T7)有两个触头(T71、T72),其两个触头(Τ71、Τ7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充电开关(Τ5)有三个触头(Τ51、Τ52、Τ53),其两个触头(Τ51、Τ52)分别通过电阻和三极管与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串接继电器(CJ4、CJ5)的控制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1、Z2、Z3、Z4、Z5),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Z2、Z3、Z4、Z5)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是指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 )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2)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三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3)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第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5)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四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4)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并接;依次并接的五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Zl、Z2、Z3、Z4、Z5)有六个电源输入端,六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六个直流电源(DC1、DC2、DC3、DC4、DC5、DC6);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开关为继电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包括一倍电压开关(Tl)、二倍电压开关(T2)、三倍电压开关(T3)和六倍电压开关(T4);四个电压变换开关和一个充电开关(T5)均为可以自锁并互锁的琴键开关;一倍电压开关Tl为带有六个触头(T10、T11、T12、T13、Τ14、Τ15)的琴键开关,二倍电压开关(Τ2)、三倍电压开关(Τ3)和六倍电压开关(Τ4)分别为带有五个触头(Τ21、Τ22、Τ23、Τ24、Τ25、Τ31、Τ33、Τ;35、Τ36、Τ37、Τ42、Τ43、Τ44、Τ45、Τ46)的琴键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其包括依次串接的正极并接开关K1、串接开关K3和负极并接开关K2,其形成电源输出端U、第一电源DC1输入端AC和第二电源DC2输入端DB;还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系统,其包括电压变换开关组和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组Z;直流电源串并联装置组Z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各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依次并接;依次并接的n4个直流电源串并联变换装置有n个电源输入端,其中n=n4+1;电压变换开关组包括n1个电压变换开关,n1为n的因数的个数。
文档编号H02M3/16GK202334309SQ20112044893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唐先河 申请人:唐先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