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蔽极式马达及其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269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蔽极式马达及其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蔽极式马达及其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I所示,图I为现有的蔽极式马达的支座组件结构的爆炸图。支座组件结构包括支座101、球形含油轴承102、储油毡103以及压盖104。压盖104盖住球形含油轴承102。球形含油轴承102的外表面为球状体,其在外力作用下,以轴半径范围进行转动。储油毡103固定在球形含油轴承102的周围。储油毡103具有吸附润滑的功能,其作用是通过吸附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球形含油轴承102的外表面,使球形含油轴承102转动更灵敏,另外储油毡103对球形含油轴承102自身所含润滑油的流失进行补给。在实际装配中,因上述各组装部件之间尺寸公差的累积,造成间隙或过盈等缺陷,制约了组装的最佳性。下面分别以同时间隙或者过盈具体说明,当然,上、下两颗球形含油轴承中一颗间隙过大、另一颗过盈的情况不另外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现有蔽极式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5为转子,106为定子,转子的轴的两端穿过两个支座101后,两个支座101夹住定子。支座组件在装配中,如果各组装部件之间尺寸公差累积为上极限,会造成支座101、压盖104与球形含油轴承102之间的装配间隙过大,使得压盖104对球形含油轴承102失去控制限位作用,即球形含油轴承102没有定位支撑点,当转子105作径向旋转运动时,会产生一定的不平衡量,此不平衡量带动没有支撑点的球形含油轴承102 —起运动,从而造成球形含油轴承102产生窜动,导致球形含油轴承102与支座101、压盖104发出轻微碰撞声,同时也增加了转子 105径向旋转运动的不平衡量,使得马达产生抖动的频率会增大。请参阅图3示,图3现有蔽极式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5为转子,106为定子。支座组件在装配中,如果各组装部件之间尺寸公差累积为下极限,会造成压盖104与球形含油轴承102之间的装配间隙过盈,制约了球形含油轴承102在外力作用下,以轴半径范围进行转动的灵敏性。当上、下两颗球形含油轴承102在装配中不同心时,转子106贯穿其后会因球形含油轴承102不同心而旋转受制,轻则转子105径向旋转不顺畅,重则转子105不能旋转即因上、下两颗球形含油轴承102不同心而卡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蔽极式马达及其支座结构,通过改进支座结构,使得改进后的蔽极式马达运行效果更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包括支座、球形含油轴承、储油毡和压盖,所述压盖固定在支座上,储油毡紧贴支座表面并固定在球形含油轴承的球面周围,还包括压环和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固定在压盖和压环之间,所述压环放置在球形含油轴承的表面上。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盖的固定扣。[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扣的数量为4-6个。一具体实施例中,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垫在压盖和支座之间。优选的,所述垫片为橡胶垫片。优选的,所述伸缩件为弹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蔽极式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以及包括上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改进蔽极式马达的支座结构,在压盖和球形含油轴承之间增加伸缩组件,使得改进后的蔽极式马达既不至于因球形含油轴承与支座、压盖之间的间隙过大而造成球形含油轴承产生窜动,也不至于因球形含油轴承与支座、压盖之间的间隙过盈而制约球形含油轴承转动的灵敏性,使得改进后的蔽极式马达运行效果更佳。

图I为现有蔽极式马达的支座组件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现有蔽极式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现有蔽极式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蔽极式马达的支座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图4的支座组装后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蔽极式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蔽极式马达的支座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图4的支座组装后的立体图。支座组件结构包括支座201、球形含油轴承202、储油毡203、压环204、伸缩件205和压盖206。请参阅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蔽极式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208为转子,209为定子。伸缩件205固定在压盖206和压环204之间,压环204放置在球形含油轴承202的表面上。储油毡203紧贴支座201表面并固定在球形含油轴承202的球面周围。支座2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盖206的固定扣2011。固定扣2011的数量为4-6个。固定后的压盖206施力于伸缩件205,伸缩件205受外力压缩而产生弹力,弹力施力于压环204上,压环204再对球形含油轴承202进行控制限位,使得压环204、球形含油轴承202和支座201三者之间的接触面充分接触定位,从而避免间隙的产生,不至于因球形含油轴承202与支座201、压盖206之间的间隙过大而造成球形含油轴承202产生窜动。为了防止储油毡203上多余润滑油外泄,压盖206和支座201之间还垫有密封垫片207。优选的,密封垫片207材料为橡胶。同时,压环204、球形含油轴承202和支座201三者之间在完全接触装配状态下,当转子208贯穿上、下两颗球形含油轴承202后作径向旋转运动时产生扭矩力,该扭矩力迫使球形含油轴承202在进行复位动作时产生一反作用力与伸缩件205,伸缩件205的自身伸缩特性及弹力变小,并释放了球形含油轴承202以轴半径转动所需的空间,避免球形含油轴承202与支座201、压盖206之间的间隙过盈,而且使得转子与上、下两颗球形含油轴承202三者之间同心,以达转子径向旋转顺畅的目的,降低了转子转动不顺畅甚至卡死的情况出现。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包括支座(201)、球形含油轴承(202)、储油毡(203)和压盖(206),所述压盖(206)固定在支座(201)上,储油毡(203)紧贴支座(201)表面并固定在球形含油轴承(202)的球面周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环(204)和伸縮件(205),所述伸縮件(205)固定在压盖(206)和压环(204)之间,所述压环(204)放置在球形含油轴承(202)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盖(206)的固定扣(2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2011)的数量为4-6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片(207),所述密封垫片(207)垫在压盖(206)和支座(20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207)为橡胶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205)为弹簧。
7.一种蔽极式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ー项所述的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蔽极式马达及其支座结构,其中蔽极式马达支座结构包括支座、球形含油轴承、储油毡和压盖,所述压盖固定在支座上,储油毡紧贴支座表面并固定在球形含油轴承的球面周围,还包括压环和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固定在压盖和压环之间,所述压环套在球形含油轴承的表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改进蔽极式马达的支座结构,在压盖和球形含油轴承之间增加伸缩组件,使得改进后的蔽极式马达既不至于因球形含油轴承与支座、压盖之间的间隙过大而造成球形含油轴承产生窜动,也不至于因球形含油轴承与支座、压盖之间的间隙过盈而制约球形含油轴承转动的灵敏性,使得改进后的蔽极式马达运行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H02K5/16GK202374082SQ20112048806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向艳红, 杨方元, 黄夏东, 黄瑞益 申请人:黄瑞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