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16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经过近几年电子技术和无线网络的高速发展,平板电脑、大屏幕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扩展,用户群体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必需品。轻薄便携、功能丰富已经成为用户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基本要求。目前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处理器已经发展到多核高主频阶段,屏幕分辨率正逐渐向“视网膜屏”靠拢,因此设备的耗电量也在飞速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内置电池容量的不断扩充,平板电脑产品内置电池已经突破IOOOOmAh,智能手机产品也已经突破2500mAh。更多更频繁的应用带来的问题就是反复的长时间的充电。传统的充电模式充满一台平板电脑可能需要超过6个小时,标准USB手机充电器充满一台2500mAh的智能手机也需要4小时以上。长时间的充电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在使用中忽然遇到电量不足的情况,往往需要用户边充电边使用,移动设备也由此失去了移动的能力。如何能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设备补电,尽快摆脱充电造成的移动受限状态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般仅包括一个充电接口,当该接口被占用或无法使用时,则无法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以提供多种充电模式组合,并进一步提高充电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控制芯片,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第一充电接口与电池之间,第二充电电路包括第二充电接口以及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第二充电接口与电池之间,其中第一充电接口为USB接口,第二充电接口为充电电压高于USB接口的直流接口。其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相互独立。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应用处理器,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和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分别与应用处理器连接,以分别上报各自的充电进程及状态至应用处理器,并分别从应用处理器接收控制信号。其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0012]其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包括在电池充电与系统供电之间进行动态电流分配的电流分配单元。。其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并与电池同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受控开关,电池经受控开关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其中受控开关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导通,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断开。其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或者仅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利用电池对第一充电接口所连接的USB外接设备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设置有两个充电电路,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供电模式的组合,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适用性。进一步,第二充电电路可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充电电路110、第二充电电路120以及电池130。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 —端分别与电池130连接,另一端可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130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模式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10为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120为充电电压高于第一充电电路110的直流充电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电路110为5V、1A的USB充电电路,而第二充电电路120为12V、1. 5A的直流充电电路,则这两种充电电路组合的充电功率为23W,在2小时内即可充满IOOOOmAh的电池。此种充电方式则比常用的5V、IA的充电功率为5W的USB充电电路快4倍左右。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仅凭第一充电电路110或第二充电电路120进行充电,进而避免了某个充电电路无法使用而造成无法充电问题。请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除包括第一充电电路210、第二充电电路220以及电池U之外,还进一步包括应用处理器240。[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210包括第一充电接口 211与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第一充电接口 211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接口 211为USB接口。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则连接于第一充电接口 211与电池U之间,并包括三个端口。其中,第一端口 21与第一充电接口 211连接,第二端口 22与电池U连接,第三端口 23与应用处理器240连接。第一充电接口 211成功连接外部电源后,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通过第一端口 21与第二端口 22将第一充电接口 211输入的电流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传输至电池U,为电池U进行充电。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通过第三端口 23上报充电进程及状态至应用处理器240,并从应用处理器240接收控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电路220包括第二充电接口 221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第二充电接口 221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接口 221为充电电压高于USB接口的直流接口。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则连接于第二充电接口 221与电池U之间,并包括四个端口。其中第四端口 24连接第二充电接口 221,第五端口 25连接电池U,第六端口 26和第七端口 27则连接应用处理器240。第二充电接口 221成功连接外部电源后,若便携式电子设备未处于运行状态,例如处于关机状态,则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通过第四端口 24与第五端口 25将第二充电接口 221输入的电流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传输至电池U,为电池U进行充电。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则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除了为电池U进行充电外,还通过第六端口 26为应用处理器240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例如屏幕、显卡)进行系统供电。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通过第七端口 27上报充电进程及状态至应用处理器240,并从应用处理器240接收控制信号。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包括电流分配单元,其可进一步在电池充电与系统供电之间进行动态地电流分配。例如,当系统供电的需求量较小的时候,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则提高对电池充电的电流,而当系统供电的需求量较大的时候,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则降低对电池充电的电流分配,甚至停止对电池充电。此种控制可由从应用处理器240处接收控制信号来完成,由应用处理器240判断电流分配比例,从而形成控制信号来对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相互独立,以在分担充电电流的同时也分担发热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也可以在对电池U进行充电的同时对应用处理器240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进行系统供电。但,由于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的供电能力较弱,上述方式优选应用于手机等系统耗电量相对较小的产品上。在平板电脑等系统耗电量相对较大的产品上,为保证系统运行稳定优选禁止上述方式,而使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仅对电池U进行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接口 211处若连接的是USB外接设备,则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进一步利用电池U对第一充电接口 211所连接的USB外接设备进行供电。USB外接设备的具体识别以及供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请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除了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相同的第一充电接口 311、第一充电控制芯片312、第二充电接口 321、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电池U以及应用处理器340外,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
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受控开关Q。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进一步包括第八端口 38。受控开关Q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端口 38,第二端连接电池U,第三端连接于第六端口 36与应用处理器340之间。在受控开关Q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其第二端与第三端断开,电池U不为应用处理器340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他元件进行系统供电。而在受控开关Q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其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以使电池U为应用处理器340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进行系统供电。在便携式电子设备耗电量小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可在对电池U进行充电的同时对应用处理器340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进行系统供电。此时,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通过第八端口 38向受控开关Q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使受控开关Q的第二端与第三端断开,防止电池U对应用处理器340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进行系统供电。在便携式电子设备耗电量大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停止对电池U进行充电,并通过第八端口 38向受控开关Q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使电池U同时对应用处理器340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进行系统供电。在本实施例中,受控开关Q优选为P型MOS管,其第一端为栅极,第二端为漏极,第三端为源极。并且,电流的动态分配以及第八端口 38输出的控制信号,可由应用处理器340通过第七端口 37进行控制,与上一实施例类似。可理解地,受控开关Q也可选用三极管等。同样的,在第一充电接口 311连接USB外接设备时,则第一充电控制芯片312进一步利用电池U对第一充电接口 311所连接的USB外接设备进行供电。具体来说,第一充电控制芯片312进一步包括一供电接口 39,为USB外接设备进行供电。USB外接设备进一步通过第一充电接口 311与应用处理器340相连,以进行识别设备类型及其他相应操作。当第一充电接口 311连接电脑的USB接口时,不仅可通过第一充电控制芯片312对电池U进行充电,还可同时使电脑与应用处理器340进行数据交互。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322内可进一步包括一电流动态分配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流的动态分配。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以及第二充电控制芯片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及通讯优选为由I2C通用总线及INT中断信号来完成。通过上述方式,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供电模式的组合,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适用性。进一步,第二充电电路可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另外,若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口采用标准12VDC接口,则可直接采用汽车12V电源进行充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之间,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第二充电接口以及第二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为充电电压高于所述USB接口的直流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相互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应用处理器,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和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以分别上报各自的充电进程及状态至所述应用处理器,并分别从所述应用处理器接收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在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对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包括在电池充电与系统供电之间进行动态电流分配的电流分配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并与所述电池同时对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受控开关,所述电池经所述受控开关对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其中所述受控开关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导通,并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在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对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或者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利用所述电池对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所连接的USB外接设备进行供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设置有两个充电电路,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供电模式的组合,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适用性。进一步,第二充电电路可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737499SQ20122030070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许建国, 毛海跃, 宋太威, 吕金鉴, 杜国楹 申请人: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