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851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并网逆变装置的电抗器布局结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光伏/风力并网逆变装置作为光伏/风力并网发电技术关键性部件,起到能量转换的作用。逆变装置的模组化因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通用性,最大程度减少产品故障带来的发电损失等优点,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多电抗器在模组产品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多电抗器的布局设计也十分重要从产品维护角度,前维护和快捷的装配和拆卸性能成为设计首选;从产品热管理角度,由于电抗器自身产生的功耗会使铁芯和线包温度升高,因此电抗器的布局还要满足散热冷却的需要;从产品总体设计角度,多电抗器布局还需满足装置体积小型化的需求。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使得产品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维护。[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机柜内的多个模块组件和多个支撑梁,所述多个支撑梁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机柜的横梁上,所述支撑梁将机柜分为多层,每层至少设置一个模块组件。[0005]所述相邻支撑梁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实现模块组件的均匀分布。[0006]所述支撑梁和模块组件之间设有导轨机构,支撑梁和模块组件通过导轨机构进行连接,便于将模块组件抽拉出来进行维护。[0007]所述支撑梁上设有导轨,模块组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支架,通过导轨和支架实现推拉。[0008]所述同一侧的模块组件沿竖直方向对齐排布,可以形成独立的电抗器散热风道, 在多台逆变装置模组组合时,各台模组的电抗器散热风道能够互不干扰。[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模块组件上包覆设有围壳,所述围壳包覆在模块组件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模块组件还设有前侧面板,所述前侧面板位于模块组件的前侧面。[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模块组件上包覆设有围壳,所述围壳包覆在模块组件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机柜上设有前侧面板,所述前侧面板位于模块组件的前侧面。[0011]安装时将整个模块组件通过导轨机构推入到支撑梁上,然后装上前侧面板即可。[0012]所述模块组件包括电抗器组、串联铜条、支撑架和框架梁;所述电抗器组设置于围壳内,框架梁固定在围壳的底部,支撑架固定在框架梁上,电抗器组固定在支撑架上,电抗器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抗器,电抗器组内的电控器通过串联铜条相互连接,所述围壳包覆在电抗器组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板位于电抗器组的前侧面。[0013]所述支架设置于围壳的底部,所述支架和支撑梁上的导轨配合使用。通过围壳的支架和支撑梁上的导轨配合实现对整个模块组件的方便推拉。[001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梁式多层模块组件的布局,使逆变装置的电抗器自成独立风道,模块组件重量合适,布局紧凑,很好的满足了实际需求;也能够有效满足产品散热冷却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又能使逆变装置小型化。


[0015]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是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18]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机柜3内的六个模块组件I和支撑梁2(部分未显示),所述支撑梁2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于逆变装置模组的机柜3的横梁31上,将机柜3的上部分为三层,每层上设置两个模块组件I ;上下层的支撑梁2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实现模块组件I的均匀分布;同一侧的模块组件I沿竖直方向对齐安装,可以形成独立的电抗器散热风道。[0019]所述支撑梁2和模块组件I之间设有导轨机构,支撑梁2和模块组件I通过导轨机构进行连接,导轨机构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安装,也便于将模块组件I抽拉出来进行维护。[0020]本实施例的支撑梁2上设有导轨21,模块组件I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21相配合的支架11,通过导轨21和支架11实现推拉。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导轨滑块机构来实现推拉。[002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块组件I包括电抗器组12、串联铜条13、支撑架14、框架梁15、围壳16和前侧面板17 ;所述电抗器组12设置于围壳16内,框架梁15固定在围壳 16的底部,支撑架14固定在框架梁15上,电抗器组12固定在支撑架14上,电抗器组12包括四个电抗器,四个电抗器两两并排设置,电抗器组12内的电控器通过串联铜条13相互连接。将整个电抗器分成多个模块组件1,可减小单个模块的重量,实现单人托举、便于安装及运输。围壳16包覆在电抗器组12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板17位于电抗器组12的前侧面。安装时将整个模块组件I通过导轨机构推入到支撑梁2上,然后装上前侧面板17即可。[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前侧面板17也可以设置于机柜上,打开前侧面板17即可对机柜内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0023]这样前侧面板17和围壳16形成同一侧的上、下对齐的模块组件I的独立风道,便于电抗器散热,可以避免因同一层支撑梁2上设置多个模块组件I时所产生的干扰。[0024]本实施例的支架11设置于围壳16的底部,所述支架11和支撑梁2上的导轨21 配合使用。通过围壳16的支架11和支撑梁2上的导轨21配合实现对整个模块组件I的方便推拉。[0025]安装时,先将模块组件I中框架梁15装配于模块组件I的围壳16上,再将支撑架 14用螺钉固定在模块组件I的框架梁15上,然后将电抗器组12依次安装到支撑架14上, 最后装配串联铜条13。[0026]待模块组件I安装完毕后,将支撑梁2安装于机柜3的横梁上,然后将支撑梁2上的导轨21安装到相应位置,将模块组件I放置到导轨21上,沿导轨21推入,最后装入模块组件I的前侧面板17。权利要求1.一种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柜内的多个模块组件(I)和多个支撑梁(2),所述多个支撑梁(2)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机柜的横梁上,所述支撑梁(2)将机柜分为多层,每层至少设置一个模块组件(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支撑梁(2)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和模块组件(I)之间设有导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上设有导轨(21),模块组件(I)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21)相配合的支架(11)。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侧的模块组件(I)沿竖直方向对齐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组件(I)上包覆设有围壳(16),所述围壳(16)包覆在模块组件(I)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模块组件(I)还设有前侧面板(17),所述前侧面板(17)位于模块组件(I)的前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组件(I)上包覆设有围壳(16),所述围壳(16)包覆在模块组件(I)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机柜上设有前侧面板(17),所述前侧面板(17)位于模块组件(I)的前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组件(I)包括电抗器组(12)、串联铜条(13)、支撑架(14)和框架梁(15);所述电抗器组(12)设置于围壳(16)内,框架梁(15)固定在围壳(16)的底部,支撑架(14)固定在框架梁(15)上,电抗器组(12)固定在支撑架(14)上,电抗器组(12)包括至少一个电抗器,电抗器组(12)内的电控器通过串联铜条(13)相互连接,所述围壳(16)包覆在电抗器组(12)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板(17)位于电抗器组(12)的前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设置于围壳(16)的底部,所述支架(11)和支撑梁(2)上的导轨(21)配合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电抗器布局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柜内的多个模块组件和多个支撑梁,所述多个支撑梁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机柜的横梁上,所述支撑梁将机柜分为多层,每层至少设置一个模块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梁式多层模块组件的布局,使逆变装置的电抗器自成独立风道,模块组件重量合适,布局紧凑,很好的满足了实际需求;也能够有效满足产品散热冷却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又能使逆变装置小型化。
文档编号H02M7/00GK202818124SQ20122036912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陶高周, 周杰, 牛孝先, 乐文璞, 张国旗 申请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