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504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等,均需藉由充电设备对该些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充电,该充电设备将外部的交流电转换成便携式电子装工作所需的直流电。但是无论该充电设备是否与便携式电子装电连接,只要该充电设备与外接电源接通后,充电设备内部的电压转换电路即刻开始工作,不断耗费电能,造成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能量消耗较低之充电设备。—种充电设备,包括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该电源转换模块包括二导电插接片与电源转换器,该二导电插接片用于接收外部交流电压,该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出端用于接收该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后传输至该电源输出模块,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其中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电源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与另外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当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插接时,该第一开关闭合,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抵接并电性连接,该电源转换器开始对该交流电压进行转换并且将获得的该直流电压输出至该电源输出模块,以提供该直流电压给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当该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分离时,该第二开关断开,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分开并电性隔离,该电源转换器停止接收以及转换该交流电压。具体地,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一壳体与多个电连接端,该壳体用于容置该多个电连接端,该多个电连接端分别藉有多个导电线连接至该电源转换器,并输出该直流电压。具体地,该第一开关还包括探测杆、转动杆、弹性件、该转动杆藉由一转轴转动连接于该壳体内,该转动杆的其中一端藉由该弹性件连接于该壳体上,该探测杆一端自该设置有该多个电连接端的侧面延伸出该壳体,另一端连接于该转动杆邻近弹性件的一端,该第一连接端设置于该转动杆远离弹性件的另一端,该第二连接端设置于该壳体设置有该多个电连接端的侧面,当该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连接时,该探测杆在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的推动下沿该壳体内移动,并带动该转动杆绕该转轴转动并压缩该弹性件,且带动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接触为止,当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分离时,该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并推动该转动杆沿远离该第二连接端的方向转动,带动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 接端电性隔离,同时使得该探测杆复位。具体地,该第一开关还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设置于该壳体中相对于设置有该多个电连接端的侧面与该转动杆之间,用于限定该转动杆沿远离该第二连接端的转动角度。具体地,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该第四连接端分别与该第二连接端及第三连接端电性连接。具体地,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承载台,该第三连接端与该第四连接端间隔第一距离固定于该承载台的表面。具体地,该电源输出模组进一步包括一移动杆滑动连接于该承载台上,该转动杆远离该弹性件的端部位于该移动杆端部的侧面。具体地,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包括移动杆、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该第一电磁部该第二电磁部间隔第二距离设置于该壳体上,当该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流过电流时,该第一电磁部与该第二电磁部具有磁性,并对该移动杆产生一吸引力并与该移动杆抵接,该移动杆固定于该第二导电部并位于该第一第二电磁部之间,该移动杆在移动过程中并带动该第四连接端与该第三连接部电性接触或者电性隔离。具体地,该移动杆包括滑动电连接部及电磁吸附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承载台相互平行地滑动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电磁吸附部从该滑动电连接部垂直延伸出,并位于该第一、第二电磁部之间,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一电磁部吸附时,该电磁吸附部带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三、第四连接端电性接触;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二电磁部吸附时,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三连接端分离,并使得第三连接端与该第四连接端电性隔离。具体地,该第二开关还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公共端,该第一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一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二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一控制端与该第二控制端分时输入电流至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种充电设备,包括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该电源转换模块包括二导电插接片与电源转换器,该二导电插接片用于接收外部交流电压,该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出端用于接收该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后传输至该电源输出模块,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其中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电源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与另外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包括移动杆、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该第一电磁部与该第二电磁部间隔第二距离设置,该第二连接端设置于该移动杆上,当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插接并充电时,该第二电磁部流过电流使得该第二电磁部具有磁性,以吸引抵接该移动杆,进而使得该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当该电源输出模块未连接该电子装置或者连接的该电子装置充电完成时,该第一电磁部流过电流,使得该第一电磁部具有磁性,以吸引抵接该移动杆,进而并带动该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连接端电性隔离,该电源转换器停止接收以及转换该交流电压。具体地,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承载台,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间隔第一距离固定于该承载台上,该移动杆包括滑动电连接部及电磁吸附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承载台相互平行地滑动设置,该电磁吸附部从该滑动电连接部垂直延伸出,并位于该第一、第二电磁部之间,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一电磁部吸附时,该电磁吸附部带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一、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二电磁部吸附时,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端分离,使得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隔离。具体地,该第二开关还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公共端,该第一控制端、
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一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二电磁部电性连
接,该第一控制端与该第二控制端分时输入电流至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开
关将所述电源转换器接收该交流电压,使得所述充电设备正常给该电子装置供电;当该电
子装置与该充电设备分离时,所述第一开关使得该电源转换器停止接收该交流电压,停止
工作,以节省电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输出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充电设备连接上电子装置时电源输出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如图1所示连接上的电子装置充电完成后电源输出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源输出模块不同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源输出模块不同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充电设备_2 _
百源转换模块—100
第一导电插片 ιο _
竟二导电插片 102 电源转换器
第一电源输入端 111_
竟二电源输入羅_ 112 导电线200
竟一导电线 201 竟二导电线 202 百源输出模块一 300、400、500 壳体^Τ0~、410、510 —
竟一侧面311、411、511
第二侧面 Ι~、412、512 —
竟三侧面313、413、513
免连接端330、430、530
¥测控制端一 331、431、531 竟一开关320.420
竟一连接端321、421、521
竟二连接端322、422、522
竟三连接端323、423、523
竟四连接端324、424、524
粟测杆一 325、425
转动杆326、426
弹性件巧7、427 —
支撑部328、428
转轴|329、429—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设备,包括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该电源转换模块包括二导电插接片与电源转换器,该二导电插接片用于接收外部交流电压,该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出端用于接收该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后传输至该电源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其中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电源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与另外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二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当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插接时,该第一开关闭合,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抵接并电性连接,该电源转换器开始对该交流电压进行转换并且将获得的该直流电压输出至该电源输出模块,以提供该直流电压给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当该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分离时,该第二开关断开,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分开并电性隔离,该电源转换器停止接收以及转换该交流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一壳体与多个电连接端,该壳体用于容置该多个电连接端,该多个电连接端分别藉有多个导电线连接至该电源转换器,并输出该直流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还包括探测杆、转动杆、弹性件、该转动杆藉由一转轴转动连接于该壳体内,该转动杆的其中一端藉由该弹性件连接于该壳体上,该探测杆一端自该设置有该多个电连接端的侧面延伸出该壳体,另一端连接于该转动杆邻近弹性件的一端,该第一连接端设置于该转动杆远离弹性件的另一端,该第二连接端设置于该壳体设置有该多个电连接端的侧面,当该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连接时,该探测杆在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的推动下沿该壳体内移动,并带动该转动杆绕该转轴转动并压缩该弹性件,且带动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接触为止,当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分离时,该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并推动该转动杆沿远离该第二连接端的方向转动,带动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隔离,同时使得该探测杆复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还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设置于该壳体中相对于 设置有该多个电连接端的侧面与该转动杆之间,用于限定该转动杆沿远离该第二连接端的转动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该第四连接端分别与该第二连接端及第三连接端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承载台,该第三连接端与该第四连接端间隔第一距离固定于该承载台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移动杆滑动连接于该承载台上,该转动杆远离该弹性件的端部位于该移动杆端部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包括移动杆、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该第一电磁部该第二电磁部间隔第二距离设置于该壳体上,当该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流过电流时,该第一电磁部与该第二电磁部具有磁性,并对该移动杆产生一吸引力并与该移动杆抵接,该移动杆固定于该第二导电部并位于该第一第二电磁部之间,该移动杆在移动过程中并带动该第四连接端与该第三连接部电性接触或者电性隔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杆包括滑动电连接部及电磁吸附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承载台相互平行地滑动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电磁吸附部从该滑动电连接部垂直延伸出,并位于该第一、第二电磁部之间,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一电磁部吸附时,该电磁吸附部带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三、第四连接端电性接触;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二电磁部吸附时,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三连接端分离,并使得第三连接端与该第四连接端电性隔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关还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公共端,该第一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一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二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一控制端与该第二控制端分时输入电流至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
11.一种充电设备,包括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该电源转换模块包括二导电插接片与电源转换器,该二导电插接片用于接收外部交流电压,该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输出端用于接收该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后传输至该电源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输入端与其中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输入端与该电源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与另外一个导电插接片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包括移动杆、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该第一电磁部与该第二电磁部间隔第二距尚设置,该第二连接端设置于该移动杆上,当该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插接并充电时,该第二电磁部流过电流使得该第二电磁部具有磁性,以吸引抵接该移动杆,进而使得该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当该电源输出模块未连接该电子装置或者连接的该电子装置充电完成时,该第一电磁部流过电流,使得该第一电磁部具有磁性,以吸引抵接该移动杆,进而并带动该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连接端电性隔离,该电源转换器停止接收以及转换该交流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输出模块还包括承载台,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间隔第一距离固定于该承载台上,该移动杆包括滑动电连接部及电磁吸附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承载台相互平行地滑动设置,该电磁吸附部从该滑动电连接部垂直延伸出,并位于该第一、第二电磁部之间,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一电磁部吸附时,该电磁吸附部带动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一、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当电磁吸附部被第二电磁部吸附时,该滑动电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端分离,使得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电性隔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关还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公共端,该第一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一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端、该公共端均与该第二电磁部电性连接,该第一控制端与该第二控制端分时输入电流至第一电磁部与第二电磁部。
专利摘要一种充电设备,包括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转换器,用于接收该交流电压并转换为直流电压后传输至该电源输出模块,该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当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插接时,该第一开关闭合,该电源转换器接收并转换该交流电压;当待充电的电子装置与该电源输出模块分离时,该第一开关断开,该电源转换器停止接收该交流电压。
文档编号H02M7/40GK203151390SQ20132001215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黄荣钰, 苏国伟, 邓金源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