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486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包括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盖板组成的外壳,平行设置在所述外壳构成的空腔内的导体,填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导体外部的空间的绝缘材料。所述底板设置有若干通孔,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内壁的上缘和下缘分别水平延伸出一L型固定扣,所述左侧板的前端内壁上部水平设有一上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后端内壁下部水平设有一下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前端面下部水平设有一下插板,所述左侧板的后端面上部水平设置有一上插板,便于母线槽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为所述左侧板进行180°旋转,所述盖板为所述底板进行180°旋转,无需另行设计,节省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母线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母线槽。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物的增多,母线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母线槽之间的拼接,现有的母线槽中拼接过程只注重导体部分的连接,而忽视了壳体部分,壳体部分的拼接不牢固会影响母线槽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实现母线槽之间的灵活拼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包括:
[0004]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盖板,
[0005]所述底板设置有若干通孔,便于散热,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靠近两个侧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左凹槽和右凹槽,
[0006]所述左侧板的内壁的上缘和下缘分别水平延伸出一 L型固定扣,所述左侧板通过所述L型固定扣与所述底板的左凹槽连接,所述左侧板的前端内壁上部水平设有一上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后端内壁下部水平设有一下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前端面下部水平设有一下插板,所述左侧板的后端面上部水平设置有一上插板,
[0007]所述右侧板为所述左侧板进行180°旋转,无需重新制作,并通过所述L型固定扣与所述右凹槽连接,与所述左侧板平行,
[0008]所述盖板为所述底板进行180°旋转,无需另行设计,与所述底板平行,并通过所述盖板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连接,形成一个空腔,
[0009]导体,所述导体平行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0010]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填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导体外部的空间。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L型固定扣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底板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距离所述底板侧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垂直部分的高度与所述底板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的深度相等。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上插板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插板与所述下凹槽的宽度相同。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的深度与所述上插板的厚度相同,所述下插板的厚度与所述下凹槽的深度相同。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底板的两个垂直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固定盲孔。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的侧面所接触的部位水平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盲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固定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固定盲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所述上插板、所述下插板,所述下凹槽上均设有连接螺纹孔,用于所述母线槽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纹孔直径相等。[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固定螺纹孔,进入所述固定盲孔中,加固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连接。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母线槽之间通过所述上凹槽,所述上插板,所述下插板和所述下凹槽配合连接,所述母线槽之间缝隙很小,且通过凹槽和插板的相互配合,表面平整。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母线槽之间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孔并固定,进一步固定所述母线槽之间的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母线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母线槽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母线槽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包括:
[0025]外壳I,所述外壳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盖板14,
[0026]所述底板11设置有若干通孔111,所述底板11的下表面靠近两个侧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左凹槽112和右凹槽113,
[0027]所述左侧板12的内壁的上缘和下缘分别水平延伸出一 L型固定扣120,所述左侧板12通过所述L型固定扣120与所述底板的左凹槽连接,所述左侧板12的前端内壁上部水平设有一上凹槽121,所述左侧板12的后端内壁下部水平设有一下凹槽122,所述左侧板12的前端面下部水平设有一下插板123,所述左侧板12的后端面上部水平设置有一上插板124,
[0028]所述右侧板13为所述左侧板12进行180°旋转,无需重新制作,并通过所述L型固定扣与所述右凹槽连接,与所述左侧板平行,
[0029]所述盖板14为所述底板进行180°旋转,无需另行设计,与所述底板平行,并通过所述盖板14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与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3连接,形成一个空腔,
[0030]导体2,所述2平行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0031]绝缘材料3,所述绝缘材料3填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导体2外部的空间。
[0032]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L型固定扣120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底板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距离所述底板侧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垂直部分的高度与所述底板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的深度相等。
[0033]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121与所述上插板123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插板122与所述下凹槽124的宽度相同。
[0034]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121的深度与所述上插板123的厚度相同,所述下插板122的厚度与所述下凹槽124的深度相同。
[0035]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底板的两个垂直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固定盲孔114。[0036]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的侧面所接触的部位水平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孔125,所述固定螺纹孑L125的直径与所述固定盲孔114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固定螺纹孔125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固定盲孔114之间的距离相等。
[0037]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121、所述上插板123、所述下插板122,所述下凹槽124上均设有连接螺纹孔126,用于所述母线槽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纹孔126直径相等。
[0038]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固定螺纹孔,进入所述固定盲孔中,加固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连接。
[0039]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母线槽之间通过所述上凹槽,所述上插板,所述下插板和所述下凹槽配合连接,所述母线槽之间缝隙很小,且通过凹槽和插板的相互配合,表面平整。
[0040]优选的是,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母线槽之间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孔并固定,进一步固定所述母线槽之间的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盖板, 所述底板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靠近两个侧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左凹槽和右凹槽, 所述左侧板的内壁的上缘和下缘分别水平延伸出一 L型固定扣,所述左侧板通过所述L型固定扣与所述底板的左凹槽连接,所述左侧板的前端内壁上部水平设有一上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后端内壁下部水平设有一下凹槽,所述左侧板的前端面下部水平设有一下插板,所述左侧板的后端面上部水平设置有一上插板, 所述右侧板为所述左侧板进行180°旋转,并通过所述L型固定扣与所述右凹槽连接,与所述左侧板平行, 所述盖板为所述底板进行180°旋转,与所述底板平行,并通过所述盖板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连接,形成一个空腔, 导体,所述导体平行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填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导体外部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L型固定扣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底板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距离所述底板侧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垂直部分的高度与所述底板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的深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上插板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插板与所述下凹槽的宽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的深度与所述上插板的厚度相同,所述下插板的厚度与所述下凹槽的深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底板的两个垂直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固定盲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的侧面所接触的部位水平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盲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固定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固定盲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上凹槽、所述上插板、所述下插板,所述下凹槽上均设有连接螺纹孔,用于所述母线槽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纹孔直径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固定螺纹孔,进入所述固定盲孔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母线槽之间通过所述上凹槽,所述上插板,所述下插板和所述下凹槽配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母线槽中,所述母线槽之间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孔并固定。
【文档编号】H02G5/06GK203481746SQ20132048966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郑松猛 申请人:南宁思屋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