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7256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充电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个充电部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电子装置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现今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通常要求其必须具有高运算效能及尺寸轻薄短小等特点。因此,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C)及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已逐渐普及于消费市场。此外,为了符合市场趋势与消费者的期待,穿戴式装置(wearabledevice),例如智慧型手表(smartwatch)等,亦逐渐受到瞩目。可携式电子装置及穿戴式装置的电池可经由充电器来进行充电。若使用者拥有多种电子装置及其配件,则一般需备有多种充电器分别对应于这些装置及配件,如此造成充电器收纳及携带上的不便,且过多的充电器易让使用者在使用上产生混淆。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器,可对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或其配件进行充电。本发明的充电器包括一座体及一夹持件。座体包括一第一充电部及一第二充电部。夹持件连接于座体且对位于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夹持件与第一充电部之间构成一第一充电空间,且夹持件与第二充电部之间构成一第二充电空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第一电子装置适于被夹持于夹持件与第一充电部之间并通过第一充电部进行充电,一第二电子装置适于被夹持于夹持件与第二充电部之间并通过第二充电部进行充电。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充电部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第二充电部具有多个第二电性接点。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电性接点的数量不同于这些第二电性接点的数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充电部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充电部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充电部的厚度小于第二充电部的厚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座体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夹持件可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而适于相对于座体转动,以改变夹持件与第一充电部之间的距离及夹持件与第二充电部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包括一夹持部、一按压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枢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对位于夹持部,按压部适于被按压而带动夹持件沿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增加夹持部与第一充电部之间的距离及夹持部与第二充电部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部及按压部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不同侧,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器包括一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连接于座体与夹持件之间,夹持件适于抵抗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沿转动方向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包括一第一夹持部、一第二夹持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分别对位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适于被按压而带动夹持件沿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增加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充电部之间的距离,第二夹持部适于被按压而带动夹持件沿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增加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充电部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不同侧,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不同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器包括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其中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夹持件适于抵抗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夹持件适于抵抗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器包括一架体,其中架体具有一容纳空间,座体枢接于架体且适于相对于架体旋转而使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移入容纳空间,当第一夹持部位于容纳空间中且架体被按压时,架体产生弹性变形并推动第一夹持部,以带动夹持件转动,当第二夹持部位于容纳空间中且架体被按压时,架体产生弹性变形并推动第二夹持部,以带动夹持件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架体包括一底部、一顶部及一弹性部,弹性部连接于底部与顶部之间,底部与顶部之间构成容纳空间,座体枢接于底部,当顶部被按压时,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且顶部推动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座体除了具有第一充电部之外更具有第二充电部,以使单一充电器能够藉其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分别对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或其配件进行充电。如此一来可减少充电器的数量,以让使用者便于收纳及携带充电器,且可避免过多的充电器让使用者在使用上产生混淆。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2及图3是图1的充电器对电子装置充电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夹持件相对于座体转动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充电器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7及图8是图6的充电器对电子装置充电的示意图。图9至图11分别是图6至图8的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的座体旋转的示意图。图14及图15分别是图12及图13的夹持件被推动的示意图。符号说明50、50’:第一电子装置60、60’:第二电子装置100、200、300:充电器110、210、310:座体112、212、312:第一充电部112a:第一电性接点114、214、314:第二充电部114a:第二电性接点116、216、316:第一连接部120、220、320:夹持件122:夹持部124:按压部126、226、326:第二连接部130:弹性件222、322:第一夹持部224、324:第二夹持部230a:第一弹性件230b:第二弹性件340:架体342:底部344:顶部346:弹性部D1、D1’、D2、D2’:距离R:转动方向R1:第一转动方向R2:第二转动方向S1、S1’:第一充电空间S2、S2’:第二充电空间S3:容纳空间T1、T1’、T2、T2’:厚度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2及图3是图1的充电器对电子装置充电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充电器100包括一座体110及一夹持件120。座体110包括一第一充电部112及一第二充电部114。夹持件120连接于座体110且对位于第一充电部112及第二充电部114。夹持件120与第一充电部112之间构成一第一充电空间S1(标示于图2及图3),且夹持件120与第二充电部114之间构成一第二充电空间S2(标示于图2及图3)。如图2所示,一第一电子装置50适于被夹持于夹持件120与第一充电部112之间并通过第一充电部112进行充电。此外,如图3所示,一第二电子装置60适于被夹持于夹持件120与第二充电部114之间并通过第二充电部114进行充电。第一电子装置50及第二电子装置60可分别为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C)、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等可携式电子装置或智慧型手表(smartwatch)等穿戴式装置(wearabledevice)。第一电子装置50及第二电子装置60亦可分别为电子装置及其配件,如平板电脑及其扩充作、智慧型手表的表体及其表带等,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充电器100的座体110除了具有第一充电部112之外更具有第二充电部114,以使单一充电器100能够藉其第一充电部112及第二充电部114分别对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或其配件进行充电。如此一来可减少充电器的数量,以让使用者便于收纳及携带充电器,且可避免过多的充电器让使用者在使用上产生混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部112的厚度T1小于第二充电部114的厚度T2。据此,当充电器100处于图2及图3所示状态时,第一充电部112与夹持件120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充电部114与夹持件120之间的距离D2,以使厚度较大的第一电子装置50适于如图2所示被夹持于第一充电部112与夹持件120之间,且使厚度较小的第二电子装置60适于如图3所示被夹持于第二充电部114与夹持件120之间。图4是图1的夹持件相对于座体转动的示意图。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座体11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16,第一充电部112及第二充电部114位于第一连接部116的同一侧。夹持件120包括一夹持部122、一按压部124及一第二连接部126,夹持部122及按压部124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26的不同侧,第一充电部112及第二充电部114对位于夹持部122。第二连接部126枢接于第一连接部116,以使夹持件120可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6。图1所示的按压部124适于被按压而带动夹持件120。如图4所示沿一转动方向R相对于座体110转动,以改变(绘示为增加)夹持件120的夹持部122与第一充电部112之间的距离及夹持件120的夹持部122与第二充电部114之间的距离,让使用者便于将第一电子装置50(绘示于图2)置于夹持部122与第一充电部112之间,且便于将第二电子装置60(绘示于图3)置于夹持部122与第二充电部114之间。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充电器100包括一弹性件130。弹性件130例如为扭簧且连接于座体110与夹持件120之间。当使用者按压夹持件120的按压部124时,夹持件120抵抗弹性件130的弹性力而沿图4所示的转动方向R转动,此时使用者便于将第一电子装置50置于第一充电部112上或将第二电子装置60置于第二充电部114上。当使用者不再施力于按压部124时,夹持件120通过弹性件130的弹性力而复位并如图2所示夹持第一电子装置50或如图3所示夹持第二电子装置60。图5是图4的充电器的立体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部112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112a,第二充电部114具有多个第二电性接点114a。这些第一电性接点112a与这些第二电性接点114a例如为不同形式的接点,以分别对应具有不同形式电性接点的第一电子装置50及第二电子装置60。此外,这些第一电性接点112a的数量(绘示为五个)例如不同于与这些第二电性接点114a的数量(绘示为四个),以分别对应具有不同电性接点数量的第一电子装置50及第二电子装置60。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7及图8是图6的充电器对电子装置充电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至图8,本实施例的充电器200包括一座体210及一夹持件220。座体210包括一第一充电部212及一第二充电部214。夹持件220连接于座体210且对位于第一充电部212及第二充电部214。夹持件220与第一充电部212之间构成一第一充电空间S1’(标示于图7),且夹持件220与第二充电部214之间构成一第二充电空间S2’(标示于图8)。如图7所示,一第一电子装置50’适于被夹持于夹持件220与第一充电部212之间并通过第一充电部212进行充电。此外,如图8所示,一第二电子装置60’适于被夹持于夹持件220与第二充电部214之间并通过第二充电部214进行充电。第一电子装置50’及第二电子装置60’可分别为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C)、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等可携式电子装置或智慧型手表(smartwatch)等穿戴式通讯装置(wearablecommunicationdevice)。第一电子装置50’及第二电子装置60’亦可分别为电子装置及其配件,如平板电脑及其扩充作、智慧型手表的表体及其表带等,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充电器200的座体210除了具有第一充电部212之外更具有第二充电部214,以使单一充电器200能够藉其第一充电部212及第二充电部214分别对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或其配件进行充电。如此一来可减少充电器的数量,以让使用者便于收纳及携带充电器,且可避免过多的充电器让使用者在使用上产生混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部212的厚度T1’小于第二充电部214的厚度T2’。据此,当充电器200处于图7所示状态时,第一充电部212与夹持件220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D1’,而当充电器200处于图8所示状态时,第二充电部214与夹持件220之间具有较小的距离D2’,以使厚度较大的第一电子装置50’适于如图7所示被夹持于第一充电部212与夹持件220之间,且使厚度较小的第二电子装置60’适于如图8所示被夹持于第二充电部214与夹持件220之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座体21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216,第一充电部212及第二充电部214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216的不同侧。夹持件220包括一第一夹持部222、一第二夹持部224及一第二连接部226,第一夹持部222及第二夹持部224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6的不同侧,第二连接部226可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6,第一充电部212及第二充电部214分别对位于第一夹持部222及第二夹持部224。图6所示的第一夹持部222适于被按压而带动夹持件220如图8所示沿一第一转动方向R1转动,以增加第二夹持部224与第二充电部214之间的距离,让使用者便于将第二电子装置60’置于第二夹持部224与第二充电部214之间。此外,图6所示的第二夹持部224适于被按压而带动夹持件220如图7所示沿一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以增加第一夹持部222与第一充电部212之间的距离,让使用者便于将第一电子装置50’置于第一夹持部222与第一充电部212之间。图9至图11分别是图6至图8的剖视图。请参考图9至图11,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充电器200包括一第一弹性件230a及一第二弹性件230b。第一弹性件230a及第二弹性件230b例如为拉伸弹簧且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6与第二连接部226之间。当使用者按压夹持件220的第一夹持部222时,夹持件220抵抗第一弹性件230a的弹性力而如图8及图11所示沿第一转动方向R1转动,此时使用者便于将第二电子装置60’(绘示于图8)置于第二充电部214上,且第一弹性件230a被拉伸。当使用者不再施力于第一夹持部222时,夹持件220通过第一弹性件230a的弹性力而夹持第二电子装置60’。类似地,当使用者按压夹持件220的第二夹持部224时,夹持件220抵抗第二弹性件230b的弹性力而如图7及图10所示沿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此时使用者便于将第一电子装置50’(绘示于图7)置于第一充电部212上,且第二弹性件230b被拉伸。当使用者不再施力于第二夹持部224时,夹持件220通过第二弹性件230b的弹性力而夹持第一电子装置50’。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的座体旋转的示意图。图14及图15分别是图12及图13的夹持件被推动的示意图。在图12至图15的充电器300中,座体310、第一充电部312、第二充电部314、第一连接部316、夹持件320、第一夹持部322、第二夹持部324、第二连接部326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6至图11所示的座体210、第一充电部212、第二充电部214、第一连接部216、夹持件220、第一夹持部222、第二夹持部224、第二连接部226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充电器300与充电器200的不同处在于,充电器300更包括一架体340。架体340包括一底部342、一顶部344及一弹性部346且具有一容纳空间S3。弹性部346连接于底部342与顶部344之间,底部342与顶部344之间构成上述容纳空间S3。座体310枢接于架体340的底部342且适于相对于架体340旋转而使第一夹持部322如图12所示移入容纳空间S3或使第二夹持部324如图13所示移入容纳空间S3。当第一夹持部322位于容纳空间S3中且架体340的顶部344如图14所示被按压时,架体340的弹性部346产生弹性变形且架体340的顶部344推动第一夹持部322以带动夹持件320转动,此时第二夹持部324与第二充电部314之间的距离增加,而让使用者便于将电子装置(未绘示)置于第二夹持部324与第二充电部314之间。类似地,当第二夹持部324位于容纳空间S3中且架体340的顶部344如图15所示被按压时,架体340的弹性部346产生弹性变形并推动第二夹持部324以带动夹持件320转动,此时第一夹持部322与第一充电部312之间的距离增加,而让使用者便于将电子装置(未绘示)置于第一夹持部322与第一充电部312之间。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座体除了具有第一充电部之外更具有第二充电部,以使单一充电器能够藉其第一充电部及第二充电部分别对不同种类的电子装置或其配件进行充电。如此一来可减少充电器的数量,以让使用者便于收纳及携带充电器,且可避免过多的充电器让使用者在使用上产生混淆。此外,夹持件被设计为可相对于座体作动而改变夹持部与充电部之间的距离,以让使用者便于将电子装置置于夹持部与充电部之间,使充电器的操作更为简便。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中所界定的内容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