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767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该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能够将手机或灯等不同物体附着于不同位置并提供电力,且不使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和电力接收体间的位置错开,从而可提高电力供给效率。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变得活跃,因特网、视频通话及不同的文档处理成为了可能,而不仅仅是语音通话。这种智能手机在执行不同功能的同时,还由于具有大尺寸显示屏而导致电池消耗较快,因此对于能够便利地给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的装置的要求不断地提升。一般使用较多的充电方式是将与电源相连接的充电器的连接线(cable)接于智能手机的端口进行充电的方式。最近,如现有文献(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68007)所述,开发出了在手持终端连接充电接收部并将所述充电接收部放在充电传输部而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方式,这种方法无需将智能手机等的手持终端倾斜放置于充电器或者也无需直接连接充电器的连接器和手持终端的连接器。上述无线充电方式中主要使用电磁感应方式,电磁感应方式是在邻接配置的两个线圈之间产生感应电流而进行充电一种方式,利用的是根据两个线圈的圈数和线圈之间距离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的原理。因此,目前使用的方式为在电力供给部配置传输线圈,并在手持终端等配置与所述电力供给部的传输线圈相对应的接收线圈,从而在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而实现充电。并且,如现有文献(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67405)所述,正在使用利用射频识别阅读器(RFIDreader)的射频对电池单元进行无线充电的终端电池充电装置。但是,这样的电池充电装置中RFID阅读器和电池单元是分离的,因此当在如车辆的移动空间中使用时,存在有可能由于RFID阅读器和电池单元分离而中断电力供给的问题。并且,无线充电装置传输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位置必需正确地整齐排列,当位置错开时,效率可能会急剧下降。因此,只能用于桌面等有限的场所,在震动严重的汽车等中很难使用。而且即使在桌面使用,也存在不小心触碰手持终端等时,使得整齐排列的配置被破坏,而导致不法充电的情况。而且,由于是在无线充电装置的上部安放手持终端的方式,无法倾斜放置,因此需要长时间充电的同时使用时(例如收看电影等),存在只能平放于桌面或地面的状态下使用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接收体和电力供给部的线圈间的整齐排列不会错开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附着于多种场所,且当手持终端进行充电时,可以以容易使用的姿势和角度倾斜放置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以下的记载中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或其它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包括:电力传输部;以及粘结性外皮,其形成为包绕所述电力传输部的外部,由具有粘结性及弹性的材料所构成,通过本身的粘结性使所述电力接收体附着,且使所述电力传输部附着在设置面。其中,电力传输部包括:电力传输线圈,其使电力接收体所具备的电力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力;以及电路板,其从外部接收电力,装载所述电力传输线圈,且向所述电力传输线圈提供电力。所述粘结性外皮可以具有圆柱形的外形。所述粘结性外皮的周缘可以形成有缠绕向所述电力传输部提供电力的连接线的槽。所述粘结性外皮的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的粘结力可以形成为强于所述粘结性外皮的与电力接收体相接的一面的粘结力。还可包括:底座,其与所述粘结性外皮的一侧接触;盖子,其用于开放或者覆盖所述粘结性外皮的另一面。与所述粘结性外皮相接触的所述底座面可进行电晕处理或者涂覆底漆。还可包括:第一固定板,其配置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盖子中任意一个的外侧面,且包括贯通表面的插入部;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一侧部,其包括以可拆卸方式与插入部结合的紧固部,以及另一侧部,其附着于设置面。所述插入部包括第一引入部和第一突出部,所述紧固部包括第二突出部,其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入部,可通过所述第一引入部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并进行旋转,从而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结合。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突起,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所述一侧部可包括:导向线,其导向所述突起的移动;以及固定槽,其用于使所述突起停止旋转。所述粘结性外皮由具有粘结性及弹性的材料形成的粘结性聚氨酯材料构成,并且由成型时的加热温度低于所述电力传输部的耐热温度的所述粘结性聚氨酯材料构成。所述粘结性聚氨酯通过包含每个分子至少具有两个羟基的多元醇的主剂以及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硬化剂的聚合反应而形成。其中,所述多元醇在所述主剂中的含量为75重量%以上、95重量%以下,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所述硬化剂中的含量为30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包括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异戊二烯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主剂可包括:第一聚丙二醇,其分子量为2500以上、3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两个羟基,其在所述主剂内含量为13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第二聚丙二醇,其分子量为2500以上、5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三个羟基,其在所述主剂中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77重量%以下;催化剂,其在所述主剂中的含量为0.2重量%以上、12重量%以下;扩链剂,其在所述主剂中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13重量%以下;以及增塑剂,其为剩余量。所述硬化剂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其在所述硬化剂中的含量为29重量%以上、49重量%以下;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其在所述硬化剂中的含量为32重量%以上、52重量%以下;第三聚丙二醇,其分子量为2500以上、3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三个羟基,其在所述硬化剂中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以及增塑剂,其为剩余量。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及制作方法具有如下效果:第一,由于手持终端或灯等的电力接收体通过粘结性外皮附着固定于电力传输部,因此即使施加振动或意外的外力,也不会发生位置错开的现象,即能够使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传输线圈始终对齐排列于正确位置(),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电力传输。第二,即使施加振动或意外的外力,也可以防止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传输线圈的位置错开的现象,因此在随时或经常受到振动或外力作用的(如车辆等)场所也可以进行无线充电。第三,由于电力传输部被粘结性外皮所包绕,通过粘结性外皮的粘结力不仅可贴附于桌上,也可以贴附于墙壁上,因此需要长时间充电的同时使用(例如收看电影)时,能够以相对舒适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固定后,实现一边充电和一边使用。第四,电力接收体不限于手持终端,而是还可以扩展适用于安装有电力接收线圈的灯或风扇等重量不重的物体,因此具有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附着灯和风扇等多种种类的电力接收体,从而进行使用的效果。第五,粘结性外皮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具有能够从外部施加的冲击或者直射光线、高温和湿气等条件中保护电力传输部的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其它效果。附图说明以上说明的摘要,结合以下说明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进行阅读时会更容易理解。作为例示本发明的目的,在附图中图示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应理解本申请不限于所图示的正确的配置和手段。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能够从图1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接收电力的电力接收体的一例的附图。图3是图示图1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附着于墙面向电力接收体提供电力的形状的侧视图。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图示在图2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缠绕有连接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图示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的一例的附图。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12及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和盖子附图。图14及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附图。图16及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附着于汽车的仪表板和座椅的后面而提供电力的形状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对于相同构成将使用相同名称及相同符号,并将省略对此的附加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100可包括电力传输部110和粘结性外皮120。所述电力传输部110可包括电力传输线圈112和电路板114。所述电力传输线圈112是使电力接收体190所具备的电力接收线圈(未图示)产生感应电力的构成要素,所述电路板114中装载所述电力传输线圈112,并可安装有向所述电力传输线圈112提供电力的部件。并且,可具备向所述电路板提供外部电力的连接线(cable)130。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电力接收体190驱动时可以提供智能手机等的手持终端192或者灯194或风扇196等的电能的设备。所述电力接收体190可具备通过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的电力传输线圈112产生感应电流的电力传输线圈(未图示)。因此,当所述电力接收体190为手持终端192时,可通过所述电力传输部110进行充电;当所述电力接收体190为灯194或风扇196时,可通过所述电力传输部110提供电力。另外,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可形成为包绕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的外部。即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的电路板114及电力传输线圈112位于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内部,并被封住。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由聚氨酯等的具有粘结性及弹性的材料所构成,通过本身的粘结性能够附着所述电力接收体190,并且所述电力传输部110还能够附着于桌上或墙面或者汽车控制台等的设置面上。此时,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可以是本身具有粘结性而能够固定电力接收体190的同时,还可以反复取下所述电力接收体190的材料。因此,电力接收体190附着固定于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并且所述电力传输线圈112和电力接收线圈(未图示)的位置不会错开。同时,即施加了使震动或意外的外力时,也可以防止整齐排列的电力接收线圈(未图示)和连接线传输线圈112错开的现象,因此在经常受到震动和外力作用的场所(如车辆等)中也可以稳定地使用。另外,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可具有圆柱的形状。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粘结性外皮为圆柱的形状,而是可采用不同的形状。但是,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将以形成为高度低的圆柱的形状,即以形成为类似于板(pad)的形状的所述粘结性外皮120来举例进行说明。因此,当不使用所述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100时,可将所述连接线130缠绕于粘结性外皮120的周缘,通过粘结性外皮120的粘结力使连接线130贴附于粘结性外皮120的周缘,使得保管起来更加方便。此时,能够以使得与设置面相接的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一面的粘结力,相比于与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的粘结力更强的方式形成。因此,当取下附着于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电力接收体190时,可以防止所述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100和所述电力接收体190一同从设置面脱离的现象。并且,所述电力传输部110被封于具有弹性的粘结性外皮120的内部,因此能够从外部施加的冲击及震动中保护电力传输部110。并且,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由电子产品所构成,因此可能对于直射光线或高温或湿气等条件较薄弱。但由于电力传输部110被封于粘结性外皮120的内部,从而可以从直射光线或高温、湿气等条件中受到保护。并且,如图3所示,所述电力传输部110通过粘结性外皮120的粘结力,不仅可附着于桌面上,还可附着于墙面W或者天花板上,因此需要用长时间充电的同时使用(例如收看电影)智能手机192时,能够将其以相对舒适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固定后,实现一边充电和一边使用。并且还能够实现将灯194或风扇196等附着于使用更加舒适的位置后进行使用等,即能够实现设置的位置更加自由。并且,可以以多种形式应用,即例如有孩子搭乘在轿车的后座椅时,能够附着于驾驶座或副座的头枕或靠背的背面,并能够长时间充电的同时使用智能手机,以播放儿童节目;在露营时能够将灯固定于适当位置后可长时间使用等,可以以多种各样的形式被应用。以下,将参照图4及图5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00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00可包括电力传输部210和粘结性外皮220。此时,所述电力传输部210和粘结性外皮220的材料及功能和上述实施例的电力传输部110及粘结性外皮120相同,因此将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00在所述粘结性外皮220的周缘可形成缠绕连接线230的槽222。即所述粘结性外皮220的周缘的上侧和下侧可突出于所述槽222。此时,所述连接线230可以是与外部电源连接而向所述电力传输部210施加电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在不使用本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00时,将所述连接线230缠绕于所述粘结性外皮220的周缘所形成的槽222,通过粘结性外皮220的粘结力使得连接线230贴附于粘结性外皮220的周缘而不松开,并且通过所述槽222使得连接线230不向粘结性外皮220的外侧突出,从而便于保管。另外,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可以由粘结性聚氨酯等的具有粘结力和弹性的材料形成,但此时,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材料成型为所述粘结性外皮120时的加热温度,相比于在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的电力传输线圈112及电路板114安装的电子产品的耐热温度低。以下,将对所述粘结性外皮的材料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材料具有粘结性,从而通过粘结力使电力接收体190附着或附着于设置面,可以由选自聚氨酯(POLYURETHANE)材料或硅胶(SILICONE)材料中的任一个或两者的复合材料制成。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适用聚氨酯材料或硅材料之外的具有粘结力的其它材料。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由聚氨酯材料形成的所述粘结性外皮来进行举例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形成粘结性外皮的聚氨酯的每个分子至少具有两个羟基,并且其可通过影响粘结性外皮的粘性的含有多元醇的主剂10以及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且影响粘结性外皮120的弹性的硬化剂20的聚合反而所形成。此时,主剂10内多元醇的含量可调节为75重量%以上、95重量%以下;硬化剂20内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可调节为30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的范围。当多元醇的含量为75重量%以上时,可提高粘结性外皮120的粘结性,因此可以将由所述聚氨酯所构成粘结性外皮120用于与电力接收体附着或者附着于设置面。并且,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在聚氨酯沾有灰尘等,导致粘结力逐渐消失时,用中性洗涤剂或水清洗粘结性外皮120,即可将聚氨酯附着的灰尘等全部去除,并恢复粘结性,从而可以重复使用粘结性外皮120。当然,由对水分敏感的电子产品所构成的电力传输部由于被封于粘结性外皮120的内部,因此在清洗时也不用担心水分的渗透。多元醇的含量为95重量%以下时,可防止聚氨酯P粘到被粘附面上而造成的污染。并且,为了从底面或衣类的表面取下聚氨酯P,无需施加大的外力,因此可提高粘结性外皮120的耐久性。这种多元醇可包括选自醚多元醇(etherpolyol)及酯多元醇(esterpolyol)中的至少一种,此时,醚多元醇是指对丙二醇(propyleneglycol)进行醚化的物质。以下,将对实现形成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聚氨酯P的包含所述多元醇的主剂10的方法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是例示实现本发明的多种方法中的任意一个,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的说明。以下,将对实现含有多元醇的主剂10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主剂10的多元醇可并用2种以上的多元醇。其中,包括使用第一聚丙二醇,其分子量为2500以上、3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两个羟基,在所述主剂10内的含量为13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以及第二聚丙二醇,其分子量为2500以上、5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三个羟基,在所述主剂10内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77重量%以下。并且,能够通过在含有第一聚丙二醇和第二聚丙二醇的多元醇中添加添加剂而制成聚氨酯P,其中所述添加剂可为催化剂,扩链剂和增塑剂。催化剂是为了促进主剂10的化合物反应,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多种催化剂。其中,为了使副反应最小化,能够使得在主剂10内含量中占到0.2重量%以上、12重量%以下。扩链剂具有能够与后述的异氰酸酯进行反应的官能团,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多种扩链剂。其中,为了提高聚氨酯P的凝聚力,能够使得在主剂10内含量中占到0.1重量%以上、13重量%以下。并且,增塑剂可以以剩余量进行混合。以下,将对实现上述的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硬化剂20的一种方法进行说明。构成与根据上述的实施例1的主剂10混合的硬化剂20的异氰酸酯可并用2种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其中,可使用硬化剂20内含量为29重量%以上、49重量%以下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diisocyanate)以及所述硬化剂20内含量为32重量%以上52重量%以下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并且,向包含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添加分子量为2500以上、3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三个羟基,且所述硬化剂20内含量为5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的第三聚丙二醇以及剩余量的增塑剂,从而能够制备硬化剂20。以下,将对实现含有多元醇的主剂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构成所述主剂10的多元醇可并用2种以上的多元醇。其中,包括使用聚酯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500以上、2500以下,在所述主剂10内含量为30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以及多元醇,其分子量为3500以上、5500以下,每个分子具有三个羟基,在所述主剂10内含量为25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下。并且,能够通过在聚酯多元醇和多元醇中添加添加剂而制备主剂10,其中所述添加剂可为催化剂,扩链剂和增塑剂。催化剂是为了促进主剂10的化合物反应,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多种催化剂。其中,为了使副反应最小化,能够使得在主剂10内含量中占到0.2重量%以上、12重量%以下。扩链剂具有能够与后述的异氰酸酯进行反应的官能团,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多种扩链剂。其中,为了提高聚氨酯P的凝聚力,能够使得在主剂10内含量中占到0.5重量%以上、1.5重量%以下。并且,增塑剂可以以剩余量进行混合。另外,当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30重量%以上时,由于能够提高聚氨酯P的弹性,因此被电力接收体按压的粘结性外皮120的体积容易恢复成原来的形状,从而能够使得不会沿外力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并且,当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60重量%以下时,聚氨酯P不坚硬且具有优异的柔软感,因此能够更好得紧贴附着于具有弯曲的墙壁表面、车辆的控制台或仪表板。这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包括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ethylenediisocyanate),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异戊二烯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以下,将对实现上述的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硬化剂20的其它方法进行说明。构成与根据上述的实施例2的主剂10混合的硬化剂20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因此,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结性外皮120的聚氨酯P,通过将上述的主剂10和硬化剂20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而制备,具有不损伤被粘附面程度的附着强度,以及具有即使用中性洗涤剂或水清洗也可重复使用的充足的粘性的同时,还具有因与电力接收体190及设置面相接而被按压的体积能够恢复成原来形状的优异的弹性。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调节主剂10和硬化剂20的配合比例或分子量,或者调节添加量来对粘结性外皮120的粘性和弹性进行调节。例如,为了维持重量较重的风扇196或担心掉落会引起损坏的智能手机192等电力接收体190的附着,而不会发生脱落,需要具有很强的粘性的粘结性外皮120。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制备具有很强的粘性的粘结性外皮120的实施例制备聚氨酯P。但与此相反,为了维持重量较轻的灯194等的附着,需要具有较弱粘性的粘结性外皮120。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制备具有这种粘性的粘结性外皮120的实施例制备聚氨酯P。即使用者能够制备具有多种粘性的聚氨酯P,并选择性地将其利用于粘结性外皮120。以下,将对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将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制备方法可包括:搅拌步骤S110,第一投放步骤S120,预加热步骤S130,电力传输部配置步骤S140,第二投放步骤S150,主加热步骤S160和分离步骤S170。如图6a所示,所述搅拌步骤S110可以是将储存于主剂罐内的主剂10和储存于硬化剂罐内的硬化剂20混入于搅拌器30的步骤。此时,主剂10和硬化剂20可以是通过上述的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所制备的组合物。投放于搅拌器30的主剂10和硬化剂20,可通过搅拌器30实现搅拌,并可随着搅拌使主剂10和硬化剂20均匀地混合的同时引起聚合反应。并且,完成搅拌后的聚氨酯P含有很多气泡,因此可能会降低审美感,所以还可以经过去除搅拌步骤S110所产生的气泡的脱泡步骤(未图示)。当然,所述脱泡步骤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进行。并且,如图6b所示,所述第一投放步骤S120是将在所述搅拌步骤S110中通过主剂10和硬化剂20的聚合反应而组成的聚氨酯P中的一部分投放于模具40内部步骤。另外,所述模具40是用于形成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在其内部以粘结性外皮120的形状和大小形成有收容聚氨酯P的空间。此时,从所述第一投放步骤S120所投放的聚氨酯P的量可以是形成所述粘结性外皮120的上侧(和电力接收体相接的一侧)一部分的程度的量。并且,可进行预加热步骤S130。如图6c所示,所述预加热步骤S130是对在所述第一投放步骤S120所投放的聚氨酯P加热而进行预硬化的步骤。在所述搅拌步骤S110中搅拌主剂10和硬化剂20而成的聚氨酯P,可随着加热而发生硬化。在此步骤中无需使所述聚氨酯P完全地发生硬化,而是只需要硬化至具有能够支撑后述的电力传输部110重量的程度的硬度。如图6d所示,所述电力传输部配置步骤S140是在所述预加热步骤S130中预硬化的聚氨酯P的上部配置电力传输部110的步骤。并且,如图6e所示,所述第二投放步骤S150是在配置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的上部,将在所述搅拌步骤S110中通过主剂10和硬化剂20的聚合反应而组成的聚氨酯P投放于模具40内部的步骤。如图6f所示,所述主加热步骤S160是对在所述预加热步骤S130预硬化的聚氨酯P和在所述第二投放步骤S150中投放的聚氨酯P一同在所述模具40内部进行加热而进行硬化的步骤。在所述主加热步骤S160中,对所述模具40内部的所有聚氨酯P进行所需要的程度的硬化。此时,在所述主加热步骤S160中为对聚氨酯P进行硬化的加热温度,相比于在所述电力传输部110的电力传输线圈112及电路板114安装的电子产品的耐热温度低。一般,考虑到电子部件的耐热温度为80℃左右,因此在所述预加热步骤S130及主加热步骤S160中以30~70℃之间的温度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防止构成电力传输部110的电子部件的损坏。并且,对于在所述第一投放步骤S120所投放的聚氨酯P而言,由于经过了预加热步骤S130和主加热步骤S160等两次加热过程,因此其粘结力较经过一次加热过程的第一投放步骤S120所投放的聚氨酯低。因此,所述粘结性外皮120形成为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的粘结力强于与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的粘结力。在所述主加热步骤S160中,完成聚氨酯P的硬化后可进行分离步骤S170。如图6g所示,所述分离步骤S170是将由完成硬化的聚氨酯所构成的粘结性外皮120和电力传输部110从模具40进行脱模()的步骤。以下,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300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300可包括电力传输部310和粘结部320。所述电力传输部310和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电力传输部110、210实质上相类似。只是,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电力传输部110、210的粘结性外皮120、220实际上起到外壳的作用,因此可无需具有额外的塑料等的外壳,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电力传输部310可以具有包绕电力传输线圈和电路板的外壳。并且,所述粘结部320可以由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粘结性外皮120、220相同的材料形成,且能够均配置于所述电力传输部310的与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及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因此,通过所述粘结部320的粘结性和弹性电力接收体190能够附着固定于所述电力传输部310,或者所述电力传输部310可以附着固定于多种设置面上。此时,所述电力传输部310的与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及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所具有的粘结部320中,与电力接收体相接的一面所具有的粘结部的厚度可以为1~3mm程度。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粘结部320配置于所述电力传输部310的与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及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的所有面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虽然没有在附图中图示,但是粘结部420可以仅配置于电力传输部310的与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或者如图8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400,粘结部420仅配置于电力传输部410的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或者,如图9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500,其粘结部520仅配置于所述电力传输部510的与设置面相接的一面,而所述电力传输部510的与电力接收体190相接的一面可具备能够固定智能手机192等手持终端的固定器(holder)530。这种固定器530可以根据电力接收体190的种类及形状而不同。或者,如图10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600,其电力传输部610还可具备电池盒612,其用于收容电池B,以便用电池B代替外部电源而提供电力。因此,即使在不具备外部电源的场所也可以通过电池B向电力接收体190提供电力进行充电或者使用。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100包括:底座340,电力传输部110,粘结性外皮120和盖子350。电力传输部110可包括:电力传输线圈112,其用于在电力接收对象物所具备的电力接收线圈(未图示)产生感应电力;以及电路板114,其接收从外部提供的电力,且装载电力传输线圈,并向所述电力传输线圈提供电力。即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传输部110接收电力的对象物可以是例如手机、灯或者风扇的电子设备。这样的接收电力的对象物可以是具备电力接收线圈的电子设备。粘结性外皮120形成为包绕电力传输部110的外部,由具有粘结性及弹性的材料所构成,且一面120a可附着于底座340。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粘结性外皮120能够通过粘结性而附着于接收电力的对象物,或者能够通过粘结性直接附着于设置面。并且,对于很难通过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粘结性外皮120的粘结性而附着的设置面,可以使用后面所说明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附着。盖子350结合于底座340的一侧,且形成为可以开放或覆盖粘结性外皮120另一面120b。此时,盖子350和底座340之间可以具备褶皱部360,盖子350通过褶皱部360结合于底座340,且通过折叠或展开可以盖住或开放粘结性外皮120的另一面120b。另外,还可包括连接线130,其从电力传输部110向粘结性外皮120外部延长,向电力传输部提供外部电力。不使用电力传输部时,将连接线缠绕于粘结性外皮的周缘,并通过粘结性外皮的粘结力使连接线贴附于粘结性外皮的周缘。因此,可轻易整理连接线,并使得可轻松携带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另外,通过粘结性外皮120的弹性可以从外力的冲击中保护电力传输部,从而防止电力传输部的损坏。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利用底座340和盖子350包住粘结性外皮120,从而可防止由灰尘等异物引起粘结性外皮的粘结性降低。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通过粘结性外皮粘附于对象物,从而可在不同的环境下向对象物提供电力。并且,利用粘结性外皮的粘结性可以使对象物和电力传输部维持正确位置,因此可以稳定地将电力供给至对象物。另外,粘结性外皮可以由选自聚氨酯(POLYURETHANE)材料或者硅胶(SILICONE)材料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的复合材料制成,因此具有粘结性,从而通过粘结力附着于底座340和盖子350。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适用聚氨酯材料或硅材料之外的其它具有粘结力的材料。图12及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和盖子的一例的附图。如上所述,粘结性外皮120中附着于底座340的一面120a的粘结力强于附着于盖子350的另一面120b的粘结力。另外,能够对底座的面进行改性,以便提升粘结性外皮的一面120a附着于底座340的附着力。因此,对附着于粘结性外皮的底座的面可进行电晕340a(CORONA)处理或涂覆底漆(PRIMER)340b,以便通过粘结性外皮自身的粘结力实现附着。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适用电晕340a处理或底漆340b涂覆之外的其它处理方式。底漆涂覆和电晕处理都可以是对物质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以便使所述粘结性外皮能够顺利地粘附于底座340。底漆涂覆是为了提高附着性,而将作为表面处理剂底漆涂覆于表面的一种方法,电晕处理是使用电晕处理机产生电晕盐()而对表面进行改性的一种方法。并且如上所述,粘结性外皮的一面120a可以附着于底座,粘结性外皮的另一面120b可以粘着电力供给对象物。此时,即使通过粘结性外皮120的粘结力而受到电力供给对象物的负载,粘结性外皮也不会从底座掉下来。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附着粘结性外皮的盖子的一面可具有离型纸(350a)或者可形成离型涂覆层,以便使盖子350可以轻易地从粘结性外皮120分离。当粘结性外皮不附着对象物时,具有离型纸(350a)或进行离型涂覆处理的盖子350的一面与粘结性外皮连结,从而可以保护粘结性外皮的另一面,免受灰尘等异物的污染。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者可容易得携带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并实现向对象物提供电力。另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在难以附着粘结性外皮的环境或在半永久性地附着电力供给部而使用的环境中,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板700和第二固定板750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附着于设置面。第一固定板700配置于底座340或者盖子350中任意一个的外侧面,并可包括贯通表面的插入部710。第二固定板750包括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第二固定板750的一侧部包括以可拆卸方式与插入部710结合的紧固部760,第二固定板750的另一侧部可附着在设置面。第二固定板750的另一侧可具有附着力强的固定用粘结部件。并且,第二固定板750利用正确位置或者粘结性外皮120的粘结力能够半永久或永久地附着在难以粘结的设置面。使用者在设置面附着第二固定板750后,使盖子350或者底座340中任意一个所具备的的第一固定板700结合于第二固定板750,从而可将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附着于设置面。因此,将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附着于设置面的状态下,能够使电力供给对象物附着于粘结性外皮120,以供给电力。如图15所示,观察第一固定板700及第二固定板750时,第一固定板700的插入部710包括第一引入部720和第一突出部730;第二固定板750的紧固部760包括第二突出部770,其对应于第一引入部720,可通过第一引入部720插入到插入部710并进行旋转,从而与第一突出部730结合。即由使用者将第二突出部770通过第一引入部720插入到插入部710之后,旋转第二固定板750时,第二突出部770可结合到第一突出部730的内侧面。因此,由于第一固定板700和第二固定板750的结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能够通过底座340或者盖子350附着于设置面。此时,可以指定第一固定板700和第二固定板750结合的位置,以便使附着于粘结性外皮120的对象物附着在正确位置。因此,第二固定板750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突起780,而与第二固定板750结合的第一固定板700一侧部可包括:导向线790,其导向突起780的移动;固定槽795,其为突起780停止旋转的位置。然而,突起780和固定槽795只是表示要附着在粘结性外皮120的对象物的正确位置的一种结构,而并不干扰紧固部760的旋转。并且,如果使紧固部760继续旋转,突起780经过固定槽795,能够通过另一个第一引入部720而从插入部710分离。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通过第一固定板700和第二固定板750可以安装在多种环境和多种材料的设置面。另外,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接收电力的对象物可为如风扇、灯或者手机等的电子设备。其中,将以手机为例,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安装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在汽车800的仪表板810上可以附着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例如,当打开手机820使用导航时,由于手机820大量耗电而有可能导致手机820的使用时间缩短。因此,为了使用手机820的同时能够给手机820持续供电,在汽车800的仪表板810上附着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之后,可以将手机820附着于粘结性外皮120。或者,如图17所示,在汽车前座椅850的后面附着本发明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时,孩子或者同行者可在长途旅途中观看手机820。此时,也是可以在观看手机820的同时给手机提供电力,因此能够延长手机820的使用时间。并且,在如急刹车等给手机820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粘结性外皮120的弹性防止手机820损坏。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能够通过粘结性而在多种环境和对多种对象物供给电力,并且还能够防止电力供给对象物的摇晃,从而可以给对象物稳定地供给电力。并且,通过底座340、盖子350和粘结性外皮120等,电力传输部110能够从外部施加的冲击或者直射光线、高温、湿气和灰尘等条件中得到保护。如上所述,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在前述的实施例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或范畴的条件下,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具体实施的事实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应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其同等范围内进行变更。符号说明10:主剂20:硬化剂30:搅拌器40:模具100: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110:电力传输部112:电力传输线圈114:电路板120:粘结性外皮130:连接线190:电力接收体192:手持终端194:灯196:风扇200: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10:电力传输部220:粘结性外皮222:槽230:连接线300: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310:电力传输部320:粘结部400: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410:电力传输部420:粘结部500: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510:电力传输部520:粘结部530:固定器600:附着型无线电力供给装置610:电力传输部612:电池盒620:粘结部S110:搅拌步骤S120:第一投放步骤S130:预加热步骤S140:电力传输部配置步骤S150:第二投放步骤S160:主加热步骤S170:分离步骤W:墙面P:聚氨酯B:电池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