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844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包括一永磁电机、一用于控制所述永磁电机的变频器、一变频器外壳,还包括一电能回收控制系统,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统包括一整流模块、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永磁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能回收控制系统将永磁电机在被动转动情况下,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该部分能量得到了回收。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具体涉及电机。 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英文:Electric 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 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Μ (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 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0003] 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主动带动其它设备转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电机也会出现被动转动的情况。例如,1.电机关闭的瞬间,电机会因惯性继续运动。2.电 机在电梯上使用时,部分时间处于从动转动的状态等。当电机被动转动时下,电机的定子与 转子之间依然存在相对运动,会产生一变化的磁场,这部分能量如果能得到利用,将会有效 的节省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包括一永磁电机、一用于控制所述永磁电机的变频器、一 变频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能回收控制系统,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统包括一整流 模块、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永磁电机。
[0007]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能回收控制系统将永磁电机在被动转动情况下,产生的能量转 化为电能,使该部分能量得到了回收。
[0008] 所述整流模块、所述逆变器、所述变频器均位于所述变频器外壳内。以优化结构。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统还包括一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所 述逆变器。以将能量存储于蓄电池中。所述变频器外壳上可以设有一供电接口,所述蓄电 池连接所述供电接口,以向外供电。
[0010]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频器外壳上可以设有一连接用接口,所述逆变器连 接所述连接用接口,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变频器外壳的外侧,所述蓄电池设有一与所述连 接用接口配套的插头,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插头、所述连接用接口与所述逆变器可拆卸连 接。该方案将蓄电池外置,可避免更改永磁电机外壳的结构,同时有利于减小永磁电机的体 积。
[0011]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逆变器是一将直流电转变为220伏交流电的逆变器, 所述逆变器通过一防止电流由变频器流向逆变器的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变频 器的供电端。为变频器的工作补充电能。
[0012] 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永磁电机之 间电路通断情况的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永磁电机,所述控制器 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位于所述变频器上。当电流传感器 检测到变频器中电流低于一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永磁电机之间电 路开通,实现电能的回收。当电流传感器检测到变频器中电流高于一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 使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永磁电机之间电路断开,以减少电机转动的耗能,使电机正常工作。
[0013] 所述控制器上还设有一工作指示灯,所述变频器外壳上开有一指示灯孔,所述工 作指示灯由所述指示灯孔伸出。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指示灯判断当前状态是否是发电状 态。
[0014]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一无线通信模块,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电机的电流、转 速信息对外发送,一旦发生异常,远处的使用者或服务商会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所述无线通 信模块优选是基于Wifi网络、3G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 参照图1,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包括一永磁电机1、一用于控制永磁电机的变 频器2、一变频器外壳,还包括一电能回收控制系统,电能回收控制系统包括一整流模块、一 逆变器,逆变器连接整流模块,整流模块连接永磁电机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能回收控制系 统将永磁电机在被动转动情况下,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该部分能量得到了回收。整流 模块、逆变器、变频器2均位于变频器外壳内。以优化结构。
[0018] 具体实施例1,电能回收控制系统还包括一蓄电池,蓄电池连接逆变器。以将能量 存储于蓄电池中。变频器外壳上可以设有一供电接口,蓄电池连接供电接口,以向外供电。 此时电能回收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关系为:蓄电池连接逆变器,逆变器连接整流模块,整流 模块连接永磁电机。
[0019] 具体实施例2,变频器外壳上可以设有一连接用接口,逆变器连接连接用接口,蓄 电池位于变频器外壳的外侧,蓄电池设有一与连接用接口配套的插头,蓄电池通过插头、连 接用接口与逆变器可拆卸连接。该方案将蓄电池外置,可避免更改永磁电机外壳的结构,同 时有利于减小永磁电机的体积。此时电能回收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关系为:蓄电池连接连 接用接口,连接用接口连接逆变器,逆变器连接整流模块,整流模块连接永磁电机。
[0020] 具体实施例3,逆变器是一将直流电转变为220伏交流电的逆变器,逆变器通过一 防止电流由变频器流向逆变器的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连接变频器2的供电端。为变频器 2的工作补充电能。此时电能回收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关系为:变频器连接逆变器,逆变器 连接整流模块,整流模块连接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连接永磁电 机。
[0021] 电能回收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一用于控制整流模块与永磁电机1之间电路通断 情况的控制器,整流模块通过控制器连接永磁电机1,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电流 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位于变频器2上。当电流传感器检测到变频器2中电流低于一设定值 时,控制器使整流模块与永磁电机1之间电路开通,实现电能的回收。当电流传感器检测到 变频器2中电流高于一设定值时,控制器使整流模块与永磁电机1之间电路断开,以减少电 机转动的耗能,使电机正常工作。在控制器与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控 制器优选位于逆变器与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中间,即如图1所示:逆变器6连接整流模块 5,整流模块5连接控制器4,控制器4连接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3,电流单向流动控制单 元3连接永磁电机1。
[0022] 控制器上还设有一工作指示灯,变频器外壳上开有一指示灯孔,工作指示灯由指 示灯孔伸出。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指示灯判断当前状态是否是发电状态。
[0023] 控制器还连接一无线通信模块,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电机的电流、转速信息对 外发送,一旦发生异常,远处的使用者或服务商会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无线通信模块优选是 基于wifi网络、3G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 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包括一永磁电机、一用于控制所述永磁电机的变频器、一变 频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能回收控制系统,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统包括一整流模 块、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永磁电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逆 变器、所述变频器均位于所述变频器外壳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 统还包括一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逆变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外壳上设 有一供电接口,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供电接口。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外壳上设 有一连接用接口,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连接用接口,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变频器外壳的外 侧,所述蓄电池设有一与所述连接用接口配套的插头,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插头、所述连接 用接口与所述逆变器可拆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是一将直 流电转变为220伏交流电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通过一防止电流由变频器流向逆变器的电 流单向流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变频器的供电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回收控制系 统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永磁电机之间电路通断情况的控制器,所述整流 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永磁电机,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电流传感 器,所述电流传感器位于所述变频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还设有 一工作指示灯,所述变频器外壳上开有一指示灯孔,所述工作指示灯由所述指示灯孔伸出。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连接一 无线通信模块。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永磁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 基于wifi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基于3G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文档编号】H02P27/04GK203871996SQ20142012584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邱兰云 申请人:上海日搏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