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931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构成的桥臂,与第一场效应管Q1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场效应管Q2连接的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三场效应管Q3连接的第三驱动电路,与第四场效应管Q4连接的第四驱动电路;其中,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信号地SGND1和第一电源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增加简单的外部器件来降低场效应管驱动电压和开关损耗,增强逆变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
【专利说明】—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逆变技术正朝着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逆变电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电力、铁路交通、邮电、通信等各个领域。因此,对逆变电源输出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要求逆变电源的输出稳压精度高、动态性能好、负载适应性强、保护功能更加完善、高效率、高可靠性等。
[0003]目前市场上的逆变电源没有考量器件的降额要求,尤其是关键器件,如场效应管。现有技术中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
[0004]PWM1、PWM2、PWM3、PWM4为SPWM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其中,信号PWMl经三极管Q3反相后,再经驱动光耦PCl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Q1,并从ACl端口输出;PWM2经三极管Q8反相后,再经驱动光耦PC2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Q2,并从AC2端口输出;PWM3经三极管Q4反相后,再经驱动光耦PC3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Q5,并从ACl端口输出;PWM4经三极管Q7反相后,再经驱动光耦PC4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Q6,并从AC2端口输出。
[0005]但是,由于驱动光耦的工作电压为15V — 30V,而+18V与GND,+18V1与SGNDI, +18V2与SGND2构成的三组驱动电压存在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其交叉调整率的误差一般在10%左右,同时,工作电压的余量10%,则驱动光耦的工作电压就必须大于18V,即经过驱动光耦后的SPWM驱动信号应大于18V。由于全桥逆变电路是硬开关全桥,存在着开关损耗,开关尖刺,那么全桥逆变电路的四个桥臂的栅极驱动电压就可能高达20几伏。而四个桥臂为场效应管,其栅极工作电压一般为±20V,导致栅极驱动电压超过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工作电压,不符合元件的降额要求。因此,场效应管存在安全隐患。而有些全桥逆变电路为了满足元件的降额要求,增大场效应管的栅极驱动电阻,导致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增大,从而降低了逆变效率,并导致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温度偏高,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能够通过增加简单的外部器件来降低场效应管驱动电压和开关损耗,增强逆变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构成的桥臂,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连接的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连接的第三驱动电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连接的第四驱动电路;
[0008]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l、第一稳压管Zl、第一信号地SGNDl和第一电源端;
[0009]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地SGNDl ;所述第一稳压管Zl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Zl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地SGNDl ;
[0010]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二稳压管Z2、第二信号地SGND2和第二电源端;
[0011]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地SGND2 ;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地SGND2 ;
[0012]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三稳压管Z3和第三电源端;
[0013]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稳压管Z3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管Z3的正极接地;
[0014]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能够通过增加简单外部元件,满足桥臂场效应管的降额要求;减小场效应管的驱动电阻,从而降低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避免场效应管升温,提高逆变效率;电路设计简单,外部元件为廉价原价,价格低廉;使用范围广、效率高、稳定性好,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构成的桥臂,与第一场效应管Ql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场效应管Q2连接的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三场效应管Q3连接的第三驱动电路,与第四场效应管Q4连接的第四驱动电路;
[0021]其中,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l、第一稳压管Z1、第一信号地SGNDl和第一电源端;
[0022]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第一电容Cl的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地SGNDl ;第一稳压管Zl的负极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第一稳压管Zl的正极连接第一信号地SGNDl ;
[0023]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二稳压管Z2、第二信号地SGND2和第二电源端;
[0024]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地SGND2 ;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连接第二信号地SGND2 ;
[0025]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三稳压管Z3和第三电源端;
[0026]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稳压管Z3的负极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第三稳压管Z3的正极接地;
[0027]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
[002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端与第一信号地SGND1,第二电源端与第二信号地SGND2,第三电源端与电源地GNDl分别组成三组驱动电压。增加第一稳压管Z1、第二稳压管Z2和第三稳压管Z3,降低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驱动电压,满足降额要求。增加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对三组驱动电压具有稳压作用,同时,为第一稳压管Zl、第二稳压管Z2和第三稳压管Z3提供工作电流。增加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对驱动电压具有滤波和吸收作用。
[0029]进一步地,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还包括与桥臂连接的信号输出端。
[0030]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ACl和第二信号输出端AC2。
[0031]第一场效应管Ql的漏极连接330V电源,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和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连接;
[0032]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330V电源,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和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连接。
[0033]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驱动光耦PCl、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二极管Dl和第四电容C4 ;第一驱动光稱PCl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0034]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一驱动光耦PCl的输出端VO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
[0035]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第一驱动光稱PCl的输出端VO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
[0036]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地SGNDl0
[0037]第一驱动光耦PCl的电源端VCC连接第一电源端,光耦接地端VEE连接第一信号地 SGM)I。
[0038]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驱动光耦PC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 ;第二驱动光稱PC2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0039]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二驱动光耦的输出端VO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0040]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第二驱动光耦的引脚VO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
[0041]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地SGND2 ;
[0042]第二驱动光耦PC2的电源端VCC连接第二电源端,光耦接地端VEE连接第二信号地 SGND2。
[0043]进一步地,第三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驱动光耦PC3、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六电容C6 ;第三驱动光耦PC3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0044]第十电阻RlO的一端和第三驱动光耦PC3的输出端VO连接,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
[0045]第十二电阻R12的一 端和第三驱动光耦PC3的输出端VO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
[0046]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0047]第三驱动光耦PC3的电源端VCC连接第三电源端,光耦接地端VEE接地。
[0048]进一步地,第四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驱动光耦PC4、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四二极管D4、第七电容C7和电流采样端IS ;第四驱动光耦PC4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0049]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和第四驱动光耦PC4的输出端VO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流采样端IS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和电流采样端IS连接;
[0050]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和第四驱动光耦PC4的输出端VO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
[0051]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0052]第四驱动光耦PC4的电源端VCC连接第三电源端,光耦接地端VEE接地。
[0053]优选地,第一驱动光耦PCl、第二驱动光耦PC2、第三驱动光耦PC3和第四驱动光耦PC4均是型号为HCPL-3120或TLP350的光耦。
[0054]进一步地,全桥逆变电路还包括第一反相电路、第二反相电路、第三反相电路和第四反相电路。
[0055]第一反相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一三极管B1、第八电容C8、第一信号输入端PWMl和电压端VDD ;
[0056]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和第一信号输入端PWMl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BI的基极连接;
[0057]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BI的基极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BI的集电极和驱动光耦PCl的发光二极管负极K连接,第一三极管BI的发射极接地;
[0058]第八电容C8的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和驱动光耦PCl的发光二极管正极A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二十电阻R20与第十九电阻R19并联。
[0059]进一步地,第二反相电路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三极管B2、第九电容C9、第二信号输入端PWM2和电压端VDD ;
[0060]第二^ 电阻R21的一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PWM2连接,第二^ 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B2的基极连接;
[0061]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B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三极管B2的集电极和驱动光耦PC2的发光二极管负极K连接,第二三极管B2的发射极接地;
[0062]第九电容C9的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和驱动光耦PC2的发光二极管正极A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25与第二十四电阻R24并联。
[0063]进一步地,第三反相电路包括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三极管B3、第十电容C10、第三信号输入端PWM3和电压端VDD ; [0064]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和第三信号输入端PWM3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B3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B3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B3的集电极和驱动光耦PC3的发光二极管负极K连接,第三三极管B3的发射极接地;
[0065]第十电容ClO的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十电容ClO的一端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和驱动光耦PC3的发光二极管正极A连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与第二十八电阻R28并联。
[0066]进一步地,第四反相电路包括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四三极管B4、第十一电容C11、第四信号输入端PWM4和电压端VDD ;
[0067]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和第四信号输入端PWM4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和第四三极管B4的基极连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B4的基极连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三极管B4的集电极和驱动光耦PC4的发光二极管负极K连接,第四三极管B4的发射极接地;
[0068]第H 电容Cl I的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 电容Cl I的一端接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和驱动光耦PC3的发光二极管正极A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和电压端VDD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并联。
[0069]进一步地,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电流米样电阻MTSl和第二电流米样电阻MTS2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采样电阻MTSl和MTS2用于采集流过全桥电路的电流大小。[0070]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330V电源,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
[0071]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连接330V电源,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0072]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
[0073]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
[0074]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和330V电源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流采样端IS连接;
[0075]第一电流米样电阻MTSl的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流米样电阻MTSl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流采样电阻MTS2的一端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流采样电阻MTS2的另一端接地。
[007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0077]SPWM正弦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第一信号输入端PWMl、第二信号输入端PWM2、第三信号输入端PWM3和第四信号输入端PWM4。PWMl信号经第一三极管BI反相后,再通过第一驱动光I禹PCl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即第一场效应管Q1,最后从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输出;PWM2信号经第二三极管B2反相后,再通过第二驱动光耦PC2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即第二场效应管Q2,最后从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输出;PWM3信号经第三三极管B3反相后,再通过第三驱动光稱PC3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即第三场效应管Q3,最后从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输出;PWM4信号经第四三极管B4反相后,再通过第四驱动光耦PC4驱动全桥电路的桥臂,即第四场效应管Q4,最后从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输出。
[007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和第三电源端的供电电压信号均为18V,则第一驱动光耦PC1、第二驱动光耦PC2、第三驱动光耦PC3和第四驱动光耦PC4的工作电压为18V,即每个驱动光耦器件的引脚VCC (即光耦电源端)和引脚VEE (即光耦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差为18V。而四个桥臂,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理想驱动电压为10V,设置第一稳压管Z1、第二稳压管Z2和第三稳压管Z3的电压为6.2V。在SPWM正弦脉宽调制信号驱动四个桥臂时,每个场效应管栅极驱动电压的值大约为与之相应的驱动光耦输出电压与相应的稳压管电压之差,即18V-6.2V=11.8V,满足场效应管栅极驱动电压的降额要求。同时,可以减小场效应管栅极驱动电阻的阻值,从而降低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避免场效应管升温,提高逆变效率。
[007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构成的桥臂,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连接的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连接的第三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连接的第四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l、第一稳压管Z1、第一信号地SGNDl和第一电源端; 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地SGNDl ;所述第一稳压管Zl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Zl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地SGNDl ;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二稳压管Z2、第二信号地SGND2和第二电源端; 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地SGND2 ;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地SGND2 ; 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三稳压管Z3和第三电源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 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稳压管Z3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管Z3的正极接地;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桥臂连接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ACl和第二信号输出端AC2 ;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漏极连接330V电源,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和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ACl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330V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AC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驱动光耦PC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二极管Dl和第四电容C4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PCl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光耦PCl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光耦PCl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地SGNDl ; 所述第一驱动光耦PCl的电源端VCC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光耦接地端VEE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地SGNDl。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驱动光耦PC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 ;所述第二驱动光耦PC2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光耦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光耦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地SGND2 ; 所述第二驱动光耦PC2的电源端VCC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所述光耦接地端VEE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地SGND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驱动光耦PC3、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六电容C6 ;所述第三驱动光耦PC3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所述第十电阻RlO的一端和所述第三驱动光耦PC3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驱动光耦PC3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驱动光耦PC3的电源端VCC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光耦接地端VEE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驱动光耦PC4、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四二极管D4、第七电容C7和电流采样端IS ;所述第四驱动光耦PC4包括发光二极管正极A、发光二极管负极K、光耦接地端VEE、输出端VO和电源端VCC ; 所述第十三电阻R 13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驱动光耦PC4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流采样端IS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和电流采样端IS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第四驱动光耦PC4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驱动光耦PC4的电源端VCC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光耦接地端VEE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光耦PC1、所述第二驱动光耦PC2、所述第三驱动光耦PC3和所述第四驱动光耦PC4均是型号为HCPL-3120或TLP350的光耦 。
【文档编号】H02M7/5387GK203788188SQ20142015332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陈建根 申请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