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667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无功补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功补偿系统。目前,低压配电网还存在长距离输送无功功率,无功线损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站、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低压分支线路上设有用于无功补偿的电容装置,所述的电容装置与配变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相连;所述的配变终端通过无线装置与主站相连。本技术方案将电容装置的信息接入配变终端,配变终端通过GPRS等方式连到主站,可实现用户监测信息和无功补偿相关数据的远传;另外在用户线路末端即低压分支线路上进行分散补偿的方案,这样既能提高末端的功率因数,能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合格率,并降低线路的损耗;取消控制器,采用分散控制模式,杜绝因控制器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专利说明】无功补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功补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低压配电网装设的无功补偿装置基本采用离线式补偿方式,即总控装置控制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由于缺乏通信功能,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信息和状态信息很难有效地实现被监测点之间以及被监测点与远程主站之间的双向信息传输,既不利于区域无功优化的实现,也阻碍了低压配电网信息化的进程,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0003]另一方面,就无功补偿方式来看,目前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式普遍采用的是随器补偿,即随配电变压器集中补偿。这种无功补偿方式虽然可提高配变线路的功率因数,但配变台区以下线路末端的电能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比如电压低等情况);另外,配变至用户的供电线路一般比较长,尤其在供电半径较大的地区,380V的供电线路可达到将近一千米,因此低压配电网还存在长距离输送无功功率,无功线损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无功补偿系统,以达到降低管理难度,减小无功线损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无功补偿系统,包括主站、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低压分支线路上设有用于无功补偿的电容装置,所述的电容装置与配变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相连;所述的配变终端通过无线装置与主站相连。将电容装置的信息接入配变终端,配变终端通过GPRS等方式连到主站,可实现用户监测信息和无功补偿相关数据的远传。另外在用户线路末端即低压分支线路上进行分散补偿的方案,这样既能提高末端的功率因数,能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合格率,并降低线路的损耗。取消控制器,采用分散控制模式,杜绝因控制器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所述的配变终端、与配变终端相连的电容装置设于同一补偿柜中。配变终端和智能电容器安装在补偿箱内,两者之间可采用485通信方式进行相连,配变终端通过GPRS方式连到主站。多装置设于一补偿柜中,减少补偿柜内能耗,体积缩小,可节省土地、工程材料等资源,降低导线电损、接点电损、器件等电损。多台电容器组柜安装,减少80%结点,柜内简洁,实现在使用现场快速安装。
[0008]所述的分支线路设有用于测量分支线路电流、电压值的支线传感器,所述的支线传感器与配变终端相连。支线传感器可用于获得无功功率。
[0009]所述的电容装置包括底座、电容器、集成模块和断路器,所述的集成模块呈方形,其位于电容器一端的,所述的断路器设于电容器的顶面。
[0010]一底座上设有两左右排放的电容器,电容器的前端设有集成模块,所述的集成模块的前板设有显示屏。两台电容器平行放置,且端子暴露在外边,便于拆卸与更换。由于集成模块与电力电容器采用的是组装的方式,当电容器到达寿命期限后,只需单独更换电容器,集成模块不必更换,当集成模块损坏后,也相似地只需更换集成模块,从而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电容器的接线端子与显示界面置于装置同端,在低压综合配电箱的后面不开门的情况下,也方便装置的接线与维护。
[0011]所述的集成模块的顶板左侧向后延伸形成走线部,所述的走线部开设六走线孔,断路器的A相、C相分别接入集成模块右侧的两走线孔,断路器的B相与两电容器的B相电连接;集成模块左侧四走线孔的出线分别与两电力电容器的A相、C相电连接。
[0012]所述的底座设有多个抱箍,所述的抱箍夹持电容器的左右侧面使电容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集成模块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底座的前顶上。
[0013]所述的电容器的前顶面设有上凸的导轨,所述的导轨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的断路器的底部设有与导轨相配的导槽,所述的导轨与导槽相配使断路器固定在电容器的前顶面上。
[0014]所述的电容器的前端面与集成模块的后端面之间存在散热间隙。
[0015]所述的电容器的三相接线端位于后顶面上,所述的底座由金属板弯折或焊接而成。
[0016]有益效果:将电容装置的信息接入配变终端,配变终端通过GPRS等方式连到主站,可实现用户监测信息和无功补偿相关数据的远传。另外在用户线路末端即低压分支线路上进行分散补偿的方案,这样既能提高末端的功率因数,能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合格率,并降低线路的损耗。取消控制器,采用分散控制模式,杜绝因控制器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_微型断路器;2-电力电容器;4_集成模块;5-底座;6-抱箍;7-导轨;8_显示屏;3-走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站、配变终端,低压分支线路上设有用于无功补偿的电容装置,所述的电容装置与配变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相连;所述的配变终端通过无线装置与主站相连。
[0022]所述的配变终端、与配变终端相连的电容装置设于同一补偿柜中。配变终端和智能电容器2安装在补偿箱内,两者之间可采用485通信方式进行相连,配变终端通过GPRS方式连到主站。多装置设于一补偿柜中,减少补偿柜内能耗,体积缩小,可节省土地、工程材料等资源,降低导线电损、接点电损、器件等电损。多台电容器2组柜安装,减少80%结点,柜内简洁,实现在使用现场快速安装。
[0023]所述的分支线路设有用于测量分支线路电流、电压值的支线传感器,所述的支线传感器与配变终端相连。支线传感器可用于获得无功功率。
[0024]所述的电容装置包括底座5、电容器2、集成模块4和断路器1,所述的集成模块4呈方形,其位于电容器2—端的,所述的断路器I设于电容器2的顶面。
[0025]—底座5上设有两左右排放的电容器2,电容器2的前端设有集成模块4,所述的集成模块4的前板设有显示屏8。
[0026]所述的集成模块4的顶板左侧向后延伸形成走线部,所述的走线部开设六走线孔3,断路器I的A相、C相分别接入集成模块4右侧的两走线孔3,断路器I的B相与两电容器2的B相电连接;集成模块4左侧四走线孔3的出线分别与两电力电容器22的A相、C相电连接。
[0027]所述的底座5设有多个抱箍6,所述的抱箍6夹持电容器2的左右侧面使电容器2固定在底座5上,所述的集成模块4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底座5的前顶上。
[0028]所述的电容器2的前顶面设有上凸的导轨7,所述的导轨7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的断路器I的底部设有与导轨7相配的导槽,所述的导轨7与导槽相配使断路器I固定在电容器2的前顶面上。
[0029]所述的电容器2的前端面与集成模块4的后端面之间存在散热间隙。
[0030]所述的电容器2的三相接线端位于后顶面上,所述的底座5由金属板弯折或焊接--? 。
[0031]以上图1-2所示的无功补偿系统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无功补偿系统,包括主站、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低压分支线路上设有用于无功补偿的电容装置,所述的电容装置与配变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相连;所述的配变终端通过无线装置与主站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变终端、与配变终端相连的电容装置设于同一补偿柜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线路设有用于测量分支线路电流、电压值的支线传感器,所述的支线传感器与配变终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装置包括底座(5)、电容器、集成模块(4)和断路器(1),所述的集成模块(4)呈方形,其位于电容器一端的,所述的断路器(I)设于电容器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底座(5)上设有两左右排放的电容器,电容器的前端设有集成模块(4),所述的集成模块(4)的前板设有显示屏(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模块(4)的顶板左侧向后延伸形成走线部,所述的走线部开设六走线孔(3),断路器(I)的A相、C相分别接入集成模块(4)右侧的两走线孔(3),断路器(I)的B相与两电容器的B相电连接;集成模块(4)左侧四走线孔(3)的出线分别与两电力电容器(2)的A相、C相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5)设有多个抱箍(6),所述的抱箍(6)夹持电容器的左右侧面使电容器固定在底座(5)上,所述的集成模块(4)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底座(5)的前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器的前顶面设有上凸的导轨(7),所述的导轨(7)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的断路器(I)的底部设有与导轨(7)相配的导槽,所述的导轨(7)与导槽相配使断路器(I)固定在电容器的前顶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器的前端面与集成模块(4)的后端面之间存在散热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器的三相接线端位于后顶面上,所述的底座(5)由金属板弯折或焊接而成。
【文档编号】H02J3/18GK203942285SQ201420357047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高伟庆, 盛俊豪, 刘能, 余善国, 周伟锋, 聂峥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国网浙江新昌县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