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穿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574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故障穿越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故障穿越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功能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穿越组件还包括:分别用于容纳各个所述功能部分的至少两个箱体,所述至少两个箱体并排设置且每个箱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拉手;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平板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平板主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拉手相抵的抵靠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箱体底部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穿越组件可以将不同的功能部分分别装在不同的箱体中,并分别搬运和安装。由于单个箱体的重量较小,搬运和安装都非常方便。
【专利说明】故障穿越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故障穿越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新一代清洁能源的代表,风力发电已在全球电力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为降低电网恢复的难度,许多电网公司采用了故障穿越(Failure Ride Through,简称FRT)技术。在部分风能项目中,需要在塔筒机舱内的机柜顶部安装FRT组件。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FRT组件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FRT组件100将CB (Crowbar, 一种短路保护装置)功能部分和CP (Chopper,直流斩波器)功能部分装在同一个箱体中,之后整体搬运到塔筒机舱内的机柜顶部进行安装。其缺点是:首先,FRT组件100的体积和重量过大,在搬运到塔筒机舱内的机柜顶部的过程中,需要人力完成搬运,体积和重量是一个瓶颈;其次,在箱体就位后,需要在四周打螺钉固定,塔筒机舱内的机柜顶部的空间非常小,操作不便,不利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故障穿越组件不便搬运和安装的缺陷,提供一种故障穿越组件,可方便地搬运和安装。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故障穿越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功能部分,所述故障穿越组件还包括:
[0005]分别用于容纳各个所述功能部分的至少两个箱体,所述至少两个箱体并排设置且每个箱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拉手;
[0006]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平板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平板主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拉手相抵的抵靠部;以及
[0007]用于将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箱体底部的连接件。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抵靠部包括依序连接的:
[0009]第一部分,其下端与所述平板状主体相连;以及
[0010]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朝向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二端水平延伸;
[0011]其中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抵靠部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二端倾斜向上延伸。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二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箱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抵靠部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垂直向上延伸。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呈薄片状,多个所述连接部彼此相互间隔。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箱体的两侧延伸出连接板,所述连接件竖直通过所述连接板后与所述底座连接。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所述箱体的第二端也设置有拉手。
[0018]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穿越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FRT组件可以将CB功能部分和CP功能部分分别装在不同的箱体中,并分别搬运和安装。由于单个箱体的重量较小,搬运和安装都非常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FRT组件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FRT组件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FRT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FRT组件200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FRT组件200的另一不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201的结构不意图。参照图2-4,本实用新型的FRT组件200包括用于容纳CB功能部分的第一箱体202、用于容纳CP功能部分的第二箱体203、以及连接在第一箱体202和第二箱体203底部的底座201。第一箱体202和第二箱体203并排设置。
[0026]其中第一箱体202和第二箱体203的结构完全相同,以下以第一箱体202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是以两个箱体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两个以上的箱体可以以相同的结构设置,用于容纳两个以上的功能部分。
[0027]第一箱体202呈立方体形,在其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均设置有拉手204。其中第一箱体202的第一端抵靠在底座201上,第二端通过连接件205固定在底座201上。具体而言,第一箱体202的第一端是通过拉手204抵靠在底座201上。
[0028]底座201包括平板状主体206、连接在平板状主体206第一端的抵靠部207、以及连接在平板状主体206第二端的连接部208。抵靠部207和连接部208分别从平板状主体20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垂直向上延伸。
[0029]抵靠部207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207a,其下端与平板状主体206相连;第二部分207b,从第一部分207a的上端朝向平板状主体206第二端水平延伸;以及第三部分207c,从第二部分207b朝向平板状主体206的第二端向上倾斜延伸。当第一箱体202的第一端抵靠在底座201的第一端时,其第一端的拉手204抵在第一部分207a上,并容纳在抵靠部207形成的半开放式空间内。第三部分207c用于为拉手204进入该空间内时导向,其并不是必需的。
[0030]连接部208的数量为多个,且呈薄片状,从平板状主体206的第二端垂直向上延伸且彼此相互间隔。在每个连接部208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09 ;在第一箱体202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孔210,连接件205水平通过第一连接孔209后与第二连接孔210相连,从而将第一箱体202固定到底座201上。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底座201仅包括平板状主体206、以及连接在平板状主体206第一端的抵靠部207,而将连接在平板状主体206第二端的连接部208省略。此时,在第一箱体202的两侧延伸出连接板,采用连接件竖直通过连接板后与底座201连接,可达成同样的目的。
[0032]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箱体202两端的拉手204方便用户双手搬运。但是,第一箱体202第二端的拉手204并不是必需的。在第一箱体202的重量满足但手搬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掉第二端的拉手204。
[0033]以上仅以第一箱体202为例,说明了各箱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其他箱体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在安装FRT组件200时,可以将底座201固定在塔筒机舱内的机柜顶部,之后将箱体的第一端插入底座201的抵靠部207中,使拉手204抵靠在抵靠部207中,之后将箱体连接在底座201上,依次将各箱体组入,即可完成FRT组件200的安装。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FRT组件200可以将CB功能部分和CP功能部分分别装在不同的箱体中,并分别搬运和安装。由于单个箱体的重量较小,搬运和安装都非常方便。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故障穿越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功能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穿越组件还包括: 分别用于容纳各个所述功能部分的至少两个箱体,所述至少两个箱体并排设置且每个箱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拉手;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平板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平板主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拉手相抵的抵靠部;以及 用于将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箱体底部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包括依序连接的: 第一部分,其下端与所述平板状主体相连;以及 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朝向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二端水平延伸; 其中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二端倾斜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二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箱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平板状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垂直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呈薄片状,多个所述连接部彼此相互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延伸出连接板,所述连接件竖直通过所述连接板后与所述底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穿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第二端也设置有拉手。
【文档编号】H02B1/00GK204103253SQ201420627865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丁世嘉, 刘军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