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275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特别涉及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定子与转子隔开规定的气隙在旋转轴径向上面相对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在结构成为薄型(扁平)的优点之外,还能够增大单位构造的定子与转子的相对面积,因此是适合高功率密度化和高效率化的结构。

作为这样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定子,已知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下述结构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在具有端部侧面为大致梯形的形状的叠层铁芯的外周侧面卷绕有线圈的多个定子部件以旋转轴为中心环状排列,且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内周。

另一方面,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虽然是适合高功率密度化和高效率化的结构,但是具有定子与转子的相对面积相对增大时,轴承中产生的轴电压也增大的特性。例如,在用逆变器驱动的永磁体型旋转电机中,逆变器的共模电压与转子侧静电耦合,产生轴电压。过大的轴电压会导致轴承电腐蚀,降低轴承的寿命。相对面积大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具有线圈与转子之间的静电电容易于增大的倾向。特别是,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中,也存在为了确保强度等目的,而采用将定子芯通过树脂模塑保持于壳体的结构的情况,定子芯成为浮动电位,进而也存在线圈与转子之间的静电电容增加,轴电压升高的风险。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3公开了降低轴向气隙旋转电机的轴电压的技术。具体而言,首先,定子芯部件采用从插入了柱状的铁芯的筒状的绕线架的开口部使铁芯的端部略微突出的结构。使在突出部分露出的铁芯外周侧面与从铅垂方向与壳体内周面接触的可导电的板状的导电部件接触,降低线圈与转子之间的静电电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50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1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3012-5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一般而言,采用专利文献1和2公开的、在筒状的绕线架中插入柱体形状的铁芯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铁芯外径与绕线架内径的尺寸大致一致。这是为了使铁芯的支承变得稳定。但是,如果追求稳定,则铁芯的插入压力也会增大,插入角度也要求精度更高,存在铁芯或绕线架破损的风险。特别是,专利文献1和2这样使板状的磁性体叠层而得到铁芯的情况下,也考虑到会因插入时的铁芯与绕线架的过度摩擦,磁性体发生压曲等风险。

另外,铁芯的端部附近也是与绕线架的摩擦过度集中的部分。假设为了解决因线圈-转子间的静电电容所产生的轴电压,而应用专利文献3公开的结构,则考虑到存在铁芯端部附近的损伤使得与导电部件的接触变得不可靠的可能性。

希望能够确保定子的组装性并且可靠地降低轴电压。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应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即,一种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其包括:圆环形状的定子,其由多个定子芯以旋转轴方向为中心地环状排列而形成,该多个定子芯包括:具有侧面为大致梯形的柱体的铁芯;用于在与该铁芯的外周形状大致一致的绕线架内筒部中插入上述铁芯的筒状的绕线架;和卷绕在该绕线架的外筒部的线圈;在上述旋转轴径向上隔着规定的气隙与上述侧面以平面相对的至少1个转子;具有支承上述定子的内周面的大致筒状的壳体;和支架,其与上述壳体连接,经由轴承支承与上述转子连接的旋转轴使该旋转轴可旋转,该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板状的第一导电性部件,其具有:从上述绕线架内筒部的一侧开口部起,在该绕线架内筒部的内周面与上述旋转轴平行地延伸的水平部;和向与上述水平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弯折的、与上述开口部的端面接触的垂直部,该水平部与上述铁芯外周面的一部分和上述绕线架内筒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并且上述垂直部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可导电地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确保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定子的组装性,并且可靠地降低轴电压。

本发明的其它课题和效果将通过以下记载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的概要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的侧截面图。

图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的侧截面图。

图2C是从图2B中除去铁芯后的侧截面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芯中将铁芯插入绕线架的状况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导电部件10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导电部件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B是图6A的侧截面图。

图6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B是图7A的侧截面图。

图7C是表示图7A的绕线架23的壳体部侧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图10A的绕线架的壳体部侧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0C是表示图10A和图10B所示的导电部件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B是表示图11A的绕线架的壳体部侧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2A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1个槽的范围的定子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B是图12A的侧截面图。

图12C是图12B的侧截面图。

图12D是表示使第八实施方式的定子芯环状地部分排列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2E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导电部件14的位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A和图1B中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转子型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1(以下有时简称为“旋转电机1”)的概要结构。

图1A表示旋转电机1的旋转轴方向截面立体图。旋转电机1在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径的壳体50的内周,固定了具有环形形状的定子20。转子30具有包括永磁体31、背轭32和轭33的盘形形状。永磁体31在旋转轴方向上磁化,以邻接的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的方式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永磁体31经由背轭32与轭33结合。

转子30以磁化面从输出轴侧和输出轴的相反侧夹着定子20的方式配置,与定子20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部平面隔开规定的气隙地面相对。另外,转子30与轴40以一同旋转的方式连接。轴40的旋转轴方向外侧经由轴承70与端部支架60连接。端部支架60被固定在壳体50的两端部,支承转子30使其可旋转。

如图1B所示,定子20使多个定子芯25以轴40为中心环状排列,它们与壳体50被一体地树脂模塑(未图示)而固定。另外,也可以在将环状排列的定子芯25一体地树脂模塑之后,用螺栓等固定于壳体50。

这样构成的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1如下所述地工作。经由逆变器等在定子芯25的线圈22中流过的交流电流产生旋转磁场。使由永磁体31形成的转子30的直流磁场与卷绕于定子芯25的线圈22的旋转磁场吸引、排斥而产生转矩。逆变器的共模电压在线圈22与转子30之间静电耦合,在轴承70的内外圈之间产生电位差。

接着,对定子芯25详细说明。在图2A~图2C中示出了定子芯25的结构。如图2A所示,定子芯25包括铁芯21、绕线架23、线圈22和导电部件10,在插入了铁芯21的绕线架23的外周卷绕线圈22而构成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

铁芯21是使钢板或带状的磁性体金属(在本例中是含有非晶体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层叠而成的层叠铁芯。铁芯21通过层叠以随着从旋转轴径向向壳体50的内径侧去而宽度逐渐增大的方式切断的非晶体片,而形成为截面为大致梯形或扇形等柱体形状。

绕线架23由绝缘材料构成(本例中包括树脂)。绕线架23包括具有与铁芯2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的筒部23c。在筒部23c的两端部,具有从筒部23c向垂直方向外侧延伸规定长度的凸缘部23b。在筒部23c的外周卷绕着线圈22时,凸缘部23b覆盖其端部。另外,凸缘部23b也可以认为是筒部23c的端面。

另外,从绕线架23的筒部23c的壳体侧内侧面起,沿着凸缘部23b的壳体侧表面(即覆盖线圈22的面的相反侧的面),配置导电部件10。

在图2B和2C中分别示出了定子芯25和绕线架23的截面图。导电部件10由铝、铁或SUS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是一部分弯折为直角的薄板状部件。导电部件10形成为具有位于铁芯21与筒部23c的内筒之间的水平部10a和位于凸缘部23b的表面的垂直部10b的L字形状。水平部a与筒部23c内周面接触。垂直部10b与筒部23的开口部端面(也是凸缘部23b)接触,还具有将导电部件10卡止的功能。另外,将导电部件10的与绕线架相对的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用粘接剂等接合,但不限定于此。

图3是铁芯21和绕线架23的侧截面图,示意性地表示了将铁芯21插入绕线架23的状况。铁芯21在被力F1和F2从层叠方向加压的状态下,插入设置有导电部件10的绕线架23内。通过将磁性体的金属片以充分加压后的状态插入,板间的空隙减少,铁芯21的高密度化即磁特性提高。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10在垂直部10b被设备的模具充分压紧的状态下插入铁芯21。

水平部10a通过在筒部23c中插入铁芯21而与铁芯21接触,成为电连接的状态。垂直部10b设置有与壳体50电连接的导电机构。导电机构的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另外,使截面为大致梯形形状的铁芯21的下底侧的侧面与导电部件10接触地进行插入,由此发挥作为插入的导向部的功能。进而,因为绕线架23内插入的芯21在层叠方向上膨胀,所以与导电部件10的面压提高。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转子型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1的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垂直部10b与壳体50电连接,所以铁芯21处于接地电位,具有使轴电压降低的效果。

另外,因为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从绕线架筒部23a向铁芯21侧突出相当于其厚度的量,所以能够可靠地确保铁芯21与导电部件10的接触压力。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使多个定子芯25通过树脂模塑一体成形,因为导电部件10是薄板状部件,所以具有减少树脂进入铁芯21与导电部件10之间的风险、并且使铁芯21与导电部件10的接触变得可靠的效果。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从绕线架筒部23a向芯21侧突出相当于其厚度的量,因此铁芯21与绕线架23的接触面积减少。从性能和可靠性的方面而言,铁芯21优选精度良好且稳定地设置于绕线架23的筒部23c。与此相对,铁芯21是使含有磁性体金属的带层叠而成的,因此存在因插入时的摩擦而发生咬死或带的压曲等损伤的风险。因为存在导电部件10,所以筒部23c与铁芯21的摩擦面积减少,能够获得防止损伤的效果。

进而,因为导电部件10的垂直部10b侧L字状地架在凸缘部23b上,所以插入铁芯21时,第一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不会向铁芯21侧张开(卷起),能够实现平滑的插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轴承电腐蚀,进而也能够实现定子芯25的组装精度的提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10是使矩形形状的导体板大致弯折为直角的形状,但只要具有水平部10a和垂直部10b,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在图4中示出了使水平部10a与垂直部10b的弯折角为90度以上,进而在水平部10a设置有弯折部10c的例子。本图中,对于相对于垂直部10b的垂线设置了角度θ1、θ2。通过在中央部采用这样的形状,插入铁芯21时,导电部件10沿着铁芯21、绕线架23的平坦面塑性变形。能够从导电部件10对芯21施加更大的接触压力。

另外,导电部件10的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将宽度相同的板弯折而成的矩形形状。

在图5A和B中示出了导电部件10的另一个变形例。导电部件10采用使垂直部10b的形状与绕线架凸缘部23b的形状对应地扩大的结构。即,是覆盖凸缘部23b的面上的、铁芯21与壳体50之间的部分的板状。通过这样增加与绕线架凸缘部23b的接触面积,能够更稳定地将导电部件10保持在绕线架23上,更易于插入铁芯21。进而,插入铁芯21时,也更易于用模具将垂直部10b压紧。

另外,在垂直部10b设置有多个缝隙10d。这是为了抑制在面积增加后的垂直部10b发生大的涡电流。结果,水平部10a起到了降低线圈22与转子3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屏蔽件的作用,因此也有助于降低轴电压。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6A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在图6B中示出了该定子芯25的截面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中,特征之一在于导电部件10的垂直部10b具有孔10e,另外,在绕线架23的凸缘部23b还具有与垂直部10b相比向转子30侧突出的、贯通该孔10e的突起部23d(参考图6C)。即,这是为了使导电部件10稳定地架设在绕线架23上。

孔10e的内径是与突起部23d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程度,两者的关系并不一定需要是嵌合的程度的大小,也可以是卡止的程度。如果具有一定的余量,则也能够期待易于将导电部件10设置于绕线架23的效果。另外,孔10e和突起部23d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形状,也可以是长方体或多边形形状。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用孔10d和突起部23e决定导电部件10与绕线架23的位置关系。另外,因为突起部23d与导电部件10相比更为突出,所以只要不反转,彼此的位置关系就不会产生偏差。即,导电部件10和绕线架23被暂时固定。由此,在组装工序中,能够抑制第一导电部件10脱离绕线架23,处理变得容易。插入铁芯21时,也能够抑制导电部件10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7A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在图7B中示出了该定子芯25的截面立体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定子芯25的特征在于,在绕线架23的筒部23a的、与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在旋转轴径向上相对的内径侧,在两个凸缘部23b间具有槽部23e。

在图7C中示出了绕线架23的壳体50侧的部分截面图。槽部23e与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的宽度尺寸对应。另外,槽部23e形成得比导电部件10的厚度浅。即,导电部件10以垂直部10b嵌入槽部23d且向旋转轴方向突出相当于厚度差的量的状态设置于绕线架23。这是为了更稳定地设置导电部件10。另外,槽部23d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状,也可以与第一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的形状相应地采用梯形形状或其它形状。另外,槽部23d的深度也不需要是均匀的,能够适当变更。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用槽部23e更稳定地决定导电部件10与绕线架23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插入铁芯21时的导电部件10的偏移,组装性、作业性进一步提高。进而,通过调整槽部23e的深度,能够独立地设计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的厚度和从绕线架的凸缘部23b突出的量。通过对导电部件10赋予强度面所需的厚度,且使从凸缘部23b突出的量为必要最低限度,能够在插入铁芯21时,防止摩擦引起的导电部件10的变形或破坏,并且抑制在插入铁芯21之后,与导电部件10不接触的铁芯21的外径侧大幅变形。

此处,在绕线架23设置的槽部23d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状,也可以是与第一导电部件10的水平部10a的形状相应的梯形形状或其它形状。另外,槽部23d的深度也不需要是均匀的。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8中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铁芯21未图示)。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动部件10之外,在绕线架的凸缘部23b上,配置有与壳体50电连接的电动部件11。导电部件10通过垂直部10b与导电部件11电连接且机械连接。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导电部件10经由导电部件11与绕线架的凸缘部23b以更宽的面相接,因此被稳定地保持于绕线架23,易于插入铁芯21。也能够期待插入铁芯21时易于用设备模具将导电部件11压紧的效果。同时,导电部件11起到降低线圈22与转子3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屏蔽件的作用,因此也有助于降低轴电压。进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5A和图5B中说明的形状相比,能够分别用简单形状制造导电部件10和导电部件11,因此能够提高材料成品率。另外,因为能够个别地设定各导电部件的材质、厚度,所以能够从功能和成本方面进行适当的设计。

[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9A中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铁芯21未图示)。

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芯25的特征之一在于,跨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绕线架的凸缘部23的两个斜边部和下底部地配置导电部件12。即,具有降低线圈22与转子3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屏蔽件的功能。

导电部件12包括导电性的带材,与绕线架凸缘部23b接合。导电部件12的厚度为1mm以下,且不设置在凸缘部23的上底部分(不连续部12a)。这是为了抑制涡电流,使得几乎不会出现损失的增加。

进而,导电部件10经由与凸缘部23b接合的导电部件12与绕线架23结合。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插入铁芯21时,导电部件10不会脱离绕线架23,组装性提高。另外,导电部件12是降低线圈22与转子3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屏蔽件,因此也有助于降低轴电压。进而,因为导电部件12的厚度为1mm以下且存在不连续部12a,所以具有能够抑制涡电流,使得几乎不出现损失增加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图9B中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铁芯21未图示)。本实施例中,特征之一在于还具有导电部件11。

导电部件11采用在凸缘部23b的下底侧配置在导电部件12之上,进而在其上配置导电部件11的垂直部10b,使它们电连接且机械连接的结构。

根据该变形例,导电部件10和11使得铁芯21的插入变得容易,组装性提高。另外,由于导电部件11和12,具有线圈22与转子30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轴电压降低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在图10A中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在图10B中示出了仅壳体50侧的部分截面图(铁芯21均未图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导电部件10具有两端部为垂直部10b的コ字形状(参考图10C)。两端的垂直部10b夹持两个凸缘部23b。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导电部件10用两个垂直部10b夹着绕线架23地配置,因此不会脱离绕线架23,作业性提高。另外,能够从绕线架23的两侧插入铁芯21,这也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进而,因为垂直部10b设置在绕线架23的两端,所以能够以任意的方向与壳体50导电。作业性提高,并且设备结构的自由度提高。

[第七实施方式]

在图11A中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1个槽的部分的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在图11B中示出了绕线架的壳体50侧的部分截面立体图(铁芯21未图示)。

第七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导电部件10从筒部23c的两端部分别插入、配置,以水平部10a的前端在内径处重叠(重叠部10e)的方式设置。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因为2个导电部件10导电,所以能够从任意的方向与壳体50导电,由此作业性提高,且结构的自由度提高。另外,因为各个导电部件10是L字型,所以能够不依赖于水平部10a的长度的加工精度地将导电部件10的垂直部10b稳定地载置于凸缘部23b。进而,因为导电部件10的前端重叠,所以通过从位于铁芯21侧的导电部件10的垂直部10b侧插入铁芯21,不会与相对的水平部10a发生干涉。

[第八实施例]

用图12A~图12E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第八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主要特征在于,用螺栓或铆钉这样的紧固部件13a紧固连结导电部件10的垂直部10b和导电部件11,并且在导电部件11的旋转轴旋转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与邻接的定子芯25的导电部件11连结用的紧固部件13b。

在图12A中示出了定子芯25的整体立体图,在图12B中示出了定子芯25的截面立体图。另外,在图12C中示出了除去铁芯21后的定子芯25的截面立体图。在凸缘部23上的两条斜边部分,粘贴有带状的导电部件13。导电部件11用紧固部件13a与导电部件10的垂直部10b连结,在凸缘部23上的下底部分,以覆盖导电部件13的方式配置。导电部件10与实施方式7同样地从筒部23c的两端部插入,两个中央部水平部10a的前端在中央重叠(图12B、图12C)。由此,导电部件10、11和13成为彼此电连接且机械连接的状态。

另外,如图12D所示,在导电部件12,在旋转轴旋转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为了在使定子芯25环状排列时、将邻接的定子芯25用紧固部件13b连结的至少一个紧固孔15。紧固部件13b应用螺栓或铆钉。进而,导电部件12两端的紧固孔15中,一方的紧固孔15附近比另一方的紧固孔15高出相当于导电部件12的厚度的量(阶差部16)。这是为了通过在邻接的定子芯25中,使阶差部16的紧固孔15与另一方的位置较低的紧固孔15重合,而实现圆环状的定子20的水平。另外,被紧固部件13b连结的导电部件11彼此之间也是电连接的状态。

在图12E中示出了旋转电机1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在圆环形状地一体地树脂模塑固定的定子20的轴向中央部分与轴40之间,配置有包括导电性部件的筒状的导电部件14。导电部件14与定子20的中央部连接,与轴40之间设置了规定的空隙。该导电部件14的外周(与定子20相对的一侧)与导电部件11经由引线(未图示)连接。即,用于降低线圈22与轴40的静电电容。

根据第八实施方式,导电部件10和11被紧固部件13a牢固地固定,插入铁芯21的作业性提高。另外,电导通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另外,在定子芯25中,在两个凸缘部23b配置的导电部件11彼此电连接,能够在任一处与壳体50导电。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增加自由度。

另外,通过使邻接的定子芯25的导电部件11彼此机械连接,也有助于各定子芯25相互的定位。

另外,在定子20中央配置的导电部件14与导电部件11电连接,由此导电部件14也与壳体50导电。结果,能够降低线圈22与轴40之间的静电电容,能够抑制轴电压。

通过将利用塑性变形的铆钉用于紧固部件13a和13b,能够提高组装精度。即,铆钉的芯相对于在导电部件设置的铆接孔扩大地塑性变形。因此,铆接孔的中心精度提高。特别是将导电部件11彼此连接时,通过使用能够通过从单侧抽出而紧固的埋头铆钉,也能够实现作业性和设计自由度的大幅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种例子,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应用各种结构。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双转子型的轴向气隙旋转电机的例子,但也能够应用于单转子型。进而,作为铁芯21使用了层叠铁芯,但对于压粉铁芯或在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铁芯,也有助于轴电压的降低和插入的容易化。另外,采用了对定子20进行树脂模塑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以在定子20的各个部位悬架的环部件进行固定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双转子型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10……导电部件,10a……水平部,10b……垂直部,10c……弯折部,10d……缝隙,10e……孔,……导电部件,12……导电部件,12a……不连续部,13a……紧固部件,13b……紧固部件,14……导电部件,20……定子,21……铁芯,22……线圈,23……绕线架,23b……凸缘部,23c……筒部,23d……突起部,23e……槽部,25……定子芯,30……转子,31……永磁体,32……背轭,33……轭,40……轴,50……壳体,60……端部支架,70……轴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