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3949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得到用户的青睐。

而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而言,充电线圈在电子设备中的设置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环节。为了保证充电线圈的大小,一般会将充电线圈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本体的正面或背面的某一位置上。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充电线圈一般会设置在设置有键盘的本体的一面的掌托位置处。

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本体一般由金属材质构成或者塑胶加金属的材质构成,如笔记本电脑的掌托区域,而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会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金属等导电体接地的情况,从而降低无线充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会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金属等导电体接地的情况,降低无线充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以及用于设置所述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

其中,所述触摸面板包括接地走线层,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

优选的,所述接地走线层由相互交错设置,并相间形成多个镂空区域的走线铺设而成。

优选的,所述接地走线层由工字型走线铺设而成,所述工字型走线间形成所述多个镂空区域。

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包括接地组件,所述接地组件包括接地承载层及所述接地走线层,所述接地承载层为绝缘材料制成并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接地走线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充电线圈的非触摸组件。

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还包括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包括感应承载层以及感应走线层;

其中,所述感应承载层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设置在所述感应走线层和所述接地走线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感应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与所述接地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一致。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接地走线层相连的第一储能放能装置,所述第一储能放能装置用于收集所述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所述接地走线层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所述能量。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感应走线层相连的第二储能放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放能装置用于收集所述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所述感应走线层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所述能量。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以及用于设置所述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

其中,所述触摸面板包括接地走线层,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

优选的,所述接地走线层由相互交错设置,并相间形成多个镂空区域的走线铺设而成。

优选的,所述接地走线层由工字型走线铺设而成,所述工字型走线间形成所述多个镂空区域。

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包括接地组件,所述接地组件包括接地承载层及所述接地走线层,所述接地承载层为绝缘材料制成并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接地走线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充电线圈的非触摸组件。

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还包括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包括感应承载层以及感应走线层;

其中,所述感应承载层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设置在所述感应走线层和所述接地走线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感应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与所述接地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一致。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接地走线层相连的第一储能放能装置,所述第一储能放能装置用于收集所述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所述接地走线层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所述能量。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感应走线层相连的第二储能放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放能装置用于收集所述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所述感应走线层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所述能量。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感应装置;

该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感应装置判断是否有对象靠近所述触摸面板;

当确定有对象靠近所述触摸面板时,利用所述感应装置采集的特征参数判定靠近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对象的属性;

当确定所述对象为人体对象时,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关闭,维持所述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

当确定所述对象为非人体对象时,控制所述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失效,维持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以及用于设置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包括接地走线层,而由于充电线圈和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因此,充电线圈所发出的磁信号可以通过接地走线层,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接地走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放能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具体请参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无线充电装置900包括充电线圈100和触摸面板200。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线圈100为一环形旋转线圈结构。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充电线圈的数量以及结构进行限定,其他实施例中充电线圈100也可以采用多个线圈或方形、三角形线圈结构。因此,对于其他数量以及结构的充电线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触摸面板200包括接地走线层,具体的,充电线圈100与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线圈和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因此,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会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直接屏蔽,进而可以通过接地走线层,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

在本发明中,接地走线层由相互交错设置,并相间形成的多个镂空区域的走线铺设而成。在实际应用中,充电线圈所发出的磁信号可以穿过该镂空区域。

具体的,图2示出了接地走线层的一种具体结构,由图2可以看出,接地走线层210A由工字型走线210A1铺设而成,其中,工字型走线间形成多个镂空区域,如镂空区域210A2。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接地走线层210A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其他实施例中接地走线层210A也可以由L字型或者其他字型走线铺设而成,而走线间形成多个镂空区域。因此,对于其他结构的接地走线层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3所示,无线充电装置900包括充电线圈100和用于设置充电线圈100的触摸面板。

触摸面板包括接地组件210,接地组件210包括接地走线层210A以及接地承载层210B。

其中,接地承载层210B设置在充电线圈100和接地走线层210A之间。

接地承载层210B由绝缘材质构成,以使得充电线圈100与接地走线层210A相互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组件210仅包括一层接地承载层210B,但是,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接地承载层的层数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地组件210也可以包括多层接地承载层210B,如两层、三层等。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900包括充电线圈100以及用于设置充电线圈100的触摸面板。

触摸面板包括接地组件210以及非触摸组件220。

接地组件210包括接地走线层210A以及接地承载层210B,接地承载层210B由绝缘材质制成,并设置在接地线圈100和接地走线层210A之间。

非触摸组件220用于承载充电线圈100,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线圈100与接地走线层210A之间设置有接地承载层210B以及非触摸组件220,也就是 说,充电线圈100设置在非触摸组件220的第一表面220A上,该第一表面220A为非触摸组件220上未与接地组件210相邻的那一表面。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线圈100还可以设置在非触摸组件220的第二表面220B上,该第二表面220B为非触摸组件220上与接地组件210相邻的那一表面,也就是说,本发明对充电线圈100和非触摸组件220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具体限定。

为了在利用触摸面板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同时,又能够实现触摸面板的触摸功能,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5所示,无线充电装置900包括充电线圈100以及用于设置充电线圈100的触摸面板。

触摸面板包括:接地组件210以及触摸组件230。

接地组件210包括接地走线层210A以及接地承载层210B。

接地承载层210B设置在充电线圈100和接地走线层210A之间,且由绝缘材质构成。

触摸组件230包括感应走线层230A以及感应承载层230B。

其中,感应承载层230B设置在感应走线层230A以及接地走线层210A之间,并由绝缘材质构成。

在本发明中,触摸组件230能够依据触摸操作生成感应信号。

需强调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接地组件为触摸组件的感应走线层提供一个基础电位,感应走线层的走线需对应有接地走线层的走线。而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接地走线层对充电线圈所发出的磁信号的干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接地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与感应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一致。

例如,感应走线层为工字型的走线方式,那么,相应的,接地走线层也为工字型的走线方式,且接地走线层映射到接地承载层上的位置与感应走线层映射到感应承载层上的位置对应。

当然,感应走线层的走线方式并不仅限于工字型的走线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走线层的走线方式还可以为L型的走线方式,相应的,接地走线层也为L型的走线方式。感应走线层的走线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并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得感应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与接地走线层的走线布局保持一致,因此,不仅保证了接地走线层为感应走线层提供基础电位,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导电物质对磁信号的屏蔽,提高了充电效率。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摸面板可以在包括接地走线层的基础上还包括触摸组件,相应的,感应承载层设置在接地走线层和感应走线层之间。或者,触摸面板可以同时包括触摸组件、非触摸组件以及接地组件,而各个组件的位置关系以及与充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可以参考图4以及图5所对应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用户的触摸操作,触摸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感应走线层230A的表面的保护层,以供用户直接触摸,当用户在保护层上进行触摸操作时,触摸组件可以感应到该触摸操作,并生成感应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接地走线层会耦合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从而使得触摸面板发热,影响触摸面板的灵敏度;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用于设置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以及第一储能放能装置。

其中,触摸面板的具体结构以及触摸面板与充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可参见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参见图6,第一储能放能装置300与接地走线层210A相连,能够用于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接地信号线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能量。

该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并发明并不进行限定,如在检测到触摸面板未接收到触摸操作时。

需说明的是,第一储能放能装置的设置位置在本发明并没有具体限定,如,第一储能放能装置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利于散热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与接地走线层相连的第一储能放能装置,通过第一储能放能装置来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接地走线层上的能量,避免了触摸面板的发热,保证了触摸面板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接地走线层会耦合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感应走线层也会耦合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使得触摸面板发热,影响触摸面板的灵敏度;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充电线圈、用于设置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以及第二储能放能装置;

其中,触摸面板包括触摸组件以及接地组件;当然,还可以包括非触摸组件。

而各个组件的位置关系以及触摸面板与充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可参见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参见图7,第二储能放能装置400与感应走线层230A相连,能够用于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感应走线层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能量。

该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并发明并不进行限定,如在检测到触摸面板未接收到触摸操作时。需说明的是,该预设条件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交的预设条件为同一预设条件,也可以为不同预设条件。

需说明的是,第二储能放能装置的设置位置在本发明并没有具体限定,如,第二储能放能装置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利于散热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与感应走线层相连的第二储能放能装置,通过第二储能放能装置来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感应走线层上的能量,避免了触摸面板的发热,保证了触摸面板的正常使用。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既包括与接地走线层相连的第一储能放能装置、又包括与感应走线层相连的第二储能放能装置。

其中,第一储能放能装置和第二储能放能装置可以为同一装置,也可以为不同装置。

而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第一储能放能装置以及第二储能放能装置的实现形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储能放能装置;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可参见图8,储能放能装置至少可以包括用于与接地走线层或感应走线层相连的电容C,以及并联在电容C两端的电阻R;具体的,可以通过电容C储存能量,通过电阻R来释放能量。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以及用于设在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

其中,触摸面板包括接地走线层,充电线圈与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线圈和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因此,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会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直接屏蔽,进而可以通过接地走线层,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

在本发明中,接地走线层由相互交错设置,并相间形成多个镂空区域的走线铺设而成。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接地走线层由工字型走线铺设而成,工字型走线间形成多个镂空区域。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以及触摸面板;

其中,触摸面板包括接地组件,接地组件包括接地承载层以及接地走线层。

接地走线层和充电线圈相互绝缘设置,具体的,接地承载层设置在充电选取和接地走线层之间,并由绝缘材质制成。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触摸面板还包括用于承载充电线圈的非触摸组件。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以上各实施例不同的是,触摸面板还包括触摸组件,触摸组件包括感应承载层以及感应走线层;其中,感应承载层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设置在感应走线层和接地走线层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接地走线层会耦合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从而使得触摸面板发热,影响触摸面板的灵敏度;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用于设置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以及第一储能放能装置。

其中,触摸面板的具体结构以及触摸面板与充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可参见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第一储能放能装置与接地走线层相连,能够用于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接地信号线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与接地走线层相连的第一储能放能装置,通过第一储能放能装置来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接地走线层上的能量,避免了触摸面板的发热,保证了触摸面板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接地走线层会耦合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感应走线层也会耦合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使得触摸面板发热,影响触摸面板的灵敏度;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包括:充电线圈、用于设置充电线圈的触摸面板以及第二储能放能装置;

其中,触摸面板包括触摸组件以及接地组件;当然,还可以包括非触摸组件。

而各个组件的位置关系以及触摸面板与充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可参见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第二储能放能装置与感应走线层相连,能够用于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感应走线层上的能量,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释放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与感应走线层相连的第二储能放能装置,通过第二储能放能装置来收集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耦合到感应走线层上的能量,避免了触摸面板的发热,保证了触摸面板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以上各个实施例;

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感应装置。

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利用感应装置判断是否有对象靠近触摸面板;

其中,感应装置可以用于检测是否有对象靠近触摸面板,而感应装置具体可以由触摸面板上的感应信号线构成,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的装置来实现,如传感器。

当确定没有对象靠近触摸面板时,可以维持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和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和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均关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并没有限定。

步骤902:当确定有对象靠近触摸面板时,利用感应装置采集的特征参数判定靠近触摸面板的对象的属性;

通过感应装置所采集的特征参数能够判断靠近触摸面板的对象的属性,从而判定是需要利用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还是利用设置在触摸面板上的充电线圈的无线充电功能。

具体的,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用于区别不同对象的属性的特征参数,通过将感应装置采集的特征参数与预存储的特征参数进行对比,来判断靠近触摸面板的对象的属性。

步骤903:当确定对象为人体对象时,控制无线充电装置关闭,维持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

当确定对象为人体对象时,可以确定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无线充电装置关闭,并维持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保证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到操作体的触摸操作。

步骤904:当确定对象为非人体对象时,控制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失效,维持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

当确定对象为非人体对象时,如确定对象为电子类对象,可以确定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功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失效,并维持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保证电子设备能够利用无线充电装置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线圈和接地走线层相互绝缘设置,因此,充电线圈发出的磁信号会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直接屏蔽,进而可以通过接地走线层,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根据靠近触摸面板的对象的属性来确定用户是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功能,还是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供电功能,无需人为进行控制,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