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85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用电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用于微型断路器中的一种小体积多相取电电路。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是电气终端配电装置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终端保护电器。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为了扩展微型断路器产品各种特定功能,用户经常需要在微型断路器上拼装各种外挂附件,有些外挂附件需要从微型断路器主回路多相取电。为符合微型断路器相关要求,目前主要的解决方式是相间压敏加整流二极管。如附1所示,在线路上使用限压元件的方式:浪涌能量由限压元件rv1~rv3(例如压敏电阻)单独形成回路泄放,而后通过二极管或整流桥进行整流处理。此方式对二极管不高。但由于限压元件尺寸远大于二极管,在某些空间体积受限制的情况下,无法采用此种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外挂附件从微型断路器主回路多相取电的方式需要较大断路器空间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减少了所需元器件,不但保护二极管不因电流过大而损伤。同时满足了空间体积受限制条件下的取电。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的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断路器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用二极管,限流元件与限压元件串接构成回路。

进一步,所属限压元件两端并联负载。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为至少一个二极管的通过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成。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为共阴极或共阳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到火线,输出端连接到限流元件的输入端,限流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到限压元件的输入端,限压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到零线n。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到零线,输出端连接到限流元件的输入端,限流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到限压元件的输入端,限压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到火线。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浪涌正向能量通过二级管,限流元件,限压元件泄放。限流元件减少产生的浪涌电流,从而实现保护二极管不因电流过大而损伤的目的;反向时,则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性,主要由二极管承受反向耐压。整个电路满足了空间体积受限制条件下的取电。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多相取电电路。

附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附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二极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2所示,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断路器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用二极管d,限流元件z与限压元件rv串接构成回路,同时在限压元件rv两端并联负载rl。

优选地,如附图3所示,所述二极管d为3个在l1,l2,l3,火线二极管d1,d2,d3,的通过并联方式组成。

所述二极管d为共阴极或共阳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d的输入端连接到火线l,输出端连接到限流元件z的输入端,限流元件z的输出端连接到限压元件rv的输入端,限压元件rv的输出端连接到零线n。

实施例2

所述二极管d还可以是3个在二极管的通过串联方式组成。

实施例3

所述二极管d还可以是3个在二极管的通过串并联方式组成。

实施例4

所述二极管d的输入端连接到零线n,输出端连接到限流元件z的输入端,限流元件z的输出端连接到限压元件rv的输入端,限压元件rv的输出端连接到火线l。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浪涌正向能量通过二级管,限流元件,限压元件泄放。限流元件减少产生的浪涌电流,从而实现保护二极管不因电流过大而损伤的目的;反向时,则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性,主要由二极管承受反向耐压。整个电路满足了空间体积受限制条件下的取电。

本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断路器多相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断路器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用二极管(D),限流元件(Z)与限压元件(RV)串接构成回路,同时在限压元件(RV)两端并联负载(RL)。本发明浪涌正向能量通过二级管,限流元件,限压元件泄放。限流元件减少产生的浪涌电流,从而实现保护二极管不因电流过大而损伤的目的;反向时,则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性,主要由二极管承受反向耐压。整个电路满足了空间体积受限制条件下的取电。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宇;宋福归;范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4.29
技术公布日:2017.10.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