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428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10kV和35kV配网电缆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电网中用量庞大且直接向用户供电,其停电运维检修及故障修复时间直接影响最终用户的用电质量。但由于配网中低压电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用较早,其使用年限一般可达15~20年,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复杂的电缆及其附件类型,因此部分附件的备品备件已经过期甚至已因其技术落后而被淘汰,在运维抢修过程中如果遇到例如电缆终端的应力控制结构层及绝缘的分层结构的损坏等问题,则需将其更换为现有的电缆附件,但受电缆截面和运行条件的限制,在附件选型、安装调试以及办理物资调用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供电恢复所需的时间,进而造成工作效率低,社会经济效益损失大,不利于科学、高效地电缆运维检修工作开展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缆故障终端更换电缆附件导致的受电缆截面限制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在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层外绕包第一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半导电带绕包步骤,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半导电层外和第一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外护套外和半导电带外绕包第二绝缘带;防水带绕包步骤,在第二绝缘带外绕包防水带。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中,第一绝缘带的绕包、半导电带的绕包、第二绝缘带的绕包和防水带的绕包均为半重叠绕包。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中,绕包体为纺锤状绕包体。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在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之前还包括:处理步骤,对绝缘层的端口和半导电层的端口进行打磨和清洗。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半导电带绕包步骤中,将半导电带完全包覆电缆故障终端的金属屏蔽层。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中,第二绝缘带完全包覆绝缘层和第一绝缘带。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防水带绕包步骤中,防水带完全包覆第二绝缘带。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在防水带绕包步骤之后还包括:试验步骤,对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进一步地,上述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在试验步骤之后还包括:送电步骤,将试验后的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接入电缆线路。

本发明利用第一绝缘带、半导电带、第二绝缘带和防水带这些常见的电缆附件安装辅材,并采用人工绕包的方式建立类似于电缆终端的应力控制及绝缘的分层结构,使得当电缆终端无更换的备品备件时,采用该绕包方法不受电缆截面和不同运行环境得到限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恢复电缆终端电气功能,为电缆附件备品备件不足或缺失时应急抢修恢复配网电缆线路供电提供辅助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中,电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中,第一绝缘带和半导电带的绕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层外绕包第一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首先,使电缆退出运行且不带电,再将电缆故障终端拆除。在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层2外,距离半导电层3的端口一定距离处绕包一定长度的第一绝缘带6,例如,在距离半导电层3的端口5mm处开始绕包第一绝缘带6,绕包至距离绝缘层2和导体1的台阶8cm~15cm的位置停止,形成绕包体。具体实施时,第一绝缘带6可以为23#绝缘带,第一绝缘带6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第一绝缘带6的绕包长度可以根据绝缘层2的长度而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半导电层外和第一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3,从金属屏蔽层4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开始,在第一绝缘带6外绕包一定长度的半导电带7,例如,半导电带7绕包至绕包体表面3cm~5cm。绕包时,使半导电带7紧贴于金属屏蔽层4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形成了电缆终端应力控制结构层,进而提升电缆终端内电缆表面的绝缘能力。具体实施时,半导电带7可以为13#半导电带7,半导电带7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例如,绕包2~3个来回。

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外护套外和半导电带外绕包第二绝缘带。

具体地,在外护套5和半导电带7外侧绕包一定长度的第二绝缘带(图中未示出),进而形成电缆终端外绝缘层。具体实施时,第二绝缘带也可以为23#绝缘带,第二绝缘带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例如,绕包3~5个来回。

防水带绕包步骤S4,在第二绝缘带外绕包防水带。

具体地,在第二绝缘带外侧绕包防水带(图中未示出),进而形成电缆终端外部机械保护及阻水结构层。具体实施时,防水带可以为2228#防水带,防水带绕包时可以采用连续多层绕包,例如,绕包2~3个来回。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绝缘带6、半导电带7、第二绝缘带和防水带这些常见的电缆附件安装辅材,并采用人工绕包的方式建立类似于电缆终端的应力控制及绝缘的分层结构,使得当电缆终端无更换的备品备件时,采用该绕包方法不受电缆截面和不同运行环境得到限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恢复电缆终端电气功能,为电缆附件备品备件不足或缺失时应急抢修恢复配网电缆线路供电提供辅助技术手段。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带6的绕包、半导电带7的绕包、第二绝缘带的绕包和防水带的绕包均为半重叠绕包。也就是说,第一绝缘带6、半导电带7、第二绝缘带和防水带均采用螺旋环绕包覆,并且,在进行绕包时,带材要有一半左右的宽度搭在上一圈绕包好的带材上,这样重叠向前缠绕包覆,从而使各带材的包覆更加紧密,保障了电缆终端的电气功能的正常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带6绕包步骤S1中,绕包体为纺锤状绕包体。也就是说,对靠近半导电端口的绝缘层2外侧更多层的绕包第一绝缘带6,有利于保障电缆终端的电气功能。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处理步骤S5,对绝缘层和半导电层的端口进行打磨和清洗。

具体地,首先,对绝缘层2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进行打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砂纸进行打磨。然后,采用专用的电缆附件清洁纸对绝缘层2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进行清洗。具体实施时,电缆附件清洁纸可以是无纺布与酒精相结合,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电缆附件清洁用品,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层外绕包第一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半导电层外和第一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外护套外和半导电带外绕包第二绝缘带。

防水带绕包步骤S4,在第二绝缘带外绕包防水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和防水带绕包步骤S4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对绝缘层2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进行打磨和清洗,可以保证绝缘层2表面光滑、无杂物附着以及绝缘层2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台阶处较为平滑。

上述实施例中,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中,将半导电带7完全包覆电缆故障终端的金属屏蔽层4,从而实现了金属屏蔽层4和半导电层3的端口和绕包体之间的平滑过渡。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中,第二绝缘带完全包覆绝缘层2和第一绝缘带6,进一步保障了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能力。

上述实施例中,防水带绕包步骤S4中,防水带完全包覆第二绝缘带,进而使电缆故障终端的机械能力和防水能力更好。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处理步骤S5,对绝缘层和半导电层的端口进行打磨和清洗。

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层2外绕包第一绝缘带6,并形成绕包体。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半导电层3外和第一绝缘带6外绕包半导电带7。

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外护套5外和半导电带7外绕包第二绝缘带。

防水带绕包步骤S4,在第二绝缘带外绕包防水带。

试验步骤S6,对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具体地,对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以保证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无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步骤S5、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和防水带绕包步骤S4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对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分别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确保了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无缺陷,进而保证的电缆线路的安全性。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电缆故障终端的绕包式应急抢修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处理步骤S5,对绝缘层的端口和半导电层的端口进行打磨和清洗。

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在电缆故障终端的绝缘层外绕包第一绝缘带,并形成绕包体。

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半导电层外和第一绝缘带外绕包半导电带。

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在电缆故障终端的外护套外和半导电带外绕包第二绝缘带。

防水带绕包步骤S4,在第二绝缘带外绕包防水带。

试验步骤S6,对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进行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送电步骤S7,将试验后的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接入电缆线路。

具体地,确认了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无缺陷之后,就可以将完成绕包的电缆故障终端接入电缆线路中,继续输送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步骤S5、第一绝缘带绕包步骤S1、半导电带绕包步骤S2、第二绝缘带绕包步骤S3、防水带绕包步骤S4和试验步骤S6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将完成绕包并且无缺陷的电缆故障终端入电缆线路中,进而继续输送电能,保障了用户的用电质量。

综上,利用第一绝缘带、半导电带、第二绝缘带和防水带这些常见的电缆附件安装辅材,并采用人工绕包的方式建立类似于电缆终端的应力控制及绝缘的分层结构,使得当电缆终端无更换的备品备件时,采用该绕包方法不受电缆截面和不同运行环境得到限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恢复电缆终端电气功能,为电缆附件备品备件不足或缺失时应急抢修恢复配网电缆线路供电提供辅助技术手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