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及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118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及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及数据产品的充电器大部分使用开关电源。根据国标中对电磁兼容(EMC,EMI)和安全的要求。EMI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噪声滤波器的设计。采用开关电源滤波器能有效地抑制电网中的噪声进入设备(电源),也可以抑制设备(电源)产生的噪声污染电网。噪声有两种,一种是共模噪声,一种是差模噪声。共模噪声是流入大地的电流,差模噪声是线与线之间的电流。为了抑制这些噪声污染就必须采用滤波电路,为了抑制工共模干扰就需要在输入的两条线L,N线分别并上两个电容到地。如充电器有额外的接地引脚,则此部分干扰信号流入大地,达到滤波的作用。如未接地,人若接触则流入人体。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漏电现象。(此部分电压为交流,一般高达110V左右)。现有充电器很多使用二脚插头,也就是只有L(火线)和N(零线),并没有额外的接地引脚,如果有充电过程中,人体接触到充电器的输出端,很可能会引起触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保护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用电装置存在漏电现象,容易导致人体触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

检测受保护电路是否出现漏电现象的漏电保护检测单元;以及

与所述漏电保护检测单元连接,若出现漏电现象,控制所述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断开的电源通断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

检测充电器是否出现漏电现象的漏电保护检测单元;以及

与所述漏电保护检测单元连接,若出现漏电现象,控制所述充电器的电源电路断开的电源通断控制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漏电保护电路包括漏电保护检测单元和电源通断控制单元,漏电保护检测单元检测受保护电路是否出现漏电现象,若出现漏电现象,电源通断控制单元控制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断开,这样可以避免人体因接触漏电的电路,而产生触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保护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保护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

检测受保护电路是否出现漏电现象的漏电保护检测单元1;以及

与所述漏电保护检测单元1连接,若出现漏电现象,控制所述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断开的电源通断控制单元2。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检测单元1包括零电流互感器Z1,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铁心套在所述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上,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接所述电源通断控制单元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源通断控制单元2包括:

继电器K1、整流桥U1、漏电保护芯片U2、晶闸管SCR、电阻R1、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

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连接在所述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上,所述整流桥U1的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接所述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所述整流桥U1的另一输入端直接接所述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所述整流桥U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电源端Vs,所述整流桥U1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地端GND,所述电容C1连接在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电源端Vs和地端GND之间,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参考电压端VR接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检测信号输入端Input通过所述电阻R5接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连接在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和地端GND之间,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放大器输出端OD与闩锁电路输入端SC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端GND,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噪声抑制端NR通过所述电容C2接所述晶闸管SCR的控制端,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触发输出端OS接所述晶闸管SCR的控制端,所述晶闸管SCR的阳极接所述整流桥U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晶闸管SCR的阳极接所述整流桥U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晶闸管SCR的阴极接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地端GND,所述电容C5连接在所述晶闸管SCR的控制端与漏电保护芯片U2的地端GND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采用UTC54123型号芯片,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芯片,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晶闸管SCR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R2和电容C6。电阻R2和电容C6用于吸收继电器K1断开时线圈上的自感电动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继电器K1为常闭、通电断开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漏电保护电路,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

检测充电器是否出现漏电现象的漏电保护检测单元1;以及

与所述漏电保护检测单元1连接,若出现漏电现象,控制所述充电器的电源电路断开的电源通断控制单元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检测单元1包括零电流互感器Z1,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铁心套在所述充电器的电源电路上,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接所述电源通断控制单元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源通断控制单元2包括:

继电器K1、整流桥U1、漏电保护芯片U2、晶闸管SCR、电阻R1、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

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连接在所述充电器的电源电路上,所述整流桥U1的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接所述充电器的电源电路,所述整流桥U1的另一输入端直接接所述充电器的电源电路,所述整流桥U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电源端Vs,所述整流桥U1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地端GND,所述电容C1连接在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电源端Vs和地端GND之间,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参考电压端VR接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检测信号输入端Input通过所述电阻R5接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连接在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和地端GND之间,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放大器输出端OD与闩锁电路输入端SC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端GND,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噪声抑制端NR通过所述电容C2接所述晶闸管SCR的控制端,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触发输出端OS接所述晶闸管SCR的控制端,所述晶闸管SCR的阳极接所述整流桥U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晶闸管SCR的阳极接所述整流桥U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晶闸管SCR的阴极接所述漏电保护芯片U2的地端GND,所述电容C5连接在所述晶闸管SCR的控制端与漏电保护芯片U2的地端GND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漏电保护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晶闸管SCR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R2和电容C6。电阻R2和电容C6用于吸收继电器K1断开时线圈上的自感电动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继电器K1为常闭、通电断开继电器。

该漏电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电路正常时,220V交流电压经继电器K1的线圈送至整流桥U1,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经R1降压、C1滤波后送到漏电保护芯片U2,为漏电保护芯片U2供电。由于漏电保护芯片U2的工作电流很小(2mA左右),继电器K1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也很小,不能使继电器K1的开关动作,因此,继电器K1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当受保护的电路出现漏电流时,在零电流互感器Z1的二次绕组中感应电流产生,该电流在负载电阻R4上转换成电压信号且经引入电阻R5送至漏电保护芯片U2的检测信号输入端Input。放大后的信号由闩锁电路输入端SC输出,经C2滤波后从噪声抑制端NR送入闩锁电路。当漏电流较小(小于动作电流)时,放大后的信号也小,漏电保护芯片U2的触发输出端OS输出低电平,晶闸管SCR仍然不动作;当漏电流较大于动作电流时,放大后的信号较大,漏电保护芯片U2的触发输出端OS输出高电平并对C2充电,同时触发SCR,一旦SCR导通,整流桥U1输出被SCR导通,继电器K1的线圈会流过较大电流,将220V的交流电压加到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两端,线圈中的电流剧增并产生足够大的电磁吸合力使继电器K1的开关断开,完成保护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漏电保护电路包括漏电保护检测单元和电源通断控制单元,漏电保护检测单元检测受保护电路是否出现漏电现象,若出现漏电现象,电源通断控制单元控制受保护电路的电源电路断开,这样可以避免人体因接触漏电的电路,而产生触电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