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067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多。现在市面上的充电器种类也越来越混乱,比如用铅酸电池充电器充锂电池,用高压电池组充电器充低压电池组。这样对锂电池充电就会存在潜在风险,有可能就会起火燃烧爆炸。目前很多厂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充电器跟电池进行通讯来解决乱用充电器的问题。只有用专门配套的通电器才能充电,这样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电动自行车骑行到别处时,发现电池没有电。需要充电但是又没有带充电器时,这就给使用者带来很多麻烦。这就需要一种识别充电器,不会乱用充电器给锂电池充电导致风险,而且又可以解决使用者没有带专用充电器麻烦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解决充电器混乱使用给锂电池充电导致安全隐患,设计一种新型控制电路,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来实现锂电池对充电器电压检测,确保对锂电池充电的安全电压。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充电器S1、人机界面 R1、分析控制M1、充电器电压检测C1、开关管失效检测C2、充电器检测C3、开关管K1、开关管K2和电池B1,所述人机界面R1 电连接所述分析控制M1,所述充电器S1与所述电池B1串联,所述充电器电压检测C1、所述开关管失效检测C2、所述充电器检测C3、所述开关管K1和所述开关管K2相互之间串联,且串联在所述分析控制M1和所述充电器S1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关管K1和所述开关管K2的型号为RU8590;

优选的,所述充电器电压检测C1的型号为UPD78F9202;

优选的,所述开关管失效检测C2的型号为TL431;

优选的,所述充电器检测C3的型号为LM358。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智能检测充电器电压是否符合电池包的充电设置电压阈值,而且也不需要专用充电器。解决使用者在用错充电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潜在风险,也方便了实际使用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2: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模块连接图;

图3: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电路连接图;

图4: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软件流程图。

附图标记如下:1、充电器S1,2、人机界面R1,3、分析控制M1,4、充电器电压检测C1,5、开关管失效检测C2,6、充电器检测C3,7、开关管K1,8、开关管K2,9、电池B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一种充电器识别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充电器S1、与充电器S1串联的电池B1、人机界面R1、连接人机界面R1的分析控制M1、相互之间并联的充电器电压检测C1、开关管失效检测C2、充电器检测C3、开关管K1和开关管K2,当充电器S1接入时,充电器检测C3就会发信号给分析控制M1说明充电器接入,同时分析控制M1就会发信号给开关管K1,K2驱动关闭开关管 K1,K2。如果开关管K2失效,就会通过开关管失效检测C2发信号给分析控制M1,分析控制M1就会通过人机界面发出信号告知使用者,开关管已经失效,继续充电就会有危险。如果开关管K2 没有失效,当充电器接入时,关闭开关管K1,K2,这样既可以防止电池给充电器充电,又可以不允许充电器充电。这样充电器电压检测C1就可以检测充电器电压是否在设定电压范围内,如果在在设定电压范围内就会发信号给分析控制M1,分析控制M1就会发信号给人机界面R1,同时也会发信号给开关管K1,K2驱动,打开开关管K1,K2,这样充电器S1就可以给电池B1充电。如果充电器电压检测C1检测充电器电压不在设定电压范围内,充电器检测电压C1就会发信号给分析控制M1,分析控制M1就会发信号给人机界面R1,告知使用者充电器电压不合适不能充电,同时分析控制M1也发信号给开关管K1,K2驱动关闭开关管K1,K2,这样充电器就不能给电池B1充电。从而实现锂电池对充电器电压检测,确保对锂电池充电的安全电压进行充电。这样在电池没有电时,在没有带充电器,就可以使用合适电压的其他充电器,既保证锂电池充电的安全,又方便使用者。参看图2:本新型由充电器检测模块、开关管模块、分析控制模块、人机界面模块和开关管失效模块构成,分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人机界面模块、充电器检测模块和开关管失效模块,开关管失效模块连接开关管模块,结合图4,参看图3:本实用新型发明应用在电动自行车48V8AH 电池包上,具体是采用瑞莎微控制器—uPD78F9202,德州仪器运算放大器LM358,台湾光宝LTV—217,德州仪器基准— TL431,MOS管RU8590以及蜂蜜器组成,具体连接图如图3以及软件流程图图4。平时开关管K1—RU8590关闭状态,开关管K2— RU8590导通状态,当充电器接入CHG+/CHG-时,光耦G3通过电阻R2就会导通,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3.4产生低电平信号,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就会知道有充电器接入,这时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2.0输出低电平,三极管P1经过电阻R18就会导通,送入一个高电平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8导通三极管Q1,这样开关管K2—RU8590就会关闭。如果这时充电器电压超出开关管K2—RU8590承受的电压范围,就会击穿失效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失效。光耦G4就不会导通,微控制器IC1— UPD78F9202管脚P2.2被电阻R12上拉到5V高电平信号,微控制器 IC1—UPD78F9202就会知道开关管K2-RU8590已经被击穿。同时通过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2.1输出高电平经过电阻 R17导通三极管Q3导通蜂鸣器FM1,让蜂鸣器F1发出鸣叫声音,而且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让蜂鸣器FM1在1秒内鸣叫3次,告知使用者不能使用充电器充电,同时让使用者知道充电开关管已经失效,要送去维修。如果开关管K2—RU8590没有失效时,由于开关管K1—RU8590和开关管K2—RU8590处于关闭状态,充电器与IC3—LM358以及基准IC2—TL431组成一个独立的充电器电压检测电路就会根据设定阀值进行比较。如果充电器电压低于设定阈值,IC3—LM358的第7管脚输出低电平,光耦G2不会导通,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3.2被电阻10上拉高电平信号,同时IC3—LM358的第1管脚输出低电平,光耦G1就不导通,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4.3被电阻R15上拉成高电平信号,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就会根据P3.2和P4.3的信号状态来判断充电器电压低于设定电压阈值,微控制器IC1— UPD78F9202管脚P2.0就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P1经过电阻R18就会导通,送入一个高电平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8导通三极管 Q1,这样开关管K2—RU8590就会关闭充电器不能给电池包充电,同时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2.1输出高电平经过电阻R17导通三极管Q3导通蜂鸣器FM1,让蜂鸣器F1发出鸣叫声音,而且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让蜂鸣器FM1在1秒内鸣叫2 次,让使用者知道充电器电压低于电池包充电设定阈值。如果充电器电压高于设定阈值,IC3—LM358的第7管脚输出高电平,经过电阻R10就导通光耦G2,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3.2 就会产生低电平信号,IC3—LM358的第1管脚也输出高电平,经过电阻R9就导通光耦G1,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4.3就会产生低电平信号.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就会根据P3.2和 P4.3的信号状态来判断充电器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微控制器 IC1—UPD78F9202管脚P2.0就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P1经过电阻 R18就会导通,送入一个高电平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8导通三极管Q1,这样开关管K2—RU8590就会关闭充电器不能给电池包充电,同时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管脚P2.1输出高电平经过电阻R17导通三极管Q3导通蜂鸣器FM1,让蜂鸣器F1发出鸣叫声音,而且微控制器IC1—UPD78F9202让蜂鸣器FM1在1秒内鸣叫4 次,让使用者知道充电器电压高于电池包充电设定阈值,这样不能充电,如果充电就会产生一些潜在风险等等。这样就实现智能检测充电器电压是否符合电池包的充电设置电压阈值,而且也不需要专用充电器。解决使用者在用错充电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潜在风险,也方便了实际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没有电时,在没有带充电器,就可以使用合适电压的其他充电器,既保证锂电池充电的安全,又方便使用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