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559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是电动机常用的降温手段,通过在电机壳上设置流道,使冷却水带走内部传递到机壳外表面的热量,以达到给定子降温的目的。流道通常有如下方式来实现:

1)在机壳浇筑前预埋好环形管道;该种方式要求预埋管道熔点不能低于机壳材料时,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采用型材直接获得;该种方式在后期安装时,会受到受到具体结构形状的限制,部分使用场合只能置于电动机壳的外部,因此降温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防泄露流道和散热流道,防泄露流道置于散热流道的上方,且两者互不贯通,在外壳体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层设有排出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壳体套设于内壳体上,且内、外壳体相互焊接,外壳体将内壳体上的散热流道密封,外壳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对应与内壳体上散热流道的上下两端相连通,排出口与防泄露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台阶部,外壳体的下端面置于定位台阶部上,且内壳体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部之间相互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泄露流道为圆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流道为螺旋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便于制造,散热效果好;

2)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避免液体在焊缝失效时经焊缝渗漏至电机内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在内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防泄露流道10和散热流道11,防泄露流道10置于散热流道11的上方,且防泄露流道10和散热流道11互不贯通,在外壳体2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层设有排出口20、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外壳体2套设于内壳体1上,且内、外壳体相互焊接。外壳体2将内壳体1上的散热流道11密封,且外壳体2上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分别对应与内壳体1上散热流道11的上下两端相连通,排出口20与防泄露流道10相连通。

在内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台阶部13,外壳体2的下端面置于定位台阶部13上,且内壳体1的下端面与定位台阶部13之间相互焊接。定位台阶部13一方面使得内、外壳体之间定位可靠,另一方面定位台阶部13的设置使得内、外壳体下端的焊缝位于外壳体2外侧,即使焊缝处产生裂纹,在水压的作用下,循环水也不会渗入内壳体1内。

本发明中的防泄露流道10为圆形状,散热流道11为螺旋状。

在使用时,冷却水从进水口21进入散热流道11,对内壳体1内的定子、转子部件冷却后再从出水口22排出,散热流道11置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在对内壳体1内部件冷却时,又能够对外壳体2外部的部件进行冷却,散热流道11呈螺旋状分布,流道长,散热效果好。

在使用过程中,若内、外壳体上端的焊缝处产生裂纹时,则散热流道11的水不再处于密封环境,在水压作用下,可以沿裂纹流向外部环境。由于排出口20和散热流道11彼此独立非连通,则流体在尚未到达焊缝裂纹时,已经通过排出口20排出,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即为流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配合壁面渗透至排出口20的过程,因此不会导致液体进入内壳体1内,避免电机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壳水冷流道的防泄漏结构,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防泄露流道和散热流道,防泄露流道置于散热流道的上方,且两者互不贯通,在外壳体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层设有排出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壳体套设于内壳体上,且内、外壳体相互焊接,外壳体将内壳体上的散热流道密封,外壳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对应与内壳体上散热流道的上下两端相连通,排出口与防泄露流道相连通。本发明便于制造,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避免液体在焊缝失效时经焊缝渗漏至电机内部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林英哲;周亦骏;吴立华;董继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