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73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现有的用于水泵的电机存在以下问题,因水流湍动的不稳定性,对电机的转向驱动带来阻碍,进而造成持续性、不规律的阻碍震动,长久之后会对电机造成损伤。

现有的用于风机的电机存在以下问题,因气流湍动的不稳定性,对电机的转向驱动带来阻碍,进而造成持续性、不规律的阻碍震动,长久之后会对电机造成损伤。

另外在类似用于汽车的电机,因路况不平导致行驶的不稳定性,或其它强力震动对整体机身带来的不稳定,对电机及其转向驱动带来阻碍,进而造成持续性、不规律的阻碍震动,长久之后会对电机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以吸收并消除气液流湍动带来的损害性震动,确保运转稳定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包括圆筒壳和两端的端盖,所述圆筒壳内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内穿入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中轴,所述中轴的首端由一侧的端盖伸出形成驱动端,所述圆筒壳的外周套装有外筒壳,所述圆筒壳与外筒壳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第一抗拉弹簧和第一抗压弹簧,所述圆筒壳与外筒壳的底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一抗压弹簧,所述圆筒壳与外筒壳的顶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一抗拉弹簧,所述圆筒壳与外筒壳的侧部之间由第一抗拉弹簧与第一抗压弹簧相间隔设置,所述外筒壳与圆筒壳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外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所述外筒壳相连,所述第一挡圈的内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所述圆筒壳相连,所述驱动端上套接有转向轴承,所述转向轴承的外周套接有支撑圈,所述转向轴承与所述支撑圈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组件包括第二抗拉弹簧和第二抗压弹簧,所述转向轴承与支撑圈的底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二抗压弹簧,所述转向轴承与支撑圈的顶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二抗拉弹簧,所述转向轴承与支撑圈的侧部之间由第二抗拉弹簧与第二抗压弹簧相间隔设置,所述转向轴承与支撑圈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外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所述支撑圈相连,所述第二挡圈的内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所述转向轴承相连,所述电机壳的下方设置支座,所述支座上竖立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通过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撑圈的底部形成接触性的弹性支撑。

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的运作过程,因液体流动所产生的湍流震动大于气体流动所产生的湍流震动,故应对两种不同流动介质,所相应的缓冲作用结构不同,作用强度与效果均不同。

通电启动电机,定子产生磁场而带动转子转动,通过转子的中轴带动水泵运转,由于水泵将液流泵出,液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湍流阻力,进而造成阻力震动,而导致转子的转动不稳定,利用圆筒壳在外筒壳内的弹性缓冲,即下部的弹性支撑、上部的弹性拉紧,两侧的弹力稳定,进一步缓冲消除阻力震动,以保障电机运转的稳定性。

通电启动电机,定子产生磁场而带动转子转动,通过转子的中轴带动风机运转,由于风机将气流抽出,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湍流阻力,进而造成阻力震动,而导致转子的转动不稳定,利用中轴上轴承在支撑圈内的弹性缓冲,即下部的弹性支撑、上部的弹性拉紧,两侧的弹力稳定,进一步缓冲消除阻力震动,以保障电机运转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电机壳的底部固连安装底盘,所述支座包括底座和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包括中柱,所述中柱的底部设置条形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两端的上方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设置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与所述安装底盘的底面相接触,所述中柱的顶部铰接有条形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两端的下方均设置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底端通过基板与所述底座相固连,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所述安装底盘的底面通过万向节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具有交叉夹角。

通电启动电机,定子产生磁场而带动转子转动,因不平整的路况在行驶中车辆发生颠簸震动,通过相交叉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实现四个方位的翘板式缓冲调节,即第一横杆两端连接的第一减震弹簧在两个相对方位上的此起彼伏的弹性调节,第二横杆两端连接的第二减震弹簧在两个相对方位上的此起彼伏的弹性调节,由此达成在一个平面中的四个方位的平衡弹性调节,以利用弹性翘板实现整体平面的平衡性,达到对整个电机的平衡减震效果。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交叉夹角的角度范围是75°~90°。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万向节组件包括万向球,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上设置下管口,所述下管口具有朝上的洞口,所述万向球的下部卡接入所述下管口中形成滚动连接;所述安装底盘的底面设置上管口,所述上管口具有朝下的洞口,所述万向球的上部卡接入所述上管口中形成滚动连接。通过万向节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整体电机壳在平面上四方角度的自由度范围,从而达到在震动中弹性缓冲进行的调整活动。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固定在所述外筒壳的外壁上,所述外筒壳的外壁上开通有进线口,所述圆筒壳的外壁上开通有接线口。线路归置于接线盒中,且线路顺次穿入进线口、接线口,与定子形成电路连通。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压缩弹簧和滚珠,所述支杆的顶部设置洞口,所述洞口内放置上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部放置滚珠,所述滚珠的一部分露出所述洞口,所述滚珠的顶端接触所述支撑圈的底部。通过支杆及弹性组件的弹性支撑作用,使得支撑圈既得到稳固的支撑力,又得到适当的活动自由度。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端盖与圆筒壳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法兰位于所述第一挡圈的外侧。通过法兰连接使得端盖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挡圈的安装位置互不干涉。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转子的中轴的两端均套接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端盖内。

在上述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所述底座上开通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螺栓。通过支座实现整体电机的固定安装,其中弹性支架起到承重支撑作用,底座起到定位安装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配合对应位置进行相应弹性力设计,以吸收并消除湍流带来的损害性震动,确保运转稳定,既提高水泵工作效果,又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

2、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配合对应位置进行相应弹性力设计,以吸收并消除气流湍动带来的损害性震动,确保运转稳定,既提高风机工作效果,又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

3、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利用翘板原理配合弹性支撑及平面的平衡调节,达成在一个承托平面上的四方位缓冲性调整,以吸收并消除行驶中的损害性震动,确保电机运转稳定,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电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中驱动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线盒;2、外筒壳;3、第一抗拉弹簧;4、第一抗压弹簧;5、圆筒壳;6、定子;7、转子;8、中轴;9、安装底盘;

10、中柱;11、第一横杆;12、第一减震弹簧;13、第二横杆;14、第二减震弹簧;15、万向球;16、底座;

17、转向轴承;18、第二抗拉弹簧;19、第二抗压弹簧;20、支撑圈;21、支杆;22、压缩弹簧;23、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包括电机壳,电机壳包括圆筒壳5和两端的端盖,圆筒壳5内设置有定子6,定子6内穿入转子7,转子7具有中轴8,中轴8的首端由一侧的端盖伸出形成驱动端,圆筒壳5的外周套装有外筒壳2,圆筒壳5与外筒壳2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组件连接,第一弹簧组件包括第一抗拉弹簧3和第一抗压弹簧4,圆筒壳5与外筒壳2的底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一抗压弹簧4,圆筒壳5与外筒壳2的顶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一抗拉弹簧3,圆筒壳5与外筒壳2的侧部之间由第一抗拉弹簧3与第一抗压弹簧4相间隔设置,外筒壳2与圆筒壳5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挡圈,第一挡圈的外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外筒壳2相连,第一挡圈的内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圆筒壳5相连,驱动端上套接有转向轴承17,转向轴承17的外周套接有支撑圈20,转向轴承17与支撑圈20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组件连接,第二弹簧组件包括第二抗拉弹簧18和第二抗压弹簧19,转向轴承17与支撑圈20的底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二抗压弹簧19,转向轴承17与支撑圈20的顶部之间设置若干第二抗拉弹簧18,转向轴承17与支撑圈20的侧部之间由第二抗拉弹簧18与第二抗压弹簧19相间隔设置,转向轴承17与支撑圈20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挡圈,第二挡圈的外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支撑圈20相连,第二挡圈的内周边通过弹性橡胶圈与转向轴承17相连,电机壳的下方设置支座,支座上竖立有支杆21,支杆21的顶端通过弹性组件与支撑圈20的底部形成接触性的弹性支撑。

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的运作过程,因液体流动所产生的湍流震动大于气体流动所产生的湍流震动,故应对两种不同流动介质,所相应的缓冲作用结构不同,作用强度与效果均不同。

通电启动电机,定子6产生磁场而带动转子7转动,通过转子7的中轴8带动水泵运转,由于水泵将液流泵出,液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湍流阻力,进而造成阻力震动,而导致转子7的转动不稳定,利用圆筒壳5在外筒壳2内的弹性缓冲,即下部的弹性支撑、上部的弹性拉紧,两侧的弹力稳定,进一步缓冲消除阻力震动,以保障电机运转的稳定性。

通电启动电机,定子6产生磁场而带动转子7转动,通过转子7的中轴8带动风机运转,由于风机将气流抽出,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湍流阻力,进而造成阻力震动,而导致转子7的转动不稳定,利用中轴8上轴承在支撑圈20内的弹性缓冲,即下部的弹性支撑、上部的弹性拉紧,两侧的弹力稳定,进一步缓冲消除阻力震动,以保障电机运转的稳定性。

电机壳的底部固连安装底盘9,支座包括底座16和弹性支架,弹性支架包括中柱10,中柱10的底部设置条形的第一横杆11,第一横杆11两端的上方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12,第一减震弹簧12的顶端设置支撑片,支撑片与安装底盘9的底面相接触,中柱10的顶部铰接有条形的第二横杆13,第二横杆13两端的下方均设置第二减震弹簧14,第二减震弹簧14的底端通过基板与底座16相固连,第二横杆13的两端与安装底盘9的底面通过万向节组件相连接,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3之间具有交叉夹角。

通电启动电机,定子6产生磁场而带动转子7转动,因不平整的路况在行驶中车辆发生颠簸震动,通过相交叉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3实现四个方位的翘板式缓冲调节,即第一横杆11两端连接的第一减震弹簧12在两个相对方位上的此起彼伏的弹性调节,第二横杆13两端连接的第二减震弹簧14在两个相对方位上的此起彼伏的弹性调节,由此达成在一个平面中的四个方位的平衡弹性调节,以利用弹性翘板实现整体平面的平衡性,达到对整个电机的平衡减震效果。

交叉夹角的角度范围是75°~90°。

万向节组件包括万向球15,第二横杆13的端部上设置下管口,下管口具有朝上的洞口,万向球15的下部卡接入下管口中形成滚动连接;安装底盘9的底面设置上管口,上管口具有朝下的洞口,万向球15的上部卡接入上管口中形成滚动连接。通过万向节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整体电机壳在平面上四方角度的自由度范围,从而达到在震动中弹性缓冲进行的调整活动。

还包括接线盒1,接线盒1固定在外筒壳2的外壁上,外筒壳2的外壁上开通有进线口,圆筒壳5的外壁上开通有接线口。线路归置于接线盒1中,且线路顺次穿入进线口、接线口,与定子6形成电路连通。

弹性组件包括压缩弹簧22和滚珠23,支杆21的顶部设置洞口,洞口内放置上述压缩弹簧22,压缩弹簧22的顶部放置滚珠23,滚珠23的一部分露出洞口,滚珠23的顶端接触支撑圈20的底部。通过支杆21及弹性组件的弹性支撑作用,使得支撑圈20既得到稳固的支撑力,又得到适当的活动自由度。

端盖与圆筒壳5通过法兰连接,法兰位于第一挡圈的外侧。通过法兰连接使得端盖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挡圈的安装位置互不干涉。

转子7的中轴8的两端均套接转动轴承,转动轴承设置于端盖内。

底座16上开通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内穿设螺栓。通过支座实现整体电机的固定安装,其中弹性支架起到承重支撑作用,底座16起到定位安装作用。

本多功能的复合型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配合对应位置进行相应弹性力设计,以吸收并消除湍流带来的损害性震动,确保运转稳定,既提高水泵工作效果,又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

2、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配合对应位置进行相应弹性力设计,以吸收并消除气流湍动带来的损害性震动,确保运转稳定,既提高风机工作效果,又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

3、通过设置弹性缓冲结构,利用翘板原理配合弹性支撑及平面的平衡调节,达成在一个承托平面上的四方位缓冲性调整,以吸收并消除行驶中的损害性震动,确保电机运转稳定,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接线盒1;外筒壳2;第一抗拉弹簧3;第一抗压弹簧4;圆筒壳5;定子6;转子7;中轴8;安装底盘9;中柱10;第一横杆11;第一减震弹簧12;第二横杆13;第二减震弹簧14;万向球15;底座16;转向轴承17;第二抗拉弹簧18;第二抗压弹簧19;支撑圈20;支杆21;压缩弹簧22;滚珠2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