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212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使用非常频繁,致使移动设备需要经常通过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与设备主体连接的充电线,由于该充电设备在不充电时,充电线无法自动收纳,因此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可解决现有充电设备在不充电时充电线无法自动收纳而影响环境整洁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具有供电装置;绕线件,所述绕线件与所述设备主体转动连接;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一端与所述绕线件固定,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的插头;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设备主体上,且与所述绕线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绕线件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充电线逐渐缠绕于所述绕线件上,所述驱动件可允许所述绕线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以使所述充电线逐渐从所述绕线件上解开。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设备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绕线件的回转面连接,当所述绕线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逐渐缠绕于所述绕线件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充电线和所述第一弹性件限位于所述回转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面上设有间隔件,所述充电线可缠绕于所述间隔件与一个所述限位件之间的所述回转面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可缠绕于所述间隔件与另一个所述限位件之间的所述回转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件为圆柱,所述回转面为所述圆柱的侧面,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间隔件均为圆环形板,所述圆环形板与所述圆柱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底座和支柱,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底座和被支撑物之间,所述支柱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绕线件和所述驱动件均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柱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充电线上的所述插头位于所述开口内,并可从所述开口内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上设有卡块,所述开口内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可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的前侧面可供所述移动设备倚靠,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阻挡所述移动设备的底端向远离所述前侧面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侧面的下边沿垂直,所述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方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当所述滑块与所述移动设备的顶端接触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内设有无线充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由于所述绕线件与所述设备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充电线一端与所述绕线件固定,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的插头,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设备主体上,且与所述绕线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绕线件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充电线逐渐缠绕于所述绕线件上,所述驱动件可允许所述绕线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以使所述充电线逐渐从所述绕线件上解开,因此当移动设备需要充电时,可拉动充电线上设有插头的一端,以带动所述绕线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充电线逐渐从所述绕线件上解开,用于为移动设备充电;充电完成后,可通过驱动件带动绕线件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使充电线逐渐缠绕于绕线件上,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在不充电时充电线能够自动收纳,从而避免了影响环境整洁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设备中设备主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设备中充电线设于空腔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设备中绕线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设备中充电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设备中第一弹性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具有供电装置(图中未示出),这里的供电装置可以是电池、电池插槽、电路板、适配器、接电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绕线件2,绕线件2与设备主体1转动连接;充电线3(USB线),充电线3一端与绕线件2固定,并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移动设备(图中未示出)连接的插头31;驱动件4,驱动件4固定于设备主体1上,且与绕线件2连接,驱动件4用于带动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充电线3逐渐缠绕于绕线件2上,驱动件4可允许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以使充电线3逐渐从绕线件2上解开,第一方向的反向如箭头a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由于绕线件2与设备主体1转动连接,充电线3一端与绕线件2固定,并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的插头31,驱动件4固定于设备主体1上,且与绕线件2连接,驱动件4用于带动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充电线3逐渐缠绕于绕线件2上,驱动件4可允许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以使充电线3逐渐从绕线件2上解开,因此当移动设备需要充电时,可拉动充电线3上设有插头31的一端,以带动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从而使充电线3逐渐从绕线件2上解开,用于为移动设备充电;充电完成后,可通过驱动件4带动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使充电线3逐渐缠绕于绕线件2上,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在不充电时充电线3能够自动收纳,从而避免了影响环境整洁性的问题。

具体的,驱动件4可以为旋转电机(图中未示出),也可以为第一弹性件;

当驱动件4为旋转电机时,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绕线件2连接,旋转电机开启即可带动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转动,另外,当旋转电机不工作时,其输出轴不能自锁,从而可允许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

当驱动件4为第一弹性件时,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于设备主体1上,另一端与绕线件2的回转面21连接,拉动充电线3上设有插头31的一端,即可使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当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时,第一弹性件逐渐缠绕于绕线件2上,且第一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释放充电线3上设有插头31的一端,即可使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一弹性件收缩,从而带动绕线件2沿第一方向转动;

相比旋转电机,第一弹性件的成本较低,且无需通电,可降低充电设备的成本,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驱动件4为第一弹性件。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优选为弹簧,弹簧不容易断裂,可延长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4,回转面2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件22,两个限位件22用于将充电线3和第一弹性件限位于回转面21上,由此可保证充电线3和第一弹性件均能缠绕于回转面21上。

进一步的,回转面21上设有间隔件23,充电线3可缠绕于间隔件23与一个限位件22之间的回转面21上,第一弹性件可缠绕于间隔件23与另一个限位件22之间的回转面21上,由此可避免充电线3和第一弹性件在缠绕时互相影响。

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绕线件2为圆柱,回转面21为圆柱的侧面,限位件22和间隔件23均为圆环形板,圆环形板与圆柱同轴设置,由此可使充电设备的结构更规整,对充电线3和第一弹性件的限位及间隔作用也更好,另外,由于回转面21为圆柱的侧面,因此可减小对充电线3和第一弹性件的磨损,从而延长了充电线3和第一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包括底座11和支柱12,支柱12支撑于底座11和被支撑物5之间,当被支撑物5为显示屏时,设备主体1即为显示设备中用于支撑显示屏的支架,这里的显示设备可以是显示器、一体机等,由此可使显示设备这种常见的办公设备能够为移动设备充电,从而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底座11可使显示设备保持平衡,支柱12内开设有空腔13,绕线件2和驱动件4均设于空腔13内,由此可避免绕线件2和驱动件4占用支柱12以外的空间,从而减小了显示设备占用的空间,此外,支柱12的侧面设有与空腔13连通的开口14,充电线3上的插头31位于开口14内,并可从开口14内拉出,空腔13优选为圆形,可与圆柱形的绕线件2形状匹配。

参照图2和图3,插头31上设有卡块32,开口14内设有卡槽15,卡块32可与卡槽15配合卡接,由此可避免插头31进入空腔13内,从而方便了用户将充电线3拉出。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本实施例中支柱12的前侧面A可供移动设备倚靠,这里的前侧面A指的是支柱12上与用户正对的表面,底座11的上表面设有挡块6,挡块6用于阻挡移动设备的底端向远离前侧面A的方向移动,即移动设备的底端卡在挡块6和前侧面A形成的凹槽B内,由此可避免移动设备滑倒,从而将移动设备支于用户的前方,进而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的,前侧面A上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延伸方向与前侧面A的下边沿垂直,滑槽7内滑动配合有滑块8,滑块8的下方设有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弹性件的上端与滑块8连接,下端与支架连接,当滑块8与移动设备的顶端接触时,第二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由此可将移动设备的顶端夹住,从而阻止移动设备的顶端向远离前侧面A的方向移动,进而提高了移动设备的稳定性。实际操作中,首先根据移动设备的大小将滑块8向上滑动,保证移动设备能够插入挡块6和前侧面A之间的凹槽B内,然后将移动设备的底端卡于凹槽B内,最后将滑块8向下滑动,使滑块8向下夹住移动设备的顶端即可。本实施例通过前侧面A、挡块6、凹槽B及滑块8对移动设备进行限位,达到支撑及固定移动设备的作用,所以也可以作为一般的手机支架使用,用于放置手机看视频等。进一步的,第二弹性件优选为弹簧,弹簧不容易断裂,可延长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前侧面A向后倾斜,即前侧面A的顶端相比底端更远离用户,从而使移动设备斜靠在前侧面A上,避免了移动设备向前倾倒,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移动设备的稳定性。

支柱12内设有无线充电模块9,当无线充电手机放置于前侧面A上时,即可为无线充电手机进行充电,从而满足了目前市面上不同类型手机的充电需求,给用户提供了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