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电缆扒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7088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压电缆扒皮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压电缆扒皮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超高压电缆投入成本大,出现不合格产品,只能报废重新再生产。既浪费了人工、材料,也耽误交货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压电缆扒皮机使超高压绝缘线芯,绝缘从导体上直接分离,并且不伤害导体可以重复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压电缆扒皮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上、下对称布置的进线压轮,所述进线压轮出线一侧设置有上、下对称布置的分割刀轮,所述分割刀轮的出线一侧设置有线材位置调节夹板,所述线材位置调节夹板的出口端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扒皮柱;两个所述进线压轮由第一电机驱动同步转动,两个所述分割刀轮由第二电机驱动同步转动切割。

进一步的,上、下对称布置的所述进线压轮通过转轴和轴承可上下自由移动以调节两个进线压轮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固定于支架上。

进一步的,上、下对称布置的所述分割刀轮通过转轴和轴承可上下自由移动以调节两个分割刀轮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固定于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下方的进线压轮,而下方的所述进线压轮的转轴与上方的所述进线压轮通过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下方的分割刀轮,而下方的所述分割刀轮的转轴与上方的所述分割刀轮通过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线材位置调节夹板包括上、下、左、右布置的四个调节板,各调节板与支架通过丝杆螺旋固定以便于调节相对的调节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压轮的压面呈两侧至中心逐渐凹陷的凹陷面,以便于上下的两个压轮之间形成的通道适配圆形的线材。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扒皮柱可调节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于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待扒皮线缆由上、下进线压轮间矫正进入,经上、下的分割刀轮分别切割导体上、下侧的外皮,让后经线材位置调节板(保证其传送位置)至扒皮柱,导体由两个扒皮柱间通过,外皮被扒皮柱阻挡分离,该扒皮机有效的节省人工、材料,保证交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压电缆扒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线压轮的示意图;

图3为线材位置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2-进线压轮;3-分割刀轮;4-线材位置调节板;401-调节板;402-丝杆;5-扒皮柱;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示,一种超高压电缆扒皮机,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一端设置有上、下对称布置的进线压轮2,所述进线压轮2出线一侧设置有上、下对称布置的分割刀轮3,所述分割刀轮3的出线一侧设置有线材位置调节夹板4,所述线材位置调节夹板4的出口端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扒皮柱5;两个所述进线压轮2由第一电机驱动6同步转动,两个所述分割刀轮3由第二电机7驱动同步转动切割。

本实施例中,上、下对称布置的所述进线压轮2通过转轴和轴承可上下自由移动以调节两个进线压轮2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固定于支架1上。上、下对称布置的所述分割刀轮3通过转轴和轴承可上下自由移动以调节两个分割刀轮3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固定于支架1上。以便于适配不同粗细的线缆。

如图3所示,所述线材位置调节夹板包括上、下、左、右布置的四个调节板401,各调节板401与支架1通过丝杆402螺旋固定以便于调节相对的调节板401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适配不同粗细的线缆。

所述第一电机6通过皮带带动下方的进线压轮2,而下方的所述进线压轮2的转轴与上方的所述进线压轮2通过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电机7通过皮带带动下方的分割刀轮3,而下方的所述分割刀轮3的转轴与上方的所述分割刀轮3通过齿轮啮合。

如图2所示,所述进线压轮2的压面呈两侧至中心逐渐凹陷的凹陷面,以便于上下的两个压轮之间形成的通道适配圆形的线材。

两个所述扒皮柱5可调节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于支架1上,其也可以通过丝杆带动而调节相对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扒皮机使用时:

待扒皮线缆由上、下进线压轮2间矫正进入,经上、下的分割刀轮3分别切割导体上、下侧的外皮,让后经线材位置调节板4(保证其传送位置)至扒皮柱5,导体由两个扒皮柱5间通过,外皮被扒皮柱5阻挡分离,该扒皮机有效的节省人工、材料,保证交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