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787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微步进电机当电机更换轴承型号时,需重新更换整个一体式机壳,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电机,当电机更换轴承型号时,只需选用所述轴承连接室对应轴承型号固定即可,这样设置可以根据通用化要求单独更换轴承连接室即可,无需重新更换整个一体式机壳,成本大幅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其包括电机转子和一体式机壳,所述电机转子包括磁体、塑胶和电机轴,所述磁体和电机轴通过模具同轴度定位,通过注塑成型使融化的塑胶灌封在磁体和电机轴的间隙内,所述磁体有至少一个定位槽口,所述电机轴表面有滚花,所述滚花为菱形滚花;所述一体式机壳包括轴承室和至少一个外爪,所述轴承室位于一体式机壳外侧且位于一体式机壳的旋转中心,所述外爪位于一体式机壳内侧,所述轴承室内侧包含有至少一个可拆轴承连接室,所述可拆轴承连接室与轴承室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当电机更换轴承型号时,只需选用所述轴承连接室对应轴承型号固定即可,这样设置可以根据通用化要求单独更换轴承连接室即可,无需重新更换整个一体式机壳,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机壳与轴承装配前俯视图。

图2为一体式机壳与轴承装配前正视图。

图3为一体式机壳与轴承装配后示意图。

图4为可拆轴承连接件剖视图。

图5为电机转子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转子及电机,所述电机转子包括磁体11、塑胶12和电机轴13,磁体11和电机轴13通过模具的同轴度定位,通过注塑成型使融化的塑胶12灌封在磁体11和电机轴13的间隙内,实现磁体11与电机轴13的装配,提高电机转子的同轴度,使电机转子整体结构工艺简化,作业效率提升,同时消除了化学剂(胶水)的使用,利于环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11有至少一个定位槽口14,有利于塑胶12的快速流动实现定位加固的作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轴13表面有滚花,增大了表面的粗糙度,提升了塑胶对电机轴13的裹紧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花为菱形滚花。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机转子和一体式机壳,所述一体式机壳包括轴承室22和至少一个外爪21,所述轴承室22位于一体式机壳外侧且位于一体式机壳的旋转中心,所述外爪21位于一体式机壳内侧。

具体实现时,轴承26可直接铆压装配在所述轴承室22上,减少了点焊工艺,只需要一次装配工位即可完成机壳和电机轴13的装配。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室22内侧包含有至少一个可拆轴承连接室31,所述可拆轴承连接室31与轴承室22螺纹连接,所述可拆轴承连接室31可以为多个,所述多个可拆轴承连接室31为一系列的内径不同,外径相同的轴承连接室31,不同型号的轴承26对应不同内径尺寸的轴承连接室31,当电机更换轴承26型号时,只需选用所述轴承连接室31对应轴承26型号固定即可,这样设置可以根据通用化要求单独更换轴承连接室31即可,无需重新更换整个一体式机壳,成本大幅降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室22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管螺纹32,所述轴承连接室3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管螺纹32相对应的第二管螺纹3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螺纹32和第二管螺纹33上均设置有紧固胶。使用时,当轴承室22和轴承连接室31连接时,在轴承室22的第一管螺纹32上涂抹紧固胶,同时在轴承连接室31的第二管螺纹33上涂抹紧固胶,旋转使管螺纹啮合时,紧固胶也固化成型,这样可以轴承室22和轴承连接室31结合的更加紧密,避免由于所述管螺纹连接不紧密所造成的振动,对所述轴承室22和轴承连接室31形成保护,提高电机使用性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室22的轴向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轴承连接室31的轴向长度。这样设置方便轴承连接室31的安装,便于手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承室22的底面和所述轴承连接室31的底面之间还设有弹性减振橡胶垫34。弹性减振橡胶垫34设置在所述轴承室22底部与所述轴承连接室31的底平面相接触的部位。弹性减振橡胶垫34和紧固胶配合可以减小电机径向力引起的振动,降低电机噪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体式机壳外缘部分均设有倒角。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