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1693阅读:5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锂电池保护板,大部分采用负端开关的方式,此种方式成本较低,电路容易实现,但是在关断以后,负载部分全部被拉为正极电平,在部分情况下,有小电流可以流通,可导致放电保护以后,会出现输出口有电压等情况发生,以致于无法判断锂电池的实际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容易造成混乱,或者是导致电池被放空的情况发生。

若锂电池保护采用正端开关的方式,其虽然可以解决如上所属问题,但是市场上现有的锂电池正端保护板,均采用P沟道MOS管(场效应管),此种MOS管成本高,内阻大,在大电流使用时发热量极大,容易引发火灾或是电池爆炸等不安全因素,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财产及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本电路采用正端控制,并且用N沟道MOS管做开关,可有效解决负载带电损坏,防止出现关闭输出后输出口仍有电压等情况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锂电池模块、模拟前端模块、主控中心模块、以及驱动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分别与锂电池模块的正极BAT+、负极BAT-连接,所述锂电池模块的正极BAT+还依次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C和第二场效应管QD与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锂电池模块的负极BAT-通过电阻R与保护板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两电流检测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连接,且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和第二场效应管QD与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和第二场效应管QD优选为N沟道场效应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的源极与所述锂电池模块的正极BAT+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D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D的源极与所述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D的栅极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中的主控芯片为BQ76200,所述BQ76200芯片的管脚CHG和管脚DSG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C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D的栅极连接,所述BQ76200芯片的管脚PACK与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模拟前端模块中的主控芯片为BQ76920,主控中心模块中的主控芯片为ATMEGA32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其采用正端开关的控制方式且采用N沟道MOS管作为开关管,既可有效解决负载带电损坏,防止出现关闭输出后输出口仍有电压等情况的出现,还可将电路的电流回路内阻降到1mR以下,减小充放电时发热的情况,从而可有效提高电路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控中心模块中的ATMEGA328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前端模块中的BQ76920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锂电池模块、模拟前端模块、主控中心模块、以及驱动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分别与锂电池模块的正极BAT+、负极BAT-连接,所述锂电池模块的正极BAT+还依次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C和第二场效应管QD与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锂电池模块的负极BAT-通过电阻R与保护板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两电流检测端(图1中标号为SRP与SRN)分别与所述电阻R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连接,且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和第二场效应管QD与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均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和第二场效应管QD优选为N沟道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的源极与所述锂电池模块的正极BAT+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D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D的源极与所述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C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D的栅极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中的主控芯片为BQ76200,其中,述BQ76200芯片的管脚CHG和管脚DSG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C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D的栅极连接,所述BQ76200芯片的管脚PACK与保护板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模块中的主控芯片为BQ76920,主控中心模块中的主控芯片为ATMEGA328。所述驱动模块的具体电路如附图2所示,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述。而以ATMEGA328为主控芯片的主控中心模块以及以BQ76920为主控芯片的模拟前端模块,其应用成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进行组建具体的电路,因此图3和图4只是画出了主控中心模块以及模拟前端模块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其中,附图2中的标号CHG EN、DSG EN以及CP EN对应的引脚(BQ76200芯片的具体引脚分别为引脚4、引脚5、引脚6)与图3中的标号为CP EN的引脚(ATMEGA328具体引脚为引脚8)以及图4中的标号CHG EN、DSG EN的引脚(BQ76920芯片的具体引脚分别为引脚2、引脚1)对应连接。另外,在图4中,标号为SRP与SRN的对应的引脚(BQ76920芯片的具体引脚分别为引脚18、引脚19)为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电流检测端。

以下简要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模拟前端模块用于采集锂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并将相关传送给主控中心模块,主控中心模块再根据预先设定的保护参数来判断是否需要关断MOS管(第一场效应管QC或第二场效应管QD),而驱动模块则用于对第一场效应管QC于第二场效应管QD进行升压驱动。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与现有的锂电池保护板采用正端开关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现有的锂电池保护板采用正端开关的方式均采用P沟道MOS管作为开关管,其具有成本高、内阻大、在大电流使用时发热量大等缺点,而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保护板开关控制电路,其虽然也是采用正端开关的方式,但是却采用N沟道MOS管作为开关管,既可有效解决负载带电损坏,防止出现关闭输出后输出口仍有电压等情况的出现,还可将电路的电流回路内阻降到1mR以下,减小充放电时发热的情况,因此还具有发热小、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