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水盖的电机及排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49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水盖的电机及排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洗衣机等排水设备的电机,其接线端子处于裸露状态。当外部环境是高热高湿高盐环境时,受潮情况严重,一旦使用时出现设备震动等情况,外部环境积累的水珠滴落到接线端子即会造成电机短路、接线片生锈腐蚀等情况。

公告日为2016年12月14日,公告号为CN205805934U,发明名称为《一种具有输入插口的水泵》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接线端子的防水罩,其具有第一挡水壳和第二挡水壳,第一挡水壳和第二挡水壳通过卡扣方式组装在一起,第一挡水壳通过卡扣方式与定子线圈装配在一起。位于第一挡水壳外部的第二挡水壳开有散热孔。

公告日为2015年11月18日,公告号为CN204794474U,发明名称为《洗衣机中具有防水罩的同步电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接线端子的防水罩,其具有前防水罩和后防水罩。前防水罩与电机通过插接部件装配,前防水罩与后防水罩通过插接部件装配。

上述专利中的挡水壳或防水罩均采用嵌套的方式装配,在外罩与内罩的接缝处,水、汽容易渗入。市面上也有一种做法是外防水罩铰接于内防水罩后部,在铰接位及内外防水罩的接合部位容易渗水,一旦渗入则积聚于内、外罩之间的空间内,无法根本解决防水防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设置一种使用方便、对接线端子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防水盖的电机,包括含有线圈组件的电机、内挡水盖和外挡水盖,线圈组件的壳体后部露有接线片,所述内挡水盖罩设于壳体的后部且设有容纳接线片的接线窗,外挡水盖铰接于或可拆卸地罩设于内挡水盖的外上部并可以相对于内挡水盖关闭或打开,内挡水盖及外挡水盖具有倾斜方向相反的顶面,外挡水盖的顶面至少有部分遮挡于内挡水盖的顶面,且内挡水盖顶面和外挡水盖顶面分别自遮挡部位向两侧倾斜延伸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导流斜面。

优选地,当外挡水盖相对于内挡水盖处于关闭状态时,内挡水盖顶面最高位置紧贴于外挡水盖内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内挡水盖上方设置有轴座,外挡水盖通过轴形结构铰接于所述轴座。

电机转子轴线与内挡水盖顶面所在平面成2~6度的夹角。

电机转子轴线与外挡水盖顶面所在平面成2~6度的夹角。

外挡水盖由顶面、后面及两侧面围合成半包围结构的壳体,且两侧面分别从两侧向后面收窄。

内挡水盖的顶面在高位的一边设有突出表面的凸筋。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使用如上防水盖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在电机外壳设置内、外挡水盖,实现对接线端子的防水保护,防水效果良好,从而减少了电机维修维护的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内、外挡水盖在顶部部分重叠,外挡水盖遮挡于内挡水盖之上,且自遮挡位置向外侧倾斜延伸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导流斜面,水落至外挡水盖表面时沿外挡水盖的倾斜顶面流走,而万一落至内挡水盖顶面,也同样可沿内挡水盖的倾斜面向另一方流走,不会流入内、外挡水盖之间的腔室内,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外挡水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外挡水盖打开且即将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H向剖示图。

图4是图1的A向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除外挡水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向示意图。

其中,壳体1,外挡水盖2,外挡水盖顶面2.1,后面2.2,侧面2.3,内挡水盖3,内挡水盖顶面3.1,内挡水盖顶面最高位置3.2,凸筋3.3,轴座4,轴孔4.1,接线片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叶轮后的带有防水盖的电机,其包括包含有线圈组件的电机、内挡水盖3和外挡水盖2,线圈组件的壳体1的后部外露有接线片5,内挡水盖罩设于壳体后部且设有容纳接线片的接线窗。外挡水盖2罩设于内挡水盖3的外上部,可以相对于内挡水盖打开或关闭。本例中,外挡水盖采用铰接的形式活动连接于内挡水盖外上部,当然也可以采用嵌套或其它已知的机械手段可拆卸地固定于内挡水盖的外上部。

线圈组件可以采用单独塑封后与电机其它部件装配在一起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接线片5外露于线圈组件塑封壳体后部,内挡水盖直接罩设于线圈组件塑封壳体后。线圈组件也可以采用与电机其它部件装配在一起后再整体塑封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包裹于线圈组件之外的壳体为电机壳体的一部分,内挡水盖罩设于电机壳体后。

如图3所示,内挡水盖3及外挡水盖2各自具有倾斜方向相反的顶面,外挡水盖顶面2.1至少有部分重叠遮挡于内挡水盖顶面3.1,内挡水盖顶面3.1和外挡水盖顶面2.1分别自遮挡部位向两外侧倾斜向下形成导流斜面。优选地,内挡水盖顶面及外挡水盖顶面各自与电机转子轴线成方向相反的夹角a及b,在图4中,a是3°,b是5°。当外挡水盖2相对于内挡水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内挡水盖顶面最高位置3.2与外挡水盖内表面贴合,从而形成密封。也可以进一步如图5所示,内挡水盖顶面3.1在高位的一边设置突出表面的凸筋3.3,防止水从此处流入内、外挡水盖之间的腔室使接线端子受潮。

如图2、图5所示,内挡水盖3上方设置有一对轴座4,轴座内侧设置有轴孔4.1,外挡水盖通过轴形结构铰接于轴座4。轴座的轴线位于内挡水盖的顶面上方,且两个轴座之间的距离窄于内挡水盖的顶面宽度,也就是说外挡水盖的铰接部位的投影位置完全处于内水盖顶面之内,这样即使有水滴落入轴座与外挡水盖之间的缝隙,也会顺着内挡水盖的倾斜面外流出电机壳体之外。轴座4与内挡水盖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形,避免两者之间存在缝隙。

外挡水盖由外挡水盖顶面2.1、后面2.2及两侧面2.3围合成半包围结构的壳体,且如图4所示,两侧面2.3分别从两侧向后面收窄,其作用是方便将表面的水排走,如图4所示,所形成的夹角c及d均为5°。

当水从上滴落至外挡水盖表面时,沿外挡水盖的倾斜顶面向图中所示的右方流走,而万一落至内挡水盖顶面,则沿内挡水盖的倾斜面向图中所示的左方流走,不会流入内、外挡水盖之间的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所示的内容,其它一切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相同实质性内容的产品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