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8224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属于制动器领域。



背景技术:

机电作动器有其非常突出的优点,应用也迅速扩大,所以机电作动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性能更可靠,为了保证性能安全可靠就要实现动力冗余,所以余度动力的制动显得特别重要。

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是动力,动力的冗余可以保证作动器性能更安全可靠,相比较而言差速式余度方案更优,该方案中电机制动是关键技术,如何实现电机制动器的可靠安装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解决制动器转子与减速器传动轴、制动器定子与减速器壳体的可靠固定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电机制动器安装在减速器传动轴上,减速器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柱段、第二柱段和第三柱段;第一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柱段的直径,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台阶;第二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三柱段的直径,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第二柱段的上半段加工成螺纹段;

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包括锁紧螺母、锥端顶丝、制动器定子固定螺钉、制动器固定螺栓、调整垫片、制动器固定板;

制动器固定板为平板结构,中间具有圆形通孔,通孔与减速器的止口间隙配合;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对应制动器定子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沉孔,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连接光孔;

制动器定子固定螺钉穿过制动器固定板的沉孔旋入、制动器定子安装孔,将制动器定子固定在制动器固定板上;

制动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的连接光孔旋入减速器壳体,将制动器固定板固定在减速器壳体上;

锥端顶丝经制动器转子的螺纹孔拧入减速器传动轴上的固定锥孔,实现制动器转子的周向固定;

调整垫片套设在放置在减速器传动轴的第一台阶上,位于制动器转子的轴下端面与减速器传动轴的第一台阶之间,用于调整制动器转子的摩擦面和制动器定子的摩擦面之间的间隙;

锁紧螺母与第二柱段的螺纹段相匹配,用于在制动器转子安装到减速器传动轴上后,径向固定制动器转子。

优选的,调整垫片包括厚调整垫片和薄调整垫片,厚调整垫片的厚度大于薄调整垫片的厚度。

优选的,还包括平垫圈,套设在减速器传动轴上,位于锁紧螺母与制动器转子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平端顶丝,平端顶丝拧入制动器转子的螺纹孔,顶住锥端顶丝的后端面。

优选的,制动器固定板为矩形平板,材质为铝合金。

优选的,调整垫片与减速器传动轴的第二柱段间隙配合。

优选的,平垫圈与减速器传动轴的第二柱段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能够实现制动器转子周向与轴向的可靠固定,实现制动器转子与减速器传动轴的可靠连接,实现了制动器定子与减速器壳体的可靠连接,进而保证了制动器的可靠开合。

(2)传动轴加工多个阶梯和一段螺纹再配合调整垫片和锁紧螺母实现电磁制动器转子轴向定位更准确。实验电磁制动器只用过盈和顶丝的结构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交变温度和频繁的开锁制动器转子,制动器转子轴向容易位移,轴向位移对于电磁制动器来说危害极大,容易锁不上或者开不了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动轴多加工一个阶梯和一段螺纹再配合调整垫片和锁紧螺母解决电磁制动器转子发生轴向位移的问题。

(3)采用锥端顶丝和平端顶丝配合使用,保证了制动器转子与减速器传动轴的可靠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装配图;其中1为锁紧螺母、2为平垫圈、3为锥端顶丝、4为平端顶丝、5为制动器转子、6为制动器定子、7为制动器定子固定螺钉、8为制动器固定螺栓、9为薄调整垫片、10为厚调整垫片、11为减速器传动轴、12为制动器固定板。

图2为减速器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制动器固定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动轴多加工一个阶梯和一段螺纹再配合调整垫片和锁紧螺母解决电磁制动器转子发生轴向位移的问题;通过小直径钻头定位锥窝位置,再二次拆装制动器转子,使打孔和清洗更具操作性,用大直径并与锥端顶丝锥度一致的钻头二次加工清洗解决加工转子固定锥窝多余物难清理干净的问题。

本操作过程应在减速器传动轴轴向位移小于0.03mm的情况下安装。

该装置基本组成有锁紧螺母1、平垫圈2、锥端顶丝3、平端顶丝4、制动器定子固定螺钉7、制动器固定螺栓8、薄调整垫片9、厚调整垫片10、制动器固定板12。

所述减速器传动轴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柱段11-1、第二柱段11-2和第三柱段11-3;第一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柱段的直径,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台阶;第二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三柱段的直径,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第二柱段的上半段加工成螺纹段,第三柱段具有平键槽,用于连接其它传动部件。

所述薄调整垫片9和所述厚调整垫片10的横截面尺寸相同,厚度不同,便于调节纵向尺寸公差,二者的内径略大于第二柱段的直径,外径略小于制动器定子6的内孔直径。

制动器固定板12为平板结构,中间具有圆形通孔,通孔与减速器的止口直径相同。固定板12的下表面上对应制动器定子6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沉孔,固定板12的上表面设置多个连接光孔。

制动器定子固定螺钉7穿过制动器固定板12的沉孔旋入、制动器定子6安装孔,将制动器定子6固定在制动器固定板12上。

制动器固定螺栓8穿过固定板12的连接光孔旋入减速器壳体,将制动器固定板12固定在减速器壳体上。

平垫圈2的内径略大于减速器传动轴11第二柱段的直径,锁紧螺母1与第二柱段的螺纹段匹配。平垫圈2增加了锁紧螺母1的压紧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可靠性。

锥端顶丝3经制动器转子5的螺纹孔拧入减速器传动轴11上的固定锥孔,平端顶丝4拧入制动器转子5的螺纹孔,顶住锥端顶丝3的后端面,在实现制动器转子5的周向固定。

下面对该机构加工到装配进行简要说明:

(1)如图1所示首先将制动器定子6安装于制动器固定板12,并将制动器定子固定螺钉7经制动器固定板12的通孔旋入制动器定子6,进行固定。

(2)制动器固定板12与制动器定子6穿过减速器传动轴11,将制动器固定板12用制动器固定螺栓8固定在减速器。

(3)将多个厚调整垫片10穿过减速器传动轴11,放置在减速器传动轴11的第一台阶上,将制动器转子5的轴下端面接触到厚调整垫片10,用塞尺测量制动器转子5的摩擦面和制动器定子6的摩擦面之间的间隙,如果不合格,则增加薄调整垫片9或者将厚调整垫片10更换为薄调整垫片9,调整制动器转子5的摩擦面和制动器定子6的摩擦面之间的间隙为合格的间隙,根据间隙确定垫片数量。

(4)用小直径钻头在减速器传动轴11的锥窝位置钻定位孔,拆除制动器转子5,用大直径并与锥端顶丝3锥度一致的钻头二次加工清洗定位孔,形成制动器转子固定锥孔;

(5)安装制动器转子5,再将锥端顶丝3经制动器转子5的螺纹孔拧入固定锥孔、平端顶丝4拧入制动器转子5的螺纹孔,顶住锥端顶丝3的后端面,在实现制动器转子5的周向固定。

(6)放平垫圈2套设在减速器传动轴11上,在将固定锁紧螺母1旋入减速器传动轴11的螺纹段,实现制动器转子5的轴向固定。

至此,该装置的安装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