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367发布日期:2018-09-11 23:01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属于电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穿线管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城市市容、交通以及环境的改善,还可以避免电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地下其他管线对电缆的影响。大大减少了因外力破坏引起的电缆故障,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在电缆穿插入电缆穿线管的过程中,电缆穿线管的端部对电缆的外皮有一定的磨损,尤其是电缆需要改变方向才能穿插入电缆穿线管的过程中,对电缆外皮的磨损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直接装在电缆穿线管端部,具有保护电缆的作用。

所述的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包括保护头本体,所述保护头本体内部设有输送轮组,所述输送轮组由两个转动轮和支撑件组成,输送轮组在保护头本体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两个转动轮分别通过支撑件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输送轮组所在的保护头本体的横截面上设有三组及以上均匀分布的输送轮组。

进一步地讲,在保护头本体内部转向位置还设有转向轮组,所述的转向轮组由三个转动轮和支撑件组成,转向轮组在保护头本体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三个转动轮分别通过支撑件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转向轮组由内转向轮组和外转向轮组组成。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内转向轮组的三个转动轮中,中间一个转动轮的圆心高于两端两个转动轮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2-0.3R,其中R是转动轮的半径。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外转向轮组的三个转动轮中,中间一个转动轮的圆心低于两端两个转动轮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1-0.2R。

进一步地讲,所述电缆穿线管直径为8.4-11.2R。

进一步地讲,所述保护头本体的直径是电缆穿线管直径的1.38-1.42倍。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转动轮上设有弧形槽。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保护头本体由保护头Ⅰ和保护头Ⅱ组成,保护头Ⅰ和保护头Ⅱ通过卡环和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保护头本体外部可设置与卡环相配合的环形槽。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保护头本体为金属件,支撑件焊接在保护头本体内部。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保护头本体端部还设有过渡带。

进一步地讲,输送轮组的转动轮的圆心与电缆穿线管的外径在一条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头本体内部设置输送轮组,避免了电缆穿线管的端部对电缆的外皮的磨损,而且大大提高多根电缆同时穿管的穿管效率,同时保护头本体内部转向位置还设有转向轮组,通过多次小角度转向,有效降低了对电缆的折损,输送轮组和转向轮组基本实现了电缆外皮的零磨损,本实用新型保护头本体可拆卸多次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剖视图;

图2是所述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保护头本体截面图;

其中,1、电缆穿线管;2、保护头本体;2-1、保护头Ⅰ;2-2、保护头Ⅱ;3、输送轮组;4、内转向轮组;5、外转向轮组;6、转动轮;7、过渡带;8、弧形槽;9、支撑件;10、卡环;11、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所述的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包括保护头本体2,所述保护头本体2内部设有输送轮组3,所述输送轮组3由两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两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输送轮组3所在的保护头本体2的横截面上设有三组及以上均匀分布的输送轮组3。

实施例2

所述的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包括保护头本体2,所述保护头本体2内部设有输送轮组3,所述输送轮组3由两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两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输送轮组3所在的保护头本体2的横截面上设有三组及以上均匀分布的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内部转向位置还设有转向轮组,所述的转向轮组由三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转向轮组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三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

实施例3

所述的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包括保护头本体2,所述保护头本体2内部设有输送轮组3,所述输送轮组3由两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两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输送轮组3所在的保护头本体2的横截面上设有三组及以上均匀分布的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内部转向位置还设有转向轮组,所述的转向轮组由三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转向轮组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三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所述的转向轮组由内转向轮组4和外转向轮组5组成。所述的内转向轮组4的三个转动轮6中,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高于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2-0.3R,其中R是转动轮6的半径。所述的外转向轮组5的三个转动轮6中,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低于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1-0.2R。

实施例4

所述的电缆穿线管用保护头,包括保护头本体2,所述保护头本体2内部设有输送轮组3,所述输送轮组3由两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两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输送轮组3所在的保护头本体2的横截面上设有三组及以上均匀分布的输送轮组3。在保护头本体2内部转向位置还设有转向轮组,所述的转向轮组由三个转动轮6和支撑件9组成,转向轮组在保护头本体2上设有两个固定点,三个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

所述的转向轮组由内转向轮组4和外转向轮组5组成。所述的内转向轮组4的三个转动轮6中,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高于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2-0.3R,其中R是转动轮6的半径。所述的外转向轮组5的三个转动轮6中,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低于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1-0.2R。

所述电缆穿线管1直径为8.4-11.2R。所述保护头本体2的直径是电缆穿线管1直径的1.38-1.42倍。所述的转动轮6上设有弧形槽8。所述的保护头本体2由保护头Ⅰ2-1和保护头Ⅱ2-2组成,保护头Ⅰ2-1和保护头Ⅱ2-2通过卡环10和固定螺栓1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保护头本体2外部可设置与卡环10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的保护头本体2为金属件,支撑件9焊接在保护头本体2内部。所述的保护头本体2端部还设有过渡带7。输送轮组3的转动轮6的圆心与电缆穿线管1的外径在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头本体2内部设有输送轮组3,端部还设有过渡带7,过渡带7圆滑过度,避免了电缆穿线管1的端部对电缆外皮的磨损,而且有利于多根电缆同时穿管,可大大提高多根电缆同时穿管的穿管效率,同时保护头本体2内部转向位置还设有由内转向轮组4和外转向轮组5组成的转向轮组,所述的内转向轮组4的三个转动轮6中,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高于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2-0.3R,其中R是转动轮6的半径。所述的外转向轮组5的三个转动轮6中,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低于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中间一个转动轮6的圆心到两端两个转动轮6的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是0.1-0.2R。内转向轮组4和外转向轮组5互相配合,通过多次小角度转向,有效降低了对电缆的折损,输送轮组3和转向轮组基本实现了电缆外皮的零磨损。

输送轮组3上设有两个转动轮6,内转向轮组4设有三个转动轮6,输送轮组3和内转向轮组4分别通过两点固定在保护头本体2上,转动轮6分别通过支撑件9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从而每个转动轮6都形成受力稳定牢靠的三角固定。

所述电缆穿线管直径为8.4-11.2R,保护头本体2的直径是电缆穿线管1直径的1.38-1.42倍。输送轮组3的转动轮6的圆心与电缆穿线管1的外径在一条直线上。这三个限定条件保证了电缆直接经过输送轮组3输送至电缆穿线管1内部而不接触电缆穿线管1的端部。

所述的保护头本体2由保护头Ⅰ2-1和保护头Ⅱ2-2组成,保护头Ⅰ2-1和保护头Ⅱ2-2通过卡环10和固定螺栓1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保护头本体2外部可设置与卡环10相配合的环形槽。穿管完毕可以将保护头本体2拆卸下来,备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