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700发布日期:2018-10-30 23:3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大多数用电设备中都设有内部管理单元,用于连接电源,并对用电设备进行电源管理。虽然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在内部管理单元与电源之间设置保险丝或者防反接电路,防止电源反接时导致内部管理单元或用电设备损坏,但是,当电源反接时,保险丝熔断或者防反接电路在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形成断路,需要用户重新正接电源后,内部管理单元才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

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所述极性转换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所述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所述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

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组成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组成用于连接所述内部管理单元的电压输出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三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四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组成第五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六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相连形成第七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组成第八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均为MOS管、IGBT管或三极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型MOS管;

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均为N型MOS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以及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共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组成第九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动触点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组成第十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以及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动触点共接所述第九节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悬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相连,形成第十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悬空,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悬空,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相连,形成第十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悬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装置,所述电源连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其中,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内部管理单元和极性转换单元,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当接收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可以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管理电路100,包括:内部管理单元10和极性转换单元20。

极性转换单元20,连接于电源110与内部管理单元120之间,极性转换单元20用于当接收到电源110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120输出正向电压。

如图1所示,极性转换单元20包括:第一输入端21、第二输入端22、第一输出端23以及第二输出端24。

第一输入端21与第二输入端22组成用于连接电源110的电压输入端,第一输出端23与第二输出端24组成用于连接内部管理单元110的电压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110为直流电电源,包括至少一个正极输出端和一个负极输出端,当电源110与电源管理电路100正接时,电源110向电源管理电路100输出正向电压,当电源110与电源管理电路100反接时,电源110向电源管理电路100输出反向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源110向电源管理电路输出正向电压时,电源管理电路100将正向电压直接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管理电路100还可以被封装在内部管理单元120中,即作为内部管理单元120的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11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内部管理单元和极性转换单元,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当接收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可以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性转换单元20中设有第一传输路径201和第二传输路径202,在接收到电源110输出的正向电压时,第二传输路径202被关断,第一传输路径201被导通,使电源110通过第一传输路径201与内部管理单元120之间形成闭合回路,正向电压通过第一传输路径201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在接收到电源110输出的反向电压时,第一传输路径201被关断,第二传输路径202被导通,使电源110通过第二传输路径202与内部管理单元120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反向电压通过第二传输路径202被转换为正向电压并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路径201与第二传输路径202共用第一输入端21与第二输入端22作为电压输入端,第一传输路径201与第二传输路径202共用第一输出端23与第二输出端24作为电压输出端。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针对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提出实施例,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如图3所示,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一节点,作为第一输入端21,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二节点,作为第二输入端22,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三节点,作为第一输出端23,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四节点,作为第二输出端24。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为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为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为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为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为阳极。

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源110通过第一输入端21和第二输入端22输入直流电,当第一输入端21接电源110负极端,第二输入端22接电源110正极端时,第二传输路径202断开,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三二极管D3组成的第一传输路径201被导通,直流电的电流通过第三二极管D3被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再通过第二二极管D2流向电源110负极端。

当第一输入端21接电源110正极端,第二输入端22接电源110负极端时,第一传输路径201断开,第一二极管D1与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第二传输路径202被导通,直流电的电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被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再通过第四二极管D4流向电源110负极端。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针对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提出另一实施例,图4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如图4所示,极性转换单元20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第八电阻R8。

第一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开关管Q3的高电位端,组成第五节点,作为第一输入端2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第一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共接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第二开关管Q2的低电位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六节点,作为第一输出端23,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共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相连形成第七节点,作为第二输入端22,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第三开关管Q3的低电位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第四开关管Q4的低电位端,组成第八节点,作为第二输出端24,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Q4的高电位端相连,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第四开关管Q4的受控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以及第四开关管Q4均为MOS管、IGBT管或三极管。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为P型MOS管;第三开关管Q3与第四开关管Q4均为N型MOS管。

以下结合图2和图4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4所示,电源110通过第一输入端21和第二输入端22输入直流电,当第一输入端21接电源110负极端,第二输入端22接电源110正极端时,第一开关管Q1与第四开关管Q4组成的第二传输路径202被断开,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组成的第一传输路径201被导通,直流电通过第二开关管Q2被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再通过第三开关管Q3流向电源110负极端。

当第一输入端21接电源110正极端,第二输入端22接电源110负极端时,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组成的第一传输路径201被断开,第一开关管Q1与第四开关管Q4组成的第二传输路径202被导通,直流电的电流通过第一开关管Q1被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再通过第四开关管Q4流向电源110负极端。

作为本实施例再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针对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提出再一实施例,图5示出了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如图5所示,极性转换单元20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以及第五二极管D5。

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用电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用电端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用电端共接第四继电器K4的第一用电端,组成第九节点,作为第一输入端21,第二继电器K2的动触点K21与第四继电器K4的动触点K41共接第五二极管D5的第一端,组成第十节点,作为第二输入端22,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用电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用电端、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用电端以及第四继电器K4的第二用电端共接第五二极管D5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K1的动触点K11与第三继电器K3的动触点K31共接第九节点,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静触点K22悬空,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静触点K12与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静触点K23相连,形成第十一节点,作为第一输出端23,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静触点K13悬空,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静触点K32悬空,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静触点K33与第四继电器K4的第一静触点K42相连,形成第十二节点,作为第二输出端24,第四继电器K4的第二静触点悬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二极管D5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第二端为阳极。

以下结合图2和图5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5所示,电源110通过第一输入端21和第二输入端22输入直流电,当第一输入端21接电源110负极端,第二输入端22接电源110正极端时,第五开关管D5截止,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以及第四继电器K4均不通电,且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以及第四继电器K4的动触点分别与第二静触点相连,使得第一继电器K1与第四继电器K4组成的第二传输路径202断开,第二继电器K2与第三继电器K3组成的第一传输路径201被导通,直流电通过第二继电器K2被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再通过第三继电器K3流向电源110负极端。

当第一输入端21接电源110正极端,第二输入端22接电源110负极端时,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以及第四继电器K4均通电,且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以及第四继电器K4的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点相连,使得第二继电器K2与第三继电器K3组成的第一传输路径201被断开,第一继电器K1与第四继电器K4组成的第二传输路径202被导通,直流电的电流通过第一继电器K1被传输至内部管理单元120,再通过第四继电器K4流向电源110负极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装置200,如图4所示,电源连接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管理电路100。

由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装置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阐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通过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的极性转换单元,在接收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进而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