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顶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137发布日期:2018-11-09 21:4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宝顶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宝顶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宝顶属于中国古建筑常用的构件之一,其不仅作为高建筑的装饰的一种,最重要的是其起着加固房顶的作用。宝顶多用于殿、亭、阁、楼等建筑物的最高处。常见的宝顶束腰呈圆形、方形和宝塔形等,四周还有"龙凤"、"牡丹"等浮雕图案。现有的宝顶在防雷措施方面采用的是在宝顶上固定避雷针,但是由于在固定避雷针时需要在宝顶上钻孔固定,存在宝顶在安装防雷装置时破坏古建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宝顶防雷装置,具有宝顶在安装防雷装置时不会破坏古建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宝顶防雷装置,包括环绕于宝顶外周的两个半环形的导电片,两个所述导电片连接形成导电环,两个所述导电片的端部相互叠合,所述导电片上设有使两个导电片相互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导电环的外壁上设有连接码,连接码上设有可供引线连接的连接孔。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对宝顶安装防雷装置时,首先将两个导电片包围于宝顶外壁上,利用固定件将两个导电片相互固定使导电片贴紧于宝顶外壁上,再将引线连接于连接孔上,在雷雨天气时,闪电击中宝顶时,通过宝顶上连接的导电环和连接码对电流进行引导,通过引线将电流引导至地面,达到了对宝顶实现防雷时不会破坏宝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导电片的端部设有供第一螺栓穿过的通孔。

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第一螺栓穿过两个导电片上的通孔,并利用第一螺母于第一螺栓螺纹连接将两个导电片固定,使两个导电片贴紧于宝顶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码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码沿导电环的外壁均匀设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多个连接码可将电流通过多个通道导通至地面,提高了宝顶防雷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为腰形孔。

通过这样的设置,腰形孔能够使导电片在安装包围在宝顶外周上时增大调整范围,避免由于导电片的尺寸与宝顶的尺寸不适应时需要重新在导电片上钻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片的内壁上设有导电凸起。

通过这样的设置,导电凸起能够增大导电片与宝顶外壁的摩擦力,减小在暴雨天气时导电片与宝顶外壁的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码包括水平板和与水平板垂直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戗脊相贴合的斜板。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竖直板和斜板的设置能够使连接码与屋脊的贴合更加紧密,增大了连接码与屋脊的接触面,使连接码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码与导电片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包装运输的过程中可将连接码和导电片拆卸分离,节省了存放空间,包装运输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片上设有L型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码靠近导电片的一端上固定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有两个导向杆,所述连接码上滑动连接有活动片,两个所述导向杆穿过活动片,两个所述导向杆的距离大于大于连接片的宽度,所述导向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活动片抵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连接导电片和连接码时,将连接片插入到两个导向杆之间,滑动活动片使其与连接片抵接,再拧上第二螺母使其与导向杆螺纹连接,利用第二螺母将活动片抵紧,使连接片和连接码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对宝顶安装防雷装置时,首先将两个导电片包围于宝顶外壁上,利用固定件将两个导电片相互固定使导电片贴紧于宝顶外壁上,再将引线连接于连接孔上,在雷雨天气时,闪电击中宝顶时,通过宝顶上连接的导电环和连接码对电流进行引导,通过引线将电流引导至地面,达到了对宝顶实现防雷时不会破坏宝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宝顶;2、导电片;3、导电环;4、第一螺栓;5、第一螺母;6、通孔;7、连接码;8、连接孔;9、导电凸起;10、竖直板;11、斜板;12、连接片;13、固定片;14、导向杆;15、活动片;16、第二螺母;17、水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宝顶1防雷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环绕于宝顶1外周的两个半环形的导电片2,两个导电片2连接形成导电环3,导电片2为紫铜带。两个导电片2的端部相互叠合,同时导电片2的端部设有使两个导电片2固定的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5,导电片2的端部设有供第一螺栓4穿过的通孔6。导电环3的外壁均匀设有四个连接码7,连接码7上设有连接孔8,可供引线连接。

在对宝顶1安装防雷装置时,将两个导电片2环绕于宝顶1的外壁上并与宝顶1的外壁抵接,然后利用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5将两个导电片2固定,再将引线连接于连接孔8内,并将引线接地。在雷雨天时,利用宝顶1的高度能够将闪电引至宝顶1上,再利用导电环3和连接码7将电流引至地下,达到了无需对宝顶1破坏的情况下对宝顶1实现防雷的效果。

通孔6为腰形孔。腰形孔能够使导电片2在安装包围在宝顶1外周上时增大调整范围,避免由于导电片2的尺寸与宝顶1的尺寸不适应时需要重新在导电片2上钻孔。

导电片2的内壁上设有导电凸起9。导电凸起9能够增大导电片2与宝顶1外壁的摩擦力,减小在暴雨天气时导电片2与宝顶1外壁的相对滑动。

连接码7包括水平板17和与水平板17垂直的竖直板10,竖直板10上固定连接有与戗脊相贴合的斜板11,通过竖直板10和斜板11的设置能够使连接码7与屋脊的贴合更加紧密,增大了连接码7与屋脊的接触面,使连接码7更加稳定。

连接码7与导电片2为可拆卸连接,导电片2上设有L型的连接片12,连接码7靠近导电片2的一端上固定设有固定片13,固定片13上设有两个导向杆14,连接码7上滑动连接有活动片15,两个导向杆14穿过活动片15,两个导向杆14的距离大于大于连接片12的宽度,导向杆14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6,第二螺母16与活动片15抵接。在连接导电片2和连接码7时,通过将连接片12插入到两个导向杆14之间,然后滑动活动片15使其与导电片2抵接,再拧紧第二螺母16,可将导电片2和连接码7固定。连接码7与导电片2可拆卸连接,则在包装运输的过程中可将连接码7和导电片2拆卸分离,节省了存放空间,包装运输更加方便。

具体工作过程:在对宝顶1安装防雷装置时,首先将两个导电片2的端部相互叠合,两个导电片2的内壁与宝顶1的侧壁抵接,利用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5将两个导电片2固定,再将导电片2外壁上的连接片12插入到连接码7上两个导向杆14之间,滑动活动片15使活动片15与固定片13靠近并与连接片12抵接,再利用第二螺母16与导向杆14连接将活动片15抵紧。最后将引线连接安装于连接孔8上,并将引线接地,完成防雷装置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