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589发布日期:2018-11-09 21:5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轴瓦电机应用在全国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其检修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用户的认可,但轴瓦电机运转时,电机转子是转动惯量极大的转动部件,轴瓦甩油环将油槽内的润滑油甩起之后又被流动的气体冲散,形成更细的小油滴油雾,同时随着机组的运行,油温和瓦温也会相应升高,使轴承箱内部产生正压,促使了油雾随着空气的流动逸出,漏到机组油挡的外面。

现有的高压轴瓦电机运转时,油环甩油及油箱内压,形成内外油压差。当润滑油通过密封环(迷宫环)油档时,每通过一个油档齿所形成的缩孔,就会产生一次节流,油的外漏压力就降低一次,外油档室油压小于前一油档室。以此类推,如果油档齿数越多,节流次数越多,漏油量也越小,且每一油档齿都有一向内的回油孔,每一油档内的油就通过油孔回到轴承箱内(瓦座油箱),但当泄漏量大于回流量,油档就就开始漏油,影响电机使用寿命。如何有效避免漏油问题是行业内始终在研究的方向。

经检索,关于电机漏油问题的技术改进已有现有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8739667,申请日:2013年12月2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轴瓦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轴瓦装置,包括轴瓦本体、轴瓦底座、轴瓦密封组件和润滑油室,轴瓦本体固定在轴瓦底座内,轴瓦本体与轴瓦底座之间的腔体为润滑油室,轴瓦密封组件固定连接在轴瓦底座上并设有第一油封,轴瓦装置还包括防漏油密封组件,防漏油密封组件与轴瓦密封组件固定连接,防漏油密封组件上设置第二油封。该申请案在电机转子贴近轴瓦密封组件位置安装包含第二油封的防漏油密封组件,所增加的主要部件可与电机原轴瓦密封组件做永久性的安装与固定,其使用寿命与轴瓦使用寿命共存。但该申请案仅通过加设密封组件避免漏油现象,实际使用效果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轴瓦电机容易漏油、影响使用寿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通过对电机的有效改造,可以有效改善漏油问题,提高电机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包括与电机的油室相通的呼吸器和平衡管,呼吸器设置于电机的轴瓦盖上;电机端盖上开设有贯穿的平衡孔,平衡管一端与油室相连通,平衡管另一端穿过平衡孔;呼吸器包括相配合的呼吸管和呼吸盖,呼吸管底部与油室相连通,呼吸盖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排气孔。

更进一步地,呼吸管包括管体,管体内为管腔,管体上部设有管头,管头顶部为支撑呼吸盖的配合壁;呼吸盖包括盖体,盖体内为盖腔,排气孔设置于盖体的周向侧壁上。

更进一步地,盖体下部为与配合壁相配合的内嵌壁,内嵌壁嵌于配合壁内部。

更进一步地,排气孔在盖体的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

更进一步地,排气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15°-35°。

更进一步地,盖体的周向侧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更进一步地,内嵌壁的底部为锯齿状的齿状底壁。

更进一步地,管腔内放置有海绵。

更进一步地,配合壁与管体内壁之间通过倾斜内壁相连,倾斜内壁从下向上逐渐向外倾斜。

更进一步地,内嵌壁位于盖体下部内侧,盖体超出内嵌壁的部分由配合壁顶部支撑。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包括与电机的油室相通的呼吸器和平衡管,通过呼吸器和平衡管的配合设置,能有效减少电机漏油问题,保障电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电机端盖上开设有贯穿的平衡孔,平衡管一端与油室相连,平衡管另一端穿过平衡孔,使内部的油室能够与外界相通,从而有助于平衡内外压差,避免发生漏油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呼吸器包括呼吸管和呼吸盖,呼吸盖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排气孔,排气孔的设置能有效进行出气排气,防止油气上顶呼吸盖,并能避免油气泄漏。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排气孔在盖体的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既便于内部气体的排出,更能有效防止油气从排气孔中泄露,避免油气外泄。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盖体的周向侧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能够实现周向均匀排气,保障排气的均匀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油液的上顶外泄等。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内嵌壁的底部为锯齿状的齿状底壁,锯齿状设计不仅有助于加快油气的冷凝回流,更有助于防止油气从配合壁与盖体之间的缝隙中外泄,进一步保障了防漏油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管腔内沿高度方向填充有呈不规则分布的海绵,海绵不会堵塞管腔,不影响油气的上升冷凝效果,但海绵能够有效缓冲油气的上升,防止其高速喷流至顶部并从顶部溢出,从而进一步增强防漏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油室;200、电机端盖;210、平衡孔;300、轴瓦盖;400、呼吸器;500、平衡管;410、呼吸管;411、管体;412、管腔;413、管头;414、配合壁;415、倾斜内壁;420、呼吸盖;421、盖体;422、盖腔;423、内嵌壁;424、齿状底壁;425、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包括与电机的油室100相通的呼吸器400和平衡管500,其中呼吸器400设置于电机的轴瓦盖300上;电机端盖200上开设有贯穿的平衡孔210,平衡管500一端与油室100相连通,平衡管500另一端穿过平衡孔210;本实施例中轴瓦式电机的油室100、电机端盖200和轴瓦盖300的结构及装配关系等均属于行业内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在电机端盖200上开设通往内油挡的平衡孔210,并通过在内部的油室100上设置平衡管500,且U形的平衡管500设置于油室100的油液液位之上,平衡管500从油室100内部穿出,并最终通向电机端盖200外,使内部的油室100能够与外界相通,从而有助于平衡内外压差,避免发生漏油问题。

本实施例中呼吸器400包括相配合的呼吸管410和呼吸盖420,呼吸管410底部与油室100相连通,呼吸盖420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排气孔425,具体地,呼吸管410包括管体411,管体411内为管腔412,管体411上部设有管头413,管头413的宽度大于管体411的宽度,管头413顶部为用于支撑呼吸盖420的配合壁414;对应地,呼吸盖420包括盖体421,盖体421内为盖腔422,排气孔425设置于盖体421的周向侧壁上,且盖体421下部为与配合壁414相配合的内嵌壁423,该内嵌壁423嵌于配合壁414内部,如图2所示,内嵌壁423位于盖体421下部内侧,盖体421超出内嵌壁423的部分由配合壁414顶部支撑。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呼吸盖420盖在呼吸管410上方,即内嵌壁423贴合在配合壁414内,配合壁414顶部支撑在内嵌壁423外侧的盖体421下方,保障呼吸盖420与呼吸管410的紧密配合,呼吸管410的高度可设置为75-400mm,油室100内的高温油气经管腔412不断上升至盖腔422,并最终经冷凝回流,能有效防止向外泄露溢出;排气孔425的设置能在油气上升回流过程中有效进行出气排气,防止油气上顶呼吸盖420,并能避免油气泄漏。

本实施例通过呼吸器400和平衡管500的配合设置,能有效减少电机漏油问题,保障电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25在盖体421的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具体地,排气孔42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15°,排气孔425的倾斜设置既便于内部气体的排出,更能有效防止油气从排气孔425中泄露,避免油气外泄,且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排气孔425可开设为孔状、斜槽状等,通过对排气孔425开口尺寸的控制,实现对排气效果的有效改善。本实施例中盖体421的周向侧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孔425,能够实现周向均匀排气,保障排气的均匀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油液的上顶外泄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内嵌壁423的底部为锯齿状的齿状底壁424,使用时高温油气经管腔412不断上升,齿状底壁424的锯齿状设计不仅有助于加快油气的冷凝回流,更有助于防止油气从呼吸盖420与呼吸管410的间隙中外泄,即防止油气从配合壁414与盖体421之间的缝隙中外泄,进一步保障了防漏油效果。

本实施例中配合壁414与管体411内壁之间通过倾斜内壁415相连,倾斜内壁415从下向上逐渐向外倾斜,倾斜内壁415的设置使得管腔412顶部腔体空间逐渐增大,且呈漏斗形结构,有助于增强高温油气的冷凝效果,并有助于冷凝后的油液回流至管腔412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管腔412内放置有海绵,即管腔412内沿高度方向填充有呈不规则分布的海绵,海绵不会堵塞管腔412,不影响油气的上升冷凝效果,但海绵能够有效缓冲油气的上升,防止其高速喷流至顶部并从顶部溢出,从而进一步增强防漏油效果。

利用本实施例的防漏油装置可以有效减少电机漏油现象,具体使用方法如下:设置安装好呼吸器400和平衡管500,高温油气在管腔412中不断上升,经海绵缓冲吸附后,气体经排气孔425向外排出,油液经呼吸盖420和齿状底壁424阻挡最终冷凝回流;同时,平衡管500将内部油室100与外部连通,平衡内外压差,有效避免发生漏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2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轴瓦式电机防漏油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2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