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6676发布日期:2018-11-02 21:52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结构,具体是一种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冷媒是一种容易吸热变成气体,又容易放热变成液体的物质。早期冷冻厂用氨气当冷煤,氨在受压时,放热变成液体;当高压液体减压变成气体时,便会吸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冷气机,里面用的冷煤是氟氯碳化物,但是以前使用的氟氯碳化物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已开发出不会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碳化物。理想冷媒无毒、不爆炸、对金属及非金属无腐蚀作用、不燃烧、泄漏时易于察觉、化学性安定、对润滑油无破坏性、具有较高的蒸发潜热、对环境无害。

目前冷媒泵采用现有的标准轴承,由于冷媒中只含有3%以下的油,因此轴承润滑无法解决,造成冷媒泵使用寿命极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的内部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两端设有端盖,所述电机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电机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涂有一层陶瓷,所述转轴的外部设置碳化硅轴套,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齿轮泵,所述齿轮泵与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结构本体的端部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与结构本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结构本体设置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设置在左侧,冷媒出口设置在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化硅轴套与转轴表面喷涂的陶瓷之间有0.02mm~0.06mm间隙形成轴承付,所述碳化硅轴套与端盖之间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轴套采用碳化硅,同时与之配合的轴喷涂陶瓷,形成轴承付工作,使用寿命可达5万小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媒进口、2-冷媒出口、3-齿轮泵、4-转轴、5-碳化硅轴套、6-电机、7-端盖、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冷媒泵用无油/少油润滑轴承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设置冷媒进口1和冷媒出口2,所述冷媒进口1设置在左侧,冷媒出口2设置在右侧,所述结构本体的内部设置电机6,所述电机6的两端设有端盖7,所述电机6上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与电机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涂有一层陶瓷,所述转轴4的外部设置碳化硅轴套5,所述碳化硅轴套5与转轴4表面喷涂的陶瓷之间有0.02mm~0.06mm间隙形成轴承付,所述碳化硅轴套5与端盖7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齿轮泵3,所述齿轮泵3与转轴4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结构本体的端部设置盖板8,所述盖板8与结构本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工作步骤:

1、加工完成的端盖7,热套安装碳化硅轴套5。

2、转轴4喷涂陶瓷,然后加工至要求的配合尺寸。

3、将端盖7、转子和电机定子装配,要求转子转动灵活。

4、装齿轮泵3。

5、装盖板。

6、焊接盖板。

7、连接试验系统,测试性能。

工作原理是:

接通电源后,内置电机6的转轴4带动齿轮泵工作,把冷媒从冷媒进口1吸入且通过齿轮泵3的工作,把冷媒转换成设定压力和流量的冷媒从冷媒出口3送出,此时齿轮泵3替代了类似压缩机工作,由于冷媒中含油量极低,因此极易造成轴承损坏,使装置失效。而本专利轴承结构采用了碳化硅轴套5和陶瓷轴承付,其材料耐磨、耐高温的性能,很好的解决了轴承失效问题,从而使齿轮泵3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