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969发布日期:2018-12-28 19:3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变频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频器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变频器的诞生源于交流电机对无级调速的需求,随着晶闸管、静电感应晶体管、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等部件的出现,电气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变频器调速技术也随之发展,特别脉宽调制变压变频调速技术更是让变频器登上了新的台阶。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变频器也逐渐的深入到了工业的各个领域,因此市场对变频器的性能要求,同时变频器厂家也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寿命长的变频器的防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器的防水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CPU板210、电源模块2和散热模块,电源模块2为CPU板210供电,在散热模块的散热器260的上方设有风机组件270,在风机组件270的上方设有防水件140,防水件140包括成U型倒扣在壳体顶侧间隔设置的防水护罩141,在防水护罩141的内侧设有与风机组件270的风机罩271连接的连接柱143,连接柱143的端面上设有与风机罩271的排气口的边缘配合的限位柱1431,防水护罩141的面积大于壳体顶侧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壳110和上壳120,散热器260设置在下壳110内,风机组件270设置在下壳110的顶部,CPU板210设置在上壳120内,在上壳120顶端的外侧设有控制板盒130,防水护罩141设置在控制板盒130和风机组件270的上方。

3.可选的,所述防水护罩141的内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42,两个连接板142夹在控制板盒130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142的内侧设有条形筋144,条形筋144垂直于将防水件140安装方向水平设置,在控制板盒130的两侧设有与条形筋144配合的连接凹槽146。

可选的,电源模块2包括层叠设置的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电容板230的一端设有电解电容231,电源板240设置在电容板230的另一端,电源板240的一端设有与电解电容231配合的避让槽241,另一端设有伸至电容板230外侧的接线端子242,在电容板230与电源板240的内侧设有连接件,散热器260设置在电源板240的下方,风机组件270设置在电解电容231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260和电源板240之间设有隔板111,隔板111上设有与散热器260配合的隔板开口113,在隔板111的顶侧设有定位轴112,在电源板240上设有与定位轴112配合的定位孔1120,定位轴112穿过定位孔1120与电容板230连接,电容板230上设有与定位轴112固定连接的定位螺钉1121,在电源板240的顶侧设有连接铜柱244,在电容板230上设有与连接铜柱244固定连接的支柱螺钉2440。

可选的,壳体内设有散热接地片,散热接地片包括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部262,以及穿过隔板开口113伸至隔板111顶侧的接地接线部261,在接地接线部261上设有与隔板111连接的接地接线螺钉2611,在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散热接地片配合的接地接线孔2610。

可选的,所述风机组件270包括风机罩271以及设置在风机罩271内的风机272,风机罩271的中部设有排气口,在风机罩271的两端设有插入壳体内的插板274,在插板274上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卡板275,在卡板275的外侧设有与壳体内壁卡接配合的风机罩卡扣276,在卡板275的末端设有限位翼277,在风机罩271的内侧同时设有风机罩安装孔278和风机罩定位柱279,螺钉能够穿过风机罩安装孔278将风机罩271固定在下壳110内。

可选的,所述CPU板210和电容板230之间设有托板220,托板220的顶侧设有与CPU板210配合的上支撑件221,上支撑件221设置在托板220的四个顶角,其中一个支撑件221上设有CPU接地螺母2240,CPU板210上设有与CPU接地螺母2240连接的CPU接地螺钉224,以及与其余三个上支撑件221连接的三个连接螺钉223,CPU板210通过CPU接地螺钉224和CPU接地螺母2240与CPU接地嵌件连接;托板220的底侧设有与电容板230连接的卡扣225,以及与电容板230配合的下支撑件228,下支撑件228的中部设有导向柱226,电容板230设有与导向柱226配合的导向孔2260,在下支撑件228与卡扣225之间形成与导向孔2260边缘配合的卡槽227。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壳110和上壳120,电源模块2包括层叠设置的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电源板240、散热器260和风机组件270设置在下壳110内,电容板230右端的底侧设有电解电容231,电源板240设置在电容板230的另一端的下方,在电源板240的下方设有散热器260,下壳110在电源板240与散热器260之间设有隔板111,电源板240与电容板230固定连接,电容板230再与隔板111固定连接,在散热器260的右端设有风机组件270,风机组件270对应在电解电容23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的防水结构,通过连接柱143将防水护罩141间隔设置在风机组件270的上方,保证不阻挡风机组件270上方空气的流动,同时当水滴竖直或以15度角度滴落时不会从风机罩271中进入到壳体内,起到良好的防水防尘作用,而且防水件140设置壳体外,在不需要使用时还可以方便拆卸。此外,在壳体外侧外接有控制板盒130,控制板盒130不仅能外接扩展卡来扩大功能,而且在防水护罩141能够通过连接卡槽安装到控制板盒130上,结构更紧凑也更可靠。此外,控制板盒130上的连接板142上的条形筋144能够卡入控制板盒130两侧设的连接凹槽146中配合,使防水护罩141的固定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频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频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频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隔板与散热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与滑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隔板与电源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板与电容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变托板与CPU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转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接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接地片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上壳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滑板与轨道配合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通风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图24的局部截面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图2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2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的防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的防水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示出两种变频器的实施方式,变频器包括下壳110和上壳120组成的壳体,以及在壳体内的CPU板210、电源模块2和散热模块,电源模块2为CPU板210供电同时通过散热模块进行散热,电源模块2包括分体设置的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260和风机组件270,CPU板210、电容板230、电源板240和散热器26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通过将横向面积比较大的电源模块2拆分成两片分体设置的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能够有效减少电源模块2占用的空间,而且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上的电路分配合理,不会影响变频器的电气性能。所述的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可以垂直设置,优选为层叠设置,如图4示出层叠设置的实施例,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层叠设置,电容板230倒扣在电源板240的上方,电容板230的一端在底侧设有电解电容231,电源板240设置在电容板230另一端的下方即电解电容231的一侧,在电容板230与电源板240的内侧设有电子元器件和连接件,电源板240通过连接件与电容板230的底侧连接,在电源板240的一端上设有与电解电容231配合的避让槽241,另一端设有伸至电容板230外侧的接线端子242,通过电源板240在结构上给电解电容231留出倒扣的空间,同时通过连接件连接和支撑倒扣在上方的电容板230,有效地利用了变频器整机内部的垂直空间,不仅具有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而且可靠性更高,不受水平空间和线间安规距离的限制,安装也很方便。

如图9-11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电源板240顶侧的长插针243和多个连接铜柱244,长插针243的一端与电源板240固定连接,在电容板230上设有与长插针243插接配合的插座2430,连接铜柱244的一端与电源板240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螺纹孔并与电容板230的底侧相抵,在电容板230上设有与支连接铜柱244固定连接的支柱螺钉2440,通过多个连接铜柱244连接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能够将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组装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在装配时可以在壳体外先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组装好,然后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装入到壳体内,能够有效降低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下壳体110内一体成型有隔板111,隔板111设置在散热器260和电源板240之间,散热器260通过螺钉与隔板111的底侧固定连接,隔板111上设有与电解电容231配合的隔板避让口115,以及与散热器260配合的隔板开口113,在隔板111的顶侧设有定位轴112,在电源板240上设有与定位轴112配合的定位孔1120,电容板230上设有与定位轴112固定连接的定位螺钉1121,定位轴112先穿过定位孔1120后,再通过定位螺钉1121将电容板230与定位轴112固定连接,能够利用有限的空间对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进行定位和安装,不仅可靠性更好,而且又不会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代替隔板111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在散热器260上方的隔板111与电源板240之间设有绝缘纸250,通过绝缘纸250提高散热模块与电源板240之间的电气隔离,具有占用空间小、造价低的特点。

如图18-19所示,在下壳110内设有散热接地片,散热接地片包括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部262,以及穿过隔板开口113伸至隔板111顶侧的接地接线部261,在接地固定部262上设有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螺钉2621,在接地接线部261上设有与隔板111配合的接地接线螺钉2611,在隔板111上设有与接地接线螺钉2611连接的下壳嵌件螺母2612或螺纹孔,在下壳110的侧壁上设有与散热接地片配合的接地接线孔2610,下壳110的外壁对应在接地接线孔2610的一侧设有接地标识2613,在上壳120的顶壁上设有与接地接线螺钉2611对应的接地操作孔(图中未示出),通过将散热接地片隐藏在壳体内,外部接地导线可以穿过接地接线孔2610伸到接地接线螺钉2611下方,通过接地接线螺钉2611与散热接地片固定,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上壳120的顶壁的接地操作孔到散热接地片的接地接线部261的间隙小于接地接线螺钉2611的长度,保证接地操作孔能够在接地接线螺钉2611在退出时起到阻挡的作用,使接地接线螺钉2611不会掉在壳体内。其中接地接线螺钉2611的长度为优选为8MM,接地操作孔到接地接线部261的间隙优选为6MM,当接地接线螺钉2611退到6MM时,接地接线螺钉2611的螺丝帽就被接地操作孔挡住了。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接线部261和接地固定部262成L型连接,接地接线部261的方向沿电源板240上的接线端子242的排列方向设置,接地接线部261的末端从接线端子242一端的下方伸出,接地接线螺钉2611设置在接地接线部261的末端上,通过L形的散热接地片以避让上方电源板240上的接线端子242,变频器在装配好后,仍然可以方便地旋拧接地接线螺钉2611对外部接地导线进行固定,不需要将变频器拆开。

更进一步,所述定位轴112设置在接地接线部261和接地固定部262之间的夹角处,能够保证与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的顶角位置连接,以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同时又不会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在定位轴112的一侧还设有隔离凸台263,隔离凸台263能够将电源板240托起,使电源板240与散热接地片之间保持一定的电气间隙,提高变频器的可靠性。

再进一步,在下壳110的内壁设有与隔板111相连的接地定位板114,在散热接地片的接地接线部261上设有与接地定位板114配合的接地定位槽1140,接地防护板114不仅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散热接地片限位的作用。

再进一步,所述绝缘纸250的顶角处设有避让接地接线螺钉2611的绝缘避让口251,在绝缘避让口251的边缘设有与接地定位板114配合的绝缘挡板252,绝缘挡板252不仅能够提高散热接地片与电源板240之间的电气间隙,而且能够与接地定位板114配合提高接地接线孔2610附近的密闭性和绝缘性。

如图2-3、11-13所示,CPU板210顶侧的一端设有旋钮212、微动开关214以及由数码管组成的显示器211,另一端设有CPU板接线端子213,在CPU板210和电容板230之间设有托板220,托板220的顶侧设有与CPU板210配合的上支撑件221,CPU板210上设有与上支撑件221连接的连接螺钉223,底侧设有与电容板230连接的卡扣225,以及与电容板230配合的下支撑件228,通过在CPU板210与电源模块2之间设置托板220,不仅能够增加CPU板210与电源模块2之间的电气间隙,避免相互干扰起到隔离的作用,而且托板220还能够对CPU板210起到固定的作用。当然,托板220的底侧也可以通过螺钉代替卡扣225与电容板230连接,但是会增加装配的难度。

具体的,所述的上支撑件221设置在托板220的四个顶角,其中一个支撑件221上设有CPU嵌件螺母2240,CPU板210上设有与CPU嵌件螺母2240配合的CPU接地螺钉224,以及与其余三个上支撑件221配合的三个连接螺钉223,CPU板210通过CPU接地螺钉224和CPU接地螺母2240与CPU接地嵌件连接(图中未示出)接地,托板220还能够起到对CPU接地嵌件固定的作用,进一步紧凑变频器的体积并降低装配难度。

进一步的,在托板220的中部设有定位柱222,在CPU板210上设有与定位柱222配合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定位孔与定位柱222的配合能够对CPU板210进行限位,提高可靠性并降低装配时的难度,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定位柱222。

如图20示出托板220底侧的结构,所述下支撑件228的中部设有导向柱226,电容板230设有与导向柱226配合的导向孔2260,在下支撑件228与卡扣225之间形成与导向孔2260边缘配合的卡槽227,在电容板230的边缘设有与卡扣225配合的卡扣槽2250,导向柱226穿过导向孔2260使下支撑件228四周的底侧能够抵在电容板230上实现高度上的限位,同时导向孔2260的边缘部分卡入到卡槽227内可以形成更可靠的连接,不需要螺钉就可以将托板220固定到电容板230上。

如图3所示,在上壳120的顶侧设有与CPU板210上的微动开关214对应设置的按键面板121(图1),在按键面板121与微动开关214之间设有垂直于CPU板210设置的导柱122,导柱122的底端抵在微动开关214上,顶端设有与按键面板121配合的压帽123,在上壳120的顶侧设有与压帽123配合的沉孔1230,在沉孔1230的底部设有与导柱122配合的导孔1220,压帽123的底侧与沉孔1230间隔设置,压帽123的底侧与沉孔1230有一定间隙,不仅能有效弥补在装配过程中,在CPU板210、电源板240、电容板230、托板220和隔板111之间由于焊接等连接加工而产生高度上的系统误差,防止微动开关214失效,并提高按键的灵活性,而且压帽123的接触面积也更大,在任何位置都能顺利按压,即使按压按键面板121的边缘位置也不会按空。

进一步的,所述导柱122成筒状,导柱122的底部朝向微动开关214敞开,筒状的导柱122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不易与壳体发生摩擦和卡顿。

更进一步,所述导柱122的外径略大于微动开关214顶侧接触部的宽度,保证按压时的压力传递的更平稳,手感更好。

再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成“凸”字形的导向凸台1210,沉孔1230和导孔1220设置在导向凸台1210中,通过导向凸台1210的设置可以紧凑壳体内部的空间,避免干涉到例如显示器等其它零件。

如图2-3示出散热模块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电容板230一端的底侧设有电解电容231,在电容板230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电源板240和散热器260,散热器260设置在电源板240的下方并且方向朝下设置,散热器260包括散热座以及多个并排设置在散热座底侧的散热片,散热座的顶侧与隔板111配合,在散热器260的下方设有底板116,底板116上设有与散热器260配合的散热口117,在底板116的外侧设有与散热器260配合的风机组件270,风机组件270包括与底板116固定连接的风机罩271以及设置在风机罩271内的风机272,风机罩271成U型,风机272与风机罩271的中部固定连接,在风机罩271的中部设有可供空气流通的排气口,风机罩271的两端向外设有翻边,翻边通过螺钉与底板116固定连接,通过将风机组件270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的外侧与散热器260对配合,不仅占用空间更小、体积更紧凑,而且散热效果也更好,此外,将风机272先与风机罩271固定连接后,再将风机272和风机罩271作为一个整体再装配到壳体上,还具有装配难度低、效率高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110的侧壁的内侧设有与底板116的四个顶角固定连接的固定柱118,下壳110的边缘向下方延伸在风机组件270的四周形成框型的风机挡板273,在风机组件270水平方向上两侧的风机挡板273上设有挡板风口2730,风机挡板273能够防止水滴和灰尘进入到风机组件270内。

图1、8、23示出散热模块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散热器260设置在电源板240的下方,散热器260朝下设置,风机组件270设置在电解电容231的下方、散热器260的右侧,所述下壳110成框形,下壳110的底部在散热器260的下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固定板281,在固定板281的底侧设有与轨道287配合的固定槽282,在固定槽282的一侧设有连通的滑槽284,滑槽284内设有可移动的滑板283,将固定槽282套在轨道287上后通过滑板283卡紧轨道287将变频器固定在轨道287上,并且下壳110上设有螺钉安装孔,也可以将螺钉穿过螺钉安装孔将变频器固定在工作场所。本实施方式的变频器通过在底部设置固定槽282和滑板283使变频器能够直接卡接到轨道287上,便于变频器的安装,又不影响常规通过螺钉固定变频器的安装方式,同时层叠设置的CPU板210、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能够减少变频器在横向上占用的空间,有效减少变频器的宽度,使变频器通过滑板安装到轨道287上时所施加的力矩更可靠。此外,固定板281四周设有与壳体底侧连接的固定板卡扣2842和固定板连接孔2843,所述的固定槽282和滑槽284设置在固定板281的底侧的中部,具有便于装配、连接可靠的特点。

具体的,所述下壳110上设有容纳风机罩271的风机槽2710,所述风机罩271的中部设有可供空气流通的排气口,在风机罩271的两端设有插入下壳110的插板274,在插板274上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卡板275,在卡板275的外侧设有与下壳110内壁卡接配合的风机罩卡扣276,在卡板275的末端设有限位翼277,在风机罩271的内侧同时设有风机罩安装孔278和风机罩定位柱279,风机罩定位柱279能够起到对风机罩271定位的作用,螺钉可以穿过风机罩安装孔278将风机罩271固定在下壳110内,也可以通过风机罩271两端的插板274上的风机罩276固定在下壳110内,两者可以择一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具有灵活可靠、便于拆卸的特点。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在下壳110的顶角设有用于固定变频器的安装螺钉孔1100,滑板283设置在下壳110底部的中间位置,变频器既可以通过滑板283安装到轨道287上,也可以通过螺钉穿过安装螺钉孔1100将变频器固定在工作场所,灵活性非常的高,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安装螺钉孔1100,仅通过滑板283安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滑板283的一种实施方式,滑板283包括成框形结构的滑动架2831,滑动架2831一端的外侧设有伸入到固定槽282中固定轨道287的压边2836,另一端的外侧设有从滑槽284伸出的滑板操作部2837,在滑板操作部2837上设有滑板操作孔2838,在滑动架2831的内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臂2832,弹性臂2832的一端与滑动架2831相连,另一端与滑槽284内的定位块2834配合,在定位块2834的两侧设有与弹性臂2832配合的多个滑板定位槽2835。通过在滑槽282中设置与框形结构的滑动架2831的内侧配合的定位块2834,不仅占用空间更小,而且滑板283没有弹簧,利用塑件自己的弹力完成位置的锁定和来回转换,靠手动来回推拉滑板操作部2837就能将滑板283放入轨道和脱离轨道,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可靠的特点。将滑板283穿插入滑板操作孔2838内,用一字螺丝刀橇动滑板283使它越过止退块2833的阻挡,并使滑板283上的弹性臂2832与固定槽282上的滑板定位槽2835楔合在一块,并反复来回试试滑板283的滑动情况,能听到咔咔的卡槽声,这时将滑板283拉出来,将变频器的固定槽282对着轨道287的一条边压下去,按压变频器并使变频器紧贴轨道287上,随后推动滑板283使滑板283上的压边能压住铁的轨道287,这时变频器就能在轨道287上滑动了,拆装时将滑板283外拉就能自动脱开轨道了,轨道287通常为宽为35mm的U形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滑板283没有弹簧,利用塑件自己的弹力完成位置的锁定和来回转换,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可靠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284内在定位块2834靠近固定槽282的一侧设有止退块2833,止退块2833对应在两个弹性臂2832之间与滑动架2831的内侧配合,止退块2833在靠近固定槽282的一侧设有垂直于滑板283插入方向设置的滑板止挡面,止退块2833在远离固定槽282的一侧设有倾斜于滑板283插入方向设置的滑板导向面;所述滑板操作部2837成“T”形结构,在滑槽284的两侧设有与滑板操作部2837两端配合的滑板定位槽2841。通过止退块2833和滑板定位槽2841与滑板283的配合能够在安装滑板283后,防止滑板283从壳体上脱落,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滑板定位槽2841。仅通过滑板定位槽2841与滑板操作部2837两端配合也能够起到防止滑板283脱落的作用。

更进一步,所述定位块2834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成“X”型结构的定位组件,在两个相邻的定位组件之间形成定位间隙2839。通过在两个相邻的定位组件之间形成定位间隙2839,不仅能够节省注塑时的耗材,具有环保和降低成本的特点,而且定位块2834的弹性也更好,具有不容易损坏和定位更可靠的特点。

再进一步,还包括与最末端的定位组件配合的加强块2840,加强块2840成U型,加强块2840的两端分别与定位组件上空余出的两端固定连接。通过加强块2840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块2833的弹性和强度,而且在注塑成型时也能够优化胶体在模具中的流向,提高注塑成型质量,进而及提高定位组件的强度。

如图24-25所示,上壳120两侧的侧壁上设有与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内侧的电子元器件对应的多个通风槽161,多个通风槽161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所述多个通风槽16向壳体内侧凹陷,在通风槽161的底壁上设有成半圆弧形向通风槽161内凸起的挡水件162,使得通风槽161的底部宽度小于通风槽161顶部的宽度,使水滴从15度以内的角度滴落时会从挡水件162上滑落,不会流入机壳内,起到IP等级22的效果,提高变频器的防护等级。

进一步的,通风槽161的底部宽度小于或等于通风槽161顶部的宽度的1/2,提高防水的效果。

更进一步,当变频器工作时需要转动九十度到竖立的状态,此时电容板230的顶端设有电解电容231,电源板240设置在电容板230底端的一侧,电源板240的一端设有与电解电容231配合的避让槽241,另一端设有伸至电容板230下方的接线端子242,所述通风槽161对应设置在接线端子242与电解电容231之间,通风槽161不仅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又不会影响变频器的散热和通风。

再进一步,所述通风槽161的顶壁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的效果。

如图14-17、21所示,风机组件270设置在散热器260的一侧,即风机组件270设置在下壳110的顶侧,上壳120的顶侧设有与风机组件270相邻的控制板盒130,控制板盒130能外接扩展卡来扩大功能,在上壳120的底侧设有转盖124和橡胶盖1244,在转盖124的背面设有数码标牌1241、CPU端子字符标牌1242和输入输出端子标牌1243,在控制板盒130和风机组件270的上方设有防水件140,防水件140包括成U型倒扣在防水板盒130和风机组件270上方的防水护罩141,防水护罩141与壳体顶侧间隔设置,防水护罩141的内侧设有连接板142和连接柱143,防水护罩141的面积大于壳体上壳顶侧的面积,即防水护罩141的周边能够伸至整个壳体的外侧,连接板142和连接柱143分别设置在两侧,连接柱143与风机组件270的风机罩271连接,连接柱143的端面上设有与风机罩271的排气口的边缘配合的限位柱1431,通过连接柱143将防水护罩141间隔设置在风机组件270的上方,保证不阻挡风机组件270上方空气的流动,同时当水滴竖直或以15度角度滴落时不会从风机罩271中进入到壳体内,提高到IP22,起到良好的防水防尘作用,而且防水件140设置壳体外,在不需要使用时还可以方便拆卸。

具体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42,两个连接板142夹在控制板盒130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接板142夹在控制板盒130的两侧配合连接柱143与变频器安装固定,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进一步的,在两个连接板142的内侧分别设有条形筋144,条形筋144垂直于将防水件140安装方向水平设置,在控制板盒130的两侧设有与条形筋144配合的连接凹槽146,防水护罩141通过连接板142与控制板盒130可拆卸连接,另一侧的连接柱143的底部抵在风机组件270的风机罩271上,并设有与风机罩271配合的固定凸起,控制板盒130上的连接板142上的条形筋144能够卡入控制板盒130两侧设的连接凹槽146中固定,使防水护罩141的固定更加牢固,此外,不需要螺钉就能够固定在变频器的壳体上。当然,连接板142也可以不与上壳120连接而直接卡在控制板盒130的壳体上,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板142,防水护罩141的两侧也可以都通过连接柱143直接与壳体连接,连接柱143也可以采用与壳体插接连接的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2所示,所述上壳120底端四周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而成的上壳唇边151,在上壳唇边151的内侧形成与下壳110配合的上壳唇边槽1510,在下壳110顶端四周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而成的与上壳唇边槽1510配合的下壳唇边152,在下壳唇边152的外侧下形成与上壳唇边151配合的下壳唇边槽1520,上壳唇边151的顶端到上壳120的上壳分模面A的距离等于下壳唇边152的底端到下壳110的下壳分模面B的距离相等并且均大于或等于7mm,上壳120与下壳110合壳后,上壳唇边151和下壳唇边152套合在一起,当对变频器进行电磁兼容测试(EMC)时,脉冲头靠近上壳120与下壳110之间的缝隙时,通过上壳唇边151和下壳唇边152能极大的增加脉冲头与壳体内的线路板之间的爬电距离,不致损坏线路上的电子元器件,有效提高变频器的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

进一步的,在一侧的下壳唇边152上设有与电源板240上的接线端子242对应的下壳避让口1521,在上壳唇边151设有与接线端子242对应的接线通孔1522,既保证了变频器结构紧凑性,又不会干扰接线。

更进一步,上壳120和下壳110通过下壳卡扣154连接,所述下壳唇边152的外侧设有下壳连接槽153,在下壳连接槽153的顶端设有下壳卡扣154,上壳120的底部设有与下壳卡扣154配合的上壳卡扣槽1540,在上壳唇边151的外侧设有与下壳卡扣154配合的上壳导向槽155,通过下壳卡扣154连接上壳120和下壳110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而且下壳连接槽153还能够进一步增加下壳卡扣154位置的爬电距离,保证上壳120和下壳110不会因为下壳卡扣154的连接而降低变频器的抗干扰能力。

如图5-17示出图1中变频器实施例的装配过程,如图5-6所示,先将散热器260安装到下壳110内,并通过散热器螺钉2600将散热器260固定在隔板111的底侧,然后如图7所示开始装配散热模块,将滑板283安装到底板281上,再通过螺钉将底板281固定到下壳110上,然后如图8所示,将风机272安装到风机罩271中,再将风机272和风机罩271一块装到下壳110中,并通过螺钉或风机罩卡扣276将风机罩271与下壳110固定,然后如图9所示,将绝缘纸250装到隔板111的顶侧,然后如图11所示,将组合焊接好的电源板240和组合焊接好的电容板230装配到一块,形成一个电源模块2,使整个电源模块2的尺寸变小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通过接插件和连接铜柱244连接,而成为一个电源主板,然后如图12-13所示,将托板220按压装到电容板230的顶侧并扣紧,再将焊接好的CPU板210用螺钉固定在托板220的顶侧,然后如图14-15所示,将橡胶盖1244、CPU端子字符标牌1242、数码标牌1241、输入输出端子标牌1243、旋钮212、公司商标、按键面板121都一块装到上壳120的指定位置,然后如图15所示,将转盖124装到上壳120,转动下上盖124检查灵活性后扣好,然后如图16所示,将扩展板盒130用螺钉固定到壳体上,通过扩展板和130增加了扩展板,可以增加如供水型,通讯卡,PG卡等功能,然后如图17所示,将具有IP22的防水件140扣到控制板盒130上,控制板盒130与防水件140之间的连接凹槽146锲合紧密,不会掉落,还能扩展壳体的IP防水等级。

图2中变频器实施例的装配过程与图1中变频器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散热模块的装配过程不同,在散热器260与壳体固定后将底板116固定在下壳110的底侧,然后将组装好的风机组件270安装到底板116的底侧,然后如图9所示开始相同的装配过程。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