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037发布日期:2019-02-15 20:2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据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光伏电池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集热,将光能转换为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单晶硅、多晶硅等)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光电转换效率是评估太阳电池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光电转换效率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越高,光电转换效率越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散热性能良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有光伏电池板的光伏箱、整流装置、光伏功率采集电路、光伏控制器以及储能装置;光伏电池板与整流装置电连接;外部负载设备和储能装置分别与整流装置电连接;光伏功率采集电路一端与外部负载设备电连接;光伏控制器分别与光伏电池板、整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光伏箱为带有进水端与出水端的矩形壳体,所述的光伏电池板设置在光伏箱的壳体开口端面,在所述的光伏箱内部设置若干散热筋,并在每个所述的散热筋上设置有若干对流孔;在所述的光伏箱上设置有若干散热腔,所述的散热腔贯穿光伏箱侧壁;并在所述的光伏箱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所述的支撑筋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伏箱为带有进水端与出水端的矩形壳体,通过冷却液能对光伏箱起到冷却的作用,在光伏箱内部设置若干散热筋,散热筋能增大光伏箱本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并在每的散热筋上设置有若干对流孔,对流孔的设置使冷却液在光伏箱内良好的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在光伏箱上设置干散热腔,散热腔贯穿光伏箱侧壁,通过设置散热腔能提高光伏箱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光伏箱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支撑筋能起到支撑的作用,且能减小光伏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了不必要的热传递,且支撑筋还能进一步增大光伏箱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且支撑筋上设置有干通孔,从而提高了支撑筋之间的空气流通度经一步提高了光伏箱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光伏电池板上及光伏箱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伏电池板上及光伏箱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波板,滤波板使得太阳能光谱中的红外线等长波被过滤掉,避免长波被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光伏箱侧壁所吸收而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从而大幅降低了光伏箱的整体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散热腔截面为圆形,并在所述的散热腔的两端设置有锥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截面为圆形的散热腔,有利于空气在腔内流道,并在散热腔的两端设置有锥形部,锥形部能起到一定的聚风作用,从而提高散热腔内的空气流道速度,从而提高了光伏箱整体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光伏箱的壁面内部设置有夹层,所述的夹层材质为相变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伏箱的壁面内部材质为相变材料的夹层,通过相变材料能吸收光伏箱内的温度,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箱整体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C-C处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光伏电池板、2-光伏箱、3-进水端、4-出水端、5-散热筋、6-对流孔、7-散热腔、8-支撑筋、9-通孔、10-滤波板、11-锥形部、12-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有光伏电池板1的光伏箱2、整流装置、光伏功率采集电路、光伏控制器以及储能装置;光伏电池板1与整流装置电连接;外部负载设备和储能装置分别与整流装置电连接;光伏功率采集电路一端与外部负载设备电连接;光伏控制器分别与光伏电池板1、整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光伏箱2为带有进水端3与出水端4的矩形壳体,所述的光伏电池板1设置在光伏箱2的壳体开口端面,在所述的光伏箱2内部设置若干散热筋5,并在每个所述的散热筋5上设置有若干对流孔6;在所述的光伏箱2上设置有若干散热腔7,所述的散热腔7贯穿光伏箱2侧壁;并在所述的光伏箱2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筋8,所述的支撑筋8上设置有若干通孔9。

光伏箱2为带有进水端3与出水端4的矩形壳体,通过冷却液能对光伏箱2起到冷却的作用,在光伏箱2内部设置若干散热筋5,散热筋5能增大光伏箱2本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并在每的散热筋5上设置有若干对流孔6,对流孔6的设置使冷却液在光伏箱2内良好的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在光伏箱2上设置干散热腔7,散热腔7贯穿光伏箱2侧壁,通过设置散热腔7能提高光伏箱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光伏箱2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筋8,支撑筋8能起到支撑的作用,且能减小光伏箱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了不必要的热传递,且支撑筋8还能进一步增大光伏箱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且支撑筋8上设置有干通孔9,从而提高了支撑筋8之间的空气流通度经一步提高了光伏箱2的散热效果。

在所述的光伏电池板1上及光伏箱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波板10。通过在光伏电池板1上及光伏箱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波板10,滤波板10使得太阳能光谱中的红外线等长波被过滤掉,避免长波被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及光伏箱2侧壁所吸收而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从而大幅降低了光伏箱2的整体温度。

所述的散热腔7截面为圆形,并在所述的散热腔7的两端设置有锥形部11。通过采用截面为圆形的散热腔7,有利于空气在腔内流道,并在散热腔7的两端设置有锥形部11,锥形部11能起到一定的聚风作用,从而提高散热腔7内的空气流道速度,从而提高了光伏箱2整体的散热性能。

在所述的光伏箱2的壁面内部设置有夹层12,所述的夹层12材质为相变材料。通过在光伏箱2的壁面内部材质为相变材料的夹层12,通过相变材料能吸收光伏箱2内的温度,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箱2整体的冷却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