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的散热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057发布日期:2019-01-02 22:2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的散热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的散热座。



背景技术:

高效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原理是使用透镜或者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将大面积的阳光汇聚到小面积的高转换效率、耐高温的多PN结光伏电池芯片上,通过光伏原理,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根据能量守量定律,高效的聚光能量,部分的光能会通过多PN结电池转换为电能的同时,多PN结电池温度必然升高,需通过散热装置向外散发。高倍聚光原理中热电子游离及分子振(转)动能阶的原因,使得能隙降低造成VOC(开路电压)降低之外,温度升高会使多PN结的空乏区变窄,电容效应降低,因此VOC(开路电压)降低,影响了整体的聚光太阳能模组的电量输出。

在传统技术中,大多数的聚光太阳能模组以压铸技术、散热管或者冷却液冷却系统等技术进行散热,但上述的散热技术制程成本过高,工艺精度确保困难,影响了多PN结电池转换及功率输出。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的散热座,其制程成本低,散热效果较好,以提高多PN结电池的转换效率及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的散热座,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的两端部向上延伸的散热件及自所述基板的中部向上延伸的承接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基板、承接件围成一横截面呈“E”字型的容置腔,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波纹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波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承接件的方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波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的倾斜度范围为100℃~160℃。

进一步地,所述波纹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承接件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波纹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和所述波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波纹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设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呈均匀分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设有若干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所述波纹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件与所述基板呈垂直设置,所述承接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呈工字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散热件、承接件采用铝镁合金材料通过铝挤工艺、阳极处理的工序一体化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的散热座结构简单,通过散热件上设有波纹部,波纹部的设置增加了散热座内部的散热空间,同时通过截流方式增大了热流与散热件的接触时间,提高散热效率,实现降低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多PN结电池的转换效率及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散热座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散热座用于一聚光太阳能模组中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100的散热座10,该聚光太阳能模组100还包括安装在散热座10上的聚光镜90、位于聚光镜90上方的玻璃(图未示)及接收器(图未示)、安装在聚光镜90的两端部的钣金件80,钣金件80位于散热座10的两端部。该散热座10包括基板20、自基板20的两端部向上延伸的散热件30及自基板20的中部向上延伸的承接件40,散热件30与基板20、承接件40围成一横截面呈“E”字型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聚光镜90、接收器及玻璃,使得聚光镜90聚光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座10向外散发。

基板20用于整套设备进行支撑,该基板20的底面上设有支撑部21,支撑部21呈条形设置,用于基板20的支撑及安装。支撑部21沿基板20远离散热件30的方向呈渐小设置,以减少支撑部21与地面或者其他安装部位的接触面积,从而将外界热量传递到散热座10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部21的数量为两个,支撑部21上设有内腔210,用于固定支撑部21。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座10用于一聚光太阳能模组100中,基板20的顶面上设有若干安装柱22,安装柱22配合散热件30、承接件40以用于安装钣金件80。基板20的顶面上还设有限位部23及若干孔位24,限位部23的数量为两个,各限位部23靠近散热件30设置,用于安装聚光镜90,并使聚光镜90以滑轨方式进行装配,节省了装配聚光镜90装配时螺丝成本;各孔位24均匀分布在基板20的两端部,用于安装接线接头、排压阀等配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基板20的总长度为200mm~1200mm。

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散热件30的横截面呈波纹状设置,具体的,该散热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及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的波纹部33,第一连接部31与基板20垂直连接,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呈平行设置,波纹部33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承接件40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波纹部33的下端与聚光镜90形成一个较大的散热空间,增加散热效果。同理的,波纹部33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一端向接近承接件40的方向倾斜延伸,但该波纹部33的下端与聚光镜90所形成的散热空间较小,散热不理想且不便于安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波纹部33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一端的外壁与第一连接部31的外壁的倾斜度范围为100℃~160℃。波纹部33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承接件40的方向延伸。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波纹部33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的一端和波纹部33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一端呈平行设置。波纹部33的设置增加了散热座10内部的散热空间,同时通过截流方式增大了热流与散热件30的接触时间,提高散热效率。

波纹部33朝向第二连接部32的外壁设有若干第一散热鳍片330,各第一散热鳍片330呈均匀分布设置,第二连接部32的外壁设有若干第二散热鳍片320,各第二散热鳍片320呈均匀分布设置,可提高波纹部33及第二连接部32的散热效果。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鳍片330的长度大于第二散热鳍片320的长度,使散热座10紧凑,节省材料。从外侧观察及从横截面观察,第一散热鳍片330与波纹部33朝向第二连接部32的外壁呈垂直设置,第二散热鳍片320与第二连接部32呈垂直设置。第二连接部32远离波纹部33的一端设有抵接槽321,该抵接槽321呈阶梯状设置,抵接槽321用于安装玻璃,可适应用于卡接不同类型的玻璃。

承接件40用于支撑聚光镜90,承接件40与基板20呈垂直设置,承接件40远离基板20的一端设有安装部41,安装部41大致呈工字型设置,安装部41的顶面为平面,用于卡接聚光镜9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承接件40的顶面即安装部41的顶面到基板20的高度小于散热件30的顶面即第二连接部32的顶面到基板20的高度。具体的,承接件40的顶面到基板20的高度等于波纹部33与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到基板20的高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承接件40靠近基板20的一端设有卡接口42,卡接口42为方形、弧形、锥形、梯形中的一种,用于卡接钣金件80。

在另一实施例中,基板20、散热件30、承接件40采用铝镁合金材料通过铝挤工艺、阳极处理等工序一体化制成,外观及整体变形控制在0.2mm内,使得该散热座10的制程工艺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寿命长,规模化生产容易,同时聚光能力集中时,避免了模组偏焦烧焦等不良现象,并且散热效果可以满足整体高效聚光模组的散热要求,提高开路电压VOC值,经测试可得,每降低1℃,VOC上升0.005V,模组总体可降低10℃~25℃,即提升VOC=0.05V~0.75V,提升了输出功率,增加了模组的发电量。

上述的用于聚光太阳能模组100的散热座10结构简单,通过散热件30上设有波纹部33,波纹部33的设置增加了散热座10内部的散热空间,同时通过截流方式增大了热流与散热件30的接触时间,提高散热效率,实现降低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多PN结电池的转换效率及输出功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