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847发布日期:2018-12-21 20:1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结构,具体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布置形式有四种:一、传统的驱动模式,传统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方式一致,带有变速器和离合器,只是将发动机换成电动机,属于改造型电动汽车;二、电动机-驱动桥组合式驱动模式,取消了离合器和变速器,但具有减速差速机构,由1台电动机驱动两车轮旋转;三、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驱动模式,是将电动机装到驱动轴上,直接由电动机实现变速和差速转换;四、轮毂电机驱动模式,将电动机直接装到了驱动轮上,由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行驶。

常见的驱动方式都离不开外置变速箱,减速器,差速器,电子差速装置,这样会存在传动结构能量损耗,体积过大,电子差速不精准导致轮边磨损。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常见的驱动方式都离不开外置变速箱,减速器,差速器,电子差速装置,这样会存在传动结构能量损耗,体积过大,电子差速不精准导致轮边磨损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内壁的侧面周饶设置有电机定子绕组,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置有钕铁硼永磁体,所述电机转子的中部设置有机械差速器,所述机械差速器的两侧均设置有差速器外壳伸出轴,且所述机械差速器通过差速器外壳伸出轴与电机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的端部分别穿过电机转子两端的中部,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差速器差速轴,且所述差速器差速轴通过差速器差速轴固定轴承与电机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差速器差速轴的轴线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的轴线重合,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的外壁均设置有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且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位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与电机外壳的连接处,其中一个差速器外壳伸出轴的中部设置有定转子相对位置编码器,所述定转子相对位置编码器位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差速器差速轴固定轴承相匹配的环形槽,且差速器差速轴的端部伸出电机外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和差速器差速轴相对机械差速器对称设置,且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和差速器差速轴的轴线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外壳两端的内壁设置有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相匹配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的外壁与卡槽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电机定子绕组,当电机定子绕组通电之后,在电流的作用下,电机定子绕组可以带动电机转子转动,电机转子可以带动机械差速器转动,机械差速器可以使用单台电机直接驱动两边轮毂转向时转差一致,且机械差速器设置在电机转子的内部可以减小装置的总体积,减小了传动损耗,且便于控制和安装,当电机反向发电制动时能够有效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2、机械差速器可以带动差速器差速轴转动,差速器差速轴可以带动外接轮毂转动从而驱动汽车行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1、电机外壳;2、电机定子绕组;3、电机转子;4、钕铁硼永磁体;5、机械差速器;6、差速器外壳伸出轴;7、差速器差速轴;8、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9、定转子相对位置编码器、10、差速器差速轴固定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外壳1内壁的侧面周饶设置有电机定子绕组2,电机外壳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电机转子3,通过电机定子绕组2,当电机定子绕组2通电之后,在电流的作用下,电机定子绕组2可以带动电机转子3转动,电机转子3置有钕铁硼永磁体4,电机转子3的中部设置有机械差速器5,通过电机转子3可以带动机械差速器5转动,通过机械差速器5可以使用单台电机直接驱动两边轮毂转向时转差一致,且机械差速器5设置在电机转子3的内部可以减小装置的总体积,减小了传动损耗,且便于控制和安装,当电机反向发电制动时能够有效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机械差速器5的两侧均设置有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且机械差速器5通过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与电机外壳1连接,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的端部分别穿过电机转子3两端的中部,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差速器差速轴7,且差速器差速轴7通过差速器差速轴固定轴承10与电机外壳1转动连接,差速器差速轴7的轴线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的轴线重合,通过机械差速器5可以带动差速器差速轴6和7转动,通过差速器差速轴7可以带动外接轮毂转动从而驱动汽车行驶,两组差速器差速轴6、7的外壁均设置有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10,且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位于差速器差速轴6与电机外壳1的连接处,其中差速器差速轴6的一头中部设置有定转子相对位置编码器9,定转子相对位置编码器9位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的内侧,通过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可以减小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与电机外壳1之间的转动摩擦力,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其中,电机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相匹配的通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差速器差速轴固定轴承10相匹配的环形槽,且差速器差速轴7的端部伸出电机外壳1,通过通孔可以使得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可以与电机外壳1发生相对转动,通过差速器差速轴7可以与电动车的轮毂连接。

其中,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和差速器差速轴7相对机械差速器5对称设置,且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和差速器差速轴7的轴线重合,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可以提高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的使用寿命,且能够提高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转动时的稳定性。

其中,电机外壳1两端的内壁设置有与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相匹配的卡槽,通过卡槽可以限制住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避免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在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的外部滑动。

其中,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的外壁与卡槽为过盈配合,通过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与卡槽过盈配合可以提高差速器外壳伸出轴固定轴承8的稳定性。

工作时,电机定子绕组2通入三相对称电流,由于三相定子在空间位置上相差,所以三相定子电流在空间中产生旋转磁场,电机转子3在旋转磁场中收到电磁力作用运动,让电机转子3旋转,电机转子3带动其内部的机械差速器5转动,机械差速器5带动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转动,差速器外壳伸出轴6带动差速器差速轴7转动,差速器差速轴7带动外接轮毂转动,通过机械差速器5,当轮毂转向时可以实现两个轮毂做差速转动。

由于机械差速器5设置在电机转子3的内部,这可以实现单台电机直接驱动两边轮毂转向时转差一致,能够有效地减小占用体积,无传动损耗,便于控制和安装,且当需要制动时,利用电机反向发电制动可以提高能量回收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