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527发布日期:2019-03-02 02:0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安装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全面发展,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对能源的需求急剧扩大,能源需求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形势,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经过学者的研究与论证,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能和风能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和可行的能源类型,是新世纪最重要的能源类型。尤其是太阳能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光伏组件长期暴露于户外,时常会面临较为恶劣的天气状况,这对光伏组件的安装提出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光伏组件都是安装在屋顶或空旷的地面上。现有的光伏组件固定方式,大多是通过上方的压块和下方的压块垫板的夹持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压紧固定。但是这种结构的两组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空隙难做防水处理,在雨雪天或刮风季节,光伏组件会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尤其在光伏组件的连接处,受到较大外力的冲击,会发生松动导致密封失效,防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现场施工时存在的防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其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上压板和下铝合金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之间具有施工间隙,其中,所述上压板设置于所述施工间隙的上方且其两端分别压住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端面,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与所述上压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道防水密封圈,所述下铝合金板设置于所述施工间隙的下方,且其两端支撑住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底面,所述施工间隙之间填充有导热密封胶,所述下铝合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固定螺钉依次穿过上压板和导热密封胶后锁紧于螺纹孔内将上压板和下铝合金板连接。

特别地,所述上压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螺钉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安装有防水密封帽。

特别地,所述上压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有配合施工间隙宽度的设置的限位凸台,通过限位凸台来保证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施工间隙完全一致。

特别地,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与下铝合金板的两侧之间均填充有导热密封胶。

特别地,所述下铝合金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道用于提高其散热效果的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光伏组件的密封效果,提高其防水性能;而且能够提高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保证光伏组件的转化效果和系统的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1、第二光伏组件2、上压板3和下铝合金板4,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和第二光伏组件2之间具有施工间隙5,所述上压板3设置于所述施工间隙5的上方且其两端分别压住第一光伏组件1和第二光伏组件2的端面,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和第二光伏组件2与所述上压板3之间设置有三道防水密封圈6,所述下铝合金板4设置于所述施工间隙5的下方,且其两端支撑住第一光伏组件1和第二光伏组件2的底面,所述施工间隙5之间填充有导热密封胶7,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和第二光伏组件2与下铝合金板4的两侧之间均填充有导热密封胶7。

所述下铝合金板4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压板3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8,固定螺钉9安装于所述凹槽8内,所述凹槽8的开口处安装有防水密封帽10,所述固定螺钉9依次穿过上压板3和导热密封胶7后锁紧于螺纹孔内将上压板3和下铝合金板4连接。

所述上压板3的底面向下延伸有配合施工间隙5宽度的设置的限位凸台11,通过限位凸台11来保证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施工间隙完全一致,便于了光伏组件安装时的定位。

所述下铝合金板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道用于提高其散热效果的散热翅片12。

上述光伏组件现场施工结构通过在施工间隙5的上下方设置上压板3、防水密封圈6、下铝合金板4以及在施工间隙5内填充导热密封胶7,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密封防水作用,同时导热密封胶7还能够将光伏组件因暴晒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下铝合金板4,通过下铝合金板4来进行散热,避免光伏组件在工作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影响其转化效率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