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8531发布日期:2019-02-15 20:2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调整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实验等机械设备中利用单相电力调整器控制电源功率的转换,进而达到符合交流电的需求为一种熟知常用的电压转换技术,通常在三相电力调整器的结构组成中,包括主壳体,主壳体中设置有对应的电路主板等调整设备,以调节为单相或三相输出的形式,电力调整器的主壳体一般包括散热基座,散热基座上围设有侧壳,侧壳上方开口设有上盖,上盖通过多个螺丝朝下螺锁于侧壳,但上述结构的电力调整器,维修、更换电力调整器内部所设置的元器件时,需要将多个螺丝旋松后,再将上盖取下之后,才可进行维修与更换电力调整器内的元器件,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调整器,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调整器,包括散热基座、围设于散热基座上的侧壳体和设于侧壳体上方开口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设有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第一盖体一侧铰接于所述侧壳体一侧、且第一盖体另一侧螺锁固定,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分别铰接于第一盖体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侧壳体上侧向外延伸有连接块,第一盖体侧壁向内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块的凹口部,所述连接块两端分别凹设有第一卡孔,所述凹口部凸设有与第一卡孔对应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卡设于第一卡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的内壁两侧均设有第二转轴,第一盖体侧壁设有与第二转轴对应的第二卡孔,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卡设于第二卡孔,以第二盖体两端铰接于第一盖体一端以及第三盖体两端铰接于第一盖体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侧壳体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盖体铰接于侧壳体,当需要更换电力调整器内部的元器件时,只需旋开一个螺丝即能轻松地掀开上盖体,进行维修、更换作业,当需要进行检测调试时,可打开铰接于第一盖体两端的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无需打开第一盖体,设计更为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3,一种电力调整器,包括散热基座1、围设于散热基座1上的侧壳体2和设于侧壳体2上方开口的上盖体3,所述上盖体3设有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和第三盖体33,第一盖体31一侧铰接于所述侧壳体2一侧、且第一盖体31另一侧螺锁固定,第二盖体32和第三盖体33分别铰接于第一盖体31两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盖体3铰接于侧壳体2,当需要更换电力调整器内部的元器件时,只需旋开一个螺丝即能轻松地掀开上盖体3,进行维修、更换作业,当需要进行检测调试时,可打开铰接于第一盖体31两端的第二盖体32和第三盖体33,无需打开第一盖体31,设计更为合理,使用方便。

图2和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侧壳体2上侧向外延伸有连接块21,第一盖体31侧壁向内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块21的凹口部311,所述连接块21两端分别凹设有第一卡孔22,所述凹口部311凸设有与第一卡孔22对应的第一转轴312,第一转轴312可转动地卡设于第一卡孔22,第一盖体31由此与侧壳体2铰接,设计更为合理。

图2和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第二盖体32和第三盖体33的内壁两侧均设有第二转轴34,第一盖体31侧壁设有与第二转轴34对应的第二卡孔35,第二转轴34可转动地卡设于第二卡孔35,以第二盖体32两端铰接于第一盖体31一端以及第三盖体33两端铰接于第一盖体31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4和第二卡孔35的配合,实现第二盖体32与第一盖体31以及第三盖体33与第一盖体31之间的铰接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更为方便。

图1和图2示出,本实施例的侧壳体2侧壁、第二盖体32和第三盖体33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4,能够辅助通风散热,设计更为合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