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5970发布日期:2019-06-11 22:34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应用在LED照明驱动上。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和过电流保护电路一般使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较器,其工作原理为: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过欠压值时,关闭输出,输出电流为最小设定值;当输入电压升高到设定恢复值时,输出自动恢复正常。

现有的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和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置普遍较为复杂,所需电子元件的数量较多,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同时现有中的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和过电流电路还存在反应不灵敏、保护不可靠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容C1和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输入电压Vbus,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源VCC,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IC的脚DIM。

进一步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电路简单,电子元件少,生产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

2)、反应灵敏,安全可靠。

3)、能解决欠压重启动过程中灯不闪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容C1和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输入电压Vbus,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源VCC,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IC的脚DIM。

具体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1、初始上电: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导通情况,可能由于电源电压的不同而结果不同,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若初始电压大于12.7V,则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二三极管Q2关断,此时输出一直为高电平,若初始电压小于8.6V,(图中的参数)由Vbus×(R3+R4)/(R3+R4+R7+R9)=0.7V计算得出,则第一三极管Q1关断,第二三极管Q2导通,输出为低电平。那么在过压保护电路中,就可以将12.7V设置为电压上限,在欠压保护电路中,就可以将8.6V设置为电压下限,由使用决定,此时给IC的DIM输出低电平,从而控制电源输出电流为设定的最小值。

2、正常工作状态下(要么小于8.6V,要么大于12.7V),分析欠压电路情况:电路大于12.7V正常工作,若某种情况下,出现欠压,第二三极管Q2仍然关断,此时由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七电阻R7组成的回路,使得Qa1一直导通,直到VDD<8.6V时,不足以使得Qa1导通(Vbe<0.7V),此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输出低电平。也就是说,欠压保护的低压值为8.6V。当电压回升后,由于第二三极管Q2一直导通,所以第九电阻R9右电压始终几乎为0,直到VDD大于12.7V时,依靠稳压管产生0.7V的电压,使得第一三极管Q1再次导通,第二三极管Q2关断,输出为高。

3、因此,在欠压应用下,可以实现的电压保护范围是<8.6V,开启范围是>12.7V,同样,在过压保护中,可以实现的是正常工作<8.6V开启,大于12.7V截止,逻辑与欠压下相反。第十电阻R10为欠压重启动过程中灯不闪烁。

4、通过调节第九电阻R9的阻值,可以改变保护的下限值,通过调节稳压管,可以改变保护的上限值。

5、上限值为:Vd1+0.7V。

6、下限值为0.7×(R3+R4+R9+R7)/(R3+R4)=V。

7、此电路中,迟滞窗口为:8.6V-12.7V。

8、对上述电路的使用,可以将输出作为MOS管的控制信号,也可以经过光耦电平转换,输入到MCU进行电压检测判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电路简单,电子元件少,生产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

2)、反应灵敏,安全可靠。

3)、能解决欠压重启动过程中灯不闪烁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