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088发布日期:2019-04-24 00:0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情报板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直插LED灯珠, 控制集成IC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同在反面底层(BottomLayer),防护等级容易实现,并且控制集成IC的地线,电源线与LED灯珠同一供电,铜铂布线不均匀,电源损坏时,容易造成停电,数字信号传输方向按照设计只限定左右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部分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容易停电的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包括第一中继运放芯片和第一恒流驱动芯片,所述第一中继运放芯片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电性连接,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电容,开关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控制信号端电性连接,控制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三电解电容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的RXT端通过第一贴片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中继运放芯片的DIR端电性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二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并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四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解电容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并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二中继运放芯片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中继运放芯片的DIR端电性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五电解电容、第二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二贴片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贴片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的RXT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贴片电阻、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五电解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第六电解电容、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三贴片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贴片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的RXT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贴片电阻、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六电解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电路采用了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电容,也就是说,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和控制信号端两路供电,两路供电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同时使用,预防开关电源出现故障后导致所述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没有供电,影响其它单元模组正常工作,因此增加另一路控制信号端供电作为备份,具有使用方便、防止断电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图1所揭示的是一种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包括第一中继运放芯片U1和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所述第一中继运放芯片U1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电性连接(未画图)。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解电容CB1、第三电解电容CB3、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和第一电容C1,开关电源VDD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控制信号端VF电性连接,控制信号端VF通过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B3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的RXT端通过第一贴片电阻RV1接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B1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VDD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B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一中继运放芯片U1的DIR端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解电容CB2,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B2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B1并联。还包括第四电解电容CB4,所述第四电解电容CB4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B3并联。还包括第二中继运放芯片U2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二中继运放芯片U2的DIR端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恒流驱动芯片UG1、第五电解电容CB5、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和第二贴片电阻GV1,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UG1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解电容CB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UG1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贴片电阻GV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UG1的RXT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贴片电阻GV1、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五电解电容CB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恒流驱动芯片UB1、第六电解电容CB6、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和第三贴片电阻BV1,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恒流驱动芯片UB1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解电容CB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恒流驱动芯片UB1的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贴片电阻BV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恒流驱动芯片UB1的RXT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贴片电阻BV1、所述第三电容C3和所述第六电解电容CB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UG1和第三恒流驱动芯片UB1分别采用的是SUM2028GAS2,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UR1、所述第二恒流驱动芯片UG1和第三恒流驱动芯片UB1分别驱动红、绿、蓝三种发光二极管工作。所述第一中继运放芯片U1和所述第二中继运放芯片U2分别采用的是74HC245PW。所述第一中继运放芯片U1和所述第二中继运放芯片U2对信号进行放大,从而保证每个信号的传输速率质量。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分别采用的是肖特基二极管,具体型号可以是SS34,这样增强了电源开关频率,具有恢复速度快和正向压降低等优点。也有效预防在生产、测试、装配和维护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将正负极接反,设备本身静电击穿IC。

当开关电源VDD正常工作时,给所述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供电,各个元器件也进行工作,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1降压后供电。当开关电源VDD损坏不能提供电能时,控制信号端VF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降压后,给所述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供电。通过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永不停电的技术效果。

所述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的单元点数为8行8列阵列排布方式,总体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是按恒流驱动模块先后接收信号移位的。数字信号传输方向按照设计可以上下左右传输,至于上下左右传输是单元模组原理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先后移位配合整体显示屏大屏进行排布,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描点改变传方向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供电电路采用了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也就是说,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和控制信号端两路供电,两路供电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同时使用,预防开关电源出现故障后导致所述龙门架式情报板模组电路没有供电,影响其它单元模组正常工作,因此增加另一路控制信号端供电作为备份,具有使用方便、防止断电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