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7702发布日期:2019-06-05 22:4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环网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10kV配网的供电可靠性,10kV供电线路实现合环转供电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在合环转电的过程中由于线路潮流的变化等,对操作人员存有极大地潜在人身风险。国内外环网柜操作爆炸的事件常有发生,轻则受惊、受伤,重则危及生命。相对于变电站内开关,站外配电网环网柜的运行环境更差,风险更高,站外环网柜质量参差不齐、服役时间长、运行环境恶劣、潮湿放电、操作空间狭窄等等问题都给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以代替传统的人力进行10kV配网的操作,从根源上解除配网运行操作人员的柜前操作风险。为了实现本申请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可伸缩支撑架、旁控操作箱及与所述旁控操作箱电连接的电动操作机构;所述可伸缩支撑架包括可伸缩杆、三脚架和固定板,所述三脚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底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顶部,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旁控操作箱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动作;所述传动组件用于连接操作连接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减速箱和传动轴,所述减速箱一端与所述电机转轴连接,所述减速箱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环网柜的操作连接杆,所述操作连接杆用于连接操作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连接杆包括四角套筒接口和四角套筒,所述四角套筒接口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角套筒连接,所述四角套筒用于连接操作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控操作箱的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遥控器,所述旁控操作箱上设置有天线,所述旁控操作箱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天线和指示灯,所述遥控器至少用于输入电机正转信号和电机反转信号至所述天线,所述天线用于将所述电机正转信号和电机反转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电机正转信号或电机反转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路驱动所述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指示灯至少用于指示电机正转或电机反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采用磁吸材料制成,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组件为金属材质,通过磁吸方式将所述电机和传动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可伸缩支撑架、旁控操作箱及与所述旁控操作箱电连接的电动操作机构;所述可伸缩支撑架包括可伸缩杆、三脚架和固定板,所述三脚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底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顶部,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传动组件;使用时,所述电机带动传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环网柜的操作杆动作进行分合闸,利用旁控操作箱控制电机正反转,据此来代替传统的人力进行10kV配网的操作,从根源上解除配网运行操作人员的柜前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可伸缩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动操作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旁控操作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箱控制原理图。

图中元件标记:

可伸缩杆11,三脚架12,固定板13;

控制器21,控制电路22,天线23,遥控器24,正转指示灯25,反转指示灯26;

电机31,联动轴32,减速箱33,传动轴34,四角套筒接口35,四角套筒36,操作头37;

操作孔4。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可伸缩支撑架、旁控操作箱及与所述旁控操作箱电连接的电动操作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可伸缩支撑架包括可伸缩杆、三脚架和固定板,所述三脚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底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顶部,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旁控操作箱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动作;所述传动组件用于连接操作连接杆,所述操作连接杆用于连接操作头。

本实施例使用时,按图1所示结构连接好装置,所述旁路控制箱电源端口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电机的接线端子。打开伸缩杆的三角支架,使得三角支架支撑于地面,然后调节可伸缩杆的高度,使得操作连接杆高度与环网柜的操作孔水平一致即可,图1中示出环网柜具有多个操作孔,通过可伸缩操作杆利用地面提供反作用的力矩,以实现直流电机的驱动的同时,减少了电动操作机构的重量,使机构轻便便携。

其中,本实施例中电机优选为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设置有固定孔,设有导线接线柱,用于与所述旁路控制箱电连接,接收旁路控制箱的正反转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减速箱和传动轴,所述减速箱一端与所述电机转轴通过连轴连接,所述减速箱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环网柜的操作连接杆。

本实施例中,因直流电机的转速快,而实际环网柜所转角度最大约为180度,因此,为直流电机配备了变速箱,降低输出转速,控制转角,以免因电机转速过快损坏环网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连接杆包括四角12.5mm标准套筒接口和17mm的四角套筒,其中,采用大飞的标准套筒四方头(12.5mm)来作为标准接口,使得所有类型的操作头都通过标准接口接入,做到了电动操作机构的适用率高,可适用于90%的环网柜。所述四角套筒接口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角套筒连接,所述四角套筒用于连接操作头。

具体而言,在实际运行的10kV配电线路中,由于环网柜的厂家不同,各环网柜的操作孔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环网柜操作头形式多样,因此本电动操作机构的操作头包含各种不同厂家环网柜的操作头模型,以适应现场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环网柜进行操作;并且此操作头上带有空行程转套,以适用于外转约90度,内转约180度的所有类型的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控操作箱的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控操作箱上设置有天线和遥控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天线和指示灯电连接,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天线。

所述指示灯包括正转指示灯25和反转指示灯26,分别用于指示电机正转和电机反转。

其中,所述遥控器至少用于输入电机正转信号和电机反转信号至所述天线,所述天线用于接收所述电机正转信号和电机反转信号并将其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电机正转信号或电机反转信号控制所述控制电路驱动所述电机正转或反转;电机正转或反转带动所述减速箱、传动轴以及操作连接杆联动,以实现环网柜开关的分合闸。

其中,旁控操作箱及直流电机均采用12V直流电源供电。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机正转信号和电机反转信号控制所述指示灯指示电机正转或电机反转。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电池组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电能、K1为电源总开关,K1闭合时,控制系统通电,接收模块收到发射机的指令,例如遥控器正转按键被按下,接收到正转指令后,由控制系统控制K2开关的1、2档接通,K3开关的1、3档接通,马达M1通电后正转,正向指示灯LED1灯亮。当遥控器反转按键被按下,由控制系统控制K2开关的1、3档接通,K3开关的1、2档接通,马达M1通电后反转,反向指示灯LED2灯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采用磁吸材料制成,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组件为金属材质,通过磁吸方式将所述电机和传动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连接可靠,安装方式简便,使用方便,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由于利用磁铁提供的垂直方向的拉力来固定操作机构,解决了机构的固定问题,减少了机构的重量,使机构做到携带轻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环网柜旁控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可伸缩支撑架、旁控操作箱及与所述旁控操作箱电连接的电动操作机构;所述可伸缩支撑架包括可伸缩杆、三脚架和固定板,所述三脚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底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杆的顶部,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传动组件;使用时,所述电机带动传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环网柜的操作杆动作进行分合闸,利用旁控操作箱控制电机正反转,据此来代替传统的人力进行10kV配网的操作,从根源上解除配网运行操作人员的柜前操作风险。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