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2850发布日期:2019-07-03 03:1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起动电机。



背景技术:

起动电机包括前端盖、减速总成、电枢、定子、刷架组件、后盖总成以及电磁开关。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主要由蓄电池内阻、电刷压降和电路总电阻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蓄电池内阻、电刷压降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的途径只能降低电机电路总电阻。

现有起动电机结构如图7至图8,主要部件包括:电磁开关1、刷架组件2、电枢3、定子4、减速系统5、拨叉6、前端盖7以及后端盖8。当点火开关9接通后,蓄电池正极电流通过B+端接线柱12流入到接触片13经过 M端接线柱11再通过连接片21流入到铜多股线22,经过电刷线24流入电刷正极26通过电机换向器流入电刷负极27经过电刷线24接地。通常起动电机电路总电阻包括:电磁开关B+端接线柱、M端接线柱与接触片的接触电阻,刷架引线与电磁开关M端接触电阻,电刷压降以及电枢绕组电阻。一般的起动电机电磁开关电路结构都是在B+端接线柱与M端接线柱之间有个接触片,接触片起到连接B+端接线柱与M端接线柱导通的作用;刷架的电路结构是负极电刷接地,正极电刷与引线焊接,通过引线的接线片再与电磁开关M端接线柱用螺母连接。

此电路结构的起动电机制造成本高,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小,满足不了新市场的需求。增加电枢绕组线径的截面积可以提高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且往往导致电枢制造困难,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起动电机,该种起动电机在不增加电枢绕组线径截面积的情况下,降低电路总电阻和制造成本,达到提高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起动电机,包括电磁开关和电机,所述电磁开关包括固定连接的开关壳体和绝缘盖,所述开关壳体内设置有静铁芯和吸拉线圈,所述吸拉线圈内滑动设置有活动铁芯,所述活动铁芯与开关壳体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B+端接线柱,所述电磁开关内设置有由所述活动铁芯推动的接触片;所述电机包括刷架组件,所述刷架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刷握,所述刷握内分别设有正极电刷和负极电刷,所述正极电刷通过电刷线连接有接线片,所述接线片伸入所述绝缘盖中,当所述接触片与所述B+端接线柱导通时,所述接触片与所述接线片导通。该种起动电机通过活动铁芯带动接触片使得接触片直接将B+端接线柱与接线片接通,省去铜多股线,省去M端接线柱,在不增加电枢绕组线径截面积的情况下,降低电路总电阻和制造成本,达到提高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活动铁芯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上固定设置有自锁绝缘套,所述自锁绝缘套尾部设置有凸环,所述自锁绝缘套上套设有所述接触片和绝缘垫片,所述接触片位于所述凸环和所述绝缘垫片之间,所述绝缘垫片与所述活动铁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维持弹簧。现有技术中活动铁芯与推杆一般是分离的,在活动铁芯回位时接触片容易发生粘连故障,采用一体式结构,当活动铁芯被推开时,推杆同时也被活动铁芯强行拉开,有效防止粘连故障发生,并且减少了卡簧和推杆复位弹簧,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推杆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自锁绝缘套内设置有环形倒刺,所述环形倒刺卡入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将所述推杆和所述自锁绝缘套定位。采用该结构方便自锁绝缘套固定到推杆上,方便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供所述B+端接线柱穿过的第一孔,所述B+端接线柱上套设有用于与所述接触片配合的过桥片,所述B+端接线柱上设有螺纹,通过螺母将所述过桥片夹紧于所述B+端接线柱端部的凸环与所述绝缘盖之间。设置过桥片增加接触片与B+端接线柱的导电面积,减小电阻。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绝缘盖上位于第一孔的内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提高B+端接线柱安装处的密封性,起到防止水、尘进入绝缘盖内腔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B+端接线柱上设置有滚纹部,所述过桥片与所述滚纹部过盈配合。采用该结构增加B+端接线柱与过桥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电阻值,并且安装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第一抵靠平面,所述过桥片抵靠在所述第一抵靠平面上。将过桥片抵靠在第一抵靠平面上方便过桥片的定位,并且在与接触片接触时不会发生弯曲,保证导电的接触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供所述接线片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内侧的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第二抵靠平面,所述接线片穿入第二孔抵靠在所述第二抵靠平面上。将接线片抵靠在第二抵靠平面上方便接线片的定位,并且在与接触片接触时不会发生弯曲,保证导电的接触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供所述接线片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接线片穿过的第三孔,所述接线片套设有绝缘橡胶件,所述绝缘橡胶件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孔过盈配合的锥度面,所述绝缘橡胶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密封配合的台阶面。采用该绝缘橡胶件不仅安装方便,并且能够提高电机和电磁开关的密封性,防止水、尘进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绝缘盖与所述开关壳体铆压固定,所述绝缘盖抵接所述静铁芯,所述绝缘盖上与所述开关壳体相接处设置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绝缘盖与开关壳体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水、尘进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起动电机通过活动铁芯带动接触片使得接触片直接将B+端接线柱与接线片接通,省去铜多股线,省去M端接线柱,在不增加电枢绕组线径截面积的情况下,降低电路总电阻和制造成本,达到提高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B+端接线柱与过桥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活动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刷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刷架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6,一种起动电机,包括电磁开关1和电机0,所述电磁开关1包括固定连接的开关壳体121和绝缘盖16,所述开关壳体121内设置有静铁芯18和吸拉线圈15,所述吸拉线圈15内滑动设置有活动铁芯122,本实施例中,吸拉线圈15绕设于线圈骨架19上,线圈骨架19内部设置有导向铜套133,活动铁芯122在导向铜套133内滑动,所述活动铁芯122与开关壳体121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120,所述绝缘盖16上设置有B+端接线柱12,所述电磁开关1内设置有由所述活动铁芯122推动的接触片13;所述电机0包括刷架组件2,所述刷架组件2包括底板29,所述底板29上设置有若干刷握25,所述刷握25内分别设有正极电刷26和负极电刷27,所述正极电刷26通过电刷线24连接有接线片21,所述接线片21伸入所述绝缘盖16中,当所述接触片13与所述B+端接线柱12导通时,所述接触片13与所述接线片21导通。该种起动电机通过活动铁芯带动接触片使得接触片直接将B+端接线柱与接线片接通,省去铜多股线,省去M端接线柱,在不增加电枢绕组线径截面积的情况下,降低电路总电阻和制造成本,达到提高起动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有效功率的目的。

所述活动铁芯122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推杆1221,所述推杆1221上固定设置有自锁绝缘套127,所述自锁绝缘套127尾部设置有凸环1271,所述自锁绝缘套127上套设有所述接触片13和绝缘垫片128,所述接触片13位于所述凸环1271和所述绝缘垫片128之间,所述绝缘垫片128与所述活动铁芯122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维持弹簧124。现有技术中活动铁芯与推杆一般是分离的,在活动铁芯回位时接触片容易发生粘连故障,采用一体式结构,当活动铁芯被推开时,推杆同时也被活动铁芯强行拉开,有效防止粘连故障发生,并且减少了卡簧和推杆复位弹簧,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所述推杆1221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222,所述自锁绝缘套127内设置有环形倒刺1272,所述环形倒刺1272卡入所述第一环形槽1222内将所述推杆1221和所述自锁绝缘套127定位。采用该结构方便自锁绝缘套固定到推杆上,方便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所述绝缘盖16上设置有供所述B+端接线柱12穿过的第一孔161,所述B+端接线柱12上套设有用于与所述接触片13配合的过桥片130,所述B+端接线柱12上设有螺纹,通过螺母125将所述过桥片130夹紧于所述B+端接线柱12端部的凸环与所述绝缘盖16之间。设置过桥片增加接触片与B+端接线柱的导电面积,减小电阻。

所述绝缘盖16上位于第一孔161的内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131,所述第二环形槽13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2。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提高B+端接线柱安装处的密封性,起到防止水、尘进入绝缘盖内腔的作用。

所述B+端接线柱12上设置有滚纹部1301,所述过桥片130与所述滚纹部1301过盈配合。采用该结构增加B+端接线柱与过桥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电阻值,并且安装方便。

所述绝缘盖16上设置有第一抵靠平面163,所述过桥片130抵靠在所述第一抵靠平面163上。将过桥片抵靠在第一抵靠平面上方便过桥片的定位,并且在与接触片接触时不会发生弯曲,保证导电的接触面积。

所述绝缘盖16上设置有供所述接线片21穿过的第二孔162,所述第二孔162内侧的所述绝缘盖16上设置有第二抵靠平面164,所述接线片21穿入第二孔162抵靠在所述第二抵靠平面164上。将接线片抵靠在第二抵靠平面上方便接线片的定位,并且在与接触片接触时不会发生弯曲,保证导电的接触面积。

所述绝缘盖16上设置有供所述接线片21穿过的第二孔162,所述电机0的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接线片21穿过的第三孔01,所述接线片21套设有绝缘橡胶件23,所述绝缘橡胶件23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孔162过盈配合的锥度面231,所述绝缘橡胶件23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01密封配合的台阶面232。采用该绝缘橡胶件不仅安装方便,并且能够提高电机和电磁开关的密封性,防止水、尘进入。为了方便绝缘橡胶件23与接线片21的组装和定位,将接线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具有一端宽一端窄的直铜片,另一部分为固定在电刷线24上的折弯铜片,直铜片的窄端穿过绝缘橡胶件23后焊接在折弯铜片上,将绝缘橡胶件定位在直铜片的宽端和弯折铜片之间。

所述绝缘盖16与所述开关壳体121铆压固定,所述绝缘盖16抵接所述静铁芯18,所述绝缘盖16上与所述开关壳体121相接处设置有第三环形槽165,所述第三环形槽165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7。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绝缘盖与开关壳体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水、尘进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