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3311发布日期:2019-08-09 21:5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在电力线路中,电缆所占比重正逐渐增加。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1-50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并由此引出了一种节能的风力发电设备,而风力发电设备都位于高处,通常会采用电缆进行连接风力发电设备,并传输电能,且电缆在铺设完成后,需要将其固定,但是传统的固定装置是用扎带进行简单的绑扎,当风吹向电缆时,会使得电缆产生晃动,且长时间晃动容易造成绑扎处电缆保护层破损和断裂,更严重时导致内部导线变形断丝,不仅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解决了传统的固定装置是用扎带进行简单的绑扎,当风吹向电缆时,会使得电缆产生晃动,且长时间晃动容易造成绑扎处电缆保护层破损和断裂,更严重时导致内部导线变形断丝,不仅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壁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与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下表面与电缆本体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电缆本体的下表面与第二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通过伸缩杆与固定架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下表面与螺纹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卡接在固定架的下表面,所述螺纹帽的外表面卡接有转把。

所述螺纹帽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上表面与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右端与挡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挡块的左侧面通过弹簧与滑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右侧面与活动装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与挂钩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缆本体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的外表面与绝缘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与阻燃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阻燃层的外表面与屏蔽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的外表面与加强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层的外表面与耐磨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层的上下两表面分别与第一夹板的下表面和第二夹板的下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左侧面与挡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正面通过销轴与拉环的正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的左侧面开设有装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形状与电缆本体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防滑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通过螺纹柱、转把、螺纹帽、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电缆本体固定时,工作人员通过正转转把,使得转把带动螺纹帽转动,使得螺纹帽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柱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夹板远离第一夹板,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从侧面将电缆本体放入第二夹板表面,再反转转把,使得转把带动螺纹帽转动,使得螺纹帽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柱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夹板向上移动,使得电缆本体接触第一夹板,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电缆本体固定,不仅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还避免了由于风吹造成导线断丝的安全隐患。

2、该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通过拉环、滑杆、弹簧、销轴和挂钩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人员向上拉动拉环,使得拉环脱离挂钩,工作人员在松开拉环,使得弹簧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滑杆向左移动,使得滑杆卡入凹槽内,使得螺纹柱帽固定,从而防止了螺纹柱的松动,从而对电缆本体的固定更加牢固。

3、该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通过设置装配块和装配孔,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件穿入装配孔,并将该固定装置固定,从而便于对该固定装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固定板、3第一夹板、4电缆本体、41耐磨层、42加强层、43屏蔽层、44阻燃层、45导体、46绝缘层、5第二夹板、6固定块、7伸缩杆、8螺纹柱、9螺纹帽、10转把、11轴承、12凹槽、13滑杆、14滑套、15弹簧、16挡块、17活动装置、171支撑块、172销轴、173拉环、18挂钩、19装配块、20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能发电设备用电力电缆,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上下两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装配块19,装配块19的左侧面开设有装配孔20,通过设置装配块19和装配孔20,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件穿入装配孔20,并将该固定装置固定,从而便于对该固定装置的固定,固定架1内壁的上表面与固定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架1的下表面与第一夹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夹板3的下表面与电缆本体4的上表面搭接,电缆本体4包括导体45,导体45的外表面与绝缘层4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绝缘层46的外表面与阻燃层4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阻燃层44的外表面与屏蔽层4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屏蔽层43的外表面与加强层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加强层42的外表面与耐磨层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耐磨层41的上下两表面分别与第一夹板3的下表面和第二夹板5的下表面搭接,通过设置绝缘层46,从而避免电流的外泄,通过设置阻燃层44,从而可以防止内部电流过的造成燃烧对外层材料的损坏,通过设置屏蔽层43,从而可以把电流较大产生的电磁场屏蔽在电缆内,从而不会影响其他元件,通过设置加强层42,且加强层42内设有软钢丝,从而可以防止电缆本体4出现断裂,通过设置耐磨层41,从而加强了对电缆本体4的磨损,电缆本体4的下表面与第二夹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夹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6,通过将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5的形状设置为与电缆本体4的形状相对应,从而对电缆本体4的固定更加牢固,且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5均为防滑板,从而避免了电缆本体4的晃动,且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5的表面设置有海绵垫,通过设置海绵垫,从而减少了对电缆本体4的磨损,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5的形状与电缆本体4的形状相对应,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5均为防滑板。

固定块6通过伸缩杆7与固定架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7,从而避免了螺纹帽9转动时带动螺纹柱8转动,第二夹板5的下表面与螺纹柱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柱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9,螺纹帽9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11,通过设置轴承11,使得螺纹帽9转动的更加稳定,轴承11卡接在固定架1的下表面,螺纹帽9的外表面卡接有转把10。

螺纹帽9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内设置有滑杆13,滑杆13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4,滑套14的上表面与固定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杆13的右端与挡块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滑杆13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5,挡块16的左侧面通过弹簧15与滑套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套14,使得滑杆13在滑套14内滑动的更加稳定,挡块16的右侧面与活动装置1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活动装置17包括支撑块171,支撑块171的左侧面与挡块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支撑块171的正面通过销轴172与拉环173的正面活动连接,通过拉环173、滑杆13、弹簧15、销轴172和挂钩18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人员向上拉动拉环173,使得拉环173脱离挂钩18,工作人员在松开拉环173,使得弹簧15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滑杆13向左移动,使得滑杆13卡入凹槽12内,使得螺纹柱8帽固定,从而防止了螺纹柱8的松动,从而对电缆本体4的固定更加牢固,固定架1的下表面与挂钩18的顶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对电缆本体4固定时,工作人员通过正转转把10,使得转把10带动螺纹帽9转动,使得螺纹帽9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柱8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夹板5远离第一夹板3;

S2、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从侧面将电缆本体4放入第二夹板5表面,再反转转把10,使得转把10带动螺纹帽9转动,使得螺纹帽9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柱8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夹板5向上移动,使得电缆本体4接触第一夹板3,使得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5将电缆本体4固定;

S3、工作人员向上拉动拉环173,使得拉环173脱离挂钩18,工作人员在松开拉环173,使得弹簧15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滑杆13向左移动,使得滑杆13卡入凹槽12内,使得螺纹柱8帽固定,从而防止了电缆本体4的松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