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5647发布日期:2020-09-29 18:0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套,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移动电源等数码产品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线充和无线充二种,其中线充是在充电器与手机(或移动电源)之间用充电线连接,其优点是充电效率高,但缺点每次使用时必须将充电线末端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内,充电完毕后再拔出,使用不方便;无线充是为了去除充电时手机(或移动电源)与充电器之间的充电线而推出的充电方案,例如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电磁感应(如qi标准)无线充电,其原理是在充电器内设置可以在附近几厘米范围内产生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在手机内设置接收线圈及整流、滤波、控制电路,充电时手机内的接收线圈受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而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势,经整流、滤波后即可对手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这种手机电磁感应充电方案在使用时,虽然在充电器与手机之间无需充电线连接,但存在成本高、充电效率低、手机内置的接收线圈发热导致手机整体温升过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机近距离电磁无线充电中存在的成本高、发热量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发热量小、使用方便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机套,包括充电插头和本体,其中所述本体设有用于容置手机的腔,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手机上的充电插孔相配,在所述本体外底部固定有压板,部分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压板之间的两块输入电极(分别为正输入电极和负输入电极)设有向外伸出至所述本体下侧的外侧接触区,两块所述输入电极的外侧接触区分别与充电架上的正、负输出电极相配;柔性扁平电缆(即ffc)或柔性扁平电路板(即fpc)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扁平电路板的另一端设有凸起的正触点和负触点且伸入所述本体与所述压板之间,所述正触点和所述负触点利用所述本体与所述压板之间的弹力分别压在两块所述输入电极表面的内侧接触区,两块所述输入电极的内侧接触区沿所述充电插头插入所述充电插孔的方向前后排列,所述正、负触点通过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或所述柔性扁平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充电插头上的正、负充电触片电连接(所述正、负充电触片固定在所述充电插头内部)。本发明所述的手机套实际上可以分为总成和充电插头两部分,其中所述本体、输入电极和压板构成所述总成。

使用时,将手机套入所述本体的腔内,然后将所述充电插头上的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扁平电路板尾部插入所述本体与压板之间,并将所述充电插头同步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所述正、负触点分别压住两块所述输入电极表面的内侧接触区,然后一道放在充电架上,使两块输入电极的外侧接触区分别压住充电架上的正负输出电极,所述正、负输出电极上的电力分别通过所述输入电极的外侧接触区、所述输入电极的内侧接触区、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或所述柔性扁平电路板的正负触点、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或所述柔性扁平电路板输送到所述充电插头上的正负充电触片而进入手机的充电电路对手机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输入电极为镶嵌在所述本体上或镶嵌在所述压板上的金属板;该金属板可以在注塑本体时使用嵌件注塑成型工艺而将所述金属板镶嵌在所述本体上。

所述输入电极为导电薄膜。

所述导电薄膜为电镀在所述本体上或电镀在所述压板上的电镀层。

所述导电薄膜为直接涂覆在所述本体上或直接涂覆所述压板上的导电银胶。

所述导电薄膜为粘合在所述本体上或粘合在所述压板上的不干胶铜箔。

所述正触点和所述负触点是设置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或所述柔性扁平电路板上的凸起焊点,所述焊点具有弧形的顶点。

所述压板与所述本体之间用胶水粘合在一起或者用铆钉铆合在一起或者热熔接在一起。

所述压板面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二个以上穿过所述本体后与垫片相互热熔合在一起或相互粘合在一起的凸柱。

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位于所述正、负触点的位置处设有拱向所述内侧接触区的拱形区,所述正、负触点分别位于对应的拱形区的顶点,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导体为弹性金属材料。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只需将手机套入所述本体的腔内,然后将所述充电插头上的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扁平电路板尾部插入所述本体与压板之间,并将所述充电插头同步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然后一道放在充电架上即可对手机进行充电,平时该充电插头及手机套无需从手机上取出,使用方便极之方便,充电效率高(与线充的效率相同),而无需充电线圈等复杂电路,不存在充电线圈发热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场景与电磁无线充电的相同甚至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的手机套装上手机并插入充电插头后沿背部方向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充电插头自然状态下的侧向视图。

图11是图10的右视图。

图12是将图10中位于正负触点位置处设置拱形区后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体沿背部方向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3中的本体安装上压板后再装上手机并插入充电插头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取走了压板后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使用的充电架的立体图。

图19是将图5所示装上手机并插入充电插头后的手机套放入图18中的充电架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41、42、43、44、垫片,11、12、13、14、通孔,1、本体,3、充电插头,31、柔性扁平电缆,21、22、23、24、凸柱,2、压板,25、正输入电极,26、负输入电极,252、262、外侧接触区,251、261、虚线,311、正触点,312、负触点,301、302、拱形区,a1、本体,15、正输入电极,16、负输入电极,152、162、外侧接触区,151、161、虚线,a2、压板,a3、充电插头,a31、柔性扁平电缆,5、充电架,51、正输出电极,52、负输出电极,9、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1,该手机套,包括充电插头3、本体1、压板2和四个垫片41、42、43、44;

结合图1和图9,压板2上设有两个输入电极——正输入电极25和负输入电极26,压板2下端设有两只弯向本体1下侧的弯翼,正负输入电极25和26分别沿着两只弯翼向外延伸到两只弯翼的外侧而成为外侧接触区252和262;见图9,两块输入电极25和26的内侧接触区分别为虚线251和261所框住的部分,从图9中可见,两个内侧接触区沿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的方向前后排列;

图1,安装时,将压板2上的四个凸柱21、22、23、24分别穿过本体上的四个通孔11、12、13、14后再分别将四个垫片41、42、43、44压在四个凸柱端面后用超声波焊接,从而将压板与本体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见图2、图3和图4);当然四个凸柱与四个垫片之间也可以用胶水粘合;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压板上的四个凸柱取消后直接将压板用胶水粘合在本体的外底部;从图3和图4中可见,外侧接触区252和262均位于本体下侧;

见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使用的充电插头3连接有柔性扁平电缆31,柔性扁平电缆31上的正触点311和负触点312分别与充电插头3内的正、负充电触片电连接;图11中的充电插头插入图2中压板与本体之间后,图11中的正负触点311和312分别压在图9中的虚线251和261框住的内侧接触区内;

向图2中本体的腔内装入手机并向手机的充电插孔插入充电插头后如图5所示,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可见,充电插头上的柔性扁平电缆31伸入压板2与本体1的外底部之间,而外侧接触区252和262均位于本体下侧;

见图18,是本发明使用的一种充电架的外形结构,充电架5上分别设有正负输出电极51和52,将图5中带手机的手机套放入图18所示的充电架后图5中正负输入电极对应的外侧接触区252和262(分别见图6和图8)分别压住图18中的正负输出电极51和52,其状态如图19所示;

本发明使用的充电插头上的柔性扁平电缆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形状,该柔性扁平电缆31采用富有弹性的金属片作为导电基体,结合图15,在正负触点311和312的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拱形区301和302,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正负触点与内侧接触区之间接触良好以提高可靠性。

可见,实施例一是将两个输入电极固定设置在压板上的。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将两个输入电极固定设置在本体上的,见图13(图中见到的主要是本体的外底部),设置在本体a1外底部的正输入电极15和负输入电极16分别延伸到本体下侧而构成外侧接触区152和162;见图14,两块输入电极15和16的内侧接触区分别为虚线151和161所框住的部分,从图14中可见,两个内侧接触区沿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的方向前后排列;其安装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二使用的充电插头中柔性扁平电缆上的正负触点与实施例一使用的图10中柔性扁平电缆上的正负触点的位置相反,也就是说实施例二的充电插头上的柔性扁平电缆中的正负触点如果对应于图10则位于柔性扁平电缆31的左侧,如果对应于图11则位于柔性扁平电缆31的背面(图11所见部分为正面),同理如果设置拱形区则该拱形区的拱起方向也对应于图15所示的拱起方向相反;

实施例二安装好并向本体内装入手机、插入充电插头后如图16所示,正负输入电极15和16的外侧接触区152和162位于本体a1下侧,充电插头a3的柔性扁平电缆a31伸入本体a1与压板a2之间,柔性扁平电缆a31上的正负触点分别压在图14的虚线151和161所框住的内侧接触区内(可以参见图17)。

实施例二也可以使用图18所示的充电架,其使用原理与实施例一的相同。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输入电极可以是金属电镀层,也可以是导电银胶,也或者是不干胶铜箔。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机套实际上可以分为总成和充电插头两部分,其中本体、输入电极和压板构成所述总成,而且所述总成和充电插头是可分离式结构,所以两者可以分别单独出售,但是两者必须配合才能使用,所以存在故意将两者分开出售而规避本发明的可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