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盒及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8260发布日期:2019-11-15 23:4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盒及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盒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眼镜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和智能手机类似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通常,智能眼镜基本上是在普通眼镜的基础上增加可充电电池、无线通信模块、音频模块、定位模块以及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充电模块等部件所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由于其具有使用简便、体积小等特点,已经被视为未来智能科技产品的重要增长点。

目前的智能眼镜一般采用nfc无线充电技术,且无线充电模块位于智能眼镜的镜脚架上,如此不仅影响了智能眼镜的美感,而且由于nfc无线充电技术支持nfc非接触式充电,但是nfc和无线充电公用的二合一天线需要通过开关来控制切换频率,这样与普通的无线充电电路相比,nfc无线充电电路更加复杂,当使用nfc功能时,还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同时nfc无线充电技术一般采用单个nfc天线的解决方案,充电效率低、速度慢,造成充电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盒及无线充电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而且既可以保证智能眼镜的外形美观,又可以提升智能眼镜的实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该智能眼镜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池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其中,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用于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一电池分别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盒,该智能眼镜盒包括盒体、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所述第二电池分别连接;其中,

所述盒体,用于放置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池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用于发射电磁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智能眼镜放置于所述智能眼镜盒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池给所述智能眼镜内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池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

智能眼镜盒,所述智能眼镜盒包括盒体、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所述第二电池分别连接;其中,当所述智能眼镜放置于所述智能眼镜盒内时,所述智能眼镜盒通过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给所述智能眼镜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盒及无线充电系统,该智能眼镜包括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位于智能眼镜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用于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第一电池分别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该智能眼镜盒包括盒体、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二电池,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第二电池分别连接;其中,盒体用于放置智能眼镜,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用于发射电磁信号,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当智能眼镜放置于该智能眼镜盒内时,控制第二电池给智能眼镜内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这样,当智能眼镜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内时,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盒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以给智能眼镜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而且由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使得整个智能眼镜的一体化无开孔设计,如此既可以保证智能眼镜的外形美观,又可以提升智能眼镜的实用性,进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功能框图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盒的功能框图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功能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智能眼镜10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和第一电池130,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位于智能眼镜10的眼镜框体,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和第一电池130位于智能眼镜10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其中,

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用于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

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和第一电池130分别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智能眼镜10的眼镜框体包括第一镜框140a和第二镜框140b,第一镜框140a和第二镜框140b相连接,而且在第一镜框140a内嵌有第一镜片150a,在第二镜框140b内嵌有第二镜片150b。除此之外,智能眼镜10还包括有两个镜脚架160(比如第一镜脚架160a和第二镜脚架160b,但是考虑到两个镜脚架的作用相同,在图1中仅示出其中一个的镜脚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这时候可以将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缠绕在眼镜框体的周围,也可以将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缠绕在眼镜框体的其中一个镜框(比如第一镜框140a或第二镜框140b)内。

另外,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这时候可以在第一镜框140a和第二镜框140b内可以分别配置一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从而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加快充电速度。这样,针对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可以包括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和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这里,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配置于第一镜框140a内,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配置于第二镜框140b内。

也就是说,在第一镜框140a内缠绕有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在第二镜框140b内缠绕有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当眼镜框体(第一镜框140a或者第二镜框140b)具有较大截面积时,此时所缠绕的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或者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也具有较大截面积。这样,当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或者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与智能眼镜盒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时,可以产生电磁信号,进而得到第一电压信号;其中,该第一电压信号为交流(alternatingcurrent,ac)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可以包括整流稳压电路1201,具体用于将所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并对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进行稳压,得到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所得到的第一电压信号为ac信号,此时需要对其进行整流以得到直流(directcurrent,dc)信号,即将通过整流稳压电路1201将所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得到直流电压信号;而且为了能够提供稳定的直流充电电压,还可以对该所得到的直流电压信号进行稳压,以得到稳定的第二电压信号;从而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对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10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70,第一控制模块170位于智能眼镜10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第一控制模块170与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连接;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170,用于检测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以及根据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控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模块170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也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第一控制模块170作为智能眼镜10的控制中心,连接智能眼镜10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实现对智能眼镜10的整体监控。

这样,通过检测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当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此时智能眼镜10需要充电,即控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当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此时智能眼镜10不需要充电,即控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停止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这里,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是用于衡量第一电池130是否需要充电的判定值,第一阈值可以是第一电池130的最低电量或者充电起始电压(比如0.2v),第二阈值可以是第一电池130的最高电量或者充电截止电压(比如4.4v),针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取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注意的是,当智能眼镜10需要充电时,智能眼镜10需要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中,通过智能眼镜盒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从而实现智能眼镜盒对智能眼镜10中第一电池的充电;这时候智能眼镜10自身无需连接电源,只要将其放入所配套的眼镜盒中就可进行无线充电,使用便捷,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10还可以包括麦克风180和扬声器190,麦克风180和扬声器190位于智能眼镜10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第一控制模块170与麦克风180和扬声器190分别连接;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170,还用于控制麦克风180收录声音信号或者控制扬声器190播放声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眼镜10包括有第一镜脚架和第二镜脚架等两个镜脚架。这样,麦克风180可以位于第一镜脚架、扬声器190位于第二镜脚架,或者麦克风180可以位于第二镜脚架、扬声器190位于第一镜脚架,或者麦克风180和扬声器190同时位于第一镜脚架或第二镜脚架,还甚至是麦克风180和扬声器190的数量各自为二,以同时位于第一镜脚架和第二镜脚架上;也就是说,麦克风180和扬声器190可以是位于同一个镜脚架上,也可以是分别位于这两个镜脚架上,甚至还可以是同时位于这两个镜脚架上,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眼镜10具有播放音乐功能时,可以通过扬声器190进行音乐播放;或者当智能眼镜10具有语音通话功能时,也可以控制麦克风180拾取声音信号,并且通过扬声器190进行声音播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10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200,用于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相互通信。

进一步地,无线通信模块200可以包括无线收发模块2001和天线2002,无线收发模块2001和天线2002位于智能眼镜10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且无线收发模块2001和天线2002连接;其中,

无线收发模块2001,用于通过天线2002接收终端设备的发射信号或者通过天线2002向终端设备发射信号,以实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2002可以为蓝牙天线。这样,在终端设备开启蓝牙功能之后,可以建立智能眼镜10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具体地,假定终端设备通过蓝牙功能发射第一信号,无线收发模块2001可以通过天线2002接收该第一信号;或者假定智能眼镜10通过无线收发模块2001发射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通过天线2002发射给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智能眼镜10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

进一步地,对于天线2002来说,该天线2002可以位于镜脚架的端部位置。这样,当智能眼镜10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由于天线处于镜脚架的端部位置(尤其是靠近眼镜框体的前端位置),如此避免了天线被头部遮挡而导致辐射性能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使得信号强度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第一电池130,具体用于当智能眼镜10处于工作状态时,为智能眼镜10内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其中,所述功能模块至少包括下述其中一项: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一控制模块、麦克风、扬声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锂电池所具有的体积小、容量大等特性,第一电池130可以为锂电池。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眼镜10处于正常使用的工作状态时,第一电池130可以为智能眼镜10内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而且此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处于开路状态,即智能眼镜10为非充电模式。而当智能眼镜1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智能眼镜10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中,通过智能眼镜盒内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内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智能眼镜10为充电模式,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池130的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对于镜脚架上所放置的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第一电池130、第一控制模块170、麦克风180、扬声器190以及无线收发模块2001和天线20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排列位置并不构成对智能眼镜的结构限定。一般来说,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第一电池130和第一控制模块170通常位于镜脚架的前段,而麦克风180、扬声器190以及无线收发模块2001和天线2002处于镜脚架的后段,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功能框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的基础上,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和第一电池130分别连接,同时第一控制模块170不仅与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连接,并且还与麦克风180、扬声器190和无线通信模块200分别连接;由于第一控制模块170连接智能眼镜10的各个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第一控制模块170对智能眼镜10的整体监控,比如当智能眼镜10处于正常使用的工作状态时,第一电池130为智能眼镜10内的各个功能模块提供电源;当智能眼镜1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智能眼镜10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中,通过控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以完成对第一电池130的充电。

针对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10,至少一个镜脚架可以是第一镜脚架160a,也可以是第二镜脚架160b,甚至还可以是第一镜脚架160a和第二镜脚架160b,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这样,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电池1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和第一电池130可以放置在第一镜脚架160a或者第二镜脚架160b上;通过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和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来对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充电效率,能够加快充电速度。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智能眼镜的续航能力,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电池1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可以包括第一一电源管理模块120a和第二一电源管理模块120b,第一电池130可以包括第一一电池130a和第二一电池130b;这里,第一一电源管理模块120a和第一一电池130a位于第一镜脚架160a上,第二一电源管理模块120b和第二一电池130b位于第二镜脚架160b上;其中,

第一一电源管理模块120a与第一一电池130a和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分别连接,以实现对第一一电池130a的充电;

第二一电源管理模块120b与第二一电池130b和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分别连接,以实现对第二一电池130b的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一电源管理模块120a和第一一电池130a放置于第一镜脚架160a上,将第二一电源管理模块120b和第二一电池130b放置于第二镜脚架160b上;这样由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和第一一电源管理模块120a来对第一一电池130a进行充电,由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和第二一电源管理模块120b来对第二一电池130b进行充电,从而不仅能够增加智能眼镜的续航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加快充电速度,减小了充电时间。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控制模块170、麦克风180、扬声器190、无线收发模块2001和天线2002等多个功能模块来说,每个功能模块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放置在第一镜脚架160a或者第二镜脚架160b上,如图1所示的智能眼镜结构。此外,针对这些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比如第一控制模块170包括第一一控制模块170a和第二一控制模块170b,麦克风180包括第一麦克风180a和第二麦克风180b,扬声器190包括第一扬声器190a和第二扬声器190b,无线通信模块200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0a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0b,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0a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001a和第一天线2002a,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0b包括第二无线收发模块2001b和第二天线2002b,这样将这些功能模块对应放置在第一镜脚架160a和第二镜脚架160b上,如图3所示的智能眼镜结构;在图3中,第一镜脚架160a上,放置有第一一电源管理模块120a、第一一电池130a、第一一控制模块170a、第一麦克风180a、第一扬声器190a、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001a和第一天线2002a;第二镜脚架160b上,放置有第二一电源管理模块120b、第二一电池130b、第二一控制模块170b、第二麦克风180b、第二扬声器190b、第二无线收发模块2001b和第二天线2002b。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第一镜脚架160a上所放置的多个功能模块,还是第二镜脚架160b上所放置的多个功能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排列位置均不构成对智能眼镜的结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10,该智能眼镜包括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池位于所述智能眼镜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用于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一电池分别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这样,当智能眼镜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内时,通过智能眼镜盒中的两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中的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从而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而且由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使得整个智能眼镜的一体化无开孔设计,如此既可以保证智能眼镜的外形美观,又可以提升智能眼镜的实用性,进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智能眼镜盒40可以包括:盒体410、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第二电池440分别连接;其中,

盒体410,用于放置智能眼镜10,该智能眼镜10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电池位于智能眼镜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用于发射电磁信号;

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用于当智能眼镜放置于该智能眼镜盒40内时,控制第二电池440给智能眼镜内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位于盒体410中。具体的,在盒体410中设置有两个凹槽,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位于两个凹槽内,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位于盒体410的底部。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智能眼镜盒40用于放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眼镜10,而智能眼镜10包括有两个镜框,盒体410中的两个凹槽还用于放入智能眼镜10的两个镜框,以使得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盒4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两个凹槽450a、450b;其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位于两个凹槽内,且两个凹槽与智能眼镜的两个镜框相匹配,以使得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凹槽包括第一凹槽450a和第二凹槽450b,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a和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b,这里,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a位于第一凹槽450a内,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b位于第二凹槽450b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a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a相对,两者产生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b与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b相对,两者产生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从而实现智能眼镜盒40对智能眼镜10中第一电池的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盒4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模块460,第二控制模块460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连接;其中,

第二控制模块46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时,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发射电磁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模块460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也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是智能眼镜盒40的控制中心,连接智能眼镜盒40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实现对智能眼镜盒40的整体监控。

具体地,当第二控制模块460检测到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时,此时可以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电磁信号的发射,并且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给智能眼镜10内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当智能眼镜10充电完成(即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第二控制模块460还可以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关闭电磁信号的发射;当第二控制模块460检测到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三阈值时,此时第二控制模块460也可以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关闭电磁信号的发射,以停止给智能眼镜10内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盒4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盖体470,盖体470与盒体410通过铰接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模块460,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盖体处于开盖状态时,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开启发射电磁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通过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给所述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触发电磁信号发射的条件,可以是检测到智能眼镜10完全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完全接触,这时候触发电磁信号进行发射;也可以是检测到智能眼镜10处于智能眼镜盒40内,智能眼镜10刚接触到智能眼镜盒10,或者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刚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接触,这时候触发电磁信号进行发射;除此之外,还可以是检测到智能眼镜盒40的盖体处于开盖状态时,这时候触发电磁信号进行发射;甚至也可以是检测到智能眼镜10完全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且智能眼镜盒40的盖体处于合盖状态时,这时候触发电磁信号进行发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避免电磁信号处于无效发射状态,进而造成电能浪费,本申请实施例通常是在智能眼镜10完全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完全接触之后,才会触发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发射电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盒40的基础上,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充电接口480,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

进一步地,充电接口480,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外部电源给第二电池44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锂电池所具有的体积小、容量大等特性,第二电池440可以为锂电池。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检测到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三阈值时,可以通过充电线将外部电源连接到充电接口480,通过充电接口480和外部电源对第二电池440进行有线充电;当检测到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四阈值时,可以断开外部电源的接入,停止对第二电池440的充电。这里,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是用于衡量第二电池440是否需要充电的判定值,第三阈值可以是第二电池440的最低电量或者充电起始电压(比如0.2v),第四阈值可以是第二电池440的最高电量或者充电截止电压(比如4.4v),针对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如果第一电池130和第二电池440属于同型号电池,那么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的设定可以相同,第二阈值和第四阈值的设定可以相同,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盒40,盖体470与盒体410连接,盖体470可以处于开盖状态或者盒盖状态以放入或者拿出智能眼镜10。另外,对于盒体410中的两个凹槽450a、450b、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第二电池440、第二控制模块460和充电接口48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排列位置并不构成对智能眼镜的结构限定。一般来说,第二电池44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控制模块460位于盒体410的底部,而充电接口480位于盒体410的侧部,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除此之外,智能眼镜盒40也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图4中未示出),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和智能眼镜10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相互通信;这样,当智能眼镜10充电完成(即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智能眼镜10可以通过自身的无线通信模块给智能眼镜盒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停止指令,该停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控制模块460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关闭电磁信号的发射,以停止给智能眼镜10进行充电。

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盒40的功能框图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的智能眼镜盒40的基础上,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第二电池440分别连接,同时第二控制模块460不仅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连接,并且还与第二电池440连接,从而第二控制模块460实现了对智能眼镜盒40的整体监控,比如当检测到智能眼镜10放置于该智能眼镜盒40时,此时可以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电磁信号的发射,并且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给智能眼镜10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盒40,该智能眼镜盒包括盒体、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二电池,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第二电池分别连接;其中,盒体用于放置智能眼镜,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用于发射电磁信号,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当智能眼镜放置于该智能眼镜盒内时,控制第二电池给智能眼镜内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这样,当智能眼镜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内时,通过智能眼镜盒中的两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中的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从而不仅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而且由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使得整个智能眼镜的一体化无开孔设计,既可以保证智能眼镜的外形美观,又可以提升智能眼镜的实用性,进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无线充电系统60可以包括智能眼镜10和智能眼镜盒40;这样,当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时,该智能眼镜盒4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给智能眼镜10进行充电。

其中,智能眼镜10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和第一电池130,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位于智能眼镜10的眼镜框体,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和第一电池130位于智能眼镜10的至少一个镜脚架上;而智能眼镜盒40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盒体410、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第二电池440分别连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位于盒体41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的数量可以为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可以位于该眼镜框体的周围,或者位于该眼镜框体的其中一个镜框内;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加快充电速度,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的数量也可以为二,比如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这时候第一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第一镜框内,第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第二镜框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无线充电系统60来说,智能眼镜10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70;其中,

第一控制模块170,可以用于当检测到智能眼镜10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电池130为智能眼镜10内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其中,所述功能模块至少包括下述其中一项: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一控制模块、麦克风、扬声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70,还可以用于检测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当检测到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智能眼镜10停止工作,并使得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以对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当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时,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接收智能眼镜盒40内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所发射的电磁信号,控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在第一电池130的充电过程中,当检测到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停止对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眼镜10处于正常使用的工作状态时,第一电池可以为智能眼镜10内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而且此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处于开路状态,即智能眼镜10为非充电模式。而当智能眼镜1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智能眼镜10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中,通过智能眼镜盒内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内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智能眼镜10为充电模式,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池的充电。

在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还可以检测第一电池对应的电量;这里,该检测可以是实时检测,也可以是周期性检测。当第一电池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此时智能眼镜10需要充电,即控制智能眼镜10内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给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这时候智能眼镜10为充电模式;当第一电池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表明了第一电池已经充电完成,此时可以停止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比如控制智能眼镜10内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停止给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控制智能眼镜盒40内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关闭电磁信号的发射,以停止对第一电池的充电。

这里,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是用于衡量第一电池是否需要充电的判定值,第一阈值可以是第一电池的最低电量或者充电起始电压(比如0.2v),第二阈值可以是第一电池的最高电量或者充电截止电压(比如4.4v),针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取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两个凹槽;其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位于这两个凹槽内,且这两个凹槽与智能眼镜10的两个镜框相匹配,以使得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无线充电系统60来说,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模块460,其中,

第二控制模块460,可以用于当检测到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时,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发射电磁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无线充电系统60来说,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盖体470,该盖体与盒体410通过铰接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其中,

第二控制模块460,还可以用于当检测到盖体470处于开盖状态时,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发射电磁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430和第二电池440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60,还可以用于在第一电池130的充电过程中,当检测到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关闭发射电磁信号,以停止对第一电池130的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60,还可以用于检测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以及当检测到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三阈值时,通过外部电源和充电接口给所述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眼镜10处于非工作状态或者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将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从而通过智能眼镜盒40能够给智能眼镜10进行无线充电。

在对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还可以检测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这里,该检测可以是实时检测,也可以是周期性检测。当检测到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表明了第一电池130已经充电完成,这时候需要停止对第一电池的充电;比如通过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来关闭电磁信号的发射,以停止对第一电池的充电。

另外,针对智能眼镜盒内第二电池来说,第二电池对应的电量也可会存在电量过低而不足以支持智能眼镜盒给智能眼镜充电,这时候还需要外部电源给智能眼镜盒内第二电池进行充电。因此,智能眼镜盒40还可以包括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可以通过充电线与外部电源相连。也就是说,当检测到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三阈值时,可以通过充电线将外部电源连接到充电接口,通过充电接口和外部电源对第二电池440进行有线充电;当检测到第二电池44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四阈值时,可以断开外部电源的接入,停止对第二电池440的充电。这里,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是用于衡量第二电池440是否需要充电的判定值,第三阈值可以是第二电池440的最低电量或者充电起始电压(比如0.2v),第四阈值可以是第二电池440的最高电量或者充电截止电压(比如4.4v),针对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电池130和第二电池440属于同型号电池,那么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的设定可以相同,第二阈值和第四阈值的设定可以相同,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60的功能框图示意图。如图7所示,无线充电系统60包括有智能眼镜10和智能眼镜盒40,当智能眼镜10放置于智能眼镜盒40内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相对,两者之间产生电磁感应,这时候第二控制模块460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开启电磁信号的发射,由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10接收该电磁信号,利用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20对该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池130进行充电;当第一控制模块170检测到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此时智能眼镜10需要充电,第二控制模块460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持续发射电磁信号;当第一控制模块170检测到第一电池130对应的电量大于第二阈值时,此时智能眼镜10不需要充电,这时候第二控制模块460还可以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20关闭电磁信号的发射,从而实现了智能眼镜盒40对智能眼镜10的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60,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智能眼镜和智能眼镜盒,当智能眼镜放置于智能眼镜盒内时,该智能眼镜盒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给智能眼镜进行充电;这样,当智能眼镜放置于所配套的智能眼镜盒内时,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盒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智能眼镜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能传输,以给智能眼镜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而且由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智能眼镜的眼镜框体,使得整个智能眼镜的一体化无开孔设计,如此既可以保证智能眼镜的外形美观,又可以提升智能眼镜的实用性,进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