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雾化器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455发布日期:2019-09-20 22:1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雾化器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雾化器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

由于雾化器的使用场所范围较大,需要随时移动,而现有的雾化器电源适配器体积较大,且长度较长,不易携带;同时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电路都设置在一块电路板上,一体成型,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一旦发生故障,难以检测出故障的位置,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雾化器电源适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雾化器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和组成适配器本体的交直流转换层、输入层和输出层,所述适配器本体分为三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输入层、交直流转换层和输出层,所述交直流转换层的左端面安装有交直流电路输入端口,交直流转换层的右端面设置有交直流电路输出端口,交直流转换层的前端面左右两端开设有相互对称的一对通孔,其中左端的通孔内部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另一端的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交直流转换层的前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左右相互对称的一对耳座,所述第二转轴与交直流转换层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限位槽,该限位槽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的外径,第二转轴的前端与限位槽之间的外壁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连杆,所述第一转动连杆的上端设置有伸缩内腔,该内腔中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伸缩内腔中,伸缩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输入层的前端的第一转轴的外壁;

所述输入层的左端面安装有第一输入端口,输入层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口,输入层的前后端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输入层与交直流转换层之间通过伸缩杆和第一转动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输出层的左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护线圈,输出层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二输入端口,输出层前后端面的右端均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该第四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杆连接,且输出层与交直流转换层通过第二转动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护线圈的左端连接有电缆,该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交直流电路输入端口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交直流电路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入端口转动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层、输出层和交直流转换层的外壳大小相同,厚度不同,交直流转换层的厚度大于输出层的厚度,且输出层与输入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耳座与交直流转换层的前端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卡箍,卡箍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耳座上,所述卡箍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圆环,该弧形圆环与限位槽配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源适配器拆分为三层结构,各层之间提高转轴与连杆相连接,实现相互折叠的功能,缩短了长度,便于携带;

2.通过设置三层结构,将内部电路拆分为三段,且每段之间通过端口相互电性连接,实现了将电路模块化,便于对各电路的独立检测,便于及时快速的检测出故障的位置,易于维修;

通过设置卡箍与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转轴转动的位置限定,当装置展开后,利用卡箍在耳座上的转动,实现对交直流转换层上两根转轴的位置固定,防止各层之间的相互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交直流转换层、2输出层、3输入层、4交直流电路输入端口、5限位槽、6交直流电路输出端口、7第一输入端口、8伸缩杆、9第一输出端口、 10第一转轴、11耳座、12卡箍、13第一转动连杆、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 16第四转轴、17第二转动连杆、18护线圈、19电缆、20接头、21第二输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雾化器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和组成适配器本体的交直流转换层1、输入层3和输出层2,适配器本体分为三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输入层3、交直流转换层1和输出层2,且输入层3、输出层2和交直流转换层1的外壳大小相同,厚度不同,交直流转换层1的厚度大于输出层2 的厚度,且输出层2与输入层3的厚度相同。其中输入层3的内部设置有电源输入保护电路,交直流转换层1的内部设置有交直流转换电路,输出层2的内部设置有电源输出电路,电源输入保护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电源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和结构可参考:201820481609.9文献中的电路图,为现有技术,不做详述。

交直流转换层1的左端面设置有交直流电路输入端口4,交直流转换层1的右端面设置有交直流电路输出端口6,交直流转换层1的前端面左右两端开设有相互对称的一对通孔,其中左端的通孔内部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4,另一端的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交直流转换层1的前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左右相互对称的一对耳座11,耳座11与交直流转换层1前端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卡箍 12,卡箍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耳座11上,卡箍12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圆环,该弧形圆环与限位槽5配合固定,第二转轴14与交直流转换层1前端面之间设置有限位槽5,该限位槽5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14的外径,第二转轴14的前端与限位槽5之间的外壁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连杆13,第一转动连杆13的上端设置有伸缩内腔,该内腔中安装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一端滑动安装在伸缩内腔中,伸缩杆8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输入层3的前端的第一转轴10的外壁;

输入层3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7,输入层3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口9,输入层3的前后端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且输入层3与交直流转换层1之间通过伸缩杆8和第一转动连杆13转动连接,输出层2的左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护线圈18,输出层2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二输入端口21,输出层2前后端面的右端均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16,该第四转轴16与第三转轴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杆17连接,且输出层2与交直流转换层1通过第二转动连杆17 转动连接,护线圈18的左端连接有电缆19,电缆19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头20。

第一输出端口9与交直流电路输入端口4转动配合连接,交直流电路输出端口6与第二输入端口21转动配合连接。

工作原理:折叠过程:当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3所示),此时转动耳座11上的卡箍12,使得卡箍12前端的弧形圆环与限位槽5脱落接触,然后向左右拉动输入层3和输出层2,伸缩杆8前伸,使得各端口之间脱离电性连接,第一转动连杆13沿第二转轴14转动,将输入层3转动至交直流转换层1上端,此时沿第一转轴10转动输入层3,使得输入层3与交直流转换层1之间相互平行,最后将伸缩杆8收至第一转动连杆13内腔,使得输入层3下端面与交直流转换层1的上端面接触;第二转动连杆17沿第三转轴15将输出层2转动至交直流转换层1下端面,沿第四转轴16转动输出层2,使得输出层2与交直流转换层1平行,压缩伸缩杆8,使得交直流转换层1的下端面与输出层2向接触。

展开过程:当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1所示),此时向上拉伸输入层3,使得伸缩杆8伸长,并且第一转动连杆13沿第二转轴14将输入层3转动至交直流转换层1的左端面,沿第一转轴10转动输入层3,使得输入层3的右端面与交直流转换层1的左端面平行,压缩伸缩杆8,使得第一输出端口9与交直流电路输入端口4电性连接;向下拉伸输出层2,使得伸缩杆8伸长,并且第二转动连杆17沿第三转轴15将输出层2转动至交直流转换层1的右端面,沿第四转轴16转动输出层2,使得输出层2的左端面与交直流转换层1的右端面平行,压缩伸缩杆8,使得第二输入端口21与交直流电路输出端口6电性连接,此时转动耳座11上的卡箍12,使得卡箍12与限位槽5配合,实现位置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